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基础,因此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发展演变规律等进行较透彻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邑县某公路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坡形成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机制、稳定性状况等,为滑坡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石市板岩山二中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地质勘探与稳定性分析研究基础上,针以黄石板岩中山二中滑坡的自然与环境条件,提出了此滑坡宜采用排水+抗滑桩的综合防治工程措施,并简要介绍了此防治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管瑞光 《江西地质》1994,8(2):135-141
本文着重介绍了焦头坑滑坡特征,初步分析了其滑坡的形成条件和稳定性。本文还从京九铁路工程建设和任期安全营运角度,提出了一些防治滑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滑坡灾害防治研究方面,探讨其形成演化机理一直是热点问题之一。前人尚未对岐山县宋家尧村滑坡做过具体研究,笔者分析了该滑坡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条件,最后探讨了滑坡的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宋家尧村滑坡处于渭河北岸斜坡带,在古滑坡复活的基础上形成,由老滑坡和新滑坡组成;新、老滑坡均沿古滑带滑动形成,滑坡体以黄土状土为主;老滑坡为自然诱发因素所致,而新滑坡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复活所致,其滑动形成机理是多因素相互耦合综合作用的结果。此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演化机理在渭河北岸地区的黄土滑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为其防治设计和预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泾河南岸崩岸型滑坡的发育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中地区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河流沿岸,产生地毁人伤的严重后果。经对泾河南岸黄土台塬地区滑坡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削坡、工程活动等因素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典型滑坡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石太铁路下行K135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勘察石太铁路下行K135路段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查明其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滑坡防治的抗滑桩方案和改线方案,并通过该两方案的比较论证.认为石太铁路下行K135路段改线是滑坡防治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东乡县"3·2"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条件、形成机制及灾害的发展趋势分析,并结合室内试验和现场勘测结果,计算得出了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灾害的防治思路、防治对策以及主要的防治工程措施,为预防和防治类似滑坡灾害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肃武都马槽沟滑坡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武都地区新构造和地震活跃,降雨集中且多为暴雨,加之地形复杂,人地矛盾紧张,因而生态环境恶劣,这为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条件。为了有效地防灾减灾,本文以马槽沟滑坡为典型实例,从滑坡形态特征、形成条件、触发因素等角度入手,阐述了该区滑坡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滑坡所处的稳定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滑坡工程治理的具体方案,以期对该地区滑坡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管福贞 《贵州地质》1992,9(4):383-388
文章叙述了大河边煤矿“五一”楼后山滑坡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滑坡体本身的特征。着重分析了该类滑坡形成的条件:首先是地形陡峻,存在着偌大的临空面;其次是地下开采沿特定软弱面发展拉张裂缝;雨水的作用加速了滑坡的发展。在此提出了开采式滑坡的概念。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有华  左正金  王伟峰  刘春华  刘艳刚 《地下水》2009,31(4):128-129,138
魏家沟滑坡区位于伊河上游魏家沟河北部的斜坡区,为一多期活动的滑坡群,研究其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大的意义。从滑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了滑坡体的稳定性,为后期滑坡的防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新源山区黄土滑坡十分发育,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和斜坡受力条件3种.在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一定的前提下,受力条件的改变是导致黄土斜坡稳定失衡和发生滑坡的最根本原因,降雨和融雪水入渗是影响斜坡受力条件改变的主导因素.对黄土滑坡的防治,建议采取避让和以避让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陕西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灾害与引水灌溉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西泾阳南塬塬边黄土滑坡频繁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极为惨重。本文讨论了区内黄土滑坡灾害形成的地貌地形及地质环境特征,着重分析了人类不合理的引用地表水灌溉,改变了地下水文条件,从而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黄土滑坡形成的过程和机制。通过研究认为,合理进行灌溉,控制地下水位是改善塬边地质环境和防治滑坡灾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为国家级重要建设项目,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峪河上的宝泉水库一带,龟山滑坡为区内主要的巨型滑坡,直接危胁电站安全。文章阐述了龟山滑坡体的特征、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建设项目自身特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论述了滑坡体的稳定性和危险性,龟山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7度以上地震烈度条件下,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或不稳定状态,龟山滑坡直接威胁工程安全,危害性较大。根据龟山滑坡特点,结合工程、地形、地层岩性等特点,提出了开挖卸载的防治措施,开挖卸载方式采取等高程从上而下逐层开挖方案。此防治措施既保证了龟山滑坡的稳定性,又提供了电站水库坝体的填筑料,是一个科学安全又经济的滑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滑坡灾害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条件、产生原因、变形破坏机制和几何边界条件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选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防治工程方案,成为能否有效治理滑坡的关键。本文将源自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方法引入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出了滑坡防治工程的概念设计方法。概念设计可结合工程经验和辅助计算方法、试验手段等,在设计中更能体现综合分析、宏观控制。能更好地体现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而快捷的。  相似文献   

15.
王伟峰  宇杰  王枫  左伟 《地下水》2012,(4):193-194
白河街村滑坡位于南山北部斜坡上,滑坡由老滑坡与新发育的变形体组成,研究其滑坡与变形体可能形成潜在滑移的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斜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滑坡与变形体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其稳定性,为后期滑坡与变形体的防治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某高速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开挖后形成的路堑高边坡因施工外力作用改变了坡体的应力场,高边坡滑坡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滑坡通常存在多个潜在滑坡面,属于典型的牵引式切向顺层滑坡。以广西某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为背景,通过调查分析,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和滑坡变形特征等多方面对滑坡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滑坡的形成是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滑坡的类型、规模、成因、地质条件等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15,(4):596-600
通过地质调查发现,成都同时发育有单级和多级式平推式滑坡,其规模匀属中型或大型。以成都市3个典型平推式滑坡为例,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其临空条件、地层岩性、降雨和控水条件是平推式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结合实际,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勘察,调查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在分析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欠稳定,在暴雨和地震条件下不稳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设置抗滑桩、截水沟和拦渣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吴玮江研究员等撰写的《甘肃滑坡灾害》,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作者20多年从事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丰富资料和成果,并参阅了大量有关甘肃滑坡及国内外滑坡的文献资料,在分析甘肃滑坡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研究了甘肃滑坡的类型、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剖析了省内城市、交通、水利、矿山、农业等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滑坡灾害问题;通过典型滑坡实例,深入地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滑坡特点、形成机理及活动特征;对季节性冻结层滞水促滑效应、高速远程滑坡的加速冲撞作用机理、滑坡引发次生灾害、滑坡发生时间预测预报、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农田灌溉水入渗引发大量滑坡及滑坡体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谢家湾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查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