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鱼[Triciurus haumela(Forsk?l)]是我国海洋鱼类首要的捕捞对象,因而受到了我国和邻国渔业生物学研究者的极大重视。近20年来,已发表了相当一批论文报告。尽管如此,至今对中国近海带鱼的分类仍众说纷纭。以往从形态和生态角度进行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带鱼在同一种内有不同的种群;且分别认为存在三、四和五个种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大多数渔业都属于数据有限渔业,用对数据要求较高的复杂模型无法对这些渔业资源做出有效评估,因此用数据有限评估模型评估渔业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经典剩余产量模型(CEDA和ASPIC)和两种新型有限数据评估模型(贝叶斯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BSM)和蒙特卡洛MSY估算模型(CMSY)),评估了黄渤海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东海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南海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这三种重要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参考点和资源现状。研究表明:黄渤海鳀鱼MSY估计值为80×10~4~83×10~4 t,生物学参考点F/F_(MSY)估计值小于1.0而B/B_(MSY)略小于1.0,表明这种渔业捕捞强度适中但资源尚未得到完全恢复。东海带鱼MSY估计值为58×10~4~64×10~4 t,F/F_(MSY)估计值大于1.0而B/B_(MSY)估计值小于1.0,表明这种渔业存在过度捕捞且资源已经衰退。南海金线鱼MSY为30×10~4~32×10~4 t,F/F_(MSY)估计值大于1.0而B/B_(MSY)估计值小于1.0,表明这种渔业存在过度捕捞且资源已经衰退。以上4种模型均可适用于中国近海数据有限的渔业资源,但两种经典剩余产量模型对三种渔业数据的拟合不够稳定(相关系数R~2波动较大),因此取BSM和CMSY模型的评估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但这两种有限数据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尚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8~2005年浙江中北部沿岸3个张网监测点的渔业监测调查,阐述了浙江沿岸张网渔业中的主要经济幼鱼带鱼、小黄鱼、鲳鱼的渔获量比例月变化;同时结合浙江省的渔业统计资料和主要鱼种的生物学测定资料,以张网渔业中主要经济鱼种的平均网获量作为预报当年渔汛补充群体渔获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经回归统计分析,分别建立了带鱼和小黄鱼的渔获量单因子预报方程.结果表明:2000~2005年,张网中的带鱼、小黄鱼、鲳鱼3种主要经济鱼类幼鱼合计占总渔获量的月平均比例达22.79%,6~8月为幼鱼的出现高峰期,月平均比例为53.86%,7月份达到最高值,为62.66%.其中5~9月幼带鱼占渔获量的月平均比例范围为11.42%~46.42%,6~11月小黄鱼占渔获量的月平均比例范围为9.73%~14.30%,4~8月鲳鱼占渔获量的月平均比例范围为3.32%~6.52%.设5~9月张网中幼带鱼的日平均网获量(X,kg/网)与当年9~12月渔汛中带鱼补充群体的渔获量(Y,×108尾),经相关分析,可以得到Y关于X的一元一次、一元二次和一元三次函数的预报方程.设6~10月张网小黄鱼幼鱼的日平均网获量(x,尾/网)与当年浙江省小黄鱼的渔获量(y,万t),经相关分析,可以得到y关于x的一元一次、一元二次函数的预报方程.预报方程的相关系数和预报精度基本符合应用要求,表明沿岸产卵场和索饵场附近的张网渔获物中主要经济幼鱼的发生量与当年渔汛补充群体渔获量密切相关.张网渔业的监测调查可以反映当年主要经济幼鱼发生量情况,应加强对沿岸张网渔业的管理及保护主要经济幼鱼.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62-1964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种群样本,采用椎体鉴定年龄,并对年龄结构变化与资源相关性作了分析和讨论,为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的北部湾带鱼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鱼是南海西北部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种群之一,估算其种群参数和评估其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6年北部湾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的生物学数据,通过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  相似文献   

6.
金秉福 《海洋科学》1998,22(5):70-71
1 山东省海洋空间资源概况1 .1 渔场数量、面积及主要鱼类主要渔场有莱州湾、烟威、石岛、青海、海州湾、连青石等 ,总面积 5 0 0 0 0 n mile2。渔区分两个 :一个是渤海湾渔业区域 ,面积约 2 70 0 0 km2 ,各种鱼类约 10 0种 ,主要经济种类有小黄鱼、黄姑、鲅鱼、鲐鱼、带鱼、鲆鲽鱼、鱼是鱼等。另一个是黄海渔业区域 ,10~ 14m以内等深线海域面积 1400 0 0 km2 ,鱼类 2 0 0余种 ,主要经济种类有小黄鱼、大黄鱼、带鱼、叫姑、真鲷、鳗鱼、青鱼等。近岸渔场是山东省渔业生产的主要作业区。包括 :( 1)黄河口附近渔场 ,主捕小黄鱼、鳓鱼等 ;( …  相似文献   

7.
南海带鱼遗传变异及其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鱼是我国海洋鱼类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过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的带鱼为一个种,而不同的学者分别认为存在3,4和5个种群。从1976年开始,我们试图主要用生化方法并结合形态学资料研究带鱼的分类。1983和1988年报道了我们通过带鱼肌浆蛋白和形态学部分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近海带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带鱼分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1992年,主要用生化遗传方法并辅之以形态学资料,共分析了中国近海的1 400余尾带鱼的样品.生化遗传资料分析了11种同工酶,共记录出24个基因座位,其中4种酶9个基因座位具有种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带鱼存在3个种,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2230~0.3822之间.形态学资料与生化资料的结果是一致的,也表明中国近海带鱼存在3个种,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连续的差异.3种带鱼中有2个新种,分别命名为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 Wanget Xusp. nov.和短带鱼Trichiurus brevis Wanget You sp.nov.  相似文献   

9.
东、黄海鱼类资源历来为中国、日本及南朝鲜共同利用,1982年海区总产量达440万吨,其中,中国为256万吨,南朝鲜137万吨,日本55W吨。1986年海区产量已超过500万吨。在各国(地区)共同利用的主要经济鱼类中,大黄鱼、小黄鱼已下降到最低水平,带鱼亦已开始下降,乌贼在低水平上徘徊,海鳗、鲐鱼持平,只有绿鳍马面鲍自1974年来保持良好状态。东、黄海渔业生产对沿海各国(地区)的渔业来说均十分重要,今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国际间对话,订立共同遵守的渔业协定,才能确保东、黄海渔业资源持久地为各国(地区)利用。本文全面介绍了利用东、黄海鱼类资源的国家和地区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动向。  相似文献   

10.
东海带鱼食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带鱼摄食生态及东海食物网现状。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收集到的带鱼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鱼类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以细条天竺鲷、磷虾和带鱼为主要食物;夏季以带鱼、磷虾、糠虾和刺鲳为主要食物;秋季以口足类幼体、七星底灯鱼和竹荚鱼为主要食物;冬季以带鱼、七星底灯鱼、小带鱼和糠虾为主要食物。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各个季节的主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鱼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饵料多样性指数季节差异并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较低。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东海带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以磷虾为主转变为以鱼类为主,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同类相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 (Forsk(?)),是我国海产鱼类中很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为了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开展带鱼生殖力的研究,阐明与补充群体关系至为密切的环节,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可供渔业现代化管理的参考。关于带鱼生殖力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但我国南方带鱼种群生殖力的研究却很少,仅在综合调查报告中有些零星的记载。因此,作者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带鱼生长死亡与参数动态综合模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我国近海带鱼分种研究结果,利用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收集的带鱼属3鱼种的生物学资料,运用长度频率法估算了3鱼种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带鱼、南海带鱼和短带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渐近肛长分别为70.0,54.5和48.0 cm;生长系数分别为0.27,0.27和0.17;理论生长起点年龄分别为-0.60,-0.68和-1.10龄.用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的3鱼种总死亡系数分别为3.02,0.80和2.43;用经验公式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39,0.58和0.44;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63,0.22和1.99.动态综合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3鱼种都能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之处是大量捕捞1龄以内的幼鱼;在最适利用状态下,带鱼、南海带鱼和短带鱼的开捕年龄分别应为3.0,2.0和2.7龄,对应的肛长分别为44,28和23 cm.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长期调查研究,分析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群体数量变动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监管的建议:(1)正确划分大黄鱼和带鱼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为资源繁殖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修订若干《渔业法》条款,重新审定《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3)充分合理开发利用闽东渔场近海岛屿周边海域,并且采用抗风浪升降式圆柱形深水养殖网箱养殖大黄鱼;建立内湾性官井洋大黄鱼海洋牧场渔业基地,并新建中国著名舟山渔场大黄鱼繁殖保护区;(4)继续加强大黄鱼原种场建设,大力开展大黄鱼良种选育研究,每年提供大批量野生大黄鱼人工培育的原种子一代幼鱼进行增殖放流;(5)巩固和扩大伏季休渔效果,全年禁止违法而严重损害带鱼幼鱼资源的各种张网作业;(6)以法治渔,加快制定符合于我国实情的海洋渔业科学监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光纪 《海洋科学》1986,10(4):25-30
渔获群体组成分析是水产资源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渔获群体组成变化是衡量资源变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众所周知,我们常常分析年序渔获群体组成是否小型化并以此作为该渔获对象资源是否利用过度或资源衰退的指数。如带鱼渔获个体小型化反映了带鱼资源利用过度,大黄鱼渔获个体小型化反映了捕捞力量大于最适捕捞力量、单位努力渔获量及群体资源量下降等等。但是,目前大都是利用生物学统计方法,从均值(平均体重、体长)变化、“小型鱼”体长或体重  相似文献   

15.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83,7(6):54-54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库欣(D.H.Cushing)博士,系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的海洋生态学家。他长期以来,从事海洋鱼类资源变动、水域生产力,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先后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并著有《渔业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管理》、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泳资料探讨黄海中部秋季带鱼的种群和洄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玲  尹青 《海洋科学》1985,9(5):48-49
六十年代后期,黄渤海带鱼种群逐渐衰减,到七十年代中期已形不成渔业。但从七十年代末期,黄海中部秋季带鱼的产量又明显的回升,近几年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几个主要渔业公司秋季多来此捕捞。这股鱼从何而来?隶属于哪一个种群有不同的看法。这就给渔业生产和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研究鱼类洄游的传统方法是标志放流。但它需用活鱼,且因回收率很低,要求放流鱼的数量较多,尤其是象带鱼这样一些离水后容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概述及目前我国机轮渔业渔场的特点来探讨遥感技术在我国机轮底拖网渔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根据我国机轮底拖网渔业渔场的特点——鱼类的垂直及水平集群都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分别对带鱼和马面鱼二大渔期的垂直和水平集群条件加以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卫片获取环境因子,并利用其独有的同步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优点来迅速判断渔场环境变化,从而达到指导渔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l)广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种群较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多次研究,但仍需进一步探讨。我们曾在研究中国沿海带鱼的耳石与鱼体相对生长的地理变异的基础上,将中国沿海带鱼划分为四个地理种群,即:渤海-黄海种群:东海北部种群;东海南部-粤东种群及南海种群。本文是对东海南部-粤东种群作进一步的研究。主要依据鱼群各项相对生长指标的差异对栖息于台湾浅滩海域的带鱼种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黄渤海在对虾、小黄鱼、带鱼等传统主要渔业资源相继衰退的情况下,鲅鱼成了可以替代的唯一大型经济鱼类资源。据统计:1995年以来,黄渤海每年捕捞产量唯一超过10万吨的经济鱼类就是鲅鱼,1997年更是达到18万吨。然而,百姓们在吃到物美价廉的鲅鱼时,却不曾想到这一经济鱼类也正面临着衰竭的危险。有的渔业研究人员则坦言,如果鲅鱼资源继续遭受更严重的破坏,黄渤海渔业生产将步入  相似文献   

20.
素来享有“鱼仓”之称的东海渔场,传统的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带鱼“四大鱼产”,现只剩下一种带鱼,近两年带鱼也正面临着万船围捕、超限利用的严重局面。因此,如何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切实保护好被渔民视作“命根子鱼”的带鱼资源,是当前海洋水产资源保护的突出重点。本文就针对近两年海洋水产资源保护出现的新矛盾,提出加强资源保护的新思路和新对策,愿与行家们共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