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依据1990~2013年江苏省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和1990、1995、2000、2005、2010年的人口空间分布数据,估计江苏省人为热排放量、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来江苏省的人为热排放量持续增长,从1990年全省平均的0.59 W/m~2增加到2013年的2.85 W/m~2。排放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总体上江苏南部地区的排放通量高于江苏北部。近些年江苏省的人为热排放已成为区域问题,高值区已连接成片,2010年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的人为热排放高于2.5 W/m~2,南部主要城市排放通量大于10 W/m~2、北部城市也多大于5 W/m~2。江苏各城市的城区人为热排放通量稳步增长,2002年后增长加速、增量最高可达到2 W m~(-2) a~(-1)。在2030年和2050年江苏省的平均人为热排放通量将分别达到5.7 W/m~2和9.1 W/m~2,可能对中国东部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同市2006—2009年PM10质量浓度、降水pH值及气象常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PM10质量浓度与降水pH值秋冬季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9(通过002显著性水平检验)、夏季为弱负相关,春季大风期为弱正相关,非大风期呈弱负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同春季大风日较多,风力作用导致内蒙碱性沙尘成为气溶胶主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降水pH值以及酸雨频率;夏季大风日较少,PM10主要来源为工业酸性污染物,降水偏弱酸性;秋冬季节进入采暖期,稳定的气象条件和采暖燃煤、工业生产使得酸性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导致酸雨酸雪.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入口基金会最近发表的报告表明,目前全世界人口总数为56亿,平均每年新增人口86O0万以上,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达71~78亿,到2050年人口更将接近120亿。其中,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9%。在新增人口中,亚洲、非洲和拉美占95%。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在缩短。若按目前1.5%的人口年增长速度计算,到1999年就将有60亿人口。1995年2月15日,中国人口达12亿,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亚洲每五个人中就有两个中国人。中国人口总数,比全欧洲、加上美国、日本的人日还多2…  相似文献   

4.
在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社会发展实际,选取5个子系统34个评价指标,构建华东六省一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最新统计数据,对比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 聚类法,对华东六省一市和 谐社会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和谐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依次分为3类:第1类为上海;第2类为江苏、浙江、山东;第3类为福建、江西、安徽.评价结果符合华东地区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粮食作物气候—土壤生产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经改进的Kassam-Wageningen法,对江苏省4大粮食作物的光、温、水生产潜力与土壤的影响进行了逐级计算,对全省6个农区粮食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未来40年的发展,及其满足人口需求的能力做出分析与预测,提出了今后实现粮食生产与人口消耗良性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战略目标。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扶贫攻坚计划,罗甸县委、县政府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得到了全县人民的热烈拥护,通过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县农村的贫困人口明显减少,从1991年的占全县人口85.75%、24万多人逐步下降到1996年的1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5.71%,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占贫困人口的10.42%,5年时间解决14万人的温饱问题,占贫困人口的58.33%,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有了较…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口激增、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的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其各种影响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制约作 用,更加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解决土地制约的问题,必须客观地对土地资源做出评价.利用新疆土地调查资料,以新疆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化图,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VES为713×108元.其中:农田VES为031×108 元;林地VES为127×108 元;草地VES为329×108元;水体VES为189×108 元;未利用土地VES为037×108元.  相似文献   

8.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的雪灾,不仅延误千万人回家过春节的行程,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据我国民政部统计,截至2008年1月27日,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4省区约6000万人受灾,已紧急转移安置32.5万人;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此次雪灾影响到南方23个省市的公路交通,8万公里公路不同程度受到损坏,受灾地区公路交通一度受阻。  相似文献   

9.
近57 a江苏省雷暴日时、空分布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梅  魏建苏  俞剑蔚  张备 《气象科学》2009,29(6):827-832
用江苏省74站点近57 a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苏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苏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年代际差异较大,1980s前后是江苏省雷暴日数的转折点.江苏地区雷暴日数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雷暴日数的减少,而春季变化不明显.江苏地区每10 a雷暴日数减少约2 d左右.不同季节江苏雷暴的发生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和秋季主要的发生区域位于江苏的南部,并且平均雷暴日均自北向南增多,夏季雷暴高值区向北推移到江苏的中部和淮河地区.在年代际变化中,年雷暴日数明显的正距平期主要分布在1970s中期以前,负距平期主要出现于1970s后期-1980s中期和1990s后期-21世纪初期.  相似文献   

10.
广州人为热初步估算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铭  王雪梅 《气象科学》2011,31(4):422-430
考虑了工业、交通和生活三种人为热排放源,利用广州市工业和生活能源消耗量、汽车保有量、主干道车流量等数据,估算出广州人为热日变化排放通量,全天平均排放通量411 W〖DK〗·m-2,最大排放通量出现在11时,为723 W ·m-2,其中工业排放占总排放量686%。利用耦合到WRF中的单层城市冠层模式(WRF/UCM),对人为热作用进行敏感性试验,包括无人为热、无日变化人为热、有日变化人为热、人为热排放通量翻倍四种方案。结果显示,方案之间冠层感热通量的差异与人为热设置的差异大致相等。试验方案之间冠层内气温差异较小,单倍人为热与双倍人为热的最大差值约只有02℃。另外,人为热使湍流得到发展,双倍人为热比单倍人为热湍流动能增加约01~04 m2 ·s-2。且人为热对白天城市边界层湍涡有增强作用,添加单倍人为热后使气流垂直速度最大增加可达01 m ·s-1,使垂直混合加强。有日变化的人为热对热岛强度的贡献在中午时最大,单倍人为热的平均贡献率159%,双倍人为热为228%;而无日变化的人为热在凌晨时贡献最大,平均贡献率149%。  相似文献   

11.
一个可供ENSO预测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及1997/1998 ENSO的预测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24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发展的具有较高分辨率的热带太平洋和全球大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初始化方案,建立了ENSO预测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预测试验。预测结果检验评估表明,该预测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预报能力,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Nino3和Nino34)海表温度距平预报相关技巧高于052的预报可持续18个月,该预测系统可应用到试验性的海温预测实践中。利用该系统对1997/1998年ENSO进行了实际预测,表明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海温距平已提供给今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使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位的人口大国,素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之说,但从历史上看,中国在周、秦到明清之际的2000余年历史长河中、人口数量曾长期摆动在1000~6000万。直到清代中国人口方进人急剧的增长时代。18世纪中叶即清代乾隆盛世时代,中国人口数量才突然增到1亿以上。而在其后迄今不过200多年间,中国人口数量竟激增到11亿以上。统计材料表明:中国在南宋之前(公元1187年)极盛时期,人口曾多次达到5000万以上。西汉平带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为59694978人;唐玄宗十四年(公元1187年)人口为69016875人,但大多时期,人口均达不…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气象灾害预报及产业警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开展海洋气象预报服务,江苏省海洋气象台和3个市级海洋气象台就江苏沿海气象灾害预报技术和产业警示技术进行了相关合作,通过对沿海不同海域大风、大雾、海浪等灾害性天气预测、预警方法的共同研究,构建了不同海域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流程,同时还针对该地区产业气象发展的需求,开发了航海、盐业、港口工程、围滩涂海、海水淡水养殖、海滨旅游等产业气象警示预测创新项目。文章介绍了江苏沿海气象灾害预报和产业警示的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芬兰 位于北欧的芬兰,国土面积约为33.8万平方公里,位居欧洲第七位。芬兰人口约为520万,芬兰全国的森林覆盖面积高达67%,还有10%的湖泊及湿地,而且因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降雨量充沛。目前芬兰的经济以森林工业、金属工业、以及新兴电子工业为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影响城乡发展模式,带来城市和农村人口新的分布格局.本文基于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采用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中国人口政策和迁移规律,对人口-发展-环境分析模型(PDE)中的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率参数进行本地化处理,开展5种SSPs路径下的中国及分省(区、市)城乡人口预估研究,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5种SSPs路径下中国城市人口均有所增加,2015-2050年增长3.4(2.2~3.7)亿人;农村人口持续降低,减少约3.0(1.1~4.0)亿人;到20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9%(67%~86%).2)未来中国大部分省份城市人口都将较2015年有所增加,西部省份的增长速度高于东部省份;所有省份农村人口都将明显减少,东部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幅度高于西部地区.相比2015年,2050年西藏、新疆等地城市人口最多可增加两倍以上;大部分省(区、市)农村人口可减少60%以上.3)未来大部分路径下自然变动对城市和农村人口均由正的影响逐渐变为负影响;机械变动对城市人口影响为正,对农村人口影响为负,影响程度逐渐减小.人口自然变动在东西部省份的差异是导致东西部城乡人口不同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15年陕西省气温正常偏暖,降水略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略偏少。7月全省35 ℃以上高温出现站次为1961年以来第一位。2015年首场透雨偏早20 d,4月1日关中、陕南出现1961年以来最早的区域性暴雨天气。2015年全省发生洪涝、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山体崩塌、滑坡等6类自然灾害308次,10市97县(区、市) 58161万人次受灾,103人因灾死亡和失踪,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07万人次;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多间,农作物受灾9 2128 km2;直接经济损失7275亿元。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与上海市地区风能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风能是江苏省与上海市地区有发展前途的自然能源之一。江苏省里下河、太湖、上海市地区松江一带利用风力灌溉农田历史悠久,卓有成效。据统计,1959年江苏省就拥有风车近20万台,可灌溉农田约600万亩。风能是农村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0—2060年人口经济发展情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景预测,研究可持续路径(SSP1)、中间路径(SSP2)、区域竞争路径(SSP3)、不均衡路径(SSP4)和化石燃料为主发展路径(SSP5)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和经济发展情景数据库,服务于气候变化影响、风险、适应和减缓路径方案设计。研究表明:(1)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2.3%,GDP总量占全球的31.2%。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经济总量大,但人口密集,人均GDP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人口密度小,经济相对发达。(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人口和经济整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对人口经济变化有重大影响。不同的SSPs路径下,2060年人口将比2016年水平增加3.3亿(SSP5)~18.3亿(SSP3),经济总量达到2016年水平的3.0(SSP3)~6.4倍(SSP5)。人口占全球总量的比重持续减少,经济比重则有所增加。(3)21世纪中期(2051—206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人口密度约95人/km2,GDP约164万美元/km2。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间人口经济分布有一定差异,SSP3路径下大部分国家人口增长迅速,但经济发展缓慢,人均GDP多低于2万美元;SSP5路径下人口相对较少,经济发展迅速,大多数国家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其他3种路径下人口经济发展介于SSP3和SSP5之间。  相似文献   

19.
贺楠 《气象知识》2010,(1):56-56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宣传室着力推进“校园气象站”建设工作,2009年7月份开始对全国中小学“校园气象站”进行调研。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共建立中小学“校园气象站”1063个,通过校园气象站近距离体验气象科技的学生约66.5万人,参加气象兴趣小组的学生约61万人,但是,目前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是经济、文化大省,全国人口密度最大,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约占年GDP的3—6%,对经济社会影响非常大。江苏省气象部门近几年来全面提升了气象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受到了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好评,但与快速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发展,才能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