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铋-214测量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有关油气放射性方法勘查的文章和资料中,出现了“铋-214方法”的提法。实际上,铋-214方法并不是一种新方法,而是一种常规的和相对“古老”的方法。活性炭吸附氡后,测量其伽玛总量,不能称铋-214测量,这种叫法是错误的。还是称活性炭测量方法为好。原子序数为83的核素铋,其原子质量为:208.9804(在189到215范围内);有34个同位素,其中有33个是放射性的[半衰期为<2S(~189Bi)至2.6×10~6年(~210Bi)],和1个稳定的、~209Bi)。而33个放射性的核素中只有5个是分别存在于自然界的3  相似文献   

2.
朱永峰 《岩石学报》2012,28(7):1947-1948
在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由国家305项目办公室和北京大学岩石圈地质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召开了“环巴尔喀什-西准噶尔大型矿集区国际对比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8月22-27日,中国新疆克拉玛依).与2007年“中亚型造山与成矿国际学术研讨会”(Zhu et al.,2008)不同的是,本次会议聚焦的问题更具体.来自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研讨了(1)斑岩型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探模型; (2)西准噶尔古生代地壳演化与大型矿集区的形成机制; (3)新疆北部石炭系地质找矿勘探问题等.部分代表考察了白杨河铍矿、包古图铜-金矿集区、哈图-宝贝-萨尔托海矿集区以及白碱滩和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作者服务 ,本刊将设“博文斋”书屋 ,刊登近年出版的地质、岩土等方面的新书 ,预购买者 ,请将回执寄回本刊编辑部。编 号书 名 · 作 者定价 /元编 号书 名 · 作 者定价 /元L0 0 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 5 1-2 0 15 .0 0L0 0 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19.0 0L0 0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 2 -932 1.0 0L0 0 4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 13.0 0L0 0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19966.0 0L0 0 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 -2 0 0 0 …  相似文献   

4.
在兴安金石金矿外围 4号分散流异常区 ,通过地电化学提取金测量法 ,查明测区存在 5个走向规模小于 5 0 m的金异常区 ,W( Au) 最大值为 72 .4× 10 - 9,高出背景值十几倍 ,并藉综合土壤吸附汞测量 ,高精度磁测和激发极化法等多种物化探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区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 ,提出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在金的地电提取高异常区、高汞量异常区、高磁性异常区、低视电阻率异常区和中等视极化率异常区的“三高一低一中”的找矿模式。确定测区的北北东角 (右下角 )一带具备有利的金矿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5.
来自羌塘地体(33°-35°N, 85°-93°E)的154件中生界砂岩样品颗粒组分实验结果表明,羌塘地体中部中下三叠统砂岩(Q61±8F27±13L12±10, Qm59±8F28±13Lt13±9, Qp28±22Lvm72±22Lsm0±0)的物源区为复杂的再旋回造山带和陆块内部,大部分上三叠统砂岩(Q78±14F6±5L16±12, Qm77±15F6±5Lt17±12, Qp14±23Lvm34±37Lsm52±33)、下侏罗统砂岩(Q83±20F2±2L15±22, Qm79±23F2±2Lt19±24, Qp35±19Lvm0±0 Lsm65±19)、中侏罗统砂岩(Q69±22F6±6L24±25, Qm67±22F6±6Lt26±24, Qp14±22Lvm32±38Lsm54±38)和上侏罗统砂岩(Q80±17F6±4L14±17, Qm78±17F6±4Lt16±16, Qp17±23Lvm27±35Lsm56±34)的物源区以再旋回造山带为主,然而,南羌塘地体南缘的上三叠统以及北羌塘地体南缘的下侏罗统同时发育物源来自陆块内部的砂岩。整个中羌塘复背斜带砂岩颗粒中常含有不稳定重矿物及其它易风化铁镁矿物表明该地区有丰富的蛇绿岩残片,这预示着双湖缝合带沿整个中羌塘复背斜带展布,羌塘中部含蓝片岩变质杂岩体可能形成于中羌塘不规则大陆边缘的海湾处,而不是来自金沙江缝合带。中生代砂岩的颗粒组分及岩石学证据表明,中羌塘复背斜至少从早三叠世就因为造山隆升并遭剥蚀提供物源。上三叠统砂岩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这表明这种挤压背景下不存在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弧后扩张的伸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红山含黄玉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闽西南红山含黄玉花岗岩进行了LAM-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红山花岗岩具有富F和高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富含稀有和有色金属成矿元素,如Sn含量为(15·3~54·0)×10-6,W含量(3·04~14·9)×10-6,Nb含量为(22·5~36·7)×10-6,Ta含量为(3·37~7·31)×10-6,U、Th含量分别(6~30)×10-6和(12·1~36·4)×10-6。与含矿花岗岩的对比研究表明红山花岗岩很可能存在与之有成因联系的Sn、U矿床。地球化学填图显示了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带变化,指出与红山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最可能发生在岩体的东南端,即116°8′E~116°10′E和25°29′N~25°32′N的区域。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红山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226Ma),因此,其在形成时代、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上不同于华南大多数形成于燕山晚期的含黄玉花岗质岩石。南岭基底变质岩富含W、Sn、Nb、Ta等成矿元素,它们是华南(特别是南岭地区)含矿花岗岩中成矿元素富集的最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产汇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老虎沟流域冰川产汇流特征,根据老虎沟流域2009年消融期4-10月的气象与水文观测资料,采用排除和不排除降水对冰雪消融产流影响的方法,对老虎沟流域融水径流的产流特征、白天和夜晚径流特征、径流的滞后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5-9月各月流量占到整个消融期流量的比例分别为7%、26%、33%、19%、14%。降水对河流的产流贡献率约为22%,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对河流的产流贡献率为78%。观测期内,除5月外,白天流量全部大于晚上流量,而且6-8月白天和夜晚径流之间的差值较大。老虎沟冰川区以裸冰消融为主,冰面湖较少而且小,汇流较快,储水性能并不明显。5-9月流量峰值和谷值平均分别滞后气温7.0 h、3.5 h、2.5 h、2.5 h和4.5 h,冰川排水系统也随着流量变化经历慢速-快速-慢速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保涛  胡兆国  梅贞华  王向伟  魏正宇  郑岩岩  赵晓博  陈磊  胡创业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8-2022030028
临淄区辛庄铁矿位于山东金岭富铁矿集区的东南侧,具有较好的矽卡岩型铁成矿地质条件。区内以往发现的矿体为-500m以浅,深部成矿认识欠缺,导致资源接替不足。通过对成矿地质体分布及形态变化、重磁电异常特征和已发现矿体展布规律的分析,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重磁联合反演等技术手段,对区内深部成矿进行了预测。认为:辛庄铁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接触带不同位置成矿差异性明显,具有“平缓凹陷处易成矿,陡峭凸起处不易成矿”的特点;重、磁、电、地综合方法指示,金岭杂岩体在研究区南东侧深部具有明显再次上隆现象,形成明显的“凹”字形展布形态,是有利成矿部位。根据取得的认识,圈定深部找矿预测靶区一处,推测深部磁性体赋存于7号勘查线以西,海拔-770~-950m。这可为研究区取得深部找矿突破和补充后续接替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铜矿中有机质的类型、特征及其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比较复杂,有峨眉山玄武岩晚期火山喷发间歇沉积的腐殖型有机质转变的镜质组、丝质组和由腐泥型有机质成因的充填状沥青。铜矿区原生沉积有机质经受的热演化程度达到VR。 1.6%~1.9%,远比矿区外围VRo 1.08%~1.35%高,说明矿区受热程度高。后期进入的充填沥青热演化程度为ERo=1.32%~1.56%,略比原生沉积有机质低。镜质体和炭化木的总碳同位素介于-21.29‰~-22.5‰之间,充填沥青总碳同位素介于-32.2‰~-33.14‰之间,两类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差别很大。充填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表现为:高三环萜化合物、高伽玛蜡烷、C27-C28-C29甾烷均势分布、丰富四甲基甾烷等,反映出低等水生生源输入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初步推测其可能来源于古生代海相沉积有机质(泥盆系或下二叠统源岩)。流体包裹体组成的激光拉曼测定结果表明,流体中CH4含量较高,表明成矿体系富含甲烷,有利于氧化铜还原为自然铜的反应。据矿区蚀变矿物组合与有机的热演化程度,以及矿区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玄武岩中的铜具有早期高温分异富集特征,但是大量自然铜是在晚期温度、压力不太高的流体中受多种有机质还原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临淄区辛庄铁矿位于山东金岭富铁矿集区的东南侧,具有较好的矽卡岩型铁成矿地质条件。区内以往发现的矿体为-500 m以浅,深部成矿认识欠缺,导致资源接替不足。通过对成矿地质体分布及形态变化、重磁电异常特征和已发现矿体展布规律的分析,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重磁联合反演等技术手段,对区内深部成矿进行了预测。认为:辛庄铁矿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接触带不同位置成矿差异性明显,具有“平缓凹陷处易成矿,陡峭凸起处不易成矿”的特点;重、磁、电、地综合方法指示,金岭杂岩体在研究区南东侧深部具有明显再次上隆现象,形成明显的“凹”字形展布形态,是有利成矿部位。根据取得的认识,圈定深部找矿预测靶区一处,推测深部磁性体赋存于7号勘查线以西,海拔-770~-950 m。这可为研究区取得深部找矿突破和补充后续接替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晋西北某矿井位于吕梁山黄土塬区,为年产500万t的特大型在建矿井,为查明首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情况、以及奥灰与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对该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及电法综合勘探。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查明了勘探区内4#、9#煤层的埋藏深度和起伏形态,解释断层18条,陷落柱4个,褶曲1条,煤层倾角大于15°的区段1处;运用瞬变电磁法结合直流电测深法查明K6、K5砂岩富水异常29处、4#、7#、9#煤顶板岩层富水异常51处,奥灰顶界面-100m富水异常18处。三维地震及电法的综合勘探,不仅解释了该区主要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及基岩面和奥灰顶界面深度变化情况,还对落差大于5m断层、直径大于25m陷落柱、煤层、奥灰水以及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情况、导通关系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进行了分析,其结论为解决矿井建设和开采中的地质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是义敦岛弧南端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矽卡岩矿物以石榴子石为主,多以粒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偶见与透辉石共生。根据穿插关系及光学特征,将该矿床的石榴子石分为早(Grt I)、晚(Grt II)两个世代。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对两类石榴子石开展了系统研究。石榴子石的SiO_2含量为34. 47%~36. 29%、Ca O含量为32. 48%~34. 59%、FeO含量为20. 58%~28. 17%、Al_2O_3含量为0. 01%~5. 39%,计算获得其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Gro1-29And69-98)。Grt I较Grt II更富钙铁榴石组分,而Grt II更多发育振荡环带。石榴子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8. 72×10~(-6)~36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2. 13~3104)、多正Eu异常(δEu=0. 53~13. 6)。亏损Rb、Ba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Rb=0. 02×10~(-6)~3. 75×10~(-6),Ba=0. 01×10~(-6)~0. 74×10~(-6),Sr=0. 01×10~(-6)~3. 23×10~(-6)),富集Th、U和Zr等高场强元素(Th=0. 01×10~(-6)~27. 8×10~(-6),U=0. 83×10~(-6)~98. 7×10~(-6),Zr=0. 03×10~(-6)~175×10~(-6))。Grt II的稀土元素总量、LREE/HREE比值、δEu值、Y和U含量总体高于Grt I。石榴子石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特征表明,矽卡岩化早期的流体为相对封闭、酸性、氧逸度较高的体系,热液扩散交代作用占主导,多形成无环带的石榴子石;而晚期,流体演化为相对开放、弱酸性-中性、氧逸度相对较低的体系,渗滤交代作用占主导,多形成振荡环带发育石榴子石。此外,石榴子石中较高的Zn含量(Zn=1. 42×10~(-6)~37. 2×10~(-6))说明成矿流体富集Zn,可能暗示了一定的锌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1 概况与主题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立国际会馆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从地球起源到人类生存”。有6个分组讨论地球历史问题,从其起源到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的演化,有5个分组研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地学前沿问题,包括能源、资源、灾害和环境问题,还有25个分组涉及地球科学各个领域。虽然分组基本上按学科划分,但其中不少分组具有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性质。24日下午,日本国皇太子宣布大会正式开幕,他在开幕词中称:“当今大量问题与全球环境有关”。“我们对今天聚集在这里的地质科学家们寄予厚望。”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代表,正式会期11天,会后尚有地质旅行。开幕式上几乎所有的发言都强调地学工作者正面临所谓“紧急环境问题”的挑战。这  相似文献   

14.
卢仁  梁涛 《地质论评》2020,66(6):1676-1694
天目山正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构造带及桐柏—大别造山带构造拼合地区,其岩石成因模型可为秦岭—大别造山带燕山期深部构造演化提供新的限定。它的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 2±1. 7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天目山花岗岩锆石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Ce和Sm正异常及明显Pr、Nd和Eu负异常(δEu值介于0. 01 ~ 0. 19),锆石的形成温度介于603 ~ 788 ℃之间,天目山锆石/熔体体系中稀土元素分配系数波动特征表明其形成中存在深部岩浆/流体混合作用。天目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硅、碱和贫钙、镁的特征,在SiO2 —K2O图解中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它们显示了明显的Rb、Th及Zr、Hf的异常峰和Sr、P、Ti的异常谷。它们的稀土总量介于106??10-6~ 139??10-6之间,(La/Yb)N值范围是5. 94 ~ 9. 22,其稀土配分模式具轻稀土富集、中稀土亏损和重稀土略微富集的“V”型(海鸥型)特征,Eu负异常明显(δEu值介于0. 06 ~ 0. 16)。它们的10000Ga/Al值介于3. 38 ~ 4. 15,Nb和Ta的含量分别为63. 5??10-6~ 131??10-6和3. 20??10-6~ 7. 55??10-6(Nb/Ta值介于17. 3 ~ 22. 9),天目山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中富Nb的A1亚类。天目山花岗岩部分熔融源区位于角闪岩相,源区残余相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且无石榴子石残余。天目山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它是早白垩世~130 Ma桐柏山三合店—鸡公山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岩浆响应,幔源富Nb岩浆/流体因此得以快速释放,上侵途中混合活化壳源岩浆/流体库之后就位固结成岩。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志丹地区勘探发现了长10油藏,原油密度为0.8152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3~nC15油质较轻。轻烃组分中环烷烃较为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r/Ph为1.21~1.45),原油的δ^13CP08值为-31.78%。,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s/Tm比值很高(5.54~7.26)C30^*/C50藿烷比值高(0.67~0.72),C29Ts/C30藿烷比值高(0.38~0.52),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β和βα构型甾烷丰富。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油型油特征。油-油、油-源对比显不,该区长10原油来自长7优质烃源岩。石油可能是在湖盆中部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地区通过垂向倒灌进入长10油层组、经侧向运聚成藏的。据此,预测盆地长9和长10油层组具备良好的成藏与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
2019年6月10—13日,龙川县发生持续强降雨,导致全县境内发生大量滑坡、泥石流灾害,贝岭镇米贝村是三个重灾区之一。本文以贝岭镇米贝村6号沟发生的滑坡-泥石流链生灾害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精细化调查测量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与计算,对链生灾害特征与成灾机理展开研究。研究发现:①6号沟内共发育7处浅层土质小型滑坡,仅3号滑坡体与部分6号滑坡体转化为泥石流,构成泥石流主要物源,其余滑坡未构成持续性影响;②持续降雨下渗,坡体由非饱和向饱和状态转变,坡表形成连续饱和区,孔隙水压力的增加与孔隙水的软化促使土体强度降低,加之坡体饱和自重的增大,斜坡发生浅表层失稳破坏;③降雨的持续下渗与支沟沟源“漏斗状”地形下的地表汇水快速增大滑坡松散堆积体内的含水率,促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在重力势能下呈流态状启动、运动转化为泥石流。降雨结构影响滑坡-泥石流链生过程,前期降雨引发滑坡、后期降雨启动形成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的发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当地政府进一步开展滑坡-泥石流链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也为该地区未来区域预警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天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沉积序列中发育K2/K1、N1/E3以及Q2/Q1 3个重要不整合面,它们作为重要的界面并结合沉积相序组合的发育,共划分出TC-0至TC-7等8个向上变粗、变浅的巨型沉积层序;砂岩碎屑模型分析表明,南、北天山物源构造属性有别,分别来自南北侧再旋回造山带或切割—未切割岩浆弧;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显示渐新世—早中新世间物源区曾发生过明显的改变,耦合于天山造山带沉积-构造演化;造山带内批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呈现出频率较高的几个年龄组段,即频率48.84%的24.74Ma、频率27.91%的15.98Ma和频率11.63%的45.22Ma,从而确定了天山初始隆升及其后的几个主要隆升阶段的时限,即白垩纪末期—始新世(65.6~45.22~32.60Ma)的初始隆升以及24.74~15.98Ma、小于6.7Ma大于0.73Ma和小于0.73Ma等至少4个隆升时期;造山带隆升的年龄数据除部分和地层中磨拉石建造发育的年代基本吻合外,大多磨拉石建造年代增新约8~1Ma,反应了天山造山带边缘盆地内沉积层序发育和造山带形成演化间的耦合—滞后关系;天山最初的隆升时限为晚白垩世,渐新世末期北缘较南缘先期发育,同时北缘西段较东段表现强烈,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隆升才向土哈盆地和天山南缘迁移发展。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祖母绿是最珍贵的一种绿色宝石 ,深得欣赏者的青睐。位居五大宝石之列。其色似五月的绿草 ,被定为五月生辰石 ,结婚 55周年纪念物 ,荣获哥伦比亚“国石”之称。优质的祖母绿宝石的价格比钻石还高。祖母绿是一种绿柱石类矿物 ,化学组成为Be3 Al2 (SiO6) ,属六方晶系。晶体呈六方柱形 ,晶面上有平行柱面的纵条纹。因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透明 -不透明 ,玻璃光泽 ,折射率 1 56 4~ 1 6 0 2 ,双折射率为 0 0 0 55~ 0 0 0 9,色散度 0 0 1 4 ,硬度 7 5~ 8,密度 2 6 3~ 2 90 g/cm3 ,贝壳状断口 ,性脆 ,解理不完…  相似文献   

19.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 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 2~6. 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 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 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 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 2~7. 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 9~7. 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 4~7. 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 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 水均衡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泥丫。aO哪卜州应ON的f三的小工国.川。sqo .1出﹄。u﹃署5.的A﹃洲的﹃d司Z 的哪哪l囚哪对‘99丫的9洲的哪.县.昌 忍囚卜洲叻明口刹n司么.吧记。V‘卜P川工洲。自 000丫乏哪卜叫宜 01卜0卜心gN‘国的S口洲月么.P川。V补P司工洲。自.6N仍,哪闪仍二国.忍叻qo.﹃川﹄。tt﹁县.必。sA﹃刽仍﹃d招Z 廿囚的1洲N的.叫厘.哪的们!O的的二写.芍sqo .1司J。tr﹃旨.5。sA﹃洲s﹃d司Z谨拟御称 曰S(q的叭sV),(oQ‘﹁名) 明刹。卜”﹃闰 O祠洲?,05 OA 。口ON尺q明‘q之奋已卜︶君侧犬州名‘国﹀O“国9。二O胃明式。灿叭门昌﹀9︵闰叭川Z︶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