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位于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构造带,是一个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复杂构造演化的碰撞造山带。复杂的构造演化控制着该区的岩浆岩演化,花岗岩极为发育,成因类型复杂。与铀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S"型花岗岩的分布受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构造—岩浆的产物,此类花岗岩较其它成因类型花岗岩铀含量高,具有较好的形成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蓬莱9-1大型复合油田是国内目前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田。本文立足渤海海域宏观构造演化,结合油气钻探实践结果,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述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形成的地质背景,探讨了该潜山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蓬莱9-1潜山花岗岩为受深大断裂诱导作用下主动构造侵位形成,其侵入时期为侏罗纪(160~170 Ma)中燕山构造幕,之后又经历了晚燕山运动和渤海湾升降运动两期构造抬升。蓬莱9-1花岗岩潜山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岩浆侵入形成期、风化剥蚀夷平期、差异风化定型期和整体埋藏期。中生代以来,受到持续的走滑活动和构造应力叠加改造作用,蓬莱9-1潜山三面发育3条NW向及NE向深大断裂,同时使花岗岩潜山内幕形成大量不同规模的断裂和裂缝,极大改善了花岗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另一方面两期适度的构造抬升进一步强化了花岗岩差异风化作用,形成南、北山头、中间鞍部的宏观古地貌,使得潜山花岗岩风化壳储层物性条件得以良好保存。综合蓬莱9-1花岗岩构造成因、演化阶段及成藏响应,蓬莱9-1潜山规模大、埋深浅,构造稳定,储集条件好、油源充足,是蓬莱9-1亿吨级潜山油田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紫苏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花岗岩主要以地壳增生作用、玄武岩底侵地壳熔融、构造增厚地壳熔融、地幔下陷增厚地壳熔融几种方式形成,但紫苏花岗岩化与深层次韧性构造变形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无论是缺乏流体(脱水熔融)还是存在流体(富CO2)的热作用都表明,从地壳岩石形成紫苏花岗岩需要低H2O环境。熔融作用高级阶段导致紫苏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花岗岩杂岩的产生,这些条件可能在玄武质岩浆侵入下地壳提供热源的带中最常见。A型紫苏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共生流体相的成分,通常与非造山和造山后构造背景相关。造山带紫苏花岗岩化与深层次韧性剪切变形,特别是与造山作用过程的减压抬升揭顶作用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赛乌素金矿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较为典型的风化淋滤残积型金矿床。该矿床氧化带剖面可划分成:表土亚带、碳酸盐亚带、铁质亚带、花岗岩风化亚带和基岩。花岗岩风化亚带的上部为金矿体次生富集的主要赋存部位。但由于原含矿地质体金矿化及构造裂隙分布的不均匀性,使金的次生富集局部出现波动。在金的次生富集过程中腐殖酸的作用不是主要的,而粘土矿物、赤铁矿等对金的吸附,以及具有小分子量的有机酸类可能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4,自引:127,他引:124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花岗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1)花岗岩的成因分类,(2)花岗岩浆起源的温度与压力条件,(3)结晶分异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变化,(4)花岗岩成因与壳幔演化,(5)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等。通过分析认为,高分异花岗岩成因类型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在有些情况甚至不可能准确分类。花岗岩的锆饱和温度和锆石钛温度计可对花岗岩浆形成的温度提供重要信息,但花岗岩浆起源的压力条件确定相对困难。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后造山的拉张构造背景中,在这两种情况下,挥发份和热的加入可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岩。本文还对我国近年来花岗岩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了概要性叙述,并就我国东部中生代花岗岩研究的近期突破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云南维西花岗岩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玉  刘德深  沈立成 《地球化学》2007,36(2):161-170
基于矿物风化分析,以典型花岗岩地区云南维西为例,对该地区2005年8月地下水和河水水化学性质(pH、Ca2 、Mg2 、K 、Na 、Cl-、HCO3-、SO42-)进行了观测,在Piper图上分析了花岗岩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可将云南维西地区地下水分为6类:花岗岩孔隙水、浅部裂隙水、矿带影响的浅部裂隙水、深部构造裂隙水、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水、花岗岩与第四系堆积物接触带水。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提取影响这6类水的3项公因子:Y1(反映钙长石、黑云母、黄铁矿风化)、Y2(反映水循环深度)、Y3(反映钠长石、钾长石溶滤作用)。地下水和河水公因子得分图分析表明:(1)全风化带孔隙水长石、黑云母溶滤作用弱,而且几乎没有黄铁矿氧化作用;(2)浅部裂隙水和花岗岩与第四系堆积物接触带水两者埋深差不多,但后者因水岩接触面积更大,长石、云母溶滤作用以及黄铁矿氧化作用更强;(3)矿带作用下,浅部裂隙地下水体现一定程度的深部构造裂隙水特征,其钠长石、钾长石风化在所有风化带中最强。因钙长石、黑云母矿物活性相对较弱,其增加幅度不如钾长石、钠长石明显;(4)深部构造裂隙水循环深度大,水岩作用充分,钙长石风化强于其他矿物,钾长石、钠长石因为影响因素多,特别是风化淋滤时间的影响,其风化增强不明显;(5)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水失去花岗岩水特征,更多地表现为灰岩水性质;(6)河水主要离子主要来源于循环较浅的裂隙水、全风化带孔隙水等,循环深度大的地下水贡献小。  相似文献   

7.
滇西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化)集中分布在澜沧江印支期构造岩浆带和腾冲—潞西燕山—喜山期构造岩浆带。按其与花岗岩成因联系,并结合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时空关系,分为变质交代型(Ⅰ)和重熔混染型(Ⅱ)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该文概述了花岗岩类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及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类型。特别介绍了造山带环境花岗岩类型的鉴别标志及构造环境。指出花岗岩浆一般说是地壳和地幔物质混合的结果。各种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地幔源与地壳源之间的连续谱系.岩基规模的花岗岩仅出现于陆壳边缘或陆壳内部的活动带中.这一现象目前认为是板块俯冲或板块内部地体相互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西天山海西中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西中期花岗岩是西天山加里东褶皱带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活动。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该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海西中期花岗岩以I型为主,S型次之,在空间上成对分布;花岗岩浆起源于地壳;海西中期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0.
湖南姑婆山钨锡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婆山钨锡矿田自岩体接触带往内依次分布夕卡岩型、夕卡岩-构造蚀变带复合型钨锡矿及构造蚀变带型锡矿,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锡(钨)矿化及矿体主要受近EW、NE、NW向断裂及断裂与接触带构造复合控制,构造控矿型式多样,并决定矿(化)体的空间定位方式.硫、氢、氧、铅同位素等资料反映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于燕山早期侵位的姑婆山岩体,不同矿床类型在成因上与岩体密切相关,属于与花岗岩体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只是风化、剥蚀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1.
过铝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概述了过铝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特别介绍了过铝花岗岩岩浆的来源及其鉴别标志,指出过铝花岗岩岩浆按物质来源可分为壳源、幔源和壳幔混源三种类型,是地壳、地幔以及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相互混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不同类型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地壳源与地幔源之间的连续谱系,并简要介绍CPG和MPG两种主要过铝花岗岩的成因机制。提出了过铝花岗岩形成环境的综合判别准则,指出过铝花岗岩不仅要以形成于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挤压性构造环境,而且可以形成于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金平县中岭岗铌矿矿体赋存于哀牢山构造变质带内,三叠系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之岩体风化壳中,矿体呈面状分布,并随着地形起伏而起伏。矿体的形成是三叠系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经过漫长的物理及化学风化、水解作用,岩石结构构造遭受破坏,岩体中的含铌矿物从原岩中彻底解离,从而形成了易开采利用的花岗岩风化壳型铌铁矿床  相似文献   

13.
矿床含两条脉状物,分别赋存于燕山晚期第一阶段(V1)和第二阶段(V2)花岗岩云英岩化带中,V1为半风化、全风化铌钽矿,V2则为原生锡矿。共生黑钨矿、白钨矿。成因与构造、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洮坪地区花岗岩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山带复杂地壳组份区的花岗岩成因类型研究倍受关注。本文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方面论述了西泰岭造山带内的沈坪地区花岗岩的成因特征,认为其成因属以S型为主并表现出大量Ⅰ型的复杂类型。文中还就其形成原因以及成因类型与构造活动演化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疆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带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新疆东准噶尔西北部乌伦古河南岸,受乌伦古深断裂控制、沿扎河坝-萨尔铁列克-塔斯嗄克-线,发育着一系列碱性花岗和偏碱性花岗岩侵入体,构成了东准噶尔境内一条颇具物色的富碱花岗岩带,与乌伦古蛇绿岩带相伴产出,显示其重要的构造意义。花岗岩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同国内外已知A型花岗岩相对比,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碱性花岗岩的某些特性,如岩石化学成分上相对较高的Fe2O3和MnO含量,Na2O>K2O 等,通过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的系统研究,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地幔物质活动+脱水的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作用+张性地质环境”这一A 型花岗岩的复合成因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A 型花岗岩的成因机理。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分析,得出了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之后的拉张构造环境的结论。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重要的构造意义,在于不仅它的形成代表着东准噶尔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且它的空间分布,同其南侧卡拉麦里带碱性花岗岩一道,标志着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之间巨型缝合带的客观存在,从而揭示了花岗岩类的研究 探讨和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特征与地貌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清山位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中的怀玉古岛弧地体之上,已知有9亿多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山体面积229.5km^2、主峰海拔高程1816.9m,是在中生代区域构造隆起的背景上,又在三角形断块构造控制下进一步隆升的“隆上隆”山体,主要由“A”型钾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有高硅、富钾、低钙特点。花岗岩体内为北北东、北西向两组垂直节理和帚状裂隙群所切割,这些垂直节理和裂隙的强度大、密度稀、延伸长、切割深,具张一剪性质,呈带展布,组成裂隙网络,又经冲刷剥蚀风化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是世界花岗岩地质、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生态完美结合的一个突出代表,并以奇特的景观形式展示了杰出的自然美。这些,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和国际对比意义。①三清山北临赣东北新元古代古板块缝合带及中生代陆内深俯冲带,这是一个重要的中生代构造一岩浆带,形成了中一晚侏罗世一白垩纪造山期和转型期“I→S→A”型花岗岩序列,三清山“A”型钾长花岗岩为该花岗岩序列中的最新成员,是研究西太平洋地区中生代陆内俯冲型花岗岩的最好园地。②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类型多样、发育系统、保存完整,峰峦、峰墙、峰丛、石林、石柱、石锥、峡谷、崖壁以及丰富的造形石等微地貌标型齐全、特征典型,这种以锥状峰峦与密集峰柱组合型花岗岩峰林为特征的地貌景观——称“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她记录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特别是完整记录与系统出露了三清山花岗岩形成演化相关的内外地质作用主要过程,是一个具有世界性价值的花岗岩微地貌天然博物馆。③中国是世界上花岗岩最发育的国家之一,花岗岩名山很多。根据花岗岩景观类型特色,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花岗岩景观的成因,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景观为三清山、黄山、华山、泰山、普陀山和克什克腾,她们既代表了中国主要花岗岩景观的类型、也代表了花岗岩地貌的成因类型,同时反映了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构成一个花岗岩景观的序列,分别称为:“三清山式-黄山式-华山式-泰山式-普陀山式”和“克什克腾式”。其中的“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是具有世界对比意义的花岗岩景观型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洮坪地区花岗岩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永军 《甘肃地质》1993,2(2):45-53
造山带复杂地壳组份区的花岗岩成因类型研究倍受关注。本文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方面论述了西泰岭造山带内的沈坪地区花岗岩的成因特征,认为其成因属以S型为主并表现出大量Ⅰ型的复杂类型。文中还就其形成原因以及成因类型与构造活动演化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某铁路(武广客运专线韶关-花都段)沿线花岗岩地段进行工程地质钻探的基础上,对该地段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地下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在该地段地下隐覆的花岗岩风化球具有风化球埋深主要集中在0~40m之间、风化球竖向球径集中在0~5m之间、风化球表现形式主要为W3含W2的特点,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富碱花岗岩带的碱性花岗岩与锡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形成华力西中晚期、属造山晚期至造山后拉张构造环境下形的A型花岗岩。其岩石学、岩石化学脏球化学特性与国同人外A型花岗岩基本相似。在Eby(1992)的Eb-Y-Ce民Nb-Y-3Ga三角图解中,本带碱性花岗岩投影点均落在A2区,表明它是大陆-大陆碰撞作用形成的A2型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博罗科努加里东褶皱带海西早期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海西早期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同位素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和岩浆起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花岗岩的形成环境,笔者认为海西早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以Ⅰ型花岗岩为主,岩浆起源于上地壳下部;花岗岩是中泥盆世晚期准噶尔板块向南与伊犁板块挤压碰撞时,在博罗科努加里东褶皱带上形成的同构造碰撞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