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再论青藏高原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镱锂  李炳元  刘林山  郑度 《地理研究》2021,40(6):1543-1553
伴随青藏高原研究的深入,高原内外多学科研究程度和认识的提高,及地理大数据、地球观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青藏高原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系统论述了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分析探讨了高原地貌宏观结构(高原面、高原内低盆地与高原边缘河谷低地等)和周围边界各自然地段构成的基本特征。采用ArcMap软件,通过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及新资料对高原地貌比较研究,实现了1:100万比例尺地图精度的青藏高原范围的界定。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北起西昆仑山-祁连山山脉北麓,南抵喜马拉雅山等山脉南麓,南北最宽达1560 km;西自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西缘,东抵横断山等山脉东缘,东西最长约3360 km;范围为25°59′30″N~40°1′0″N、67°40′37″E~104°40′57″E,总面积为308.34万km2,平均海拔约4320 m。在行政区域上,青藏高原分布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9个国家。其中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面积约258.09万km2(占高原总面积的83.7%),平均海拔约4400 m,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新疆等6省区,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主体分布在高原范围内(约占高原总面积的60.6%)。  相似文献   

2.
基于30 m、500 m和1 km空间分辨率的TM、MODIS和AVHRR卫星遥感数据,估算2006年大兴安岭一次森林火灾的排放量,并评估空间分辨率对排放量估算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空间分辨率卫星估算的火烧迹地面积差异为4.3%~13.8%,随着空间分辨率降低,遥感估算火烧迹地面积逐渐减小。不同空间分辨率卫星估算的二氧化碳(CO_2)、一氧化碳(CO)、甲烷(CH_4)、非甲烷总烃(NMHC)、氮氧化物(NO_x)、二氧化硫(SO_2)、可吸入颗粒物(PM_(2.5))、黑炭(BC)、有机碳(OC)的排放量分别为1.01×10~6~1.64×10~6t、6.07×10~4~9.58×10~4t、2.91×10~3~4.51×10~3t、4.61×10~3~7.18×10~3t、1.83×10~3~3.01×10~3t、5.00×10~2~7.79×10~2t、7.82×10~3~12.1×10~3t、3.10×10~2~5.02×10~2t、4.79×10~3~7.46×10~3t。空间分辨率对排放的估算有明显的影响,30 m对比500 m、1 km分辨率,500 m对比1 km分辨率卫星的排放差异分别为25.5%~29.6%,35.4%~39.2%和13.1%~13.7%。因此,未来基于卫星遥感估算林火排放时须考虑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湿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藏分布有4类17型湿地,湿地总面积为65 290.289 4 km2,其中,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面积分别为14 345.632 7 km2(21.97%)、30 352.004 1 km2(46.49%)、20 542.550 3 km2(31.46%)和50.102 3 km2(0.08%);那曲地区的湿地面积最大,阿里地区、日喀则市、山南地区、拉萨市、林芝市和昌都市的湿地面积依次减小;阿里地区的湿地型多样性和均匀性最高;各地区(市)间的河流湿地的面积差异显著,各地区(市)间的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永久性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地热湿地的面积差异显著。西藏湿地以总面积大和湿地型多样性高为特征,且湿地在各地区分布不均,但部分类型湿地的面积有差异。决定西藏湿地不均衡性的关键是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  相似文献   

4.
冰云粒子微物理属性在一次强降雨过程中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Cloud Sat卫星资料2B-CWC-RVOD和2B-CLDCLASS,并结合CERES Aqua MODIS Edition 3A资料,分析了一次降水过程中云类型和云中冰粒子微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降雨量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冰云分布在2~11 km,越小的云参量值的出现频率越大。冰粒子有效半径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且随着高度的升高呈变小的趋势。半径150μm的粒子集中在2~4 km;半径在100~150μm的粒子85.6%分布在2~6km;而半径50μm的粒子在整个云层均有分布,且分布比例随云层的升高而增大。冰水含量在垂直高度上呈近似正态分布,高值分布在云层中部6~7 km,且正在降雨地区云的冰水含量和柱含量值比非降雨区大。冰粒子数浓度随云层高度的上升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西藏灌木林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涵盖西藏自治区的阿里、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昌都和那曲7个地区(市)、涉及33个县的370个西藏灌木林群落标准地调查,从树种组成、盖度、树高结构、直径结构和物种丰富度等方面研究西藏灌木林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灌木林群落类型(优势树种组)有白刺花、班公柳、茶藨子、杜鹃、高山栎、高山柳、旱柳、红柳、金露梅、锦鸡儿、狼牙刺、爬地柏、蔷薇、忍冬、沙棘、水柏枝、小檗、绣线菊、栒子、野丁香、紫金标和醉鱼草等灌木林群落;(2)灌木林群落物种组成较为单一,优势树种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常常形成单优群落;(3)灌木林群落的盖度多在0.4以上;(4)灌木林群落的树高多分布于0.1~ 6.0 m范围,地径多分布于1~ 5 cm范围.  相似文献   

6.
界定西藏冻融侵蚀区分布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冻融侵蚀区的界定是目前青藏高原冻融侵蚀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笔者和前人相关成果,该文提出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界定的理论依据,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自治区的冻融侵蚀进行界定,系统分析西藏冻融侵蚀区的分布规律。西藏自治区冻融侵蚀区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冻融侵蚀区分布面积广,占西藏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5.3%;2)雅江南北冻融侵蚀区分布差异明显,雅江以北分布范围广,雅江以南范围小;3)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冻融侵蚀区集中分布在那曲和阿里地区;4)冻融侵蚀是那曲、阿里、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区(市)最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荒漠地区骆驼蓬属植物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马骥  王勋陵 《中国沙漠》1998,18(2):131-136
中国有骆驼蓬属(Peganum)植物3种,集中分布于西北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陕、甘、宁、青、新、蒙、晋及西藏8省区,垂直分布为海拔700~3450m,地理分布、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及数学分析等研究均支持将多裂骆驼蓬(P.multisectum)作为一个独立的种,西藏分布的种应为多裂骆驼蓬。该属植物是荒漠植被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药用和其他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鸟类的巢址选择对其繁殖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对共域繁殖的不同鸟种繁殖策略的比较,有助于理解鸟类生活史对策的进化。为此,我们在河北永年洼湿地对利用芦苇繁殖的4种鸟类即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和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的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四种鸟类开始繁殖的时间明显不同,但其巢址、巢型和巢结构均类似,并在同一研究地内镶嵌分布,仅在巢离水面的高度、筑巢芦苇的高度和巢址样方内的芦苇密度三个变量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四种鸟类在两个繁殖季的繁殖成效均较低,其中东方大苇莺为34.5%(86/249),钝翅苇莺为35.3%(6/17),震旦鸦雀为38.5%(15/39),棕头鸦雀为40.9%(9/22)。影响繁殖成效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巢捕食和恶劣天气如暴雨和强风暴,而被大杜鹃(Cuculuscanorus)寄生则是导致东方大苇莺繁殖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表明,同域繁殖的鸟类可以通过繁殖时间的错峰和巢址的分化等而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9.
鸟类的巢址选择对其繁殖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对共域繁殖的不同鸟种繁殖策略的比较,有助于理解鸟类生活史对策的进化。为此,我们在河北永年洼湿地对利用芦苇繁殖的4种鸟类即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钝翅苇莺(Acrocephalus concinens)、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和棕头鸦雀(Sinosuthora webbiana)的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四种鸟类开始繁殖的时间明显不同,但其巢址、巢型和巢结构均类似,并在同一研究地内镶嵌分布,仅在巢离水面的高度、筑巢芦苇的高度和巢址样方内的芦苇密度三个变量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四种鸟类在两个繁殖季的繁殖成效均较低,其中东方大苇莺为34.5%(86/249),钝翅苇莺为35.3%(6/17),震旦鸦雀为38.5%(15/39),棕头鸦雀为40.9%(9/22)。影响繁殖成效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巢捕食和恶劣天气如暴雨和强风暴,而被大杜鹃(Cuculuscanorus)寄生则是导致东方大苇莺繁殖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表明,同域繁殖的鸟类可以通过繁殖时间的错峰和巢址的分化等而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10.
<正>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期间,于2015年4月23~5月14日,在新疆民丰县萨勒吾则克乡渔湖进水口(37°15′44″N,82°56′26″E,海拔1 332 m)连续20几天观测并拍摄到一只雄性成年鸳鸯(Aix galericulata)。经过对比图鉴、动物志及分布文献[1-3],确定为新疆鸟类新纪录种。据郑光美(2011)记载,鸳鸯的分布,除了青海、西藏、新疆外,见于各省[4]。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之一,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为合成词。鸳鸯属于雁形目、鸭科的小型野鸭,体长38~49 cm,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生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理论。以甘肃省平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方面比较分析、定性评价了平凉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可行性的角度,指出平凉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具有外部支持、有限目标、在生态工业发展中把污染物的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强化典型农业生态区示范等特殊性。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关注地域特色,生态示范区建设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2,自引:19,他引:13  
贡力  靳春玲 《中国沙漠》2004,24(4):513-517
通过水资源特征分析及水资源利用的评价, 论述了水资源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开源节流、以节水为主, 坚持水费改革, 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认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要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前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关键。只有珍惜、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 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解决好生态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投资, 提高其效益, 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西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保育与绿色社区建设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宋玉祥 《地理科学》2002,22(6):655-659
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全球范围内具有有短时限人地关系高强度作用特征的典型地区之一。区域资源过量消耗、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保育生态环境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建设“绿色社区”,是生态保育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建立绿色社区的目标的营造绿色文化、保育绿色生态和发展绿色经济,建立绿色社区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态经济,保育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退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色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英  张仁陟  张军 《中国沙漠》2012,32(2):574-579
结合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基本位、理想位、优势位、关键位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空间概念及模型。以甘肃省为例,测算确定了甘肃各地州市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位空间。甘肃各地州市建设用地除了嘉峪关、金昌市指标值超出可持续发展位空间外,其余各地州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均处于可持续发展位空间内。白银、武威、张掖、酒泉、庆阳、甘南的指标值接近于理想目标;天水、平凉、定西、陇南、临夏的指标值趋近于适度目标。新增建设用地可持续发展位空间结果除平凉市和甘南州外,其余各地州市的控制指标均处于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与其可持续发展位空间之间。表明《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各地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基本均处于可持续发展位空间范围。甘肃省的实践证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位理论可用于系统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指导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肯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存在的生态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整体仍在恶化的现状,强调西部生态环境恶化对全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失远比其对西部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更广泛、更严重,并提出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邓铭江  龙爱华  李江  邓晓雅  张沛 《地理学报》2020,75(7):1333-1345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演变的结构、路径和驱动力,后者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水安全。日益深入的市场经济使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一个流域扩展到流域之外更宽广的区域范围,以产品贸易为纽带的水“流动”已成为驱动区域水循环演变与影响区域水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以流域为单元的传统水循环研究,难以揭示不同区域之间的水循环联系、双向回馈机制与协同进化机理。本文从西北内陆河流域长期大量输出高耗水农产品这一现象分析入手,采用理论解析与案例相结合方法,阐述分析内陆河流域自然水循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区域间贸易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显著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继而首次明确提出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并就其通量计量模型、影响因素与生态环境效应、科学前沿进行了探索分析,以便未来西北内陆河水循环、水文水资源等研究能更多重视对驱动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的外部力量及其双向互馈、协同进化的分析,更新内陆河流域水安全、生态安全的思考范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79—2020年CNKI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的662篇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其研究动态和发展脉络。结果发现: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成果不断涌现,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可划分为土地用途分区(1992—2006年)、自然生态空间用途分区(2007—2017年)和国土空间用途分区(2018年至今)3个阶段,发文作者之间合作密切,形成具有规模的科研集群,“土地利用”这一关键词具有0.28的高中心性。2)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政策导向性强,内容不断深化。分区理论、分区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方法从定性或定量转变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分区管制研究大多集中于现存问题发现、国外经验启示和分区实践研究3个方面。针对已有研究内容较为传统,科学验证研究不深,理论总结升华不够,以及对多学科融合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包括:开展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相关理论研究,深化生态空间、海洋空间与乡村建设空间用途分区研究,结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构建需求拓宽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研究视角,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应用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可持续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全球化的挑战。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深入研究农业多种功能的空间格局、地域类型和优化策略。论文首先简要探讨了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过程和农业功能时空差异的理论基础,然后以吉林省为例,构建了农业多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 农业多功能具有联合生产和外部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农业资源禀赋以及两者的组合作用,是导致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关键因素;② 吉林省县域农业各功能的空间分异具有不同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高值县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松辽平原,经济发展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大农业发达的县域,社会保障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东部城镇化水平高且劳均农业产值高的县域,生态服务功能高值县域主要为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占比高的东部和西部县域;③ 吉林省县域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可分为4类,即农产品供给优势区、多种功能并重区、非生态功能弱势区和生态服务优势区;④ 不同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组合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因素的结构性差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沙漠化的分布、动态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22,他引:26  
中国西部是土地沙漠化面积最大,发展最快,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土地沙漠化是西部大开发所面临的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也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全国沙漠化普查与监测数据的分析,重点论述中国西部沙漠化的分布和动态,及其对西部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为西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和规划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董会忠  张峰 《干旱区地理》2015,38(6):1270-128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分析宁县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推行循环经济示范县行动,探讨了宁县在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过程中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并结合运用SWOT-PEST矩阵分析,根据规划目标,从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现代农业体系、服务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示范建设平台等方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