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产区划——地质科学研究与矿产勘查结合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裕生 《地质学报》2016,90(9):2454-2463
矿产区划是"研究成矿规律、进行矿产预测、提出选区和地质工作部署建议"的工作,属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性、先导性融合一体的矿产勘查前期工作。矿产区划工作在我国已实施了三轮,每一轮矿产区划工作都是由国土资源部领导直接部署,即由政府提出、政府下属的地勘单位、科研单位实施。矿产区划成果是部署矿产勘查,编制地质矿产保证工程和地质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资料基础及科学依据;矿产区划成果直接引领地质找矿突破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矿产区划的指导理论是区域成矿学,特别是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最有效。三轮矿产区划的成果证实:矿产区划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地质找矿的突破;创建了我国独有的矿产预测新理论,发展和充实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带动了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实现了地质矿产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肖克炎  孙莉  朱裕生 《地质论评》2016,62(S1):63-64
矿产资源评价,习惯称“矿产预测”。我国大规模的矿产预测工作都是通过矿产区划实施的。自矿产预测开始之日起,存在矿产预测理论探讨的内容。过去由于受成矿学理论的限制,缺少矿产预测理论的系统总结,预测实际中运用经验达到预测的目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开展过三轮矿产区划,长期的预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在多方面探索了矿产预测理论,用理论指导矿产预测。目前已总结了理论上有一定深度、工作中普遍适用、实践中已产生巨大效益的矿产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3.
第二轮成矿远景区划工作是地质矿产部1992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为制订“九五”及跨世纪地质规划的一项战略性基础工作。1993年地质矿产部要求进行二轮区划成果汇总,并于1994年10月在武汉召开了《固体矿产二轮成矿远景区划成果汇报会》。经会议组织专家评优,参加汇报的28个省(区)中,新疆、四川、吉林、陕西等8省(区)二轮区划工作获大会表扬。陕西省秦巴地区第二轮成矿远景区划成果汇总工作是在局总工程师指导下由地质科技处组织局局有关队完成的。其主要成果为:(1)汇总了全局第H轮区划、成矿预测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  相似文献   

4.
丁惠萍 《浙江地质》2008,(11):62-63
10月15日至16日,仙居县组织专家组对《仙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进行野外验收。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地勘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对野外调查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野外调查资料,在野外进行实地抽查、核实相关调查情况后,经过认真分析讨论,对仙居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野外调查予以验收通过。项目工作将转入报告编写阶段。县级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自2001年第一轮县级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完成以来,  相似文献   

5.
河流功能区划方法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功能区划是规范和引导各类河流功能开发利用行为的基础工作。按照中国河流功能属性特点并考虑流域管理的需求,分析了河流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和区划原则,构建了由属性层、区划层、指标层和管理层4个层面构成的河流功能区划体系,给出了河流功能区的区划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太浦河为例进行了河流功能区划实例研究,提出了太浦河河流功能区划成果及其管理目标与对策。结果表明,提出的河流功能区划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能够为河流管理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国区划数据库建库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矿产资源成矿远景区划为国家确定地勘工作宏观布局和找矿重点目标区域,并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矿产资源形势信息.应用GIS技术建立区划空间数据库有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划成果资料.文章介绍这项研究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全国固体矿产资源区划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全国固体矿产资源成矿远景区划数据库,使全国性资源评价规划工作计算机化,也为在新一轮国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引入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打下重要基础,文章应用GIS技术管理空间数据的有效手段,建立了基于GIS的区划空间数据库,以助于区划地质成果资料的充分、有效利用,开发的数据库可以在新一轮全国成矿远景区划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地质环境区划研究,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既是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开展全国地质环境区划的试点,又是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支撑性工作,是在国内尚无成功的范例,又没有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下开展的。项目在分析地质环境区划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六专(专题区划)一综(综合区划)”的区划思路;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题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以Map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为评价平台,进行了6个专题区划评价;基于6个专题区划成果,建立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判体系,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进行一级区划,以地质环境功能为导向进行二级区划;从地质资源保障及地质环境安全角度,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成矿分析,是在对一定地区内的地质、矿产等特征的认识基础上,研究分析其生成与分布的规律——成矿规律。分析是为了认识规律,而认识规律,又是为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指出找矿方向。成矿远景区划,是研究分析成矿规律,预测矿产远景,区划有关工作的部署。这是一个系列的研究分析工作,工作部署的区划取决于对矿产远景的预测,而矿产远景的预测又  相似文献   

10.
实施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以第三轮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为契机,同时结合新时代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的特点,探讨了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工作内容和主要方法,为第三轮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科委和原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地质部等八单位早在一九七九年十月就发出《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的通知》,要求地质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岩溶、温泉、化石产地等自然历史遗迹开展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一九八○年二月地质部又发出《催报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规划的通知》,要求制订规划,作出具体安排。为了认真落实“八单位通知”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已由传统的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相应带来了成矿远景区划和资源评价工作机制的重大改变。成矿区划和资源评价工作将分为2个层次:一是国家计划,政府和地方需要进行矿产规划;另一项是矿业公司的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目前,国家找矿战略行动和“十二五”地质工作规划正在实施,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逐步深化并进入汇总,矿产资源区划常态化迫在眉睫,其对降低勘查风险、保障地质找矿突破有着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矿产资源区划常态化工作将围绕关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及资源开发保护并举的国策开展,充分利用潜力评价成果完成国家整装勘查区及省级重点勘查区优选部署工作,结合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评价,有计划地开展整装勘查区内中大比例尺矿产预测,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跟踪国际矿产勘查态势,积极探索全球矿产资源区划工作,为我国资源勘查工作“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辉南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建设是以Mapgis6.0软件作为工作平台,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信息系统"软件将辉南县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为辉南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国土资源综合监测需求程度区划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区划的四个基本原则,即:前瞻性、现势性、客观性和动态性.结合国土资源部的管理职责,首次确定了国土资源综合监测需求程度区划的指标体系,并把除港澳台外的全国陆域进行了综合监测需求程度区划研究,其结果可以为今后监测工作部署及综合监测网络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黄壤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区划是根据国家农委、科委、农业部联合下达的任务要求,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共同牵头,南方十一个省(区)有关单位派人参加,组成“南方红黄壤改良利用区划协作小组”,从1980年5月开始工作,至1982年10月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红黄壤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区划;(2)中国红黄壤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图(1:1 50万);(3)中国红黄壤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区划土区区划表;(4)中国红黄壤地区土壤利用改良区划提要。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区划研究初探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强  徐朱  周晓丹 《安徽地质》2014,(4):280-284
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条件两方面因素,构建了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遵循地域性、点面结合、保护与开发结合等原则,提出了以地质遗迹分布区划分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地质遗迹评价与空间分布特征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划方法。结合保护区划结果,对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光亚 《地质学刊》2004,28(1):57-57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盱眙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于2 0 0 4年1月6日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项目成果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重要内容都有相应的图件表示。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后认为,成果报告在充分利用工作区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工作手段和精度进行了野外调查,区划评价中采用的方法严格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及实施细则》进行。基本查明了地质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地质矿产部于1979年进行过全国第一轮成矿远景区划工作。为了适应地矿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地矿部又决定从1992年起,开展全国第二轮成矿远景区划。 二轮区划由各省(区)地矿局(厅)在本省(区)范围内进行,不搞跨省项目。面积不大的省(区),可按矿种或矿组编制全省(区)区划图。面积较大的省(区),可只区划重点的成矿带。江西属前者。 经过国际、国内和本省矿产储量、产销平衡、市场动态的调研与专家咨询,选定江西省铜、铅锌、锑、锡、金、银和萤石、重晶石、耐火粘土、粉石英、膨润土、硅灰石、高岭土以及硼等作为进  相似文献   

19.
以新平县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CF)方法分析滑坡与地质环境因子各区段(类型)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得出各因子不同区段(类型)的敏感性大小,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区划模型,认为坡度、岩组、年均降雨量、高程、构造等五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滑坡发生的敏感性因子,建立Logistic概率预测模型,并对研究区进行五级预警区划,区划结果对该区预警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省勐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对地质灾害发育起主导作用的9个因素作为易发区划分的评判因子,采用单元面积评价法对勐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区划,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和不易发区等四个大区,为勐海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