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2013年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熊俊楠  刘志奇  范春捆  张昊  彭超  孙铭 《冰川冻土》2017,39(6):1221-1231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孕灾环境中,气象灾害的频发对当地农牧业、生态环境等敏感领域的影响尤为显著。通过收集西藏自治区1983-2013年气象灾害事件,分析了干旱、雪灾、霜冻、冰雹和洪涝五种灾害的年际、月际、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研究区五种气象灾害在1983-1995年发生总频次呈增涨趋势,1995年后趋于稳定,其中干旱多发生在3-6月,雪灾全年均有发生,霜冻多发生在4月、5月和8月,冰雹和暴雨洪涝灾害季节性强,主要发生在6-9月;在空间分布上,气象灾害高发区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其中,干旱多发区分布于日喀则市中东部和山南市北部,雪灾多发区分布于那曲、阿里以及西藏自治区南部边缘地区,霜冻多发区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少数地区,冰雹频发区多呈带状且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暴雨洪涝多发区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河谷地带。基于历史气象灾害事件,开展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研究,其结果对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区域农业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气象灾害的若干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罗生洲  汪青春  戴升 《冰川冻土》2012,34(6):1380-1387
利用1984-2007年气象灾害资料, 分析了青海省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率及时空分布特征.冰雹、 暴雨洪涝、 雪灾、 干旱和雷电及霜冻是青海省主要气象灾害, 连阴雨、 大风、 沙尘暴、 冻害、 渍涝、 高温、 龙卷风、 大雾为青海次要气象灾害.在地域分布上, 海南州和海东地区是青海气象灾害多发和危害严重地区; 玉树州和果洛州属于气象灾害发生较少和危害较轻地区.就行政县域而言, 西宁市湟中县、 海南州兴海县、 贵德县为青海气象灾害多发县, 果洛州班玛县、 久治县、 玉树州治多县则是青海省气象灾害较少和危害较轻县份.年内5-6月出现的气象灾害种类最多, 4-9月份是气象灾害高发期.在1984-2007年间, 暴雨洪涝、 冰雹、 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呈增多趋势, 其他灾害发生次数增多趋势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曲石湾地质灾害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灾害之一,它在我国种类多,分布广,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及重要设施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际资料分析,详细论述了曲石湾地质灾害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大气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最后为其治理提供可靠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是承受自然灾害脆弱性较高的地区。该区域经常遭受雪灾、干旱、大风、雷电、冰雹和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其中,干旱是该区域除雪灾外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青藏高原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剧。为此,着眼于青藏高原的区域特点,对其气象干旱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的主要研究成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干旱的高发区在高原的北部、东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高发时段为1980年代和2000年代;归纳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监测和预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基于干旱指数开展的干旱监测评估和基于干旱影响因子利用气候模式进行的干旱预测;给出了青藏高原干旱灾害风险的发生规律:青藏高原东北部偏南地区是农牧业干旱灾害的高风险区,东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是较高风险区;高寒草原比高寒草甸面临的干旱灾害风险高。基于数值模式和未来情景,预估21世纪青藏高原气温升高、降水增加;但由于降水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未来发生季节性和区域性气象干旱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同时,提出了青藏高原气象干旱研究在资料、技术方法和模式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根据致灾地质环境条件和气候因素,将中国划分为7个大区、28个预警区。根据对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地质灾害点和灾害发生之前15日内实际降水量及降水过程的统计分析,创建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判据模式图,初步制作了各预警区的预报预警判据图;根据检索到的研究资料建立了部分预警区的判据校正图。据此,在每天收到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发来的全国降雨预报数据和图像半小时内,对所预报的次日降雨过程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和诱发灾害的空间范围、危害强度进行预报预警。2003年的试验运行表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为主动减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辽宁雪灾区划及降雪影响预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1951-2014年辽宁省各市、县降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雪灾出现的频率,多年平均灾损强度及气象灾变指数,计算各市、县的气象灾损值,并依此值作为雪灾灾度指数来进行辽宁降雪灾害区划.利用1951-2014年辽宁省58个国家级气象站降雪日数(日降雪量≥5mm)资料和辽宁省降雪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百分位数等方法研究确定不同灾害分区下不同降雪阈值与降雪影响预评估的关系.结果表明:(1)灾害重度区和灾害中度区主要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或经济发达区域,雪灾多年平均损失为280万元以上,损失程度较重;灾害轻度区和灾害微度区主要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及辽宁西北部山区,雪灾多年平均损失为68万元以上,损失程度较轻;雪灾对辽宁影响最大的受灾体是公路,其次为设施农业.(2)在业务使用中,应用不同灾害分区降雪致灾阈值与受灾体损毁等级的预评估关系,采用定量降水预报自动判断生成降雪灾害预评估结果,能够客观的实现降雪落区不同、服务重点不同,对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地质》2007,(3):26-26
为了准确预报地质灾害,预防和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近日,由河北省气象台和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环境地质勘查院合作研发的”河北省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已经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业务试运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构建干旱防灾减灾体系美国是一个干旱频发的国家,据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测算,美国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达60亿~8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他气象灾害。美国政府为了防治干旱灾害,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干旱防灾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气象要素的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综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2-2012年260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逐日资料, 使用模糊信息分配方法划分我国南方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时各气象要素的等级, 计算各等级出现的概率, 选取合理的气象要素条件建立了低温雨雪冰冻综合评估指数, 并给出了我国南方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的风险区划. 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6 ℃, 日最低气温≤0 ℃, 相对湿度≥80%, 日照时数≤1.3 h这一综合气象阈值条件能够合理地评估出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四川省中南部、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湖南省东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的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的风险等级最高. 近51 a来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的风险虽有减小的趋势, 但近年出现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有效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的重要方法。本文概略地总结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第一代人工预警产品和第二代智能预警产品的特点。基于即将建成的覆盖北京市山区、浅山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对未来突发地质灾害的预警产品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将由一、二代的单因素的气象预警模式,转化为激发因素、响应因素、表达因素等多因素联合的第三代物联多维度的预警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对2018年全国地质灾害重点区域的气象预警效果开展定量检验研究。分析地质灾害时空特征,得出灾害空间分布西多东少,西南地区最严重,西北次之,多数灾害发生在6~8月;提出一种考虑准确率与虚报率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综合评估方法,并以2018年6~8月我国地质灾害重点区域气象预警为例验证。结果表明,重点区域基于综合评估方法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排名由高到低是贵州、湖北、四川、甘肃、云南;方法根据不同等级气象预警的灾害发生概率确定变量权重系数,检验指标唯一,结果简单直观,区分度高。  相似文献   

12.
刘华农 《贵州地质》1996,13(4):368-372
冰雹是普定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解普定洋雹活动的规律,减轻冰雹对我县国民为的损失,本文分析了普定冰雹天气的月和季度分布,降雹的时间和强度,冰雹的路径及多雹的原因,介绍了1993-1995年应用“冰雹重力波预警系统”为一高新科技项目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显著。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山洪灾害高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洪灾害是湖南省发生最频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根据湖南省山洪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从湖南的自然地理,气象以及人类活动诸方面分析了该省山洪灾害高发的原因及主要致灾因素,指出了山洪灾害与湖区洪灾的不同特征,并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规范人为活动和如何防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几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和干热风,对其各类指标进行了归纳和描述。干旱指标是从监测、防御、经济损失评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5个方面来分别描述;冷害指标就目前常见的几类进行了简要介绍;霜冻指标多针对不同作物给出具体判别标准;干热风指标从气象、判别、危害和防御4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总结了不同指标的优缺点,同时也对这些灾害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提出了看法,为形成北方地区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奠定基础,同时为今后该地区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估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湖北省气象部门收集的1954年至2003年7月份的226个山洪(泥石流)灾害个例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发现:(1)湖北省山洪(泥石流)灾害3~10月均有发生,6~8月最为集中.占总数84%;空间分布广而不均,鄂东南、鄂西南最多,灾害的时空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较一致。(2)68%的灾害发生在系统性降雨或集中降雨天气形势下,把握好系统性降雨和集中降雨的预测是有效预测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关键。(3)82.3%的灾害与当日暴雨以上强降雨密切相关。最后用点聚图方法确定了各区致灾的临界雨量,建立了灾害气象预报指标.该指标已投入试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这几年可以说是地球上各种灾难的频发年:2003年春,中国爆发“非典”,死亡2000多人;2004年12月,印尼大海啸重创印度洋海岸,夺去20余万人生命;2005年夏天,“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市,死亡人数超过千人;2008年4月,热带风暴横扫缅甸南部,“卷走”10余万人生命;2008年元月,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令中国南方部分城市交通陷人瘫痪,水电供应频频告急;  相似文献   

17.
洪水灾害已成为我国南方高发生性灾害,伴随而来的是水荒灾害与水灾的并发,加剧了灾害的危害程度。安徽省青阳县城1998年水灾与水荒灾害的并发,给人们带来了相当重的危害,同时,这一并发性灾害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必须重视这一并发性灾害的研究,而防治这类灾害的持续发生与扩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科西河跨境流域水旱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西河流域是恒河的一个重要支流,地跨中国、尼泊尔和印度3个国家,流域面积7.15万km2,流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差(从海拔8 848 m的珠穆朗玛峰到海拔60 m的恒河平原),最为完整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带谱。流域发育有罕见的多类型水旱灾害,主要有冰湖溃决、洪水、干旱、水土流失等。通过实地调查这一代表性跨界流域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区域社会经济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揭示流域冰湖溃决、洪水、干旱等水旱灾害的特征和时空发育规律。流域冰湖溃决灾害集中于科西河流域上级支流,灾害损失巨大,并由于溃决洪水的侵蚀,沿途链状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洪水灾害主要集中于流域下游,在相对较高标准的防洪体系中,洪水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产生的,并造成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范围大,年内持续时间长,并且由于人口增加和生态退化进一步严重化。最后,依据流域水旱灾害特点,提出一系列减灾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旱情监测与评价进展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灾害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干旱灾害更有扩展的趋势,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向工业、城市、生态等多个方面发展,由贫水区向丰水区扩展,因干旱缺水等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由于旱情监测与干旱定量分析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学科和监测要素,本文通过系统的收集水利、气象、农业等部门和美国关于干旱的主要研究与应用成果,对干旱等级划分、干旱指标遴选、指标值确定及主要计算方法较为详细介绍与研究,并结合我国水利系统现状与需求,提出了一些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史津梅  许维俊  徐亮  金欣  朱玉军 《冰川冻土》2019,41(6):1359-1366
利用2005-2013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4个县的雷电、雷电灾害、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等资料,采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 50/214-2006)中的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分析了该地的雷电灾害风险及区划,该风险区划对青海省东北农业区防御雷电灾害规划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雷电防护技术路线的重要依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9年间共出现雷电3 801 d,最早出现在3月下旬,最晚结束在11月上旬,雷电出现最多地区为大通县;雷电灾害共出现47次,最早出现在4月,10月份结束,发生最多在6月份,盛夏7月雷电灾害却少,西宁市和湟源县雷电灾害出现最多,湟中县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多,共伤亡11人,大部分在山间劳作的村民和牧民,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发生的其它气象灾害相比,雷电灾害最容易造成人员和牲畜伤亡。雷电灾害风险以西宁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逐渐降低,北部地区相对高于南部地区,西宁市、大通县遭受雷电灾害的可能性程度最大,乐都县虽然近9年没有上报的雷电灾情,但它的雷电灾害风险并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