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勘探三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半潜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造船工业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在加速开发大陆架石油资源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见图1)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艘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船“勘探三”号,最近在上海造船厂整体安装成功,不久即将出海试航、试钻。“勘探三”号钻井船,总长度91米、宽71米、高100米,工作排水量两万吨以上。钻井船上面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钻井平台,下面为两个潜艇式形状的沉垫,中间用六根直径为9米、高24米的大立柱将平台和沉垫联成一体,从沉垫底部到平台甲板的高度相当于一座十二层大楼。 半潜式海洋石油钻井船“勘探三”号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设备特殊、质量要求和技术难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最先进的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勘探六号”首钻开门红。10月3日下午6时,由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六号”承钻的东海”NB-13—4—2”井,一条巨大的火龙从平台燃烧臂喷涌而出,映红夜空,宣告该平台投入作业首钻试油成功。试油期间,该平台严格遵守上海局HSE石油作业操作规程,特别对环境保护和井控安全作了精心布置,反复对喷淋系统进行调试,放喷时严密监视喷淋装置,观察海面,确保对海洋环境零污染。  相似文献   

4.
张希贞胜利油田钻井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钻进平台的研制和设计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4O/46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研制、胜利一号座底式浅海钻井平台研制、胜利二号步行式浅海钻井平台的研制、胜利四号钻井平台的技术改造,主持了SL902式油驳船的研制,组织和参加了有关海洋作业平台、生产采油平台的研制、设计和海上施工。发表了“座底式钻井平台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浅海的适应性”、“胜利二号钻井平台主要性能的研究与设计”等论文。任山东海岸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理事介绍(四)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质译丛》2010,(2):95-95
2010年4月27日,中国石化自升式钻井平台“勘探六号”(下图)在新加坡胜科集团胜科海事PPL船厂顺利下水。平台下水后将进行后期建造调试,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自升式钻井平台勘探二号在渤海某井作业中采用的一、二开合并钻进的开钻新工艺,并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对比分析,找出新工艺存在的优越性,以及使用新工艺的必要条件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钻井向深层发展,钻井风险逐渐增大,费用逐渐增加,如何有效降低作业成本是渤海勘探井作业一个比较棘手的课题。早期渤海井深4000m的勘探井身结构设计至少需要五层套管,但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渤海勘探井井身结构逐渐优化,节约了较多成本。针对渤海集柬勘探钻井实施的中339.71nm套管作为隔水套管的局限性,从稳定性、相关配套设备技术及操作要点等方面对中508nm+Ф339.7nm表层套管二合一钻井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介绍。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势必将给今后的勘探钻井作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华海1号”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大的一座带沉垫及外伸悬臂梁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它是由华昌国际集团引进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设计的图纸,并提供材料和设备由广州黄埔造船厂在1983年11月建成的。该平台的建成标志着华南地区的海洋工程工业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华海1号”的设计及建造质量均符合美国验船协会(A.B.S.)以及美国联邦条例(US  相似文献   

9.
一、海洋预报与石油勘探 随着海洋开发日益兴起,海洋预报工作也日趋重要。尤其是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直接影响海上作业的安全,不可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历史上海洋石油钻井装置发生事故,有约一半是由于没有预测到恶劣海况而造成的。1955~1982年的27年里,48次重大事故中有25次与预报失误有关。 近几年来,海上事故接连不断,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次,而且多因海洋预报不准所致。1980年3月,“亚历山大·基兰德号”半潜式浮动钻井船,在挪威近海的恶劣海况中发生事故,123人遇难。1982年2月15日,加拿大的一艘半潜式钻井装置“海洋徘徊者号”在芬兰近海被掀起50英尺高的巨浪打翻,84人丧生。1983年10月26日,美国钻井浮船“格洛玛·爪哇海号”在8316号台风中沉没,70余人葬身海底。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质前沿》1994,(9):F004-F004
据1994年7月4日《中国地质矿产报》报道:我国东海自营海区的油气勘探传来喜讯。日前,由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石油钻井平台钻探的东海“武北一井”获得工业油气流。这一情况表明,东海平北海区将成为东海第二个可供开发的油气区。  相似文献   

11.
金希 《海洋世界》2011,(10):40-43
毫无疑问,钻井平台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工程之一.可以想象,一座几十层楼高的钢制“岛屿”,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固定着,在几百米甚至几千米深的海底进行作业,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啊!在几十年前,人类还未大规模开采海洋石油的时候,海上钻井平台的建造都是“固定式”的.这种平台固定之后就地开采,在使用寿命的期限内不能移动,建造费用也很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海第一个海上油田——“北部湾涠10—3油田”建成投产,油田日产量达 1万桶,此油田是中国海上石油对外合作以来在南海海域投产的第一个油田.由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施工的“天外天一井”,钻至5000.3米,经测试,获工业性油气流,为目前我国海上钻探最深的一口石油普查井.地  相似文献   

13.
记者从中四大洋协会获悉,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海洋4号”,于5月20日上从广州启航,开赴东太平洋海盆国际海底区域的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分别执行为期7个月的勘探任务。地矿部总工程师陈毓川到码头送行。本年度中国开辟区的勘探作业是根据中国大洋协会的“九五”勘探总体设计,着眼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X所要求的20%区域放弃工作,重点做好开辟区的资源勘探和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环境基线调查、结合采矿、选冶等项目的要求、在10.5万km勺1’辟区内对两个航次仔务统一设计,各有侧重。其11),“大对1号”以林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介绍建造半潜式海上石油钻探船“勘探三号”重要节点焊接时所考虑和采用的措施,如钢材选用、焊条的研制、预热和焊接程序等。以防止焊接接头的脆裂、层状撕裂,疲劳等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15.
郝丁 《海洋世界》2007,(11):11-11
“地球”号上的钻塔高110米,这个钻塔也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钻塔。“地球”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钻探。因此船的甲板上面很大一部分设备也都是跟钻探有关。在钻探的时候为了维持船体的位置稳定,船体下部配备了6个旋转式深海钻探推进器。?高大的钻塔是“地球”号的标志性结构?甲板上备用的大量钻管?旋转式推进?钻井平台器维持船的稳定?立管系统中防止井喷的套管重380吨?为钻头提供动力的装置“地球”号与其他钻探船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它的钻探方式是立管钻探,而立管钻探采用了非立管钻探所不使用的泥浆循环系统和套管装置。“地球”号的各个角…  相似文献   

16.
王树青 《海洋工程》2011,29(3):128-131
对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方法、合拢工艺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这些工艺方法的不足.在综合各建造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平地造船”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建造工艺.该工艺是以总起重量达2万吨的世界第一桥式起重机一“泰山”为核心,平台采用巨型分段建造和舾装,最后利用2万吨起重机整体合拢完成的工艺.该工艺真正实现了平地造船的思想,实践证明,该起重机的投入使用,使得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工艺得到革新,对整个海洋工程领域将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WASP”号新型潜水器是由英国DHB建造公司研制的常压式乘座一人的最新型“WASP”号潜水器。该潜水器能下潜最大深度为610米的海区作业。“WASP”号选用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和铝金属材料制造成的。并且可以由地上送电开动。推进装置除了分别装有2只水平和2只垂直的推进器外,同时还装有2只作水平用的加速推进器。该潜水器操纵简便,用脚踏板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动。另外,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发明的“地震勘探用声脉冲发生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这是大队历史上首次获授权专利。“地震勘探用声脉冲发生装置”是从技术改造中挖掘的专利,是奋斗七号气爆组吴建忠,俞德在生产作业时发现问题后自己动手发明的改进装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是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企业。现在该公司拥有5座海上钻井平台、12艘三用工作船和2艘从事海洋物探工程调查的专用船,以及一艘17万吨级具有海上处理和储存石油能力的浮式装置,还有能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的计算中心、现代化的通讯系统以及支持海上作业的一系列配套服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从事海洋研究机构的年度预算大约为4亿美元。但是现在所需要的是设计和建造 ,主要用于深海研究的海底可操纵和自动的新装备所需的资金。著名的海底研究船“阿尔文”号已使用了3 5年。这个海底带人装置可容纳 1位驾驶员和 2位科学家 ,能下沉 450 0m ,在海底连续工作 4~ 5h和观察到世界海洋将近 62 %的海区。它的有效载荷为 680kg ,内部容积 4m3多一点 ;照明设备提供了侧面和海底的观察。虽然“阿尔文”号还能工作 1 0年 ,但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看 ,它已陈旧了 ,而对它的维修费用却年年上升。在海底装置“阿尔文”号 3 70 0多次下沉所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