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东省石油学会、四川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生物礁型油气藏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6月16日至20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36个单位从事生产和科研的地质专家、教授95人参加了会议。会期收到论文60余篇,会上宣读了25篇。深圳市领导、深圳市科协领导及科协秘书长、深圳市石油协会理事长到会祝贺,在会上讲了话。这次会议是在著名地质学家、生物礁研究导师南海西部石油勘探公司曾鼎乾总工程师的倡导下召开的,叶连俊等老专家、老学者纷纷来电祝贺,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烟花季节下扬州,专家聚议“煤成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开宇 《地质论评》1981,27(6):549-549
1981年5月26日至3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瓜州镇,由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和江苏省石油学会联合召开了“全国煤成气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地质部、石油部、煤炭部系统及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等40几个单位的80多名代表。这是我国专门探讨煤成气的第一次学术盛会。五天内有20几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交流与讨论。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及时沟通不同的学术观点与见解、为知遇众多的煤成气战友而高兴。会议着重对煤成气的概念、成因及其在能源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全国“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地矿、有色、冶金、石油、煤炭、化工、核工业、高校和中科院的地质生产部门或行业的代表25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650篇,其中215篇论文分别在五个小组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4.
由甘肃省石油学会、甘肃省地质学会、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筹)、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油气地化及地化勘探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10月6日至10日在兰州地质所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内石油部、地矿部、高等院校、煤炭部,出版单位、甘肃省及中国科学院等各方面的有关代表近百名。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的四位学者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代表们展示了油气地化及化探方面的最新成果。大会宣读论文30篇,另有一些成果在分组讨论会上交流。中外学者聚集一堂、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5.
第一届全国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84年11月1—7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50余人,收到论文近百篇,在会上宣读并交流了其中的45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是来自地矿部、冶金部、中国有色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煤炭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城建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及有关院校等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 2000年 12月 1日至 4日在厦门召开。共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三大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的 21个油田、 15所高等院校、 13个科学院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院所、 4个国外大学及研究公司、 2个学会和 1个出版社,共计 56个单位、 21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是我国各专业性学术会议中出席单位和人数都较多的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 346篇。会上进行了 18个大会报告,随后分 5个组就 10个专题进行了 116个分组报告。会议还举办了“油源对比中生物标志物指标的选择”、“碳酸盐岩生烃问题”、“天…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沉积岩成岩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6日到21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沉积学专家学者和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在会上宣读了51篇,并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8.
全国微量单矿物会析会议于1984年6月1日—6日在厦门鼓浪屿召开。代表来自全国生产、科研、高等院校及省局64个单位114人,收到论文10多篇,在会上交流了80篇。微量单矿物分析会议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整个会议贯串着学术交流的气氛。为取得会议的成功和达到每个代表的论文都能在会上进行交流,会上分了三个小组进行座谈,大家为着  相似文献   

9.
第22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大会——山地水资源国际会议199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的50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343篇论文,在八个专题讨论会上宣读310篇。我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2篇,其中有9篇在专题会上宣  相似文献   

10.
于1982年11月8日至14日在重庆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有地质、核工业、冶金、石油、城建、中国科学院等各部门所属生产、科研、教学等80余个单位的150余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14篇,其中8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余大部分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水文地球化学;原生环境水文地球化学及地方病病因;浅、深层卤水、油田水文地球化学;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会矿产普查勘探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26~30日在昆明召开了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学术讨论会,有10个部(委、局、公司)系统1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技术报告88篇,其中23篇在会上宣读。  相似文献   

12.
第八届国际介形类学术会议于1982年7月26日至29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美国、英国、中国、西德、法国、日本、加拿大等25个国家,共126人。提交论文摘要101篇,宣读论文92篇。我国第一次参加这个国际会议,出席的有地质部、科学院、石油部和煤炭部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1987年9月21—25日在贵阳举行了第二届矿物物理、矿物材料和宝石学会议。参加人员159人,包括科研、高校、地质队、公司、厂矿等94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118篇,在会上宣读99篇。会议由矿物物理和矿物材料委员会主任王之祯主持。国际矿物协会秘书长Hafaer教授在大会上作了“50年来矿物学鸟瞰”的报告,着重介绍运用穆斯堡尔谱研究金的价态、长石  相似文献   

14.
地质部重庆石油普查工作现场会议,于3月11日至3月23日在重庆市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各省(区、市)地质局的代表和石油普查大队的队长、党委书记、技术负责同志;石油部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地质部何长工副部长主持了会议,致开幕词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听取了何长工副部长的开幕词和地质部办公厅主任张同钰同志对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地质部地矿司孟继声副司长代表地质部作了“为争取石油普查取得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地质部苏联石油地质专家Ф.П.潘切烈也夫和物探专家Н.Ф.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北京石油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4日-16日在中国北京顺利召开。共有26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挪威、德国、韩国以及国内的18个科研院所和34个油田公司。这次大会提交的会议论文和摘要116篇,其中大会主题报告28篇,分会交流34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91,37(2):192
1990年9月20日至26日,中国地质学会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了《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地质管理、科研、教育和在基层从事地质调查的科技工作者共70余人,他们来自地矿、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高校等十几个部门,提交论文121篇,会上交流46篇。国际地科联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科技顾问、2000年中国地质研究会会长张炳熹教授代表《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组作了《我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会第一届计算机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于1986年1月19日至24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冶金地质系统生产、科研、院校等部门和有色地质系统共56个单位的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特请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杨子江同志就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做了专题报告。会上共交流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63篇,有51个软件在会上作了介绍,表演和交换。为了互通情报,共享信息,会议期间举办了有关微型计算机的小型图书资料展览:并邀请参加会议的各冶金地质公司负责  相似文献   

18.
曾学思 《地质论评》1981,27(2):190-191
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碳酸盐岩学术会议于198年10月23—28日在长庆油田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48名碳酸盐岩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人员,他们来自地质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建材部、二机部、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会议收到论文近百篇,会议分4个组,即与石油有关的岩相古地理组、与其它矿种有关的岩相占地理组、碳酸盐岩石学组和碳酸盐岩中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4月19日至24日在河南开封召开了“南方地区第八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近30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类论文共36篇。会议主要围绕南方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勘探方法、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其它物探方法的应用等展开了讨论。其中,有关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技术方法研究和前景分析的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1994年度学术报告会会议于1994年8月25~28日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煤炭、地矿、石油、冶金系统的勘探、教学及科研单位代表共70人。会上共收到论文70篇,除煤田地质专业外,还包括了相邻专业和煤田地质新拓宽的研究领域,涉及面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