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砂爆裂普查法是一种新的矿物学普查找矿方法。我所对其进行了可行性试验和开发性应用研究,先后填制了1/1万、1/5万重砂轻组分爆裂活度异常分布图,分别圈出潜在矿化异常区段,缩小了找矿靶区,提供了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2.
自然重砂测量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主要侧重于目标矿物量的研究,圈定的异常仅有矿物含量的意义,忽视了矿物迁移、富集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找矿效果。以溧阳永坞头地区为例,从重矿物剥蚀、迁移、富集规律出发,对自然重砂数据进行整理,重新圈定重砂异常,并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稳定系数及特征指数(ZTR)对异常源区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圈定的2处锡石自然重砂异常源区分别为永坞头404.60高地—413.10高地一带以及387.60高地一带。  相似文献   

3.
许美辉  陈火炮 《福建地质》2002,21(3):127-129
在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开展黄金异常查证的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实用,快捷的综合重砂找金方法,工作过程为河流重砂加密缩小靶区,坡积重砂及简易人工重砂追索矿化蚀变带或矿(化)体风化露头,地表踏勘检查及简易人工重砂鉴定初步圈定矿(化)体,山地工程揭露与评价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甘肃小柳沟铜钨矿床重砂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区重砂异常很好地反应了矿区矿化的分布,对地质找矿不仅快速,直观,而且准确。根据重砂异常的分布特征,已发现的矿体(化)与重砂的关系,指出了本区最有利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中,以四川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自然重砂数据库系统(ZSAPS2.0)平台下自然重砂铁矿物的选择、异常下限的确定、异常圈定及异常的分级原则。通过对四川省省级及预测工作区铁矿物自然重砂异常的分析认为,自然重砂铁矿物异常对某些地区及某种成矿类型的铁矿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可作为综合找矿信息因子参与铁矿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对东海外陆架中部表层沉积物34个样品,南部两个岩心75个样品的沉积物特征和重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其中有用重矿物砂的品位。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残留沉积中有用的重矿物砂来源于中国大陆,其含量与细砂含量、重矿物总量、沉积物的粒度和分选性呈正相关关系。重矿物砂赋存在海退层位中,形成于滨岸带,并经过后期海侵过程的改造和进一步富集,主要分布在水深100~200 m范围内。外陆架中部有用重矿物砂高品位异常区面积达1.2×10.4 km锆石和石榴石品位达到Ⅰ级异常。南部岩心中异常品位的有用重矿物砂的厚度1.5~2 m,锆石品位达到工业边界品位,研究区钛铁矿普遍出现Ⅱ级和Ⅱ级以上的异常品位。东海外陆架区浅海砂矿成矿条件较好,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流体包裹体爆裂法作为一种辅助找矿手段,于20世纪70—80年代曾被前苏联和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用于找矿勘探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往许多爆裂法研究表明,矿体所在部位的爆裂强度(频次)较高,而随着远离矿体进入围岩,爆裂频次逐渐降低。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围绕矿体热液活动强烈和流体包裹体丰度较高所致,因而在矿床(体)及其周围形成蒸发晕正异常。通过对胶西北地区焦家蚀变岩型金矿112线和144线8个钻孔的系统采样和爆裂法测试分析发现,焦家金矿床的花岗岩围岩爆裂曲线具有高的爆裂频次、明显的爆裂峰和高的相变峰,随着围岩蚀变增强,爆裂频次、爆裂峰和相变峰从钾化带经过黄铁绢英岩化带、硅化带到金矿石呈有规律降低,在矿体(化)中心,爆裂频次很低,不显示爆裂峰和相变峰,从而围绕矿体构成蒸发晕负异常。这些爆裂特征,特别是围绕矿体的蒸发晕负异常,对于胶北地区深部金矿找矿勘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江苏宁芜北段自然重砂异常特征及其对铜金矿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铁、硫、铜、金成矿区。基于宁芜北段自然重砂建库数据,通过ZSAPS2.0软件GIS平台,选择与火山热液充填型铜金矿相关的特征矿物,圈定了自然重砂组合异常。通过自然重砂组合异常特征发现,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蓝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自然金、黄铁矿、重晶石等重矿物组合对火山热液充填型铜金矿响应明显。在组合异常的基础上,圈定自然重砂综合异常,以成矿地质条件、与已知矿床的对应关系、异常强度、异常规模、重砂异常套合程度等为指标,对综合异常进行评价,从而为宁芜火山岩盆地北段铜金矿找矿远景区的划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自然重砂测量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充分提取自然重砂测量数据所蕴涵的矿化信息,发挥其在矿产资源调查中的作用是一个现实问题。重矿物的被剥蚀、再沉积是自然重砂异常形成的重要过程。在充分考虑自然降水的汇集路径的前提下,以汇水区域边界确定范围是对自然重砂异常客观的解释。区域成矿模式研究、地球化学和人工重砂资料对自然重砂测量数据应用是重要的补充。笔者通过蔚县地区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的分析,对其中有关全面认识异常、合理确定异常、勘查方法的综合应用、软件平台的使用及在矿产开发程度较高地区寻找未知资源的途径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山门金银矿床自然重砂矿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山门金银矿床自然重砂异常的分布特征,优选出具有重要找矿指示作用的重砂矿物,并确定标型矿物组合,结合地质特征建立山门金银矿床的自然重砂找矿模式,为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复顶  李任时  张红红 《地质通报》2014,33(12):1992-1998
通过对吉林夹皮沟金矿带自然重砂矿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成矿带内自然重砂异常的分布特征,优选出具有重要找矿指示作用的重砂矿物,并确定标型矿物组合,结合地质特征建立夹皮沟成矿带的自然重砂找矿模式,为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重力异常资料、地震资料,综合运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并结合砂体展布特征,基本明确了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二段的物源区位置及来源方向。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场从宏观上勾绘出了孔南地区地势的起伏状况,对物源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研究区湖盆周缘都发育砂体,在各物源口的砂体展布规律在平面上表现为呈扇形展布的特征,宏观上指示了物源的涉及范围。盆外下切沟槽能大致确定研究区周缘各物源口位置,前积反射结构也能指示出存在物源供给的地区。重矿物以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石榴石、磁铁矿为主,不同的物源区具有不同的重矿组合特征,其变化规律指示了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和搬运途径。碎屑岩组分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含量较低,主要为岩浆岩岩屑,岩屑类型指示了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该区孔店组二段沉积时期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4个方向上都存在物源,进一步可识别出乌马营、叶三拔、舍女寺等10个子物源,它们共同控制了孔南地区孔店组二段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形成多物源环湖盆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较详细研究了小西南岔铜金矿自然重砂矿物的异常分布特征,通过与化探异常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小西南岔铜金矿自然重砂异常的矿致性质以及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同时对小西南岔铜金矿自然重砂的区域找矿预测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赵韵文  陈志敏  肖抒  左爱萍  李敬  曹蕾 《地质通报》2014,33(12):1975-1983
通过对河南省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的重新处理,在豫西南矿集区圈定了11处锡石自然重砂异常,集中分布于卢氏县官坡—兰草、卢氏县冯家岭和嵩县车村—木植街3个地区。通过锡石异常特征分析,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这3个异常区带中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进行分类,探讨了与锡石相关矿物组合的成因,认为它们分别形成于花岗伟晶岩、锡石硫化物脉和锡石—石英脉型矿化。结合异常区地质矿产背景及锡化探异常讨论了3个锡石异常带锡矿的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对豫西南矿集区锡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宫-吉家洼矿集区位于河南省西部的熊耳山地区,区内发育上宫、干树、吉家洼等金矿床,是河南省重要的黄金产地。在充分收集、整理矿集区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重砂、遥感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矿集区的金矿成矿规律并建立了找矿模型。提取和构置断裂构造、剩余布格重力异常、Au化探异常、Ag化探异常、Cu化探异常、Pb化探异常、Mo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燕山期花岗岩体等9个预测要素作为证据因子,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圈定18个最小预测区。依据后验概率和找矿标志将最小预测区分为1级、2级和3级,针对不同的级别提出了相应的勘查建议,为矿集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然重砂异常在云南西邑铅锌矿找矿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飞  范文玉  刘书生  王霞  崔子良  朱华平 《地质通报》2014,33(12):2019-2022
自然重砂测量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取自然重砂异常中的矿化信息与区域地质、成矿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揭示区域成矿规律和预测潜在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西邑铅锌矿床是全国资源潜力评价中,通过自然重砂异常并结合其他找矿方法实现找矿突破的成功案例。报道了西邑铅锌矿床自然重砂异常的基本特征,探讨了矿床有关自然重砂异常特征及其在西邑铅锌矿找矿突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张福神  晏俊灵  丁少辉  徐平  李凯 《地质通报》2014,33(12):1968-1974
南岭成矿带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是该省重要的钨、锡、稀土自然重砂异常带。带内单矿物重砂异常形态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控制显著,与花岗岩体和已知矿产地之间关系密切,组合异常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及自然重砂组合异常特征,进一步划分出2个次级自然重砂异常带和14个自然重砂异常集中区。区内自然重砂异常充分展现了矿产资源潜在前景,为开展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重砂异常信息标志。  相似文献   

18.
江南隆起成矿带(江西段)位于江西省北部修水至都昌一线,带内自然重砂异常呈北东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受花岗岩、已知矿产和自然地理条件控制。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及自然重砂异常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划分2个自然重砂异常带和8个自然重砂异常集中区。区内自然重砂异常展现了矿产资源的潜在前景,为开展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提供重要的重砂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19.
洪山火山机构是河北区调队1979年在1/5万区调工作中发现确定的。通过近年来的深入工作,在重点解剖重砂、化探异常的基础上,详细研究总结了岩石蚀变矿化特征及金、铜矿床矿体特征。对洪山火山机构金、铜矿床的含矿特点和成矿条件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魏绍六 《湖南地质》2001,20(3):177-178,210
原生矿床中金的主要性状有自然金与金的碲化物,自然金可分为“明金”和“微细粒金”,“明金”的次生作用,使金的成色得到提高,粒度更大,往往有利于残坡积型砂金矿床的形成,“微细粒金”的次生作用,常形成卡林型氧化金矿或红土型金矿和铁帽型金矿,显然,以“明金”为主的矿床及金的重砂异常区,不存在找红土型金矿的可能,应寻找脉金矿床,而在有低值金的重砂异常叠加的化探Au异常区,有望找到中小型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