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汶川地震造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改变,其次生灾害堰塞湖的危害已开始显现。如何对震后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进行判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岷江上游映秀至汶川段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典型泥石流堰塞湖的危害及松散物质储量,选取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判识指标,利用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建立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综合判识模式。通过判识,研究区形成泥石流堰塞湖可能性高的一级支沟有17条,主要集中分布在映秀镇至草坡乡段,此段将是今后受堰塞湖危害的高危地段。  相似文献   
2.
西藏帕隆藏布流域内发育了我国境内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冰湖星罗棋布,是遭受冰湖溃决危害的典型区域。以帕隆藏布流域然乌-培龙段的冰湖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环境背景的原则上,通过遥感解译,分析研究区冰湖的分布现状;在基于指标容易获取的基础上,从冰川特征、冰湖特征和下游沟道特征3个类别选取了8个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指标,并利用模糊物元可拓性理论对研究区的冰湖溃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评估,研究区130个冰湖中,高度危险的有18个,占总数的13.85%;中度危险的有36个,占总数的27.69%;低度危险的有76个,占总数的58.46%;高度危险的冰湖主要集中分布在然乌-松宗区段内。  相似文献   
3.
陈兴长  陈慧  游勇  柳金峰 《岩土力学》2018,39(9):3229-3236
泥石流拦砂坝底的扬压力会抵消坝体的部分有效荷重,影响其抗倾覆稳定性。为了研究拦砂坝底扬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制作了拦砂坝模型和扬压力采集系统,开展了不同沟床坡度和不同坝前堆积条件下的扬压力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扬压力自坝踵至坝趾不断减小,且与渗流距离呈线性关系,当坝前有堆积物时相关系数绝对值达到0.98以上;沟床坡度明显影响坝底扬压力的分布。随着沟床坡度的增加,扬压力不断减小,且对坝踵处扬压力的影响较坝趾处更大;坝底和坝前堆积物的渗透性对扬压力的影响也很显著,它们的渗透性越差,扬压力就越小;坝前堆积物的渗透性还显著影响扬压力的分布规律,渗透性越差,其分布规律性就越强。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泥石流拦砂坝底扬压力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相似文献   
5.
欧国强  游勇  吕娟  柳金峰 《山地学报》2006,24(5):580-583
泥石流是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的主要山地灾害之一,可能对调水工程建设与运行期间的工程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和危害。据调查,工程区分布有一定规模的有现代泥石流活动的沟111条、潜在性泥石流沟58条。主要探讨了泥石流发生规模预测中的清水流量、泥石流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流出总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主、支流量比,分析了泥石流堵河问题及其可能堵河高度与回水长度,为评估泥石流对调水工程的影响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在堆积区进行堆积时,常在沟口形成回淤并造成灾害.为了探讨泥石流在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开展了4组107次泥石流连续堆积和4组共21次单次堆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粘性泥石流在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中,累积回淤长度与泥石流累积总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对累积回淤坡度与泥石流累积总量呈对数负相关,根据相对累积回淤坡度的变化将粘性泥石流沟口回淤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泥石流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回淤长度随泥石流重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随堆积区坡度增大而呈线性减小,随流通区坡度增大而成对数减小.相对回淤坡度随泥石流重度的增大呈线性减小,随堆积区坡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随流通区坡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在泥石流总量不同的情况下,随泥石流总量的增大,其沟口回淤长度随之呈线性增大,而相对回淤坡度随之呈线性减小;在粘性泥石流沟口回淤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粘性泥石流在连续堆积及单次堆积情况下沟口回淤的经验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直墙V型排导槽横断面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勇  柳金峰 《山地学报》2008,26(2):218-222
排导槽横断面的形状及尺寸是泥石流排导槽设计的重要参数,如何合理选择过流断面的形状和尺寸,使泥石流排导槽具有最佳的排泄能力,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比较少涉及.直墙V型断面排导槽是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横断面形状之一,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它的水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横断面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泥石流排导槽的断面形态系数(M)定义为湿周(P)与水力半径(R)之比,直墙v型排导槽水力最佳时相应的断面形态参数M=[8(1 m2v)1/2-4]/mv直墙"V"型排导槽水力条件最佳时的断面形态参数M仅与槽底横坡系数有关.假定在已知泥石流直墙V型排导槽排泄流量Q、槽底纵比降I以及泥石流体颗粒级配特征的条件下,推导出了联合求解最优水力条件下直墙V型槽断面形态尺寸的组合公式,并以大渡河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沟把丫沟为例,对该沟的泥石流排导槽横断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新思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泥石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因素等特征,使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也增加了其危险性评价的难度。近10年来,我国泥石流每年造成损失约33~36亿元,死亡数百人。由此可见,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也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预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经济损失。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当今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方法,结合未来灾害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金沙江白鹤滩库区黑水河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水河为金沙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地处川西南山地,该沟曾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直接威胁沟口公路、村庄、桥梁等的安全.通过对黑水河流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表明黑水河具备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确定黑水河泥石流性质为粘性泥石流,重度为2.0~2.2 t/m3,并总结出黑水河泥石流具有活动频率低、规模大、危害严重的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稳、拦、排等工程措施为主,结合造林、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预警预报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游勇  柳金峰 《山地学报》2006,24(B10):176-181
天然粘性泥石流沟床都是复式断面,不同滩槽宽度比在不同的泥位条件下其水力要素(过流面积、湿周、水力半径)有所不同。引用天然河流水力计算方法,对概化的复式沟床泥石流流量计算表明:滩槽宽度比对滩、槽过流能力及流量分配有较大的影响;同一滩槽比情况下,主槽过流与全断面过流量之比随泥深增大而逐渐减小,而滩面过流与全断面过流量之比却逐渐增大;泥石流复式沟床滩槽影响可用协同度表示,计算分析表明,滩槽比相同时,随泥深增加,滩、槽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