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地震参数计算与数据传输程序,能够通过交互方式自动完成mb、mB、MS7、MS、ML五个震级及其他相关地震参数的计算,自动生成大震速报文件,直接连接PCU速报。不仅适用于数字地震仪同时也可以用于模拟仪器(如DD—1,DK—1)解决了SSB大震速报软件数据不易改动、容易出错、速度慢等问题。同时也完善了SSDP软件参数计算功能,提高了数字测震台的效能和速报水平,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河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大震速报震级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河北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2001年11月正式运行至2004年5月所记录到的河北省及邻区64次较大的速报地震事件,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计算震级并与全国地震月报目录和全国基本台网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计算机自动读取2个水平分向S波段的振幅和相应周期的最大乘积方法测定速度震级稳定性较好,偏差较小,计算简便,适于大震速报快速有效测定震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江断裂带及邻区10个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半径60km范围内地震尾波Qc值,分别拟合得到10个台站的尾波Qc和η值,并用10个台站的平均结果得出了小江断裂带及邻区尾波Qc值与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及邻区总体上属低值Qc区;尾波Qc值空间差异较大,小江断裂带中段为低Qc值,明显低于北段和南段的Qc值。研究了尾波Qc值在时间上的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包含邻区共享台站)73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49次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用Atkinson方法对江苏地区的非弹性衰减Q值进行了计算,得到研究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平均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272.1·f~(0.5575),并用Moya方法计算并得到了研究区内63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江苏境内25个地面基岩台的场地响应为1~20Hz,放大倍数基本在1附近波动,符合基岩台基的特征。14个井下台站场地响应形态相同,表现为低频放大,高频部分迅速衰减。根据Brune模型计算并获得了江苏及邻区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58个M_L2.5以上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近震震级与地震矩、震源尺度和拐角频率的相关性较好,而与应力降的关系不明显,且应力降与震源尺度的关系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辽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全部采用速度记录。我们将地动速度转换为地动位移,并统计出相应的最大振幅、周期,根据短周期地震仪近震震级公式ML=lgAμ+R(△)+S对各遥测台站对不同震级所能控制的距离进行了计算,得到台网监测范围。台网基本上能够控制我省中部ML≥2.0以上地震和全省及邻近海域ML≥3.0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6.
利用Sato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海阔  朱新运  贺永忠  张立恒 《地震》2011,31(1):118-126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 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 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雪英  张新东  胡斌 《山西地震》2005,(2):22-24,43
叙述了自编的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软件的技术思路、实现方法;以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产出的107个台站的实测波形数据为基础,运用此软件计算出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目前的监测能力,绘制了图件;利用“十五”项目将新建和改建的20个台的勘选波形数据,得出了“十五”项目完成后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并绘制了图件。对河北省地震台网布局及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台址背景噪声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使用福建区数字地震台网选台过程中,用12个台址得到的背景噪声数字记录,计算分析了其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噪声功率谱及功率谱密度。所得结果可作为供评价仪器性能,台址安静程度的参考。对利用仪器所提供的动态范围,根据区域台网周围地震环境和台网记录地震的目的及任务设置适当的增益量程是也是有用的 。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兰州遥测地震台网有数字波形记录的12个台站记录到的83个近震P波资料,应用波谱计算Q_P值的频率域方法,求得甘肃东部及邻区Q_P值在170—13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低Q_P区小震活动密集,中强地震较多;高Q_P区地震活动最弱;在高Q_P区和低Q_P区的边界一带,是历史和现今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区。文中最后应用组合模式,对Q_P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东部某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台站背景噪声方法对自贡的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18-2019年自贡及邻区共13个地震台站,自贡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0.8;到2019年底又新增17个地震监测台站,自贡地震监测能力也随之提升到ML0.4,其中自流井、贡井、大安和沿滩4个区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0.2,荣县和富顺县局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更是达到了ML0.1。通过震级与频度关系计算实际监测地震数据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发现实际监测能力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为后续自贡及邻区架设地震监测台站、调整地震监测台站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会昌台数字与模拟地震记录到的多个地震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前者在记录带宽、获取更多的地震动物理量、记录波形能力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字观测完全可以取代模拟观测;对两种记录计算的地震震级进行了对比与统计分析,发现数字记录近震的震级比远震的偏差要大,远震震级可直接与全国地震目录接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论计算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估计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虽然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监测区略有差异,但几何形状相近,其公共区域部分更趋合理地反映了目前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监测范围。比较了速度型和位移型地震记录的差异,并讨论了其监测范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关中、陕南及周边地区尾波衰减特性(Qc)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功率谱分析方法,利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计算了关中陕南及周边地区13个频段的Qc值。结果显示:在2ts~35 s的时间窗内,Q0值在37.54~72.59之间,全区平均值为58.44,在上升运动显著的秦岭山脉值较大,关中盆地和陕南值较小;在2ts~70 s的时间窗内,Q0值在194.74~283.50 之间,全区平均值为186.79,莫霍界面高波速区值较大,低速区和低速梯度带值较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五大连池火山区微震活动的模拟、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地震波特征,对火 山构造地震进行地震波型分类,分析地震波动力学、运动学特性,以期对我省五大连池火山 区构造地震波有一个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地震“数字村庄”在地震工作中的意义。讨论了云南“数字村庄”的数据采集、字段设置、属性数据的输入,分析了数字村庄模型的假设及其合理性。分析表明,地震震级越大,该假设的准确性就越高。同时,用现有的数字村庄所含的数据,详细叙述了它的查询检索、地理分析作用。最后,假设在小江断裂上发生一次7.5级大地震,利用地震“数字村庄”可视化计算方法计算了各烈度区的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总户数及其四类房屋的面积。  相似文献   

16.
Lg尾波Qem0sub值与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大陆45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432条垂直向地震记录, 采用叠加频谱比值法计算单台Lg尾波Q0 (1 Hz的Q值) 及eta;值. 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邻区(70deg;~135deg;E, 20deg;~50deg;N)Lg尾波Q0及eta;值的横向变化图象. 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及邻区Q0值主要在150~600之间. 其中川滇及缅甸西北部地区的Q0值最低(240). 该地区地壳有复杂的断裂破碎构造及强烈的水热活动. 最高Q0值(Q0510)区主要位于蒙古高原南部、阿拉善、鄂尔多斯块体交界. 其频率依赖eta;值在0.45~0.7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地震参数计算与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震仪震级计算与数据传送程序,能够通过交互方式自动完成mb、mB、MS、7、MS等5个震级及其他相关地震参数的计算,能自动生成大震速报文件,直接连接PCU速报。不仅适用于数字仪,同时也可用于模拟仪器(如:DD—1,DK—1)。克服了SSB大震速报软件数据不易改动,容易出错,速度慢等不足之处,完善了SSDP软件参数计算功能,提高了数字测震台的效能和速报水平,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9~2013年间新疆数字地震台网中12个地震台所记录的34个地震事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以南天山西段及交汇区作为研究区,采用3段几何衰减模型及Atkinson联合反演方法对地震波形资料进行非弹性衰减研究,得出介质品质因子Q(f)与频率的关系:Q(f)=337f0.577。为验证不同时段的地震事件对Q(f)计算结果是否有影响,将上述研究中2009年发生的前24个事件保持不变,对后10个事件做3次更换研究,分别得到介质品质因子Q(f)与频率的关系:Q(f)=329f0.565;Q(f)=324f0.520;Q(f)=363f0.526。结果表明不同时段内的地震事件对Q(f)值的影响不大,采用Atkinson联合反演方法计算介质品质因子Q(f)较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计算了研究海域重、磁资料的1阶小波细节、4阶小波逼近变换。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以北西低的负值,东南高的正值为特征。在东部及东南部异常等值线走向为北东;西部异常等值线以北西走向为特征;西北地区异常以北东东、北东走向的局部等值线圈闭为特征。磁场的展布十分复杂,按磁异常的变化程度可分为三个变化区,即磁异常平静区、剧变区及缓变区。磁异常的平静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即莺歌海盆地所在位置,这一带磁异常等值线极为稀疏,异常值为负背景异常。剧变区位于海南岛,该地区的磁异常变化极为剧烈,异常特征以局部小圈闭为特征,等值线分布密集。磁异常的平缓区位于平静区及剧变区之外的其它地区。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的磁异常具有此特征。根据重、磁场资料以及南海北部盆地钻井取样的测试结果、同时参考穿越南海地学断面的结果,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计算表明南海陆架盆地区域地壳结构较为复杂,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在22-33km之间,总的趋势由陆向洋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反映出该区域地壳具有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的性质,同时存在有上地幔隆起区及凹陷区。磁性底界面厚度在17-24km之间变化,其中在莺歌海盆地较深,在海南岛地区磁性界面较浅。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安徽省7个台站近2年来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根据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计算了安微及邻区42个中小地震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分布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目前构造环境剪应力场水平总体上相对较低,但局部地区巳具备性中等地震的应用力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