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赣西北中─晚第三纪陆相紫红色砂砾岩岩性横向上不太稳定的特点,提出砾石成分的来源和成因特征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因为砾石成分作为风化和搬运的最终产物,它与基底母岩区是密不可分,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名山、邛崃砾石层的砾石成分、砾度和砾向进行统计,分析了该砾石层的物质来源、古流向及阶地特征;并将其与丹棱-思蒙的砾石层进行对比,认为两砾石层是青衣江流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据古流向的分布、砾石层形成年代以及构造运动特征,讨论了青衣江水系总体上由北往南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南阳江盆地北部始新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石岭、槟榔根岭等地出露的陆源粗碎屑岩、其岩石组成以灰、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状复成分砾岩为主,砾石成分为石英、变质岩、长石等陆源碎屑,普遍含下伏地层的红色砂岩、泥岩、沉凝灰岩等岩石的砾石,而不含火山碎屑物质,与典型的鹿母湾组明显不同;该套岩石形成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辫状河环境,其区域构造方向为NNE,且与下伏鹿母湾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其特征与琼山县长昌盆地瓦窑组剖面上部可以对比,为此,将其单独划出,称瓦窑组,时代定为早第三纪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4.
大溪砾岩为一套厚层碳酸盐质砾岩,具有砾石含量高,砾石分选、磨圆较好的特点。据砾石统计、薄片分析、古生物鉴定、古流分析及重矿物组合表明,大溪砾岩中砾石主要来自龙门山区的泥盆系—三叠系,填隙物中的石英碎屑可能主要来自杂岩体。大溪砾岩的砾石成分有向上趋于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全球规模的白垩纪-第三纪边界沉积物中铱富集的问题,似乎在Alvarez等提出的冲击说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然而,某些批评者则倾向于完全排除地球外影响的另一种设想。他们将这种铱的异常富集现象归因于全球规模的火山作用。本文将这个关于K-T边界沉积中出现异常沉积而引起争论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其中包括了铱的富集、球粒和冲击石英的出现、在微化石中观测到^87Sr/^86Sr比值异常和黑烟灰的存在等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6.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中砾岩的砾石成分自下而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即邓杖子组下部砾岩砾石时代新而上部砾岩砾石时代老。其中最新的砾石成分是来自于邓杖子组之下的晚三叠世水泉沟组的安山岩,砾石时代的倒序显示同构造剥蚀-沉积的特点。同时,邓杖子组沉积组合也反映出伸展盆地的沉积特点。邓杖子组沉积后不久,在辽西—冀北的其他地区,还发育许多早—中侏罗世巨大的崩塌岩块,野外见到的最大岩块延伸长度超过4km。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成群发育的巨大崩塌岩块都是在地壳快速隆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构造沉积记录,这从构造-沉积学的角度显示燕山地区在早中生代曾经发生过强烈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7.
元氏北勘探区位于元氏县城以北10km。据地质报告载:区内第四系为一套松散沉积物,主要由灰黄、褐黄、灰绿色砂层、粘土、砾石层组成;第三系与上下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以一套杂色砾岩为主,夹薄层钙质泥岩、泥灰岩、灰质砾岩和半胶结的亚砂土、褐红紫色钙质粉砂岩等。由于缺乏化石,第三系未作进一步划分。 本文拟根据岩石特征将区内第三系划为2组4段。  相似文献   

8.
王克锡根据在桂林地区进行第四纪地质研究获得的实际资料,说明桂林确实存在冰川遗迹。理由是: 1.是否存在冰碛砾石层。据调查研究冰碛粘土砾石层堆积多呈高出20~40米的垄岗,不受漓江及其支流控制,普遍无层理可寻,砾石成分中没有花岗岩砾石。因此,桂林地区冰碛砾石无论从地貌特点、砾石层结构、砾石成分还是从砾组性状上看,都与现代河床上的冲积层不同。  相似文献   

9.
丹霞盆地是白垩纪形成的内陆山间红色盆地,主要由冲积扇体、曲流河沉积体、滨湖沉积体、浅湖沉积体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组成,其中,冲积扇体和曲流河沉积体的岩石特征是粒度粗、成分复杂,粒度与成分在空间上变化快,较难识别。本文以剖面和钻孔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砾岩中的砾石特征,包括成分、形态、三轴大小、扁平砾石的产状等,用以确定扇体的物质来源方向和水体的古流向等,更好地识别冲积扇体的空间分布和冲积扇体之间的叠置关系。总体上,丹霞盆地内冲积扇体的发育具有如下规律:在盆地发育初期,冲积扇体较发育,但规模小,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常和断裂活动有关。砾石主要来自附近的剥蚀区,砾石的稳定系数普遍较小,且其大小与物源区的地质时代和岩性有关。早期的冲积扇体常常和火山喷发沉积体相伴生,而后期的冲积扇体则和滨-浅湖相沉积伴生。在盆地发育晚期,冲积扇体表现为规模较大,常常和河流相沉积伴生,砾石稳定系数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成都盆地物源分析与水系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成都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夹于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盆地中充填了3.6Ma以来的大邑砾岩、雅安砾石层和晚更新世—全新世砾石层,其物源均来源于盆地西侧的龙门山,具横向水系和单向充填的特征。本次以物源区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岷江和青衣江水系为重点,采用砾岩成分分析、砂岩岩屑成分分析、重矿物分析和砾石的地球化学分析等基本方法,开展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古水系重建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盆地主要有两个物源区,其中成都盆地北部的都江堰街子场、崇州白塔山、大邑白岩沟、大邑氮肥厂、彭州丁家湾、彭州葛仙山等剖面中的砾石层在碎屑成分、重矿物和花岗岩砾石的地球化学成分等方面相似,应为古岷江的产物,而其与现代岷江在砾岩成分和重矿物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则表明古岷江可能存在改道的现象;成都盆地南部的庙坡剖面和熊坡东剖面中的砾石层在碎屑成分、重矿物和花岗岩砾石的地球化学成分等方面相似,应为古青衣江的产物,但其流向却与现代青衣江的流向不同,表明熊坡背斜是在大邑砾岩沉积之后隆起的,它的隆起迫使古青衣江改道。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江西省修水县马坳小型红色盆地中,对洪积沉积物中砾石的成分、体积大小、含量及砾石产状等资料进行了系统调查工作,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砾石百分含量、平均体积和混杂系数,并编绘它们的等值线及古流向图。经过综合分析与处理编制了洪积扇分布地质略图,基本查明了扇体的分布范围、发育特征、叠置关系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砾岩相通常作为构造事件的标志,对探讨造山带隆升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位于帕米尔构造带东北缘的奥依塔格剖面开展砾石统计分析.新生代不同时期砾石的统计结果显示,奥依塔格剖面砾石成分主要为火成岩和变质岩,这与帕米尔造山带岩性相符.其中,花岗岩砾石作为特征组分首次出现在上新统阿图什组底部.砾石主要为巨砾,且以长短轴比值为1~2的近圆状为主;砾石的磨圆度中等,绝大部分为次磨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差.结合砾石所处地层的沉积环境和热年代学记录,认为帕米尔东北缘新生代可能存在3期构造隆升事件,包括渐新-中新世克孜洛依组沉积早期、中新世中期(安居安组中-上段和帕卡布拉克组下段沉积时期)和上新世以来(阿图什组下段沉积以来).   相似文献   

13.
桂林岩溶地区粘土砾石层中第三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金荣  杨荣玉 《中国岩溶》1997,16(4):370-385
桂林岩溶地区粘土砾石层中发现第三纪地层的存在,由下至上发现3个孢粉化石组合,即:第Ⅰ组合(乐群组组合),栎粉属—栗粉属—柏科—杉科组合;第Ⅱ组合(乌石岭组组合),栎粉属—栗粉属—光面水龙骨单缝孢属组合;第Ⅲ组合(望城岗组组合),栗粉属高含量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始新世、中晚始新世、上新世的地层。同时还发现了早第三纪时有海水沿古漓江河道间断入侵的现象。所有这些将对长期有争议的粘土砾石层(所谓“泥砾层”)的成因及形成时代会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将对该区相应时代热带岩溶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赵希涛  张永双  胡道功  曲永新 《地质通报》2006,25(12):1381-1386
报道了云南大具盆地北部金沙江下渡口西岸的2层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它们分别位于盆地底部的冲、洪积砾石层的底部。该砾石层的砾石分选与磨圆很好,局部被钙质胶结,成分复杂,大部分为本地所无,表明其应为金沙江长距离搬运而来。该砾石层的钙质胶结物和钙质砂层2个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1950±230kaBP和1770±160kaBP,属早更新世。对比其上游四川德格含下更新统汪布顶组哺乳动物群的金沙江第五级阶地砾石层和下游四川攀枝花金沙江沿岸伏于中、晚上新世湖相沉积昔格达组之下的分选与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河流相砾石层,表明在早更新世甚至上新世时期,金沙江已经贯通。  相似文献   

15.
白土山组堆积物的成因多年来公认的结论是冰水沉积物。总观其岩性特征是灰白色砾石层和砂砾石层夹砂和粘土透镜体,下部具水平层理,上部具楔形交错层理和舟状层理,部分砾石呈破碎状,含有大量灰白色粘土。立论的主要依据是堆积物成分中的砾石呈破碎状,含大量粘土、色调灰白,砾石形状奇异;在地貌上,堆积物构成山前冰水堆  相似文献   

16.
由辽宁省区测一队、长春地质学院及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南震旦亚界科研队,今年对永宁群的砾石成分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有重要意义的新资料,对解决辽南震旦亚界与邻区的对比问题颇有助益。 野外初步研究表明,永宁群的砾石成分在纵向上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下部松树组的砾石成分以花岗岩和脉石英为主,与下伏基底的岩性关系密切,反映了基底残余沉积的特点;中部朵子山组的砾石,主要是一套沉积岩砾石,其中有燧石、碧玉、石英砂  相似文献   

17.
凌家卫(Langkawi)群岛位于马来西亚西北,区内地层由古生代沉积岩组成。自下而上分为4组:Machinchang组、Setul组、Singa组和Chuping组,主要为浅海相沉积。经在该群岛Tanjung Mali地区(6°17′11.5″N,99°43′42″E)详细的野外观察,我们发现Singa组中的砾石的大小、形状差异很大。砾石的直径,大者可达10~20cm,小者仅1~2cm;砾石形状,大的为滚圆状至半滚圆状,小的呈棱角状;砾石成分除有沉积岩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见有片麻岩和花岗伟晶岩砾石,根据所见砾石的上述特证可以得出如下看法:①Singa组的砾石具有冰川漂砾的特征,地层时代来看,它们应与冈瓦纳岩系底部石炭—二叠纪冰积岩相当。因此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应为冈瓦纳古陆北缘。②该区不仅存在着显生宙的沉积岩,而且存在着前寒武纪变质岩和变质基底。Singa组的砾石中见有黑云片麻岩砾石,可能来自前寒武纪变质基底。这一变质基底亦即冈瓦纳古陆的基底。③除三叠纪与白垩纪花岗岩外,在Singa组中见到由伟晶状白云母,长石及石英组成伟晶岩砾石。表明该区的变质基底中至少存在着前寒武纪花岗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8.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地质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国内外对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明显的进展。本次研究通过对永定河、碓臼峪、滦河和大石河四条河流进行系统的野外考察,从河流的出山口开始向下游设定考察点,详细描述各考察点砾石的磨圆度、粒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岩浆岩砾石磨圆度与搬运距离的定量关系以及磨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岩浆岩砾石的磨圆度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而变好,在搬运的初期变化最快,而后逐渐缓慢下来,最终磨圆度趋于稳定。岩浆岩砾石由棱角状变为次棱角状一般需要搬运3~6 km,由次棱角状变为次圆状一般要搬运12~21 km,圆状砾石大量出现至少要搬运22~31 km。砾石的磨圆度受搬运距离、母岩成分、粒度和破碎作用的影响。棱角状、次棱角状砾石容易被磨蚀,在搬运初期转化为次圆状、圆状,而圆状砾石不易磨蚀达到极圆状;岩浆岩砾石磨圆速度比石英快,比石灰岩慢;相同母岩成分的砾石,粗粒砾石比细粒砾石磨圆快;破碎作用则会降低砾石的磨圆度,使部分砾石呈现出与搬运距离不协调的磨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砂卵砾石层是我队水文地质钻探的常见地层,其厚度从几米到数百米。多数砂卵砾石层岩性松散,钻进中经常出现坍塌、漏浆、孔内积砂甚多等复杂情况,给正常施工造成很大困难。过去用普通泥浆护孔无效时,就向孔内投入大量粘土或跟管钻进,但孔内事故多,效率低,成本高。79年我队二号机施工的ZK7927孔,砂卵砾石层厚达130米以上,其上部为砂卵砾石层,70米以下为含泥质的卵砾石层,并在其间夹有薄层淤泥质亚砂土。砂卵砾石层成分以灰岩及石英岩为主,砾石约占50%,卵石约占40%,砂占10%。粒径一般在15~200毫米,大者可达2  相似文献   

20.
巴西戈亚斯州(Goias)的马拉河(Mara Rosa)流域分布着一些小型砂金矿。经地质调查发现,该地区隐伏结核状红土层的上部广泛覆盖着一层异乎寻常的“红土化砾石层”。该砾石层系由脉石英、石英岩和片麻岩的卵石经强红化作用所形成的棕色含水氧化铁(针铁矿)致密胶结而成。其下伏的结核状土壤层呈深棕至斑杂色,偶尔见有孔洞,可作为基岩和砾石层间的标志层。红土化的发育取决于基性火山岩的存在。这些小型砂金矿床的砾石成分完全一致,说明金的溶解和沉淀均发生于红土化过程中。金最初赋 存于红土化砾石层中,后经搬运流入河道,形成砂金矿。因此,红土化砾石层是找红土型金矿的一个新的指示层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