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神木县石峁遗址为例,探讨了应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测绘技术手段,获取神木县石峁遗址本体及周边的多种测绘数据,构建展示平台,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文物本体模型,旨在为神木县石峁遗址的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石峁遗址作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航摄技术、GPS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等多种测绘技术对石峁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测量,得到了多种测绘成果,是利用多种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于文物保护的成功应用,为以后开展同类大遗址保护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沈健  程枭翀  陈晓虎 《北京测绘》2021,35(10):1256-1261
养心殿东配殿综合测绘,是养心殿研究性保护工作基础测绘的专题研究内容,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传统手工测量等技术方法,全面采集了东配殿的空间、纹理、现状形制特征、历史遗迹等文物本体信息.同时,研究了各类测绘技术的适用性、支撑性、效率、成果利用价值、经济性等特性,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三种测绘技术在全面数据采集过程中,各有优势,都无法相互取代,在技术选择及应用中,需要结合文物建筑的价值特征进行判断、组合,做到空间信息、图案纹理信息、构造细部信息的综合采集.  相似文献   

4.
现代测绘技术在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北京测绘》2008,(1):54-55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城保护工程”工作方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建立长城记录档案是长城保护工程的基础工作。主要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及相关测绘成果在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晁春浩  李毅 《北京测绘》2010,(4):30-32,71
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家更加重视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本文通过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测绘的技术要求、仪器选用、制图标准和图件成果表达,论述了遗址测绘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讨论了地形测量与考古测绘在图式符号、文字说明、要素显示、尺寸标注和显示内容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测绘手段难以满足日趋精细的土遗址保护工程测绘要求,采用无人机航拍、AGISoft photoscan及Smart3D软件对土遗址进行三维重建,辅以外业精确像控点生成文物精细三维模型、点云、DSM、DEM、DOM、DLG等测绘成果。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廉、方便快捷,而且误差小精度可靠,在土遗址保护工程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文物挖掘测绘信息的管理、显示、分析和应用.基于对文物资料及相关信息的分析、分类、表结构设计和编码设计,利用VC++与MapX控件实现了文物挖掘测绘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测绘行业不断渗透,"互联网+测绘"将成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新常态。本文回顾了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历程,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测绘4.0"的概念,并详细诠释了其内涵、特征及技术体系。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文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测绘地理信息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1个升级目标,推进2个转型工作,落实3项创新任务"的"测绘4.0"实践工作思路,为信息化测绘向智能测绘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宗庆  陈敏 《现代测绘》2012,35(1):33-36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常州市高架道路测绘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各项目作业依据、内外业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并探讨了采用GPS、GIS、精密水准测量、三维仿真技术等先进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常州市高架道路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为常州市高架道路的顺利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测绘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智能技术对测绘技术的不断渗透,测绘行业发生了第四次技术革命,逐步从信息化测绘升级为智能测绘,进入"测绘4.0"时代。在回顾测绘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诠释了"测绘4.0"时代的主要技术;并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阐明了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单位在推进"测绘4.0"进程中所做的探索;最后针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及城市的快速扩张,文物保护管理规划无法与城市规划对接,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陕西省文物保护区划项目为背景,选取铜川市延昌寺塔保护范围为试验区,对延昌寺塔保护区划进行实测,并结合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探讨综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在文物"两线"精准划定中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示范,为提升文物保护规划权威性,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其技术方法及手段可以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明代石碑高精度真实纹理三维建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精细化文物三维测绘精细建模的难题,本文利用手持式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栅栏墓园内的利玛窦墓碑、汤若望墓碑、南怀仁墓碑进行了高精度真实纹理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的研究,保证了文物模型的精度、精细度和完整性。手持式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了三角测量、激光测量、近景摄影测量、自定位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具有一定体量的复杂纹理文物的精细化测绘。本文通过对三角测量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基础原理进行分析,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摸索出一套针对精细纹理和复杂雕刻的文物三维扫描技术流程。通过对手持式激光扫描技术的研究,验证了该技术对文物测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中尺度体量文物测绘总结了一套全新的技术流程,为今后探索针对不同体量的文物三维测绘,以及多种测绘技术相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徽州古村落在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和保护中需要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徽州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目前面临的困境,研究了在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空间信息技术理论实践,努力结合实践探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俊 《测绘学报》2017,46(10):1219-1225
提出了测绘科技发展特别关注的4个领域:一是将测绘服务领域从地球表面向多维空间(赛博空间)扩展;二是将测绘产品为人服务向为智能机器人服务的方向延伸;三是主动与文化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若干层面靠拢,提高地图的文化内涵;四是测绘科技和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已提上日程,各方面要有突破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移动GIS可以实现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可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及考古工作的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本文介绍了基于GIS终端的文化遗产信息快速采集技术,通过统一的内、外业调研平台改变了以往内外业工作割裂的模式,外业现场采集的文化遗产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可以直接导入到最终的内业数据管理平台,减少了中间环节,达到提高文化遗产信息采集作业效率和采集数据快速入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测绘技术,可以连续、自动、快速获取大量目标地物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具有获取数据量大、精度高、不接触、全天候工作等优势。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不可移动文物本体测绘图制作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点云和高清影像数据的文化遗产多分辨率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阐述了基于三维点云和高清影像数据的文化遗产三维重建的流程,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分辨率遗址文物模型融合与展示方法。本文将该方法用于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的虚拟展示,按照文物虚拟化方法精细重建了石人、石马、牌坊等文物模型,并且实现了文物模型和遗址模型的融合展示。  相似文献   

18.
无人海洋测绘技术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测绘的时代即将到来。本文分析了无人时代技术特征与海洋测绘发展机遇;讨论了无人海洋测绘新理念,构建了无人海洋测绘技术体系,论述了无人海洋测绘技术关键技术;展望了无人海洋测绘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海洋经济、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测绘学科已经完成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跨越。近年来,人工智能引发的智能化测绘模式正逐渐蔓延,给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发展是推动测绘科技变革的根本动力之一。首先介绍了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提出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指出基于智能硬件+云+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架构云端智能测绘技术,提出云端虚拟测绘装备、行业服务测绘引擎两个概念。在行业服务测绘引擎的支持下,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可以预见,测绘科技的新变革最终将导致测绘科技基本形态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内外业颠覆、专业测绘泛化、数据产品转向服务的趋势。最后,对智能测绘科技下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从业人员要求、教育改革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总体来讲,测绘科学领域的认知理论、智能硬件、物联技术以及云服务技术等正逐渐形成系统的领域应用理论与技术体系,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将随着人工智能的潮流完成新一轮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