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张掖市为研究区,设计了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利用入户调查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张掖市的社会资本指数和该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并通过回归剖析了影响农户社会资本的因素。结果表明:(1)张掖市农户社会资本指数为4.93,其中,农户社会资本信任维度的发展水平最高,信息传播维度的发展水平最低;(2)影响信任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财富差异;影响政治赋权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影响网络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户主年龄;影响合作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户主年龄和农户财富差异;影响社会凝聚力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与农户财富差异,影响信息传播维度的因素有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以及农户财富差异。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作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急需辨明社会资本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依次寻求改善生活质量的对策措施。基于甘肃省66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非正式网络、正式网络、普遍信任、制度信任、规范为指标测度社会资本,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与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资本差异有助于解释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差异。(2)社会资本指数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非正式网络维度、普遍信任维度、制度信任维度与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正式网络维度与规范维度虽均与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3)收入、相对生活水平、抗风险能力均与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4)提出了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对策及进一步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外部社会资本视角,选取黄土高原典型农区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探讨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社会资本特征及生活满意度差异,重点讨论社会资本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地四种类型农户社会资本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表现出多种生计方式并存的农户类型高于单一生计方式为主的农户。(2)当地农户生活满意度水平整体较低。(3)农户社会资本存量对生活满意度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社会网络、社会互动、社会信任、共同愿景均是影响农户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社会因素;此外,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生活满意度的首要社会资本因子各不相同,分别为社会互动(纯农型)、社会网络(农兼型)、信任(兼农型、非农型)。  相似文献   

4.
信贷作为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发现社会资本对信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掖市农户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民族农户的社会资本,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信贷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资本总得分最低为0.91,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资本总得分为1.20,张掖社会资本总得分最高为1.26;(2)从社会资本的每个维度来看,信任、网络和规范与信贷行为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3)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发生率也有促进作用,但自然资本对农户信贷行为发生率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璐璐  李锋瑞 《中国沙漠》2020,40(1):233-244
探索贫困地区退耕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对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甘肃会宁县退耕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计资本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生计资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退耕农户生计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研究区退耕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中人力资本指数最低,且各生计资本值存在差异;(2)金融资本中的现金收入可以显著增加退耕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自然资本中的平地面积、物质资本中的耐用消费品价值和金融资本中的资金获得渠道会显著降低退耕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概率;(3)对于不同退耕程度的农户,现金收入依旧可以显著增加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而抑制两类农户选择非农型生计策略的生计资本指标则存在差异。基于此,提出改善退耕农户的金融资本的多项措施,进而提高农户的非农生计意愿,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户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论文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进一步厘定了“农户脱贫稳定性”概念,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地处深度贫困地区的贵州省天柱县为研究区,测算1295户样本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基于不同方法共同识别影响因素并探究影响机理,提出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整体水平偏高,脱贫稳定性较强,但农户个体差异性显著,其中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高,金融资本其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低,返贫风险较大;② 农户脱贫稳定性类型主要以一般型或稳定型为主,脱贫稳定性综合指数中各类型占比分布从高到低大致呈“水滴”特征,有12.44%的样本农户处于临界型,返贫风险较大;③ 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口占比、土地流转、转移性收入占比、到乡镇政府距离和到主干道距离是影响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④ 构建了能力提升、产业培育、激发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就业“五位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稳定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615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农户生计资本水平,设计了生计活动多样性指数和家庭收入多元化指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生计资本配置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资本积累有助于丰富农户家庭生计活动和收入来源结构,尤其是金融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农户生计活动多样性水平;不同生计资本结构对农户生计结果的影响存在地域性差异;自然资本禀赋对海南产区的收入多元化水平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在云南产区却可能存在“诅咒”效应。2)地域差异、生产决策和农户特性对可持续生计有重要影响。村庄所处的海拔高、距县城距离远对农户开展多样化生计构成挑战;割胶生产规律固化虽然可能会削弱农户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但由于其劳动力调整灵活性强,可更好地稳定家庭收入;土地细碎化具有多元化生计的效果,但不一定有收入效应;虽然贫困户身份可帮助农户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但增强生计能力才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所在。3)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生计资本对生计多样性的促进作用,有52.70%是通过提高生计资本统筹能力实现的,家庭就业策略优化有助于增强生计资本对收入多...  相似文献   

8.
在实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农户活动空间划分为局部(L)、村庄(V)、区域(R)和国家(N)4个尺度空间,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并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地理因素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活动空间选择方面,农户往往以局部空间为基础,向其他活动空间拓展,采取空间组合策略。各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程度不同,国家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贡献最大。影响因素方面,农户所处的区位、拥有的劳动力数量显著的影响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初中教育水平对农户在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活动影响显著;较少的耕地与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具有相关性;通达性主要影响区域尺度活动空间选择。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整体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污染型企业的区位选择、转移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的热点话题。现有文献从正式制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对污染型企业进入退出、空间分布和产业转移的影响,相对忽视了地方社会资本如公众环保意识、企业环境责任等非正式制度因素对污染型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以及城市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从社会规范、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三方面构建中国城市尺度社会资本,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与环境规制对中国污染型企业退出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环境规制对污染型企业退出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② 公众环保意识、企业环境责任作为社会规范因素,对污染型企业生存构成了外部非正式环境压力;但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并没有直接促进污染型企业退出。③ 社会资本在强环境规制地区中的交互作用显著,能够形成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良好互动。本研究从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的视角理解污染型企业退出的影响机制,不仅是对正式制度层面环境规制研究的补充,同时也对污染型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影响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与知识整合,进而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以无偿献血率、信任度和社会组织密度指标测量区域社会资本,以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5个指标衡量区域创新能力,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我国各省区间的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的空间分布状况具有相似性;(2)信任纬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规范纬度和网络纬度与区域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3)人均GDP、R&D人员和研发机构数量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提高社会资本、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张家界7个村庄334户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脆弱性指数以及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类型可分为意识脆弱型、社交脆弱型、人力脆弱型、发展均衡型和全面脆弱型5种类型;② 总体脆弱性方面,不同类型农户的总体脆弱程度均为脆弱,各自脆弱性指数不一,且非旅游农户高于旅游农户;③ 因子脆弱性中除社交脆弱型农户的民俗文化因子脆弱性指数高于农户认知因子脆弱性外,其他类型农户的人力素质、社会网络、生计资本和农户认知等4个因子脆弱性指数均高于政策制度、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3个因子脆弱性指数;④ 人力、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因子是影响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提升生计资本、传承民俗文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降低农户乡村旅游脆弱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农户生计资本拥有量与结构配置发生了转变,影响着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促进了生计方式的转型。宁夏回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其聚居区域选取22个乡村,451户农户进行调研,在对生计资本拥有量和结构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生计转型的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组成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从反映其综合指数的多维发展能力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二兼户、一兼户、非农户和纯农户;(2)自然资本对纯农户和一兼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二兼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社会资本对非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从纯农户向一兼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金融资本,向二兼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向非农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社会资本,家庭综合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多元化程度也是显著的促进因子。从阻滞因子看,不同的转型方式差异较大。最后,针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农户参与意愿是影响生态补偿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寻找提高生态补偿实施绩效的对策措施,以宁夏盐池县为例进行研究。盐池县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带,承担着区域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此背景下选取8个典型乡镇、26个行政村调研,基于279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盐池县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农户家庭特征正向影响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它还通过自然资本拥有量、环境感知及政策认知,继而间接影响生态补偿参与意愿。(2) 自然资本拥有量对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产生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 环境感知直接影响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且影响效应最小。(4) 政策认知直接正向影响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且影响效应最大。最后,基于影响盐池县农户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快速城市化影响下,农户生计资本拥有量与结构配置发生了转变,影响着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促进了生计方式的转型。宁夏回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其聚居区域选取22个乡村,451户农户进行调研,在对生计资本拥有量和结构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与生计转型的动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组成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从反映其综合指数的多维发展能力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二兼户、一兼户、非农户和纯农户;(2)自然资本对纯农户和一兼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二兼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社会资本对非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3)从纯农户向一兼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金融资本,向二兼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向非农户转型的主要动力是社会资本,家庭综合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多元化程度也是显著的促进因子。从阻滞因子看,不同的转型方式差异较大。最后,针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5.
侯彩霞  周立华  文岩  陈勇 《中国沙漠》2018,38(4):872-880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002年起国家全面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在草原破坏严重的地区实施禁牧政策。政策实施后,草地生态明显恢复。作为草原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和禁牧政策的最直接承受者,农户对政策的适应性直接影响政策的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的可持续性。基于宁夏盐池县入户调查资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农户对禁牧政策的生态环境效应感知以及对禁牧政策适应能力感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对禁牧政策的应对策略,探讨了影响农户适应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盐池县社会-生态系统尚处于不理想的系统稳态,生态系统恢复明显,但社会系统的适应性较低。农户普遍认为禁牧政策实施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但对禁牧政策满意度感知处于中等水平,对禁牧政策适应能力的感知处于较低水平。由于生计方式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不同类型农户对禁牧政策的适应性感知差异较大。(2)不同类型农户采取不同适应策略应对禁牧政策实施造成的影响。纯农户适应策略以收缩型为主,兼业户和非农户以调节型为主,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农户以收缩型为主,高收入农户以调节型为主。(3)农户对禁牧政策的适应成本、自我效能和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是影响农户适应性策略类型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秦巴山商洛地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聚焦不同群体之间生计资本状况,并探讨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生计资本的耦合性。结果表明:(1) 山区农户生计策略出现明显分化,依据非农收入比重分为纯务工型、务工主导型、兼业型和纯农型4种类型。(2) 调研样本中农户生计资本有限和不均衡,呈现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较高,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偏低的特征。非贫困户中兼业型生计资本总值最高,务工主导型、纯务工型次之,纯农型最低;贫困户中务工主导型生计资本总值最高,纯务工型、兼业型次之,纯农型最低。(3) 非贫困户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耕地质量、职业技能水平、政治资源、就业网络对纯务工型农户向务工主导型、兼业型转变有着积极影响,家庭人均收入、男性劳动力比例则具有负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和职业技能水平对于纯务工型向纯农型转变有负向影响。贫困户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政治资源对纯务工型农户向务工主导型、兼业型和纯农型转变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劳动力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联系成本则具有负向影响。(4) 非贫困农户生计资本耦合度依次为兼业型>务工主导型>纯务工型>纯农型;贫困农户则为兼业型>纯务工型>务工主导型>纯农型。因此,开展农户可持续性生计研究,对于农户减贫、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农户为细胞单元,通过对典型乡镇农户收入的差异分析来探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选取陕西省神木县12个乡镇典型村域进行农户调查和定量评价,运用多元回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各乡镇间人均纯收入差距显著,基尼系数均在0.20以上,67%的乡镇基尼系数大于0.30,其中解家堡、乔岔滩、花石崖的基尼系数更是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乡镇内部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回归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支出是低收入家庭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等显著影响着中等收入家庭农户收入;而经济潜力、家庭教育负担、区位因素对高收入家庭农户收入影响显著。研究表明,要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除了发展个体经济、提升兼业比重外,还应重视农户自身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8.
防止致贫返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落脚点。探究低收入农户收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建立预防致贫返贫机制提供思路和借鉴。基于青海省3县18个行政村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角度将所访低收入农户收入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收入和收入结构的影响因子,确定因子的解释力和显著性,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低收入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增长明显,增收效果明显,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通过扶贫资源配置,农户增收意愿与内生动力明显提升,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3)收入影响单因子解释力有很大差异,且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均高于单一因子。其中劳动力人数和建档立卡人数交互后影响力最大。(4)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户的收入结构影响显著,不同的收入渠道影响因子各不相同。在收入提升阶段应重点关注贡献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王勇  熊惠  李广斌 《地理科学》2021,41(7):1219-1226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建构社会资本与名镇保护间的一个分析框架,剖析保护背后的社会资本困境及其内在根源。基于对苏州周庄等3个名镇的实证研究发现:① 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其3个关键要素从组织基础、制度体系、精神动力对名镇保护沟通机制、约束机制与合作机制进行作用;② 当前名镇社会资本呈现网络弱化、信任缺失、规范不足现象,致使名镇保护中各多元主体协商遇冷、合作受限、行为失范;③ 提升社会资本、推动自下而上参与模式,是解决名镇保护的社会问题、走出保护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是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的影响有助于客观评价生态补偿效果。该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农户生计视角,选择榆林市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农户生计资本及生计策略现状,并探讨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榆林市农户生计资本整体水平较高,但不同能源开发类型区存在一定差异性,煤炭资源开发区农户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均高于油气资源开发区相应资本水平;资金补偿、物质补偿、政策补偿这3种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均为正向,t检验结果显示在5%水平上显著;生态补偿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农户生计策略正向影响作用显著,农户也容易接受生态补偿组合方式。针对不同类型能源开发区,应选择适当的组合补偿方式,通过多样化手段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建立能源开发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