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城南1km处的南龛斜坡变形不断发展扩大,一旦失稳破坏,损失无法估量,必须进行工程治理。文章在深入研究南龛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成因机制、主导诱发因素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针对斜坡变形体辩证施治,拟定由抗滑桩工程、地表排水工程、防渗和生物工程等4个部分组成综合治理系统,布置于变形破坏强烈的重点灾害地段,以控制斜坡变形发展,根除危害。为此,作者拟定出不同抗滑工程组合方案,分别从治理的安全可靠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方面进一步优化,制订出了对变形破坏极强烈段布设2排抗滑桩工程,再结合地表排水、地面防渗和生物工程等综合治理方案,完成治理工程设计。该变形体治理工程总投资231.83万元,可以保护价值l亿元的建筑物和各种设施、7000余人的人身安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兴山县档案馆变形体系¬--基岩变形体,地表已出现多处开裂,致使原档案馆房屋受损,稳定性已经接近临界状态。三峡水库蓄水至175 m后,变形体前缘将被淹没。通过有限元分析及稳定性计算表明,变形体稳定性将变差,会导致失稳破坏,必须进行治理。采用的治理措施是抗滑桩结合地表排水与地面护坡。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花儿岩变形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变形体的地质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和外界影响因素(包括降水、人为活动和新构造运动),以及变形体近期特征,并通过推力传递系数法和破坏概率分析法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倾倒变形体的变形机理控制其变形破坏特征,反映其变形演化规律,直接影响倾倒变形体的工程治理措施类型和方式。首先,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绘制累计位移曲线,结合克里金插值法,分析西部某水电站导流明渠边坡的倾倒变形破坏特点,并基于分析结果对坡体进行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提出针对该倾倒变形边坡的支护建议。其次,根据导流明渠边坡的工程地质特点,以剖面2-2′为研究对象,利用UDEC进行数值模拟,支护后边坡的破坏区域、塑性区和位移明显减小。在此基础上分析边坡从开挖前到建议支护后的变形破坏演化规律,进而揭示边坡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克里金插值法的分析,基于监测数据进行坡体分区后的支护建议具有较强合理性。研究成果为倾倒变形体的治理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王家岭2#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大气降雨是构成该滑坡前缘变形的主要外因,前缘良好的临空条件及膨胀土遇水其抗剪强度衰减是内在因素。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填、截、挡、整”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治理应对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5.12”地震后,构造剥蚀中低山、丘陵区的山谷斜坡上,形成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变形体。这些地段多分布有重要的工程建筑、村庄、城镇人口密集区,地震波效应后的松散岩土体,在降雨、外力等作用下,稳定性迅速降低。灾后防治工程一定要在分析变形体所处地质环境、变形历史、现状变形特征及演化趋势规律的条件下,提出经济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对策及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镇安场变形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镇安场变形体位于长江左岸的重庆市涪陵区镇安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之一,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变形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还有瀑雨、洪水、地震、植被破坏等外在因素。通过野外勘查,运用探槽、浅井、钻探等工程控制,已查明该变形体已发生过局部变形,尚未形成大范围的变形和滑移,处于潜在滑移变形阶段。在三峡库区水位上升后,特别是在水库水位降低和地震作用下,变形体可能失稳而向下滑动。通过对变形体的稳定性的评价,认为该区沿库岸应采用以支挡工程为主、排水为辅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受早期地壳抬升及岩体卸荷作用,雅砻江某水电站库区右岸近坝库段存在大规模的倾倒变形体。在电站施工和水库蓄水过程中,变形体可能受扰失稳,对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通过研究变形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结合对变形体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变形体可能的失稳模式,并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和离散元法进行计算分析,对变形体在蓄水前后的天然、暴雨、地震及水位骤降等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可靠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王家岭2#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滑坡前缘变形体的形成,大气降雨是构成该滑坡前缘变形的主要外因,前缘良好的临空条件及膨胀土遇水其抗剪强度衰减是内在因素.针对这一特点,采用了"填、截、挡、整"等方法进行了综合治理应对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受早期地壳抬升及岩体卸荷作用,雅砻江某水电站库区右岸近坝库段存在大规模的倾倒变形体。在电站施工和水库蓄水过程中,变形体可能受扰失稳,对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通过研究变形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结合对变形体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变形体可能的失稳模式,并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和离散元法进行计算分析,对变形体在蓄水前后的天然、暴雨、地震及水位骤降等不同工况下的稳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可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变形监测是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变形体测量,获取其动态位移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对变形体安危状况做出预警。主要研究GPS变形监测的基准稳定性分析之F检验法,结合三峡库区云阳县专业监测滑坡具体工程,对GPS滑坡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基准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万县市豆芽棚滑坡的特征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芽棚滑坡系太白岩崩滑体部分复活的产物。根据其基本特征,豆芽棚滑坡综合治理采取减载、排水、加固及支挡等综合措施分级治理,两层滑体一并治理。治理工程竣工后,经多次大雨、暴雨考验,系统监测资料表明:变形体得到控制,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西沱变形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西沱变形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变形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地质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界影响因素(降水因素、洪水因素、人为因素、新构造及地震),以及变形体近期变形特征,通过剖面递推系数法计算,对变形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为变形体优化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ⅡB-ⅢJ变形体位于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左坝肩下游。地质分析表明,变形体的形成是上游F29楔形滑体破坏过程牵动所致。地下水对这一楔形滑体的破坏及ⅡB-ⅢJ变形体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相似材料地质力学模拟试验,短期内动态地再现了该变形体的形成过程。模拟所得变形破裂特征与变形体实际变形破裂特征具有很好的对应性,验证了对其破坏机制地质分析的客观认识。同时得出F29楔形体单纯在自重应力下不会产生整体失稳。失稳下滑之原因主要是因大量降雨、冰雪融水渗入F29断层及楔形体后缘陡倾裂面,并产生异常空隙水压力所致。ⅡB-ⅢJ变形体是在楔形体失稳下滑的牵引作用下,产生旋转拉裂松动变形所致。同时也证明变形体在自然状态下已处于稳定状态。提出在不利条件下对该变形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变形体防治是国家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之一,通过对该变形体工程勘察评价,对变形体的地质特征与稳定性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变形体主要由块石土及含块石粉质粘土组成。潜在滑移带由粉质粘土组成。文章阐述了变形体与滑移带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影响变形体发生滑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物质结构3个内在因素;利用传递系数方法对变形体分多种工况条件进行了稳定性系数与推力的计算,分出基本荷载组合、特殊荷载组合及组合荷载3个方面,计算出其剩余下滑力。  相似文献   

16.
以郑家坪变形体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探硐及钻孔勘探等手段,对变形体的变形演化过程、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机制等进行分析。根据变形特征将变形体划分为Ⅰ、Ⅱ、Ⅲ区,根据其岩体倾倒变形的强烈程度分为"碎裂松动变形带"、"强烈倾倒变形带"和"弱倾倒变形带"三种类型,确定了变形体的变形机制为"倾倒变形强烈→工程开挖改造+蓄水改造+降雨入渗→致使变形加剧"。基于该变形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及成因机制提出合适的变形破坏模式,采用SLIDE软件中的摩根斯坦-普莱斯法对变形体进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易贡藏布上游笨多高位变形体为例,结合野外地面调查、无人机综合摄影调查、光学遥感动态调查和数值模拟预判等方法,对笨多高位变形体的发育特征及其可能形成灾害链的危险性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认为:(1)笨多高位变形体位于断层内,岩体破碎、岩体结构面发育、强度较低。目前笨多高位变形体内强烈变形的小型崩塌体12处,裂隙64条。(2)根据InSAR解译结果发现笨多高位变形体共有两处变形区,其中BX1变形区域规模较大,且最大形变速率达到85 mm/a,一旦失稳下滑具有较高的堵江风险。(3)对变形体失稳后危险性预测分析可知,笨多高位变形体发生失稳后会堵塞易贡藏布,堆积体平均厚度为90 m,形成堰塞湖回水长度达25 km。坝体堵塞形成的回水区域对上游的忠玉村溃决后对下游村镇的威胁程度均较高。(4)根据堰塞体的风险特征,探讨了开挖泄洪洞排泄洪水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拉西瓦水电站坝址论证阶段已查明,拟建坝址区内多个变形破裂体的潜在失稳严重危及着拉西瓦工程的顺利施工与安全运行,尤其是左坝肩ⅡB大型古变形破裂体已成为坝址变形体研究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大量的地面调查、多个平硐勘探与测试,本文首先介绍了ⅡB大型变形破裂体的变形破裂特征,并应用现场氡气探测裂缝深度等结果,界定了变形体的边界。其次,采用ESR方法对变形体内各典型裂缝进行了地质测年,分析了ⅡB大型变形破裂体的形成机制与形成演化过程,并探讨了该变形体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大多数裂缝都是在10万年以前形成,也证明了该变形体为一古变形体;在天然状态下ⅡB变形体目前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其表部和前缘有局部稳定性较差的部位。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安市引水工程黑河水库右坝肩变形体底界面为研究对象,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 对变形体底界剪变带试样进行观察分析, 研究了它的微结构特征,并结合宏观调查准确地确定了变形体的底界。  相似文献   

20.
对镇安场变形体、库岸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目的是为三峡水库区三期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该变形体的工程地质勘察,取得了变形体及滑移带的近期变形特征,确定出变形体的稳定系数。给出变形体在天然状态下、连续高强度暴雨、水库蓄水位达175m及降至145m时荷载受力情况下的一系列参数,并作出稳定性简评。通过对库岸现状的定量勘查,采用对未来坍岸破坏方式的预测,用类比及计算法得出当库水位动、静态发生改变时变形体的变形情况及变形体与库岸防治设计的有关参数。其中浅基础下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参数为:强风化泥岩300kPa,强风化砂岩500kPa,中等风化泥岩1000kPa,中等风化砂岩2000kPa;基底摩擦系数为:泥岩0.4,砂岩0.5;墙后填土重度20kN/m3。按上述各项参数实施防治措施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