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幸福之路组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地区,该组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为杂色砾岩,厚173~342m,平行不整合于上二叠统林西组之上;中段为紫红色杂砂岩及粉砂岩,一般厚520m;上段为细粒碎屑岩,厚860m以上,其顶部被上侏罗统地层所不整合覆盖。在上段地层中含丰富的双壳类、叶肢介、植物等化石,具有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生物相混生特点。但从区域地层对比来看,该组在岩性及构造变形方面,与晚二叠世地层存在明显差异,其时代应归属于早三叠世沉积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白垩系由下而上新建立三个岩石地层单位:(1)小平田组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中、酸性熔岩及紫红色砂岩,厚度370~1100m,测得Rb-Sr等时线年龄108Ma,时代为早白垩中晚期)(2)两头塘组以紫红色泥宕、粉砂宕为主,局部夹砾岩及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厚度175~690m,与上、下地层均为整合关系,产有恐龙蛋及甲龙等化石,时代属于晚白垩世;(3)赤城山组主要为紫红色砾岩、粉砂岩,偶夹凝灰岩层,厚度600~1000m,整合于两头塘组之上,顶部出露不全,产恐龙蛋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第四系镇海组,据清水浦41号钻孔资料,其岩性由灰黄一深灰色亚粘土、深灰一灰黑色亚砂土组成,出露厚度40m左右,含有孔虫、贝类等化石,并平行不整合于宁波组之上。其时代应为全新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奥陶系的浊积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浊积岩乃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一种沉积岩,通常代表一种半深海一深的独特沉积。多宝山地区奥陶系浊积岩主要产在大治组、西鳅河组、铜山组及多宝山组中。大治组和西鳅河组由黑色笔石板岩与黄色砂岩、岩屑砂岩、含砾砂岩及黄白色凝灰碎屑岩、凝灰溶岩组成。铜山组由含浅海生物之碎屑岩和黑色笔石板岩为主组成,也含少量中酸性--酸性火山溶岩。上述各组中见多个粒序层(鲍马序列)。该浊积岩是符合鲍马模式的特殊类型,也是断陷海槽沉积岩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刘喜方  郑绵平  齐文 《地质通报》2000,19(2):222-224
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高原腹地 ,东经 84°0 4′,北纬 30°2 1′,隶属西藏自治区仲巴县 (图 1)。其南岸地层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措勤—申扎分区[1] ,为一套近东西向展布的火山—沉积岩 ,岩性自下而上主要为 :灰黑色暗紫色砖红色厚层状中酸性凝灰岩、安山岩、黄绿色蚀变火山碎屑岩夹紫红色灰绿色土黄色中—薄层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灰岩 ,深灰色灰紫色黄绿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火山角砾岩、砂岩、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灰岩夹薄层凝灰岩 ,地层总厚度大于 10 0 0m。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 沿用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  相似文献   

5.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晚白垩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区晚白垩世地层厚达2600m,划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和丹霞组,大凤组划分为下、中、上三段,中段为泥质粉砂岩,上、下段为粗碎屑岩,厚450~900m,主田组的特征的发育大套湖相的粉砂质泥碉和灰质泥岩,且富含微体化石,厚838m,浈水组的的特征是粉砂岩、泥岩与砂砾岩与互层,且粗细相间,厚300m。丹霞组为粗碎屑岩,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厚600~1000m,南雄群产类女星介动物群,关坪似轮藻-新店扁球轮藻植物群,有孔虫、叶肢介、昆虫、腹足类、瓣鳃类和恐龙等化石,其生物群面貌与三水组、戴家坪组,分水坳组、跑马岗组,灌口组,宣南组、赤山组、王氏组、四方台组及蒙古的Nemegt组的生物群面貌很相似,层位大体相当,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属晚白垩世中-晚期)。红石寨-石塘一线以南的丹霞组为南雄群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白垩系和第四系中新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区域地质》1995,(2):125-130
浙江省白垩系由下而上新建立三个岩石地层单位:(1)小平田组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中、酸性熔岩及紫红色砂岩,厚度370-1100,测得Rb-Sr等时线年龄108Ma;时代为早白垩中晚期;(2)两头塘组以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夹砾岩及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厚度175-690m,与上、下地层均为整合关系,产有恐龙蛋及甲龙等化石,时代属于晚白垩世;(3)赤城山组主要为紫红色砾岩、粉砂岩,偶夹凝灰岩层  相似文献   

7.
沿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大雪山和邓崃山分布的王叠系,发育下、中、上三统,昔以西康群和巴颜喀拉山群称之,并划分了组或岩组,但区域对比和划分很不一致。本文从整个沉积盆地分析,提出地层系统和地层名称意见:下三叠统,沉积盆地东及东南部依附于杨子古陆之上,基底稳定,以板岩为主,夹砂岩灰岩,厚约200m,昔以菠茨沟组命名,宜沿用。中部及西部依附于华力西褶皱基底之上,活动性强,沉积厚度达3000~6000m,且具两分性。该统建议用昌马河组命名。中三叠统,以稳定的砂岩层为特征,厚度从东南部600m到西北增至2000~3500m,名称建议用杂谷脑组。上三叠统,全区由两个连续岩组组成,下部因砂岩层段多次出现,原地层单位名称多,对比混乱,笔者认为选用新都组一名作代表性名称较适宜;上部研究程度低,可暂以砂岩组称之。  相似文献   

8.
新疆伊宁盆地的三叠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宁盆地三叠系的岩性,沉积相和孢粉组合特征与准噶尔,吐鲁番和塔里木北缘基本一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为冲积扇一河流相紫红,灰紫色砂砾岩,泥岩夹砂岩,厚340~474m;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为河流一湖泊相粉砂质泥岩与砂岩旋回沉积,厚58~121m;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同湖泊相的深灰-黑色泥岩与粉,细砂岩组成,厚140~263m。  相似文献   

9.
伊宁盆地三叠系的岩性、沉积相和孢粉组合特征与准噶尔、吐鲁番和塔里木北缘基本一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为冲积扇—河流相紫红、灰紫色砂砾岩、泥岩夹砂岩,厚340~474m;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为河流—湖泊相粉砂质泥岩与砂岩旋回沉积,厚58~121m;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由湖泊相的深灰—黑色泥岩与粉、细砂岩组成,厚140~263m。  相似文献   

10.
广东泥盆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5,10(1):27-34
广东泥盆系除奥东区全由碎屑岩组成外,粤西,粤北和粤中区均具有下部碎屑岩和上部碳酸盐岩、碎屑岩(或硅质岩)呈不等厚互层的二元结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的分界为标志划分为1个群(桂头群)13个组(杨溪组等)和5个段(石角咀段等)共19个岩石地层单位,广东泥盆纪海水随时间的推移大致呈西一东方向进、退,形成的各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延展中具有明显的穿时特征,沉积时间自西而东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11.
潮水盆地下白垩统庙沟组铀的预富集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其  管太阳 《铀矿地质》2004,20(5):279-285
潮水盆地早白垩世经历了干旱型、相对潮湿型、干湿型古气候的演变过程。庙沟组下段主要由冲积扇 扇前平原辫状河沉积体系构成 ,上段则以曲流河或河湖交替沉积为特征。干湿型气候条件下“相对滞流环境”有利于铀的聚集与浓缩 ,并主要以吸附铀和解吸铀的形式预富集在庙沟组上段厚层红色或红、灰相间的细碎屑岩及其孔隙水中。笔者认为在压实成岩过程中 ,上述预富集的铀逐渐排出并迁移到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的砂岩中 ,构成砂岩型铀成矿的直接铀源 ,对庙沟组砂岩型铀成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 ,笔者提出与厚层红色或红、灰相间的细碎屑岩直接接触的砂体是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区晚中生代地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湖相碎屑岩,沉积总厚度6400m,自下而上划分为上侏罗统茶棚组和花吉营组,下白垩统青石砬组。茶棚组:由凝灰质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含丰富叶肢介Nestoria及鱼类Peipiaosteus化石,上部夹安山岩(K—Ar年龄136.2Ma),本组厚1011m。花吉营组:由碎屑岩及中性熔岩组成五个沉积喷发旋回,在碎屑岩中产热河动物群——Eosestheria—Lycoptera—Ephemeropsis组合,还伴生有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安山岩测定K—Ar法年龄为114.88—101.37Ma,本组总厚4451m。青石砬组:由页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上部夹劣质煤层,产丰富植物、鱼类、昆虫等化石,厚442m。  相似文献   

13.
戴春 《广东地质》2012,(1):19-23
佛山南海位于粤中三水盆地中心部位,华涌组是盆地沉积地层中最晚的地层,与下伏地层(宝月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或整合接触。华涌组大致分两段:上段为一套碎屑岩,在中一薄层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的岩层中发育有一滑落堆积层;下段为火山岩夹碎屑岩或互层。华涌组岩性组合特征反映了三水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从第三纪中、晚期沉积直至盆地消亡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巴颜喀拉区三叠纪地层系统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区域地质》1995,(1):21-31
沿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大雪山和邛崃山分布的三叠系,发育下、中、上三统,昔以西康群和巴颜喀拉山群称之,并划分了组或岩组,但区域对比和划分很不一致,本文从整个沉积盆地分析,提出地层系统和地层名称意见:下三叠统,沉各盆地东及东南部依附于扬子古陆之上,基底稳定,以板岩为主,夹砂岩灰岩,厚约200m,昔以菠茨沟组命名,宜沿用。中部及西部依附于华力西褶皱基底之上,活动性强,沉积厚度达3000-6000m,  相似文献   

15.
下第三系珲春组为一套含煤沉积,由砾岩、砂岩、页岩、凝灰质砂页岩夹煤层组成。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粗碎屑岩,局部夹煤层,其厚度和粒度变化较大;上段为砂页岩夹煤层。总厚200—960m。与下伏白垩系下统泉水村组为不整合接触,有些地区被第三系船底山玄武岩或第四系覆盖。哈达门下第三系珲春组实测剖面(图1)层序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国强 《广东地质》1995,10(1):13-16
广东的寒武系为浅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基本层序为砂岩-粉砂岩-板岩(或粉砂质板岩)的组合,夹有含黄铁矿或含磷硅质扁豆体,碳质板岩及灰岩透镜体,寒武系在桂湘赣、云开和东江3个分区,采用赣西南的岩石地质名称;下部的牛角河组以夹较多碳质板岩及含磷硅质扁豆体为特征;中部的高滩组,底以含砾岩或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为标志,顶部可见灰岩,泥灰岩透镜体或钙质泥岩;上部为水石组,底部以含砾砂岩为标志,往上以板岩为主,在梅  相似文献   

17.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班公湖—怒江位于西藏中部 ,西起班公湖日土 (33.5°N ,79°E) ,向东经由措勤、尼玛、那曲至东部怒江带 ,走向近东西、其中部大致平行于北纬 32°线 ,延长大于 15 0 0km。该带蛇绿岩发育 ,是中生代板块缝合线 ,是南部拉萨地块与北部羌塘地块的分界线。其中段班戈地区白垩系地层发育 ,包括下白垩统底部川巴组 (K1c)、多巴组 (K1d)、郎山组 (K1l)和上白垩统江巴组 (K2 j)。川巴组为浅海相黑色页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煤层和火山岩 ;多巴组为含有海侵夹层的陆相碎屑岩建造 ,海侵层为含园笠虫 (Orbitolinasp .)钙质砂岩 ;郎山组为浅海相—泻湖相台地型碳酸盐岩沉积 ;江巴组以陆相、厚层块状的砂砾岩红层为特征。本区白垩系层序的总体特征 ,是以海相火山岩—细碎屑岩为先导、经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到陆相红层 ,形成于与B型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多条剖面的综合研究,提出洪古勒楞组与上覆黑山头组以钙质碎屑岩的消失、暗色细火山碎屑岩的出现为界,其顶界为一套近岸浅水沉积的碎屑岩(含舌形贝的钙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细砾岩或含介壳的砂砾岩),称之为“杨庄砂岩”,该界线在多条剖面上易于识别和对比。在洪古勒楞组上部和黑山头组下部发现三叶虫9属(亚属)14种: Omegops sp. , Pudoproetus sp. , Linguaphillipsia ? sp. , Belgibole sp. , B. abruptirhachis,Philliboloides sp. , Winterbergia(W . )sp. , W. (Eowinterbergia )? sp. , Weberiphillipsia sp. , Conophillipsia sp. 1 ,C . sp. 2, C . ? sp. 3, C. ? paucicostata,C. ? morganensis 。根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存在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界线位置在 Omegops 的消失层位和 Belgibole Conophillipsia 组合带的首现层位之间,该界线与洪古勒楞组和黑山头组之间的界线基本一致。洪古勒楞组顶部的“杨庄砂岩”是泥盆纪末期海平面下降事件在西准噶尔火山岛弧背景下的沉积产物,也是泥盆纪 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事件在西准噶尔地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班戈地层分区的下白垩统郎山组之上发现一套厚约 180 0 m的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细碎屑岩岩石组合 ,该套组合不属于郎山组定义之内 ,且出露良好、层序稳定、标志清楚、厚度巨大、化石丰富 ,并具有很强的可填图性。因此 ,我们将整合于郎山组之上 ,岩性以杂色微—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 (粉 )砂岩与泥质生物灰岩的韵律产出为特征 ,产圆笠虫、腹足类、双壳类等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康曲组 ;将整合于康曲组之上 ,下部以灰—深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生物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钙质泥岩等韵律出现为特征 ,上部以灰色中—厚层状含硅质结核圆笠虫泥晶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夹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砂岩为特征 ,富含圆笠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及海胆等化石的地层定名为余穷组。时代均置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20.
广东河源盆地红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凌秋贤  张显球 《地层学杂志》2002,26(4):264-271,T003,T004
河源盆地红层厚达 5 0 0 0 m,依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丹霞组和莘庄村组。前三组称南雄群 ,粗碎屑岩较发育 ,厚 16 0 0— 370 0 m。大凤组为紫红、暗紫红色砾岩 ,在盆地北部该组上部为细砾岩夹含砾砂岩 ,富产恐龙圆形蛋化石 ,厚 5 6 7m;主田组为紫红色含砾砂岩与不等粒砂岩互层夹细砾岩、砂质泥岩 ,富含灰质结核 ,产窃蛋龙、恐龙长形蛋、龟鳖类、腹足类和瓣鳃类化石 ,厚 90 0 m;浈水组沉积物又较粗 ,以细砾岩、含砾砂岩发育为主要特征 ,厚达 2 2 0 0 m。大凤组和主田组富含恐龙蛋化石 ,其面貌与南雄盆地相似 ,时代属晚白垩世无疑。丹霞组全为粗碎屑岩 ,为紫红色块状砾岩、砂砾岩 ,具丹霞地貌特征 ,厚 70 0 m,时代暂归晚白垩世—古新世。莘庄村组以红色细碎屑岩发育、富含灰质结核、下粗上细、上部红黑相间为主要特征 ,产介形虫、轮藻、腹足类、瓣鳃类化石 ,时代属古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