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东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声学反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辨率声学剖面资料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的有效手段。该文利用国家“12 6”专项调查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各种声学剖面及历史资料 ,在黄东海海底及浅层识别出多种灾害地质类型 ,如潮成沙脊、沙波、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根据对它们的声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分析 ,作者认为 :潮流是黄东海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 ;而浅层灾害地质因素以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为主。  相似文献   

2.
X射线衍射全岩录井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油田的勘探中深层的快速发展、PDC钻头大量使用、大位移井等新技术的应用等,造成现场岩屑细碎,依靠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进行岩性识别越来越困难,进而影响到中深层地层界面的准确判断,不能满足目前随钻岩性识别和实时建立地质岩性剖面的要求。为了解决细碎岩屑的岩性识别以及地层界面识别的问题,渤海油田引入了X射线衍射全岩录井技术(以下简称XRD),该技术主要分析岩石中所含矿物成分以及相对含量,通过特征指示矿物含量的变化,进行岩性识别,根据不同沉积环境的矿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地层划分,为现场岩性快速识别及地层界面识别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浅地层剖面探测、侧扫声纳探测、多波束测深等地球物理方法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因素的主要手段。根据多年来在东海陆架开展的多项海洋调查项目获得的资料,在东海陆架识别出多种海洋灾害地质因素,主要的有海底滑坡、浅层气、沙波、埋藏古河道、沙脊等,并对它们的声反射特征进行分析。各种灾害地质因素因其独特的成因机制,对海洋工程设施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结合近年来采集的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数据,探讨单一数据在解释工作中存在片面性和精度不足的问题。利用海南岛西部海域单道地震和浅地层剖面仪同步测量数据开展联合解释,分析认为其在划分浅地层结构、识别灾害地质体、圈定海砂资源分布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精度地震资料解释需求的背景下,开展联合解释可有效提高对地质演化的认识,降低地质解释的多解性,优化海砂资源靶区,为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更准确可信的地质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对分布式海洋地质数据资源快速访问和有效融合问题,满足数据资源共享和未来构建大数据应用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REST架构模式和OData开放数据协议的海洋地质数据资源目录服务方案。首先探讨了基于REST和OData设计海洋地质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的基本原则、关键环节,然后分别从目录服务资源实体识别、资源标识、实体数据模型、资源操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ASP.NET WebAPI框架为基础说明了实现要点。结果表明,基于REST和OData设计的数据资源目录服务,使得用户可以快速获取分布式海洋地质数据资源,适用于海洋地质数据资源的组织、标识、获取和服务,该成果对促进地质数据资源的共享融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并提取海底滑坡的特征形态信息一直是海洋工程地质、特别是深水工程地质评价中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滑坡后形成的地形形态,基于水深梯度求值运算的原理,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了一种快速识别海底滑坡的方法。以南海北部陆坡白云深水区为例进行海底滑坡的识别,并利用浅地层剖面做验证,结果显示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其最大的优点是滑坡识别速度快,对于规模小且数量多的滑坡识别效率较高。通过实测数据进一步的分析表明:(1)阈值的选取对识别结果有明显影响,阈值的选取需要结合其他物探资料(如浅地层剖面和声呐影像)综合判断来确定;(2)水深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会影响滑坡识别结果的准确度,合适的空间分辨率会提高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用数学或物理的方法研究地震波在某种具体的简化模型中传播的特点,用来模拟真实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地震波场.随着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七区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为例,正演模拟技术在地质模式的识别、断裂的精细刻画、速度异常的分析、小断裂的识别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解译结果,对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要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种灾害地质要素,包括海岸侵蚀与淤积、水下浅滩、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沙脊、陡坡、沙层液化、冲蚀沟槽、滑坡、差异性压实断层等等。探讨了灾害地质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要素分布图。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南海海底冷泉资料基础上,应用浅剖和多波束水体影像技术识别海底冷泉,结合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南海冷泉分布特征,进而分析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冷泉分布广泛,神狐、东沙西南部、东沙东北部、琼东南、西沙海槽、南沙南部和越南沿岸等海域均发现冷泉,冷泉分布水深为200~3 000m。海底冷泉与深部油气乃至浅层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冷泉及其伴生物(冷泉碳酸盐岩)的探测与识别对海洋油气勘探,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指示作用明显。浅剖和多波束水体影像技术不仅可以探测和识别冷泉,而且两者结合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海底地质异常体(冷泉碳酸盐岩、泥底辟及气烟囱等)的声学异常探测,极大地提高了海洋油气勘探及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王华强  青平  迟洋 《海洋测绘》2010,30(4):76-78
介绍了3200XS型浅地层剖面仪工作原理及其数据处理过程,在港池开挖前进行浅地层剖面测量可以详细了解港池内各地层单元的分布和埋深,并对区内的灾害地质体或者障碍物进行有效识别,以保障施工安全和节约工程支出;结合海南某港池的浅剖探测实例,分析了该港池的地层单元划分及地层内物质识别,针对浅地层剖面测量前发射参数的选择和测量中的多次回波、调头区变形等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料,对北部湾北部的广西近海灾害地质因素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解译,识别出海底沙波、海底沙脊、塌陷洼地、冲刷沟槽、浅层气、残积砂体、地层间断、埋藏丘、埋藏古河道等多种灾害地质因素.根据它们出现的频率、规模及声学特征可知:浅层气和埋藏古河道是广西近海最为发育的灾害地质因素,其对海洋工程的施工与建设有较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2.
以地质储量精细计算需要的砂体类型(河道与非河道厚、薄层砂体、Ⅰ类表外独立和渐变砂体、Ⅱ类表外独立和渐变砂体)为例,探讨了精细地质研究静态数据库中砂体类型识别方法,给出了不同类型砂体识别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从精细地质研究静态数据库中提取不同类型砂体厚度参数,对不同类型砂体进行了地质储量精细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识别技术是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即以自然界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模型为指导,以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岩石物性分析为基础,以地质、地球物理模式为桥梁,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用地震正、反演的方法系统地、定量地研究各种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标志(如BSR)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机理,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圈闭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当前面临的主要地质风险是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识别及含油气性判断、同一类型隐蔽油气藏的规模等。此文针对勘探重点类型陡坡带砂砾岩体建立探井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是从成藏地质条件和失利探井两个方面对地质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而确定地质风险评价的地质要素,并通过地质条件和统计分析,对地质要素进行分级,建立分级标准;利用勘探成功率影响程度法,确定权系数,从而建立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用2009年已钻探井对评价标准进行检验,评价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率为80%,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速度场的建立是冲绳海槽中部深入研究所必需的技术资料。作者选取冲绳海槽中部无井深水区二维地震数据, 以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叠加速度数据为原始速度, 通过建立双层模型和异常速度识别剔除, 采用Dix 公式方法进行速度转换和沿层速度插值, 建立研究区速度场。从区域速度场问题建立宏观概念, 为冲绳海槽中部提供丰富可靠的速度资料, 变速成图得到的构造图件与地质认识相一致, 实现了由地震资料反映海底构造等地质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番禺B洼钻井数量较少,加之已钻井揭示古近系含砂率高,且受限于三维地震资料尺度和分辨率,导致对深层古近系诸如沉积相、井旁构造及物源等等各种地质问题缺乏深入了解。鉴于FMI成像测井技术在解决诸多地质问题中的优异表现,在研究区进行了应用,得到了4项研究成果:准确识别出了恩平组、珠海组和珠江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类型和沉积环境;在古近系地层中识别出了大量的微断层、高阻缝和高导缝;获得了交错层理倾向的统计数据;得到井旁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此外,还获得了2点启示:推测FMI图像上解释出的微断层和微裂缝促进了油气在深层的垂向输导,非常合理地解释了成藏事实;该井古近系储层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也能有较好的物性。简而言之,由于此次FMI成像测井在番禺B洼的成功应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有益的启示,这些有价值的资料将大大降低今后勘探的地质风险,极大推动了该区古近系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7.
海平面变化速率可以从地质记录中识别 ,分为长期 ( <1 0 0 0ka)、冰后海侵期 ( 2 0~ 7ka)以及其后的对于现代海平面的调整期 ( >7ka)。另外 ,还有仪测的历史记录。1  <10 0 0ka长期海平面变化的地质记录提供了一幅海平面自然波动的景象 ,表明海平面的变化是颤动的。深海沉积物的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 1 8O/ 1 6O)比给出了冰期 /间冰期循环的大量海平面波动的证据 ,Vostok冰心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至少 4个循环的记录。这些周期大约为 1 0 0ka的循环已在东南澳大利亚地质记录和相关的氧同位素记录中识别出 ,这里的一系列滨岸沙坝的时代可追溯…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河流相储层薄夹层的识别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大多数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的形势下,分析河道砂内部建筑结构,了解剩余油分布规律,保持油田高产稳产已迫在眉睫。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作为研究的平台,研究储层内部薄夹层的识别,因为储层内部的物性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大小以及剩余油的分布与这些泥质薄夹层的空间分布有着很大的关系。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探讨薄夹层的成因及其识别,这对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剩余油形成和分布,进而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都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8年在西菲律宾海盆最新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测深数据,对西菲律宾海盆中部的中央裂谷及周缘区域的海洋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在研究区总体识别出两大类灾害地质因素:(1)破坏性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滑坡、活动断层、冲刷沟谷和岩浆底辟;(2)限制性地质因素,以海山、陡坎、沟槽为主.利用浅地层剖面资料,精细刻画出灾害...  相似文献   

20.
断块油藏储量计算中夹层的识别与剔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性夹层和物性夹层在陆相沉积中非常普遍,通过岩性和物性特征识别取心井夹层,根据不同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识别非取心井的夹层,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剔除,能更加合理地确定有效厚度,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取得客观的储量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