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广乐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粤境段的复线,也是广东省新十项工程和高速公路"六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山区高速公路段常受到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营及公路行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泥石流地质灾害具有危害性大,成因复杂等特征,通过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研究、分析,对泥石流防治具指导性作用。广乐高速公路K70+500处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其中一处,属典型沟谷性泥石流,其成因与地貌、地质条件及气象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和龙市南坪镇仙景台至柳洞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可划分为构造剥蚀低山区和河谷阶地。泥石流地质灾害较发育,本文对研究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泥石流形成历史和近期变形破坏特征,泥石流的诱发因素和形成机制等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泥石流的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对研究区防灾减灾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一带已有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勘查与评价,以及气象、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测试试验等方法,全面查明西樵山泥石流的发育分布规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从泥石流的水源特征、物源条件和地形环境,系统研究西樵山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强热带风暴"派比安"诱发形成的西樵山北侧山体斜坡一带的大量崩塌、滑坡及斜坡浅层松动土体是直接构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西樵山北侧山体斜坡中、下部地段沟谷地形高陡,为泥石流的运移提供了理想的地形地貌环境;2006-08-04西樵山一带发生的近50年来24小时最大降雨量(298mm)所引发的山洪,为西樵山泥石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水源环境。在此基础上,依据西樵山泥石流灾害的形成环境和危害状态,采取固坡、治沟、排水、清淤、排导、拦挡和恢复植被等综合措施治理泥石流灾害,西樵山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陇南山地中部,是全国十七个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近年来区内极端天气频发,加之地震及人类工程作用,地质灾害不断增加,频次逐年提高。为研究陇南市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本文选取武都区比较典型的桃树沟泥石流为例,在了解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桃树沟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得到以下结论:陡峭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充沛的水源是形成桃树沟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革吉县那布居委会检查站泥石流是区内典型地质灾害勘查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地灾调查,认为该泥石流属暴雨沟谷型泥石流,受短时强降雨影响较大,划分为清水区、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物源以坡面侵蚀坡积物源为主,具备泥石流形成的孕灾条件。防治措施以工程防治为主,主要为修建排导槽和导流堤,汛期重点加强群测群防。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后四川安县甘沟培溃泥石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崩塌和滑坡不仅直接为泥石流活动提供松散固体物质,还可能造成沟道堵塞.沟道内的堵塞坝虽然不像主河道上的堰寒湖那样造成大范围灾害,但溃央后却会引发大规模泥石流,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危害.以四川省安县高川乡甘沟为例,说明其造成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防治对策.通过对甘沟自然环境背景条件的分析,发现甘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流域内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还造成沟道堵塞,形成堵溃型泥石流.甘沟已建的排导槽存在过流能力不够、槽底和侧墙已基本被破坏、弯道处未考虑超高、沟内未布置拦挡工程等问题.目前沟内由于松散固体物质充足,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仍会再次暴发泥石流.针对甘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修建拦挡、重建排导槽并结合预警预报措施的防治对策,并对重建排导槽的过流断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开展山区风景名胜区内泥石流防治工程对景区自然环境和景区旅游品牌的影响研究,对促进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天山天池上游三工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剖析以该工程为核心的高山湿地公园产生的附加旅游品牌特色与优势,并对该工程产生的品牌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分析表明:(1)以拦沙坝为主体的天池高山湿地公园,可作为天池风景区的附加景点和附加品牌,该附加品牌具有品牌依附和叠加效应等优势,可以丰富天山天池的旅游资源。(2)应用基于泥石流灾害的旅游风景区品牌价值评估公式,估算因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修建而挽回的品牌价值损失,得出实现的品牌效益为24 930万元,而泥石流工程治理投入9841万元,即旅游品牌的效益产出与工程投入比为2.5∶1。研究表明风景区的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有利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多赢,对促进风景区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奔子栏-达日河段大型泥石流堆积扇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上游奔子栏-达日河段属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地带,河谷沿岸大型古泥石流堆积扇广泛发育,其成因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对该区瓦卡大型古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沉积结构、粒度、地球化学和孢粉等分析,揭示了泥石流的沉积环境及其形成过程.通过粗颗粒石英的光释光单片再生法(SAR)测年研究,获得金沙江上游奔子栏-达日河段古泥石流大规模暴发的年代为12 600~4 500 a BP.丰富的风化碎屑物源、陡峻的地形及雨季降水集中是该区古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全新世早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受西南季风加强的影响,气候趋于暖湿,季节性暴雨增加.金沙江上游干热河谷区大型泥石流堆积扇的发育年代暗示其是全新世早期西南季风加强作用下的地貌响应.从地质灾害防治的角度,由于现代气候因素导致泥石流灾害的频度和规模较小,预防该区地质灾害的重点应是防止人工砍伐树木和不合理的人工切坡导致对地表环境的破坏加剧.  相似文献   

10.
滑坡、崩塌、泥石流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往往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一定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以某滑坡、崩塌群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通过研究分析该地灾隐患点的成因,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验算,并对治理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治理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舟曲三眼峪和罗家峪"8.8"特大泥石流灾害,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泥石流灾害事件.灾后,三眼峪和罗家峪内山坡和沟道仍堆积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寨子沟、老鸦沟、硝水沟和龙庙沟泥石流潜在危险大,流域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承载力差,现有防灾能力不足,白龙江舟曲段河道淤塞严重,未来泥石流发生不可避免.基于此,提出以防灾减灾为着眼点,以治灾和消灾为立足点,全面提高舟曲城区泥石流防灾能力,与白龙江河道整治、城区防洪设施建设改造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灾害防治指导思想.泥石流治理应遵循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工程治理为主、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治理相结合,以拦为主、确保足够拦沙库容、拦排结合,以治沟为主、治沟和治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建议以历史上出现的最大规模灾害,即"8.8"泥石流作为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的设防标准,对寨子沟、老鸦沟、硝水沟和龙庙沟采取100 a一遇的泥石流设防标准,采取拦排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稳坡坝、护岸坝、拦沙坝、抗滑桩和挡墙、泥石流停淤场、泥石流排导工程、河道疏浚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构建完整的泥石流防治体系,确保舟曲县城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18年4月17日,黄冈大别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标志着黄冈市向世界亮出的首张"世界级"名片,意义重大。在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工程活动因素影响,园内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破坏了地质遗迹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制约了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区内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以崩塌最为发育,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沿着断裂构造带密集发育;影响地质灾害发育因素有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人类工程活动等,其中地质构造运动是孕灾环境形成的根源与基础,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物源,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场所,大气降雨则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导火索",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区内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公园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今后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这些地质灾害体空间分布的勘查和研究十分重要。在滑坡勘查区,通过地质雷达探测,较准确推断出滑坡岩土体结构和滑动面位置;在泥石流勘查区,对于泥石流沟谷堆积物及其附近两侧山体的松散覆盖层,可以有效进行地层划分和深度解译,为判断泥石流的规模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岩溶塌陷区,利用三维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较准确推断出隐伏土洞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岩溶塌陷的监测和防治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是我国川藏区域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极大地威胁着区域内的民房建筑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有效控制区域内的泥石流灾变隐患,进一步提高灾害防治以及隐患排查能力,本文以青藏高原丹巴县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该区域内泥石流的灾变诱因,并有针对性地建立灾变风险评估相关指标参数,以期为丹巴县提高泥石流防范意识、降低灾害发生概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翔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选取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个要素,根据土地压占与破坏、水资源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化、尾砂废石流、水污染、土壤污染等8个指标,采用要素指标加权分值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南省万古金矿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该矿地质环境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种类较多,比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所以必须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本文以泥石流为例,对泥石流的发生、危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三种防护对策,旨在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将自然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广东省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在时空分布方面的规律。在对广东省西部地区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灾害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某地区发生的灾害主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泥石流等四种类型。由此提出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条件下,以适合该地区的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某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汶川县地震次生山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致使山体破碎,河流变迁,极大的改变了震区的地貌和地表景观,形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山地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采用传统实地调查山地地质灾害分布状况的方法困难很大,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宏观、全面、精确、及时地获取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预防灾害的进一步发生.综合利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影像对汶川县地震次生山地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很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汶川境内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点的分布情况,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在DEM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信息,通过水系流域的划分,探讨了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预防预警次生山地地质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目前受到气候变化和各种生产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合理利用地质环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本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限制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泥石流防治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需要研究如何合理搭配治理措施以满足泥石流防治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泥石流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植物工程措施、岩土工程措施、以及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探讨了以主河输沙能力为控制条件,以地理条件和微地形因子为植物种类选择依据,坡面治理与沟道拦蓄配合,形成"坡面——沟道——小流域"的多级径流和固体物质调控体系。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今后应该加强植物措施治理泥石流的机理研究,评价植物措施的功能并编制设计技术规范,完善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