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孙增战 《西北地质》2011,44(4):33-43
马坞金矿分布于岷-礼成矿带的东部,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了丰富的矿体地质及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蚀变强度与金矿化程度呈正相关,从地质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对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松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统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中。矿体受围岩中断裂破碎带的控制,呈脉状产出。矿区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冰长石化、伊利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根据蚀变矿物组合和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围岩蚀变由近矿至远矿分为3个带:强硅化-冰长石化带、硅化-伊利石化-冰长石化带、伊利石化-青磐岩化带。对各蚀变带进行了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元素迁移定量计算和图解等方法详细估算和拟定了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与蚀变矿物学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安山岩蚀变过程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特别是硅化、冰长石化和黄铁矿化蚀变阶段。根据围岩蚀变形成过程与成矿之间的联系,探讨了高松山金矿床围岩蚀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辐射化学、物理化学以及铀的地球化学出发,论证成矿期红化蚀变的成因机制最可能是铀铁的化学反应,而不是辐射化学作用。红化(指铀成矿期的赤铁矿化)是热液铀矿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近矿围岩蚀变。研究红化蚀变的成因机制,认识红化和铀矿化的关系,对于提高找矿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有关红化蚀变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热液蚀变与铀成矿富集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章邦桐  吴俊奇 《地质论评》1990,36(3):238-244,T001
本文通过对华南部分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热液铀矿床中蚀变围岩物理-力学性质、铀浸出率及诱发裂变径迹的研究,阐明了热液蚀变对铀成矿富集的重要作用。热液蚀变能使岩石的抗压强度降低,有效孔隙度增高。矿前期蚀变作用可改变铀在含矿岩石中的赋存状态,使铀浸出率提高,为成矿热液提供部分铀源。一些蚀变围岩为铀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5.
铀矿床围岩蚀变是成矿热液和岩石液-固相间的化学反应产物,是成矿热液作用历史的记录。因此,矿床蚀变地球化学研究在矿床成因理论上和找矿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讨论铀矿床近矿蚀变之前,首先必须指出:第一,从大量铀矿床的已有资料得出,含铀热液几乎并不直接与未蚀变原岩发生反应,而成矿蚀变是建筑在成矿前蚀变自然底场(自  相似文献   

6.
302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性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302铀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重点分析了围岩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近矿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垂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蚀变带U、Co、C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指出铀成矿热液具有深源性;根据不同标高蚀变带元素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目前的开采部位还处于矿床中部,推测深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沽源-红山子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床蚀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章着重对沽源-红山子地区几个典型铀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蚀变期次及蚀变带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山子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发育碱性蚀变,主要包括钠长石化、赤铁矿化和绿泥石化;其它铀矿床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则发育酸性蚀变,主要包括水云母化、硅化和萤石化。蚀变带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U与Pb、Zn、Mo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而与Cu的相关程度较低;蚀变带岩石出现Cd、Sn的含量异常。  相似文献   

8.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滇西南地区新发现的矿床之一。尽管前人在区域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该矿床却鲜有涉及,因其热液蚀变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不明,制约了该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笔者等在矿化—蚀变矿物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纵向剖面中各蚀变带的样品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定量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液蚀变指数定量分析手段,研究矿化蚀变带中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热液蚀变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可划分为强方解石化带、绿泥石化带和弱硅化带。其中,强方解石化与铜矿化密切相关,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与铅锌矿化密切相关;从玄武质安山岩(围岩)至强方解石化带,热液蚀变指数(AI)整体呈递增趋势■,指示蚀变强度逐渐增强。CaO的迁入率■、Cu的迁入率■、TFe2O3+MgO的迁入率■和Pb的迁入率■整体上均呈正相关,反映出强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热液蚀变是该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温泉钼矿床矿化特征与蚀变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烈  韩海涛 《世界地质》2010,29(2):248-255
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北。经光片及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岩矿石化学全分析和稀土元素分析等研究,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是矿床的主要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沸石化及红色泥化。根据矿床地质、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将围岩蚀变分为3个带,即砖红色沸石化蚀变带(Ⅰ)、强硅化蚀变带(Ⅱ)和弱硅化蚀变带(Ⅲ),其中Ⅰ、Ⅱ带为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山门银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成矿关系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门银矿为大型独立银矿床,其围岩蚀变特别发育,先后为冷水蚀变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两期,冷水蚀变作用包括碎裂-红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两个蚀变阶段,热液蚀变包括黄铁绢云岩化,硅化,碳酸盐化三个蚀变阶段,两期蚀变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在时间上具有多期和多阶段性,空间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蚀变特征可作为寻找岩浆热液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高建伟  滕超  赵国春  刘文卿  周毅 《现代地质》2019,33(5):1036-1045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区内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其中石英脉型金矿是区内重要的矿床类型,山东金翅岭金矿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之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该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计算法总结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该矿床原岩为二长花岗岩,含矿热液沿断裂上涌,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蚀变作用,蚀变类型主要为钾长石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的物质交换改变了流体的成分及酸碱度等,流体向蚀变岩提供了大量的Si O2;同时,绢英岩化阶段和黄铁绢英岩化阶段,围岩向流体提供了大量的K、Na,促使流体中的Au活化,引起热液中的Au H3Si O4稳定性降低,造成Au H3Si O4分解,流体中的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导致Au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12.
吉南老岭成矿带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东南部老岭成矿带中较具规模的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为代表,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区内太古界表壳岩、晚元古界老岭群为主要矿源层,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空间上金矿体的分布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金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环境,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作为成矿流体共同参与了成矿作用,以大气降水为主,构成大气降水—深源热液循环成矿系统。老岭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的分布主要与大型断裂带相关联的珍珠门组大理岩上部不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主要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主要依据成矿作用方式,基本成矿特点及关键控矿标志等,将新疆北部的主要原生金矿新划分为7个矿床类型,分别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浅成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变质热液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及铜、金伴生型矿床。通过分析比较各矿床类型典型金矿的REE分布型式、其矿石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型式、硫与铅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等资料,探讨了其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方维萱  张国伟 《岩石学报》2000,16(3):392-400
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等方面研究了二台子铜金矿内长石炭酸(角砾)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晚泥盆世-石炭纪,在区域幔羽构造作用下,深部热流体沿先存在构造通道上升进入镇安二台子三级热水沉积盆地之中,形成了石英重晶石炭酸角砾岩、碳酸角砾岩、复成分角砾岩、钠长岩、钠长石碳酸岩,受同性断裂及层位控制明显,并构成了金的矿源层及普遍金矿化。燕山期,具有幔源特征的深部含矿热流体在北东、北西向  相似文献   

16.
苏丹拜尤达地区位于苏丹北部尼罗河州,区内已圈定1处中型金矿床,7处金矿找矿靶区.根据拜尤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哈佳吉中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和围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将金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热液期、表生氧化期和风化沉积期.认为该地区金矿为受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温浅成变质热液矿床,属造山型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变质岩,造山作用引起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作用造成流体的活化,并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最终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闹枝金矿床与中生代火山岩系的成因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吉林省闹枝金矿成因与中生代火山岩系关系密切,矿体产出于次火山岩脉成群成带集中分布区,两者受同一体系的构造裂隙控制,产状相似。稀土元素、同位素、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岩浆热液,与火山岩系同源。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岩浆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该矿床属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娄里金矿位于邯郸洪山杂岩体北侧的火山凝灰岩中。该类型金矿在太行山南段为首次发现,其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潜力的研究对圈定成矿远景区及增加矿山资源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系统采集了矿区ZK11-2和ZK16-1钻孔岩心样品,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规律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和广义衬值法两种方法计算了元素垂向分带序列,结果显示不同方法虽在元素排列顺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反映热夜活动期次及元素空间叠加模式上基本相同。两个钻孔中均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及"反向分带"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微量元素垂向变化规律,分析了区内金矿体形成的热夜活动过程。研究表明两个钻孔的垂向分带都由两个完整的小循环组成,说明区内金矿体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两次热夜活动叠加。  相似文献   

19.
刘腾飞 《黄金地质》1997,3(1):31-37
论述了白云金矿床的地矿地质特征。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物质组分及金的赋存状态,围岩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等阐明金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金矿是与碱性成矿流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新城金矿的构造和蚀变岩剖面实测、构造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以下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同步变化特点:(1)以焦家断裂为中心蚀变岩分带为断层泥-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带-强钾化花岗岩带-弱钾化花岗岩带-未蚀变花岗岩带;(2)金矿化主要集中在硅化带及黄铁绢英岩带;(3)断裂下盘依次发育糜棱岩-碎裂岩-花岗质碎裂岩-碎裂花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