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20年中, 北朝鲜在核不扩散问题的外交政策方面一直与西方国家争论不休. 迫于前苏联的压力, 北朝鲜于1985年勉强加入了1968年签订的《核武器不扩散条约》. 但是, 在加入该条约之后, 北朝鲜就停止了必须履行的谈判, 而且也没有令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的全面安全协议(CSA)生效. 该协议本应于1986年生效, 但直到1992年4月10日它才有了合法约束力. 同年, 国际原子能机构基于其在伊拉克的经验, 在核安全方面实施了新方法. 在原有系统下, 国际原子能机构采用了一种“材料审计”的方法, 该方法只是检查其所申报核材料的存货清单是否正确. 然而, 自1992年开始,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接受其检查的国家所申报内容的完备性也开展了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能验证到多大程度已经争论了几十年。美国参议院在1999年就批准该条约的辩论中,验证成为主要的争议。当时的州长乔治·布什在2000年声称并于2002年作为总统再次声称,美国在1996年签署的该条约是不可验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8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签署了美利坚合众国与俄罗斯联邦之间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战略性进攻武器的条约,规  相似文献   

4.
1996年9月24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在联合国总部公开供签署.为更好地发展禁核试条约的核查技术能力,各主要签约国指定其国内的官方机构建立国家数据中心(NDC),代表该国履行相应的条约义务并积极发展自己的国家技术手段(NTM).目前签约国家中,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具有较强的核查技术能力.本文主要调研了CTBT条约框架下国家数据中心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分析了各国国家数据中心在地震、放射性核素、水声和次声四种核查监测技术能力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兰州台阵勘址测点对相干函数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引言兰州台阵是根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而建立的国际监测系统(IMS)中规定的基本台阵之一(郑重,徐智强,2000)。1999年8月2日至25日,中国地震局投入了FBS-3A宽频带地震仪、JCV-100型短周期地震仪,以同心圆和直线分布方式(图1)在兰州大尖山台阵阵址进行了为期18天的野外观测,记录了约3GB的波形数据。  相似文献   

6.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TBTO)科学技术大会(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SnT)致力于推进禁核试的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CTBT)的条约核查制度能力,加快条约生效进程。鉴于地震学是禁核试监测的重要手段以及SnT大会的科学进展有助于检视地震科技的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SnT大会的科学议题设置以及SnT大会中地震事件性质识别等研究进展。分析表明,SnT大会主题中的 “地球复杂系统” 和 “传感器与网络技术” ,以及禁核试监测手段中的地震学手段更受关注。事件性质识别研究始终是与CTBT相关的地震学的核心问题,其在朝鲜系列核试验事件的应用研究也同样是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在事件性质识别研究中展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兰州台阵勘址测点的功率谱估计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引言 兰州台阵是根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而建立的国际监测系统(IMS)中规定的基本台站之一(郑重,2000)。1999年8月2日至25日,在经过了图上作业、宏观勘察、初选台点计算和观测设计之后,IMS地震处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对兰州台阵阵址进行了勘址观测。在勘址观测中,双方以同心圆分布和直线分布方式在兰州大尖山台阵阵址进行了为期18天的野外观测。本文主要以中方仪器记录的数据对各测点的背景噪声功率谱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对各测点白天和晚上的平均功率谱作了比较。 1 观测仪器与观测数据 1.1 观测仪器 中方在兰…  相似文献   

8.
法理地震学的用途之一就是帮助核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执行情况。法理地震学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将每年发生的成千上万次天然地震与可能违反条约的地下爆破区别开来。识别方法主要有4种:(a)体波与面波的震级比,(b)高频P波与S波能量比,(c)基于模型的方法,(d)震源深度。方法(a)和(b)有经验基础。方法(a)~(c)的不足是对全球地质学介质范围内激发的地下爆破缺少一个等效的弹性震源。可靠的常规震源深度的确定已被证明非常困难。然而,过去的十几年获得的在识别可疑震源方面的经验说明,尽管没有单一的方法能够长期奏效,但巧妙地独创性地应用各种互补方法通常能够解决可疑震源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在惊叹核武器强大破坏力的同时,为了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疯狂地展开了核军备竞赛,1951-1963年期间,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核试验,对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威胁。本文回顾了这段历史,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描述了美苏达成《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的数次重要核试验,生动再现了核爆产生的蘑菇云,阐明了核爆炸的巨大威力及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警示我们不忘历史,加大核查力度,远离核战争,为人类创建一个和平安定的无核家园。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兰州大尖山核试验监测地震台阵的勘址工作,包括本地区的地质背景、气象条件以及中心建筑(CRF)和各子台建筑的的工程地质情况。该台阵投入观测后表明:台阵所在地区的气象、地质条件等观测环境完全满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国际监测系统(CTBTO/MS)勘选台阵的要求。兰州大尖山地震台阵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甘肃省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1996年钱其琛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为了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规定的义务,中国地震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拉尔和甘肃省的兰州建设用于核侦察的地震台阵,  相似文献   

12.
参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筹备委员会核查工作组(B组)会议,以及相关的技术交流活动、核查系统建设等工作,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系统和专业技术。为便于从事相关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家参考,本文系统地编译了相关技术名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1,(4):135-135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又称《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在2008年至2012年间,  相似文献   

14.
H.  Gupta  P.  Mandal  H.V.S.  Satyanarayana  D.  Shashidhar  B.  Sairam  M.  Shekar  A.  Singh  E.U.  Devi  M.  Kousalya  N.P.  Rao  V.P.  Dimri  杨智娴 《世界地震译丛》2006,(4):81-83
位于印度西海岸附近的科依纳(Koyna)是众所周知的人造水库触发地震最显著的地方(Gupta,1992)。自从科依纳大坝建成之后斯瓦季萨加(Shivajisagar)湖蓄水以来的44年中,发生了震级M6.3的最大的触发地震(1967年12月10R)以及19个大于等于5级的地震。震级为4级左右的地震约170个,还有数千个更小的地震。最近的一次5级地震发生于2005年3月14R,在上一次5级地震发生了4年半之后(Satyanarayana et al,2005)。  相似文献   

15.
从地震现场早期地震趋势判断工作需要出发,本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个Ms≥6.0级地震序列的次大地震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序列的次大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布,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其与主震(或最大地震)震级无关,而与序列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TBTO)也在同一年成立。条约设立缔约国大会、执行理事会以及技术秘书处作为条约组织的机构,技术秘书处包括国际数据中心(International Data Center,IDC)。为保障条约得到有效履行,该条约规定了一套严格的核查机制,为了促进成员国与CTBTO间的技术互动,各个条约缔结国的国家数据中心(National Data Center,NDC)也同步建立,本文将对NDC的组织机构、工作思路、运行方式及和IDC的互动关系等做细致调查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郑仙蓉 《地球》2014,(6):8-11
5月21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总价或超过4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利用第三阶段科学专家组技术试验(GSETT-3)前两年半的《复查事件公报》(REB)提供的数据库,从发表的由f-k和极化分析得到的慢度和方位角的信息中,我们编辑了基本台网中的台阵和从中选出的三分向台站的定位误差矢量,通过使用约束条件,比如最小信噪比(SNR)和定义震相的数目,我们试图减小《复查事件公报》中震源参数的定位偏差。给出了14个孔径从约1千米到20多公里的台阵和18个三分向台站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定位误差矢量都能显著地改善定位精度,假如这些定位误差矢量被收集来并在慢度域有足够大的覆盖,那么这些经验校正就能够很容易地在定位处理之前得以应用,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范畴里,这些定位误差模式对于提供可颖的低震级事件的准确位置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定位参数将被用来指示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对1995年加利福尼亚里奇克雷斯特地震序列,使用伯克利数字地震台网(BDSN)的宽带,大动态范围仪器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地震定位和震源参数估计。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稀疏宽带合网对网外区域的监测能力,它也适合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监测小震级地震事件的情况,另外,我们还介绍一个震例研究,这是其他区域宽带台网检测能力的代表。为了评估稀疏台网的检测能力,我们把根据BDSN震相测量所估计的地震位置与“直实位置”目录中由南加州地震台网(SCSN)记录数据得出的高质量地震位置做了比较。为了确定不同类型数据对绝对事件定位的重要性,使用了一个自适应网络搜索定位程度,它利用了一个或多个台站的多震相拾取的时间和方位角。我们使用了BDSN台站距离范围在250-500km和500-800km内的稀疏子台网,结果表明:在区域距离范围内,可能得到达到18km以内的绝对事件定位,这是CTBT所要求的,然而,在远区域距离范围内,较低的保噪水平不可能使事件的定位达到CTBT所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只有几个台站记录到区域地震的定位,用以走时为基础的定位方法是不理想的。然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要求我们必须用很少的观测来监测地震事件。本文考察了单台定位方法的现状,即:使用三分向宽频速数字化台站的记录对地震事件定位。这里我们讨论的单台定位方法,最终可以是监测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小震级(M~3)地震事件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使用宽频带三分向观 资料和合成波形的拟合,可准确地确定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台站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