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针对Web应用安全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熵权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Web应用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将熵权与模糊理论相结合,利用熵权系数法确定Web应用安全评价因素集中的权重向量,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安全漏洞风险等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进行Web应用安全漏洞风险等级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方法并考虑用户评价属性(相似度和可信度)的Web选择算法,从Web服务质量数据来源角度对服务质量的属性进行了分类和计算.对非功能质量属性,使用模糊控制的度量方法,将非功能属性值转换成0~1之间的实数值.使用反馈相似度和可信度相结合的方法,将最终的推荐权值推荐给用户.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提高Web服务选择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Newton Raphson法和割线法进行耦合,构造了一类解非线性方程的Newton型迭代法,利用区间套定理证明了这类算法的收敛性,并给出一种事后误差估计的方法.数值实验表明在满足凹凸性假设的条件下,该算法在大区间上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原有的Newton Raphson方法和割线法.  相似文献   

4.
在Rician Nakagami信道中,正交空时分组码在MPSK和MQAM调制下符号错误概率已有精确的闭式表达式.这些结果由复杂的多元超几何函数表示.为了降低理论分析的复杂度,采用梯形法理论进行近似性能分析,即在MPSK和MQAM调制下,将两者的平均符号错误概率的积分表达式进行分段,每个分段区间用梯形取代,并给出了其符号错误概率的近似封闭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较小的分段数目下,采用梯形法 的近似性能曲线与精确性能曲线仍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制造网格资源检索问题,提出了用区间方法描述制造资源与制造任务能力参数的思想,同时给出了能力参数从区间形式转化为确定值形式的具体转化规则.结合多目标优化思想,构造了基于距离的目标函数和遗传算子.采用基于非支配解的快速排序方法产生一组非支配解供用户选择.最后给出一个典型事例,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项目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审定,确立一种气象科研项目的立项风险评估指标及体系的准则;从风险角度出发,构建出一组多级指标的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模型,对科研项目的立项进行综合评估,给出评估意见,给决策提供指导意见;同时,提出一种气象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及推广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在恒定压缩率条件下,实现卫星遥感图像的压缩,提出1种将像素分为3类的编码方案.每类采用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的双层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和基于偏置学习规则的竞争神经网络实现量化.对长城、珠峰、香港等地遥感图像的压缩试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还表明该算法压缩图像的MSE高于距离 权值方法与最小均方误差法,且时间复杂度为O(n).  相似文献   

8.
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确定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综合评价的质量与效果,通过将梯形模糊数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给出一种新的确定指标权重方法,并将其运用到高校节约型校园综合评价中进行实证分析,证明该方法客观、有效、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证明方法的分析,利用度量化技巧与Whitley构造技术,给出Eber lein ˇSmulian定理的一个细致简单的证明.此证明不借助完备性,因此不影响定理的实质;仅用到Banach Alaoglu定理与Hahn Banach定理,因此容易被初学者理解.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HSV(Hue Satura tion Value)空间的Haar小波特征和多SVM(SupportVectorMachine)分类器的摩托车识别算法,以解决因样本比例不平衡所导致的对摩托车识别性能差的问题.首先在HSV颜色空间基于无符号小波系数构造特征提取算法,然后对训练数据应用所提出的样本重构方法得到若干训练子集,基于各个训练子集训练相应的SVM分类器,识别时将各SVM的输出结果进行融合即可得到最终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性能高,鲁棒性好,对于受数据的不平衡性严重影响的对象识别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气象探空火箭测风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气象火箭测风反演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误差分析理论和曲线拟合最小二乘原理,对大气风场反演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火箭探空仪在空中的运动规律,首先建立数学反演模型,推导得到风速和风向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误差理论,推导得出反演风速和风向的不确定度表达式;基于多项式拟合方法,进一步推导得出拟合后的风速和风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公式,并求解公式中系数。最后以1次气象火箭实测数据为例,对风场及其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风速反演不确定度随高度降低而减小,在50~60km高度不确定度约为2.8~3.5m/s,50km以下不确定度在1m/s以内;风向在正北方向(0°)附近摆动时,会导致反演不确定度异常增大,其他高度不确定度基本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类在有限时间区间上运行的广义系统,提出了一种初态学习下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该算法对系统的控制输入采用闭环带指数变增益D型学习律.基于算子理论,给出了算法的收敛条件.该算法与闭环D型算法相比,在保证收敛的基础上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数值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一致性的双套站数据选取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华洋  华连生  金素文  徐光清  汪腊宝  胡雯 《气象》2013,39(8):1069-1075
国家级台站自动气象站双套运行后,将双套站产生的多套数据处理为一套数据的算法成为双套站投入业务运行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数据"热备份"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主备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统计学基本原理以及保证数据连续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差值订正合成法两种数据处理算法。利用安徽省休宁站逐小时气温资料对两种算法结果的完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评估,评估使用的方法包括缺测率、差值均值、差值标准差、差值的一致率、超差率和粗差率等。评估结果表明:算法均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算法结果均与"真值"较为接近,基本能够反映大气真实情况,基于差值订正的"合成法"结果更优。最后利用新疆库车、安徽安庆等5个台站资料对算法涉及到的空间一致性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总体效果较好,尤其在相对湿度、气压和气温上具有很好的判别效果,而风速可能受局地地形或参考站选取影响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满足计算的不确定性原理,需适当选取时间步长以保证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数值解的可靠性,目前尚未见关于有效步长区间的理论结果。本文对于给定的误差限,将方法截断误差与机器舍入误差的相关曲线分别进行平移,从而得到一种确定有效步长近似区间的方法,并推导出近似区间相比于原区间的相对误差公式。另外,研究了有效步长区间随积分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已有的数值结果给出解释。本文所得结论可为数值求解常微分方程组选取有效步长并得到可靠的数值解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济南站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 radar,WPR)观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采用偏离度法确定夏季白天边界层高度(HBL),分别与基于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的干绝热曲线法、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国标法确定的HBL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确定的25 d日最大HBL的平均值分别为2 500.0 m、2 529.1 m、2 469.9 m,总体一致;25 d同日期比较,偏离度法与后两者的标准偏差(σ)分别为337.1 m、636.7 m;前两方法结果的相关系数(R)较高为0.668,但两者与国标法的R分别为-0.130、-0.064,证实国标法HBL的均值准确度尚可但实时值准确度低。2)偏离度法确定的日最大HBL出现时间,25 d平均和最多均在15时,逐小时HBL07—15时呈缓慢增高态势、15—19时则快速降低;但国标法日最大HBL25 d平均和最多均出现在16时,且HBL在午后13—15时出现坍塌现象,与对流边界层午后峰值规律显著不同。3)前两种方法的HBL与地表温度、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好,与风速的相关性则较差;而国标法HBL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好,与地表温度、气温的相关性则较差;偏离度法日最大HBL对最高气温、最高地表温度的平均响应时间分别为1、2 h左右,符合太阳辐射—地表温度—气温—HBL的响应关系和次序,但国标法的日最大HBL未能反映这一响应。4)偏离度法HBL与各污染物的逐小时质量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国标法HBL的相关性较差。5)三种方法综合对比,偏离度法HBL准确度较高,且能给出时空演变;干绝热曲线法HBL准确度较高,但不能给出时空演变;国标法实时HBL准确度低,虽能给出时空演变但午后峰值偏差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线网络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影响因素众多、层次结构复杂且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约简算法的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首先,初步建立无线网络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造脆弱性评价决策表;其次,运用知识约简算法对决策表进行简化,其中非核指标的重要性排序采用特征向量法进行确定,该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前提,较AHP权重判断法更具客观性;最后,将该方法和AHP权重判断法进行了分析比较,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根据模糊集的基本理论,借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给出了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试验,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更科学和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 并阐述了系统的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电子地图建设、气象制图输出、实时与历史资料检索、灾情分析、台风预警与损失评估以及参数化制图等功能; 同时对GIS应用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 如数据共享与转换、气象要素插值算法、空间信息检索方法、基于插件技术的模型评估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 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 并指出该系统将为全国综合性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第七章的内容,详细解读了基于多源证据对气候敏感度的估算,这些证据包括:过程理解、仪器记录、古气候数据和萌现约束。得到的结论是,多源证据支持平衡态气候敏感度(ECS)的中心估计值接近3 ℃,可能区间为2.5~4.0 ℃,非常可能区间为2.0~5.0 ℃;瞬态气候响应(TCR)的最佳估值为1.8 ℃,可能区间为1.4~2.2 ℃,非常可能区间为1.2~2.4 ℃。与之前历次IPCC评估报告相比,AR6关于气候敏感度的估算最为重要的创新之处为,它没有将气候模式结果当作唯一证据,而是仅仅给出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结果并与基于多源证据的综合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CMIP6关于ECS与TCR的平均值均高于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和AR6的综合评估结果。相比CMIP6,AR6综合了多个证据线有效地缩小了ECS的不确定范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目标的降水检验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凑华  牛若芸 《气象》2013,39(6):681-690
针对目前天气预报业务和模式研究中常用的如TS评分等基于点对点的降水检验方法的不足,本文对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基于目标的降水量检验方法进行了讨论.基于目标的检验是将降水场看作多个天气系统相伴随的降水目标组成,它将观测场和预报场中的降水场进行识别和配对后再对各个降水目标的位置、尺度和形状等属性进行检验,因此能够提供更加详细且定量的具有天气学含义的检验信息.此类检验方法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目标识别、目标配对和目标检验.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方法的算法流程,并对目标识别算法中度量目标之间临近度和目标配对算法中度量目标之间匹配度的算子进行了改进.将本文改进的算法应用到对T639、ECMWF和日本模式降水预报的检验中,开发出包含强降水雨带位置、形状和范围等属性信息的检验产品,为业务预报提供定量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