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水文学     
目前,地球上的城市而积约100万km~2,占地球表面的1%弱。考虑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文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面积所占的比重超过10%。例如,在莫斯科地区,城区和工业区占该地区面积的15%。现在,城市人口约为1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15~20年以后,按现在的发展速度推算,地球上的人口将达60~70亿。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预测,那时将有一半的人口——约30亿人居住在城市。苏联的人口为2.7亿,60%强的人住在城市。城市面积超过10万 km~2,其中3/4在欧洲部分。  相似文献   

2.
当1974年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举行联合国国际人口大会时,地球上的总人口不过40亿。1984年,又一届会议在墨西哥城召开。这十年期间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世界人口自1974年以来增长了20%,即由40亿增为约48亿。尽管人口增长的实际速度已因出生率下降而开始减缓,但其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到下个世纪,至2000年,势必要超过60亿。  相似文献   

3.
引言从1840年到1925年世界人口从10亿增加到20亿,到1975年人口已达到40亿。预计到2000年世界总人口可能达到60-80亿。干旱区的面积占世界总面积3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但人类对沙漠区的环境压力却比湿润区大的多。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误而造成的沙漠化,已经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潜力迅速下降。1966-1973年撒哈拉大沙漠出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0,(23):61-61
联合国人口基金20日发表的《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人口过亿的国家将增至17个,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5.
刘伉 《地理教学》1997,(4):11-12
面对手头一批有关世界人口的最新数字,不由地感到惊心动魄。印象中“世界人口已达50亿”的警钟仿佛刚刚响过,余音尚残留耳际,可截至1995年中,全世界人口总数业已超过57亿。依此推估,笔者执笔写这篇小文时(1996年11月中),世界总人口数字肯定已突破58亿;估计即使直扣60亿大关,显然也不是太远的将来了。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和食物生产区,从热量、蛋白质和脂肪营养当量视角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可为沿线地区改善食物供给状况提供参考。基于营养素转换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995—2019年期间,(1)沿线国家蔬果和蛋奶类食物增幅超过或接近1倍,3种营养素供给量增幅均超过50%,但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供给比例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2)土地资源承载力增至50亿~60亿人区间水平,约8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在提高,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南亚地区,而中东欧部分国家可载人口有所下降;(3)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整体上转入盈余状态,约60%国家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下降,50%国家人口超载,超过50%的国家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全球森林评估报告,2000年世界约有35亿公顷森林,人均0.6公顷,其中一半以上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其余一半位于温带和寒温带,大部分在工业化国家内。   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7%。主要位于亚洲和非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0%;巴西、芬兰、加蓬、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瑞典等7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和苏里南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亚洲的人均森林占有量非常低,而大洋洲和南美洲较多。人均森林面积超过3公顷的国家只有22个,其中18个是发展中国家,约5%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这些国家,主要是巴西和俄罗斯联邦;而世界人口的3/4居住在人均森林面积低于0.5公顷的国家,包括人口稠密的亚洲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2000年全球森林的净损失速率为每年900万公顷,表明现在的森林年损失率比1995年报道的数字降低了20%。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森林的消失最快;而在亚洲,天然林的损失大部分由新营造的人工林补偿;在欧洲和北美,森林面积正在增加。总之,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每年减少12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9):61-64
我国老年人将增加到2.21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订并实施好  相似文献   

9.
世界对粮食的需求与人口成正比,并与收入变化密切相关。未来饥饿和未来对粮食需要的变化涉及到三个问题——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多快、增长地区在何处、主要食物产量获得的收入是多少。世界人口现已超过四十亿。从三十亿增加到四十亿仅用了十六年时间。地球上人口每增加十亿所需的时间从一百年降至三十年又降至十六年。人口迅速增长是近几年来的现象,贯穿人类大半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正常的新陈代谢(图1),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近几个世纪死亡率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开展新形势下中国不同类型地区人口集疏变化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论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2000—202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以及城市群、原连片特困区和边境区等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口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2020年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比值仍约为94∶6。目前中国分县人口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2010—2020年超过一半的县域人口负增长。(2) 2000—2020年城市群人口增长1.53亿人,2020年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接近90%,是承载中国人口的主体区域。2010—2020年,19个城市群中珠三角和长三角人口增长最为显著,而哈长和辽中南城市群人口负增长。(3)原连片特困地区在2000—2020年人口持续减少,20年间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以上。新疆南疆三地州和西藏区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增长明显,2010—2020年人口增幅超过15%。(4)边境地区县域2000—2020年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但2010—2020年人口集聚度和人口密度略微下降。其中,东北和北部边境地区人口下降明显,201...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我院的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到1998年止离退休人员总数已达1970人,与在职职工(3569人)的比为1:1.87,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624人,约占离退休人数的1/3。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到21世纪中叶将达4亿左右,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问题将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老年人才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12.
当讲到当前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七,这一增长率意味着什么,可告诉学生:“现在世界人口达50亿。人均占有陆地面积大约只有两个半足球场大小,如不采取措施,照此增长一千年,人均占地面积比明信片还小,比公共汽车上高峰时间还要拥挤。在那种情况下人类将怎样生存呢?”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钢铁行业预计今年将实现复苏,因为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钢产量增长反弹,将抵消中国增长减速的影响。英国《金融时报》对15位钢铁业分析师的调查显示,2014年世界钢产量将增长3.6%,其中欧洲钢产量在去年见底后将终于开始反弹。经过6年的持续下降后,欧洲钢产量将首次实现2.4%的同比增长,这将部分抵消中国增长减速的影响。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中国正在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服务拉动型。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5,(1):43-44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局4日公布报告说,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峰值92.2亿,随后将略微下降,但2300年前都将保持在90亿上下。这次世界人口数预测比之前估计的要低,基于一个重要假定,就是人口出生率将显降低。报告预测,即使在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也将下降到平均每名女性只生育1至2名子女,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略微回升。  相似文献   

15.
分析表明,“二战”后出现的人口增长带有纯粹补偿性质,而饱经灾害困扰的国家也有类似情况,稍后人口的增长则显得相当平缓。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自然增长尤为突出。1950—1970年间,地球上人口增长了11.46亿人,而此后的18年(1971—1988)人口增加了11.35亿。其中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52%,亚、非和大洋洲的人口则分别增长40%、66%、33%。  相似文献   

16.
人口和粮食已成为当前世界瞩目的问题之一。未来世界食物的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到二十一世纪初,世界人口将在现有基数上增长50%以上,即达到63.5亿人。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期望世界食物的生产,每年至少增长3—4%,这意味着每年要扩大耕地面积4—28%。过去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世界性的食物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同时,作为食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资源耕地,由于水土流失、沙化、盐硷化和低洼易涝等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载力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缘起当今世界上资源、环境和人口三者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的骤增变得更加突出,由此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预测,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美国国情普查局的预测则认为将达到62亿)。全球的土地资源是否可以实现这种程度的增产并养活未来人口呢?国家的土地资源是否足以使我们现有的和未来的人口达到粮食自给呢?这里第一个问题是全世界关心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寻求自力更生的国家提得越来越多的问题。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与世界整体状况相似,甚至比大多数国家还要尖锐。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很大.增长的绝对值也大,同时我国的平地比例小,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不多,人  相似文献   

18.
当今地球上最突出的一大问题,系粮食严重短缺。几乎每年有5000万人被挨饿,另有5亿人处于慢性饥饿,5亿人偶尔饥饿。但人口增长异常迅速。现在为51亿,据1990年世界人口发展报告,到2000年61亿,2025年80亿,2100年将达到110—120亿。城市人口到2000年将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墨西哥城将达到2630万人,圣保罗2400万,孟买1600万,德里1300万,雅加达1280万。从理论上讲,粮食生产还具有较大潜力。热带和亚热带,每年可以收获二季或三季,按12亿公顷新垦土地计算,可生产出42亿t谷物单位。24亿公顷草地和牧场按每公顷5公担谷物单位计算可额外增加13亿t 谷物单位。21世纪,甚至在不扩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3,(18):37+27
经合组织(OECD)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地面沉降状况加剧,诸多因素将使得2050年全球主要沿海城市暴发洪水的风险增加8倍,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将超过500亿美元。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全球136个主要沿海城市目前和未来因洪水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了估算。数据表明,2005年前后,这些城市年均损失大约60亿美元,而到了2050年,这一损失额度将上升到520亿美元。根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10,(18):61-61
联合国《世界人口统计》指出,2010年到2050年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由11%上升到21.9%,中国由12.3%上升到31.1%,上海则由22%上升到40.9%,这意味着中国及上海在未来40年里的老龄化增长程度十分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