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南天门、万全一带,在晚侏罗世火山岩之上,早第三纪玄武岩之下分布一套陆相红色砂砾岩(图1),巴尔博(Barbour1924)称“南天门砾岩”。其后,在《张家口附近地质志》(1929)中称“南天门层”,并根据植物化石,将其时代列为早白垩世。在以后的地质工作中一直沿用此地层名称及时代归属。我队(1959)称“南天门组”,时代列为晚侏罗世。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1959)将“南天门砾岩”及其下的火山岩统称“南天门群”,此外,宣化地质学校(1959)、河北煤管局(1961)也先后对这套地层作了划  相似文献   

2.
北京“洼里砾岩”地质特征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柏林 《城市地质》2005,17(3):11-15,28
洼里砾岩的隐伏性和岩性特征决定了确定其成因及地层归属的困难。由于洼里砾岩紧邻八宝山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并且赋存丰富的地下水,所以研究洼里砾岩的成因和地层时代归属具有重要的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意义。随着近年地热深钻孔对洼里砾岩的揭穿,揭示其与下伏侏罗系九龙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特征表明它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属正砾岩岩块砾岩类,地层时代应归属侏罗系上统髫髻山组的下部。  相似文献   

3.
闽西南“丁屋岭砾岩”孢子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闽西南丁屋岭一带浅变质岩系中夹持着一套紫红色粗碎屑岩系 ,1970年《长汀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划为震旦系南沱组下段 ,之后改称丁屋岭组下段 (习称“丁屋岭砾岩”) ,认为是澄江运动或晋宁运动的产物。长期以来因缺少化石 ,对其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本次《瑞金市幅》区调工作首次在“丁屋岭砾岩”中获得孢子 ,为将“丁屋岭砾岩”置于上泥盆统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出露于陕西省礼泉县唐王陵一带的砾岩层,一般称之为“唐王陵砾岩”。它的下伏地层为一套页岩、粉砂质板岩夹少许薄层灰岩,再向下为一套灰岩、白云质灰岩,未见底。在唐王陵以北,“唐王陵砾岩”被二叠系不整合覆盖(图1)。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将砾岩层以下的页岩、粉砂质板岩类少许薄层灰岩暂称之为“页岩段”,其下伏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暂称之为“灰岩段”(下同)。1970年,陕西区调队将“唐王陵砾岩”的时代归于早奥陶世早期,并认为其成因属滨海陆源碎屑沉积;将“页岩段”归于中—晚寒武世,“灰  相似文献   

5.
华北南缘陆坡带奥陶纪冰海砾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奥陶纪末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引发气候变冷的天文地质事件,形成广布全球的冰期沉积,华北板块却未见遗存。通过在豫西栾川-卢氏地区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2016~2018年),在原划归三岔口组砾岩中厘定出一套冰海成因砾岩,结合区域同位素数据,以及遗存生物化石和野外层位关系,推断该套冰海成因砾岩是这次天文地质事件在华北南缘陆坡带的地质记录。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侵入冰海砾岩层中的正长斑岩脉岩获取(434±23)MaU-Pb同位素年龄,佐证了华北南缘陆坡带发育的这套冰海沉积砾岩形成时代大致相于晚奥陶纪世赫南特期[(443.4±1.5)Ma~(445.2±1.4)Ma]。该套冰海成因砾岩的发现填补了奥陶纪末大冰期在华北板块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小寺沟位于华北地块北缘燕山台褶带中段,张家口-平泉-北票大断裂南侧及派生的北东和北西两组共轭断裂之间.大断裂北盘为太古界片麻岩,南盘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建造以及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建造.斑岩以小岩株侵入于雾迷山统灰岩中.岩体由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斑岩组成;出露长5000k m、宽1~1.5km;走向310~330°、向南西陡倾斜.成岩年龄129百万年,矿化受北东接触带及平行接触带的断裂构造(花岗斑岩)控制,矿化与硅  相似文献   

7.
铅山—上饶“石溪组下段”砾岩层的层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量的野外观察资料,综合分析了江西铅山—上饶地区“石溪组下段”砾岩层及有关地层的地质特征,论证了“石溪组下段”砾岩层实属周家店组底部的砾岩层。  相似文献   

8.
北金齐火山岩盆地是在华力西晚期伸展构造作用下形成的陆相火山岩盆地,切盆及环状断裂发育。铀多金属矿化亦环带状分布于盆地周边,按照含矿建造可分为:赋存于上二叠统库吉尔台组凝灰质砾岩段的铀钼矿化;赋存于下二叠统卡拉岗组熔岩段的铀铜矿化。通过对不同层位的典型矿点特征分析,认为北金齐火山岩盆地铀多金属找矿潜力较大。由于克孜勒阔腊铀钼矿点受酸性凝灰质砾岩及特定的构造位置的控制,笔者指出了2个找矿方向,首先应圈定由酸性砾石构成的含矿凝灰质砾岩带,其次注重寻找深部隐伏的酸性斑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部位的多金属矿化部位;阿尔帕萨勒铀铜矿化点与之配套的隐爆角砾岩、蚀变分带均显示深部具备形成次火山岩型或斑岩型多金属矿化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460铀钼矿床具有很好的火山岩型铀钼矿找矿前景。460铀钼矿早期为斑岩型矿化,晚期叠加火山热液型矿化,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及新近纪。铀源层(体)为张家口组三段酸性火山岩及次流纹斑岩,由壳源重熔岩浆作用形成。以460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为重点,总结归纳了火山岩型铀钼找矿方法,建立了华北地台北缘火山岩型铀钼矿床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地质与资源》1996,5(2):154-160
环西南太平洋与斑岩有关的碳酸盐-贱金属金矿床系列通过对环西南太平洋各金矿的对比,有助于对与斑岩有关的中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碳酸盐-贱金属金矿系列形成于斑岩体周围相对较高的层位中。侵入角砾岩及低平火山口角砾岩筒,是成矿前岩浆蒸气爆发的产物。岩浆去气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吕士英 《地质论评》1965,23(6):481-482
王曰伦在1963年提出分布在河北省石家庄一带的头泉组底部砾岩为冰碛砾岩。认为具有下述特点:砾石成分复杂;砾石大小无定,滚圆度不同;砾石被刻蚀成锯齿状,带压坑及擦痕和砾石压入下伏基岩面中。并以该冰碛层为标准,将头泉组与三峡群相对比,进而推之“相当于下寒武统之下及震旦系(里菲系)之上的头泉群(组)只能以  相似文献   

12.
首次在“阳岭砾岩”的夹层中,获大量微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为其时代置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对含义不清的“阳岭砾岩”重新厘定了定义,作为“组”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3.
首次在“阳岭砾岩”夹层中,获大量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为其时代置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对含义不清的“阳岭砾岩”重新厘定了定义,作为“组”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变质岩专题研究,在建阳县麻沙镇长坪电站以西发现一套角砾岩称为“长坪砾岩”。对该砾岩的成因有二种看法:一为构造角砾岩;一为沉积变质砾岩叠加后期构造。笔者根据其显微镜下特征,认为属构造角砾岩。主要依据:砾石成分与两侧围岩相同,均为变粒岩、片岩,且在某些部位尚保留与围岩相同的条纹条带状构造;砾石未经分选颗粒大小混杂,磨圆度及球度不一,形态复杂;其胶结物为断层泥,与围岩变质程度不协调,此外,不含沉积变质砾岩角砾,包括冰川角砾以及砾岩中的石英颗粒普遍具波状消光及细粒化现象等特征,这些均说明该砾岩为原地破碎胶结形成的构造角砾岩。  相似文献   

15.
康立权 《甘肃地质》2009,18(4):93-96
出露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崆峒山砾岩"岩性特殊,厚度巨大。但是其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60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认识。作者根据野外观察,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研究后初步认为,"崆峒山砾岩"可与陕西省千阳县出露的芬芳河组对比,两者是同一套地层,时代应属晚侏罗世。并进一步推测"崆峒山砾岩"和鄂尔多斯盆地内部的安定组可能是同期异相沉积,前者是山麓洪积扇堆积,后者是河流—湖泊相沉积。  相似文献   

16.
岔路口矿床是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巨型斑岩钼矿床(Mo金属量246万t,工业品位0.087%),其形成与晚侏罗世晚期侵入的细晶斑岩和花岗斑岩关系最为密切。岔路口矿床中发育多种类型的角砾岩,包括岩浆角砾岩和热液角砾岩。通过对这些角砾岩详细的填图和鉴定,并根据其角砾类型、基质、胶结物和结构差异,又将热液角砾岩分为A相、B1相、B2相和E相4个亚相。其中,A相角砾岩形成最早,是细晶斑岩流体释放的产物,以无矿石英胶结物为特征。随后,花岗斑岩侵位形成了以长英质岩浆(含石英、长石斑晶)为胶结物的岩浆角砾岩,花岗斑岩流体的释放造成的超压作用和流体演化,形成了胶结物组合分别为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绢云母+伊利石+黄铁矿+萤石和绿泥石+碳酸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萤石的B1相、B2相和E相角砾岩。在角砾岩形成过程中,流体化作用造成的角砾混合和磨损是B1相和B2相角砾岩中复杂成分角砾和大量岩粉基质产生的原因。富基质的角砾岩虽然由于渗透性的降低,造成自身钼品位较低,但它代表了流体聚集的位置;在角砾岩形成过程中,它是高渗透性带,可以作为流体运移的通道,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略深的岩体侵位深度、单次较小释放量流体的多次注入、富氟的岩浆-热液系统及围岩先存薄弱构造是岔路口斑岩钼矿床内角砾岩主要呈脉状产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查明"崆峒山组砾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是认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盆地原型、构造属性、华北克拉通西部破坏的关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测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崆峒山组砾岩"的沉积特征、裂变径迹热史,在此基础上以盆山耦合思想为指导,结合区域及深部背景资料,认为崆峒山组砾岩形成于秦祁海槽剪刀式闭合导致的右旋走滑区域背景下,走滑使位于砾岩西侧的青铜峡-固原古断裂复活,控制了崆峒山组砾岩形成。砾岩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早期(231~218Ma)走滑拉张断陷沉积阶段,晚期(231~205Ma)走滑挤压坳陷沉积阶段和末期(205~195Ma)隆升剥蚀改造阶段,其分别与裂变径迹热史重建的砾岩快速增温、缓慢降温、快速冷却三个阶段相对应。崆峒山组砾岩埋藏增温的时刻及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表明,崆峒山组砾岩应为晚三叠世沉积。  相似文献   

18.
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是紫金山Cu-Au-Mo浅成低温—斑岩矿田新近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我们在对罗卜岭赋矿斑岩体矿物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了赋矿斑岩体时代、锆石Ce4+/Ce3+比值及氧逸度特征。这些工作对深入了解紫金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田成矿系统形成机制及了解华南新近发现的一系列斑岩  相似文献   

19.
陕西礼泉县唐王岭震旦纪晚期冰碛砾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唐王岭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耸立于渭河平原之北(图版Ⅰ-1)。其主峰为一套砾岩。196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地质物探队认为,唐王岭砾岩具“似冰碛层性质”,时代暂定为震旦纪。1970年,陕西省地质局第十三地质队认为唐王岭砾岩为“一套滨海相陆源碎屑建造”,划归下奥陶统。1972年,陕西省地质局第八地质队将其划为中、下奥陶统。1974  相似文献   

20.
鲁西地区泰山岩群雁翎关组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典型花岗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于2.6Ga.对其中变质砾岩中的一花岗质砾石进行了锆石SHRIMP定年,(2632±18)Ma年龄为砾石所代表的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代,表明雁翎关变质砾岩中至少部分砾石为构造成因.该砾石可解释为花岗岩脉经构造变形而形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泰山岩群形成时代和绿岩带基底岩石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