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土壤普查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结束,为土地评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图件资料,促使土地评价应该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借鉴和总结国内外研究的经验,不断完善理论,丰富实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规划服务。本文就土地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估价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土地评价的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Dent and Young.1981)。  相似文献   

2.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通过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城镇之间土地质量的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土地进行分类排队,阐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能力的高低,评定出土地质量等级,以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它是土地评价的一种类型,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整措施;为土地估价、土地税费征收和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蔡运龙 《地理学报》1992,47(2):146-156
本文论述了土地结构(包括要素组成结构、演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并以贵州省的调查研究为例,说明了各种土地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土地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自然区划和区域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评价是估价土地生产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它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研究。这一研究不仅需要大量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资料,而且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将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作出科学的土地评价。本文在汲取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土地评价的技术与方法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土地作为人类的一种资源,在20世纪后半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污染、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城市与乡村建筑和道路建设等的发展、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20世纪后半期,土地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土地科学.而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研究,则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倪绍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被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这一方面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6.
农用土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地进行土地评价,实现土地评价的定量化、综合化、信息化、精准化、动态化、信息化,有利于实时掌握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有利于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评价方法,为解决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提供保障。本文对国内外土地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并对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耕地供需预测方法研究——以博白县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我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了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指标中最重要的耕地指标如何确定。首要的前提是作好预测工作,文章结合博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践,遵循供给帛约和引导需求的原则,探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耕地供需预测的方法。预测的结果不仅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需要,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有关城市土地评价的若干问题——以西安市建成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评价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鉴定。城市土地资源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和土地资产资源两部分。土地自然资源是指由岩石、土壤、水、矿藏、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等活动的基地和场所,是物质资料的基本源泉。土地资产资源则是由附加在土地上的基础设施和有利的区位形成的。城市土地评价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涉及到城市土地的价值,使用价值,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 本文针对以往土地评价研究中多耽于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及就现状谈症结的旧模式,试图对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的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对城市土地评价的方法论和分类系统提出一些看法。限于篇幅,本文仅进行建成区土地评价。 一.城市土地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该文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状况,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定性、定量研究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途径3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该研究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近今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从大范围向中、小范围深入,从大农业综合评价转向农、林、牧单项评价甚至单作物评价,旅游用地评价和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等非农业用地评价也得以展开。评价理论全面深化,计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手段得到日益广泛应用。这些表明,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努力实现方法的规范化,大力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革新研究手段,建立土地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土地结构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许学工 《地理学报》1997,52(1):18-26
本文在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对黄三角洲的土地结构(包括土地类型土地结构,土地资源结构,土地空间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大农业发展方向,土地利用格局以及促进土地顺向演替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实践来实施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汉川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年-2006年汉川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汉川市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及程度的变化,并构建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相关人文因子的数据库,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揭示了汉川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因子的定量关系。最后,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探寻了汉川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农业发展政策等是汉川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的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初中来实现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海南岛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本文在对海南岛1986年、1996年、2000年3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网格、数学模型和影像判读等方法,对海南岛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研究成果有利于人们全面理解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原因、过程和驱动力,并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明确提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原则,完善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评价指标结构层,特别是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指标,建立区域和土地利用分区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湖南省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效益,最后利用加权求和的综合方法,计算出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8年的TM影像和2000年的ASTER影像解译的福建省泉州市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支持下揭示了研究期内泉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特征,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闽南文化的价值观、居住方式的演化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差异对泉州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土地类型、自然区划与地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运龙 《地理研究》1989,8(1):101-102
从深入探讨土地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实地研究了贵州省的土地类型及其大农业评价和合理利用方向;在土地分类中还设计了一个三维判别图以使各种土地类型既排列有序又详尽无遗。接着应用“自下而下”演绎区域分异规律方法划分贵州省的自然区划系统,并应用“自下而上”归纳土地类型结构的方法确定自然区划单元的界线。提出了每个自然区划单元今后的开发方向和战略重点及土地资源开发的战略日标、方针及相应的措施。在定量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寻求出最优开发方案。在主题展开过程中还讨论了其它如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的关系、土地结构的概念、自然资源转换型区域开发战略的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8年的TM影像和2000年的ASTER影像解译的福建省泉州市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支持下揭示了研究期内泉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特征,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泉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闽南文化的价值观、居住方式的演化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差异对泉州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乡土地资源详查试点基础上写成的.主要论述乡镇土地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步骤.文章论述了土地评级的指导思想,土地评级的原则和依据,土地评级的等级系统、评价单元、评价项目与指标和土地评级的方法、步骤,以及制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