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方大范围层状云和混合云飞机人工增雨(雪)是解除干旱、森林灭火、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制的L-1型机载19管多星体拖曳式焰弹催化系统可满足上述需求。该系统由多星体焰弹弹体、AgI焰剂、发射装置和电控装置构成。试验和初步应用证明,该系统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发射成功率100%,催化剂成核率在-8℃时高达1015个/g,入云5 min内90%的核即可活化,携弹量760枚,可连续作业4 h以上,后向发射,作业方式灵活。与目前使用的龙B-2型焰弹催化系统相比,该系统是一种新型优越的催化系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RYKZ-1型机载增雨焰弹发射系统的构成、使用方法及特点,针对使用中出现的哑弹问题,进行了原因查找,并提出了设备维护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HY-1A型增雨防雹火箭弹较传统型增雨防雹火箭弹在催化剂播撒技术方面所做的技术创新,增雨防雹火箭弹催化剂由原来的线性播撒方式改进为体播撒。将线性播撒和体播撒的催化剂扩散分别近似为线源扩散和瞬时点源扩散,基于解析解计算公式近似估算两种播撒方式的催化剂扩散有效区域半径,进而估算有效区域体积。对比发现,给定浓度阈值时,体播撒的催化剂扩散有效区域体积为线性播撒的3.6~7.2倍,且体播撒的催化剂扩散有效区域持续时间较线性播撒持续时间更长。线性播撒和体播撒方式的火箭弹有不同适用对象,后续可进一步改进优化催化剂播撒技术。  相似文献   

4.
申亿铭  余康元 《气象》1993,19(11):13-17
下投式飞机和火箭焰弹分散的催化剂一般都形成若干条垂直线源。该文利用湍流扩散的梯度输送理论,提出了层状云中垂直线源催化剂扩散的理论模式,并给出了顺风向和垂直于风向发射的多条线源催化剂浓度叠加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提供的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西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同时间序列的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风场产品,统计了ASCAT和HY-2A散射计风场产品的误差特征,分析散射计资料在南海的适用性。分析得出:ASCAT和HY-2A的风速、风向与自动站一致性高,相关系数均大于0.85,ASCAT风速和风向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57 m/s和15.42 °,HY-2A均方根误差略微偏大,分别为2.02 m/s和24.75 °;ASCAT和HY-2A散射计与ERA-interim风速、风向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不考虑低风速( < 3 m/s)的条件下,风速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0 m/s和1.56 m/s,风向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5.09 °和17.07 °,与设计精度一致,表明ASCAT与HY-2A风场产品在南海是适用的。此外,散射计相对再分析风场的偏差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申亿铭  余康元 《气象》1993,19(11):13-17
下投式飞机和火箭焰弹分散的催化剂一般都形成若干条垂直线源。该文利用湍流扩散的梯度输送理论,提出了层状云中垂直线源催化剂扩散的理论模式,并给出了顺风向和垂直于风向发射的多条线源催化剂深度叠加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党娟  苏正军  房文  方春刚 《气象科技》2018,46(3):619-624
碘化银焰剂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重要的冷云催化剂,目前国内使用的碘化银焰剂有多种配方,有必要对它们的成冰性能进行统一评估。本研究采用1m^3等温云室,对我国人影作业中使用的7种碘化银焰剂(编号为1~7号)进行了统一检测。结果表明:7种焰剂成核率的量级按每克催化剂计算在10^(10)~10^(13)g^(-1)(-8^-18℃)之间,用指数函数拟合能较好地反映成核率随温度的变化;在低温段(≤-16℃),各焰剂成核率较高,不同焰剂之间的成核率差异相对于高温段(>-16℃)要小;在高温段,3、4、7号焰剂也具有较高的成核率,成冰性能要好于其他焰剂;7种焰剂的核化速率不同,-8℃时90%的冰核完成核化的时间在7.8~18min之间,推断该温度下的成核机制以接触核化等慢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8.
孔君  王广河  房文  苏正军 《气象》2016,42(1):74-79
利用CAMS的1 m~3等温云室系统筛选出新型高效AgI焰剂WMC-IN-001和WMG-IN-002。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较高的成核率,在-15℃时达到10~(15)g~(-1)AgI量级,尤其在-7℃时WMC-IN-001的成核率仍可达到10~(14)g~(-1)AgI量级。同时给出对节银剂配方和2011年市场上主要的几种催化剂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WMC-IN-001和WMC-IN-002的成冰速率较慢,在各检测温度的成冰速率差异较小,均在40~55 min。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WMC-IN-001燃烧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作了物化特征分析,粒子分布在0.02~0.60μm,具有两个典型的模态:0.02~0.10μm的较小的粒子和0.20~0.55μm的较大的粒子,均立方直径为0.2472μm。WMC-IN-001气溶胶粒子明显偏大,小粒子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其成冰速率偏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遥控人工增雨地面焰条播撒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高山人工增雪(雨)的需要,研制成功一种采用手机短信进行遥控的地面焰条播撒系统。该系统采用手机短信作为点火信号,可远距离遥控点火,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自动化。系统由播撒装置、焰条、控制系统、控制软件4部分组成,播撒装置一次可装填焰条36支,每支焰条装BR-91-Y焰剂500 g,含AgI7.5 g。控制系统在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以实现遥控,而且对焰条的点火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操作简单。应用该装置2006年4、5月在云南玉龙雪山进行了人工增雪试验,试验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具有应用推广价值。针对系统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袁成  李亚滨 《黑龙江气象》2000,(2):29-31,41
利用AgⅠ和空气混合物的扩散方程,对催化剂在高空云中的传输,扩散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龙B-1焰弹催化系统播散的AgⅠ气溶胶在云中的扩散,并给出龙B-1焰弹催化剂使用量的理论值,供在实际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认识当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广泛使用的AgI焰剂的成冰特性,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含AgI焰剂产生的人工冰核粒子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环境场扫描电镜对焰剂颗粒的尺度分布和形态学特征进行研究, 利用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镜纳米区域的X射线成分分析 (EDS) 对实验样品的颗粒结构特点和主要组成成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焰剂燃烧产生的颗粒谱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异, 所取5种焰剂产生的颗粒平均谱分布, 其直径在0.02~0.50 μm之间的粒子数占98.96%, 即产生粒子绝大部分都可直接参加云内的成冰核化过程, 但其谱宽、峰值直径, 分布特征都不相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焰剂颗粒的主要组成是KCl, 其表面附着AgI小颗粒, 该结构特征可能更有利于焰剂颗粒的成冰核化。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 m3等温冷云室对AgI焰剂阈温对比实验表明:5种焰剂的成冰阈温在-3.5~-4.4 ℃范围内, 不同焰剂配方的阈温不同, 最大相差1 ℃。焰剂成冰核化速率主要由颗粒的大小 (均立方根直径) 决定, 同时受到谱宽、主峰位置等多种分布特征量影响, 改进配方时应综合考虑。同时, 由于高于-4.4 ℃时, 焰剂产生颗粒接触过冷水滴缺少活性, 即含AgI焰剂不适于云中较暖区的催化。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目前使用较多的地面播撒设备可分为两种:固态和液态。固态的有:烟条播撒器;液态的有:丙酮碘化银发生器和液态二氧化碳播撒器。应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是远程遥控地面烟条播撒系统(ZY-2A型),采用预置烟条,利用GPRS通信模块或GSM进行远程采集数据,通过电脑远程控制,完成烟条的远程检测、自动点火和自动播撒烟  相似文献   

13.
人工增雨中作业工具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着作业的效果,作业工具的催化能力,影响是衡量欺经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一种新的思路,从催化的具体物理过程入手,对机载新型发射式焰弹催化系统的性能、效果和特点等做了较全面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4.
柳红 《山东气象》2016,36(4):63-66
为保证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实时提供连续、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文章介绍了主采集器为HY361型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主要组成,描述了HY361型主采集器、6要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部分技术要点,全面介绍了区域站各组成部分的日常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区域站“全部或部分数据缺测”故障原因、分析思路、维修测量方法、判断依据等作了比较详细、准确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丁瑞津 《干旱气象》2000,18(2):53-54
在过去的 5 0多年中 ,人工催化作为增加降水量的一种方法得到重视和发展 ,在比较成功的地区增加降水量约为 1 0 %~ 2 5 % ,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应用最广泛 ,成效最明显的催化剂是碘化银。通过科学实验 ,有针对性地研制了许多碘化银混合物配方 ,使在不同环境下碘化银成核率达到最好。特别是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合作 ,从 1 6种配方中筛选出BR - 88- 5型碘化银焰火剂。经过多次实验 ,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生产出BR - 3型焰火剂 ,组装成BR - 3型焰弹。经室内测试结果表明 ,B…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华云六要素区域站没有固态降水设备,为了实现降水的全天候观测需要对它进行改造,增加称重式降水传感器。通过正确的安装、连接、口令调试等步骤,完成了无锡DSC1B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挂接到HY3000采集器上,实现了不同厂家仪器设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由山东恒生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EN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已在部分省市应用,现就此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简介如下: 1 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  相似文献   

18.
碘化银(AgI)类催化剂是人工影响天气外场试验和业务作业中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其核化效率和核化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催化效果。在总结美国、中国和欧洲多个国家利用云室和风洞研究AgI类催化剂的核化机制、核化阈温及成核率的室内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利用室内实验成果发展的AgI数值催化模式,旨在为下一步优选新型高效AgI类催化剂和改进数值催化模式提供借鉴。AgI类催化剂核化机制包括凝华核化、接触冻结核化、凝结冻结核化和浸没冻结核化,其核化过程受大气温湿条件、催化剂粒子大小、成分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催化剂粒子的燃烧溶液法、燃烧焰剂法和爆炸法等发生方式有关。目前国内外使用的AgI类催化剂含有不同成分,有多种催化剂粒子产生方式,催化剂粒子的核化机制和成核率有很大差异。将来应重点基于高性能云室和风洞,分析不同催化剂配方的核化机制和成核率,优选新型高效催化剂,改进AgI数值催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文章[1]中我们曾计算和讨论了一条线源的扩散规律和冰晶浓度分布,然而在实际的人工影响云和降水的作业中飞机並非只做一条线的播撒,而往往是在线源的下风方向的同高度上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若干条线的催化剂作业(见图1)。这样就构成了数条线源催化剂的扩散问题。显然,其扩散规律和催化剂质点的空间分布要比一条线源时为复  相似文献   

20.
纳米碘化银在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研究 II: 室内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爆炸法,使用“37型”降雨实弹分别在室内20 L和1200 L云室对研制的人工影响天气纳米碘化银催化剂的成冰性能,包括成核率、成冰阈温、核化速率等,进行检测和研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在“37型”降雨实弹上将纳米碘化银催化剂与目前常用碘化银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碘化银催化剂成冰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碘化银催化剂,其成核率比常规碘化银催化剂提高1~2个数量级;成冰阈温值增加;核化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