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动站与人工站常规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动气象站资料和人工气象站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统计对比分析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作些准备。研究结果认为.自动站温度比人工站平均偏高0.3℃,气压平均偏低0.5hPa,湿度平均偏小4%;用回归分析和经验公式方法对两者进行换算时,效果接近.但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应对回归分析法中的回归系数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流参数的雷暴潜势预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莹  姚叶青  陈焱  边富昌 《气象》2007,33(1):51-56
为提高雷暴天气的潜势预报能力,在统计分析安徽省雷暴形成天气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4年T213资料,选取与雷暴相关性好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用判别分析法和指标叠加法制作雷暴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指标叠加法优于判别分析法。最后用指标叠加法试报了2005年3—8月的雷暴,临界成功指数CSJ=69.4%,命中率POD=89.5%,虚假报警率FAR=24.4%,分区预报准确率也较高。另外,试报期间的区域性冰雹、雷雨大风全部命中,可见该方法对冰雹、雷雨大风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温湿度差异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兵团奎屯农七师中心气象站2002年9—12月逐日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温湿度的比较,发现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的气温值普遍比人工观测气温值高,日平均气温高出0.3℃,日最高气温高出0.35℃,日最低气温高出0.25℃。相对湿度值人工观测比自动气象站高,日平均相对湿度高出4.55%,日最低相对湿度高出5.7%。  相似文献   

4.
1961年以来海南岛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胜  吴坤悌陈明 《广西气象》2006,27(1):24-27,44
应用趋势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海南岛全岛各站点1961~2004年雨量和雨日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岛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年均雨量最多在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琼中最高(2438.9mm/a);最少在西部沿海地区;不同等级降雨雨日分布与雨量基本一致。从年际变化看,全岛年雨量、早期雨量、汛期雨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全岛平均年降雨日数、毛毛雨日数以及年最长持续降雨日数均呈逐渐减少的趋;而全岛多年平均年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在计算机上自动实现的网格化要素等值线分析方法——基点分析法。并对等值线分析中始点的选择,等值线的走向,等值,大的内插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基点分析法构思细致,编程简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等值线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比分析法效果评估方法对六盘水市2008—05—03—08和2008—05—08的29次火箭、高炮催化作业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双比分析法统计结果得到显著的增雨效果,平均增雨为457.7%。  相似文献   

7.
李玉林 《气象》1997,23(2):38-40
利用旬雨量与历史同期产量资料,使用积分回归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自然降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证实人工增雨对水稻产量提高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全省早稻亩产量随旬雨量增加平均为0.164kg/mm,晚稻亩产量增加平均为0.11kg/mm。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朝阳气候资源开发优先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福来  王春乙  梁群  张富荣 《气象》1997,23(9):35-38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朝阳市农业气候资源开发优先级,首先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从而确定农业气候资源开发优先级,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某取水口监测点1998 1999年的水质为评价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物元分析法分别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和物元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中心化"灰色关联法评价结果与上述两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统计单元统计分析了河南省民权县1991-1992年高炮作业的增雨效果,以日雨量为统计单元,33个作业日中76%(25天)显著地增加了雨量,2年共增雨329.1mm。以月,季为统计单元,作业期间增雨显著的48%以上,而增雨效果不显著或雨量减少的21%以下,但总的看,以年雨量统计单元,民权县的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雨14%两年共增雨的172.2mm。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18日~8月12日遂川人工增雨催化效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区域回归试验的方法对2003年7月18日~8月12日遂川县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益评估,发现遂川县在这期间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38.68mm,相对增加率为35.88%。  相似文献   

12.
辽宁夏季积云降水发生频率及人工影响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辽宁14个台站的常规地面观测记录,统计分析了6~8月各类积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特征,结合沈阳站的探空资料,分析了各类积云的降水能力和人工影响潜力。结果表明:①辽宁夏季积云出现概率很大,每站年均41.5d,占夏季总云日的50%以上;②平均每年每站有11d以上的积云降水,为夏季总降水日数的36.9%;③各地区平均积云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33.5%,其中积云暴雨量占总暴雨雨量的43.1%;④有层状云伴随出现的积云、积雨云出现的概率较大,但多数情况降水效率不很高,具有较多的人工增雨作业机会和潜力,可以作为人工催化的主要作业对象。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3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沙地与人工绿地的地表太阳辐射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不同下垫面太阳辐射分量和能量收支参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沙地与绿地,辐射各分量日变化特征显着,DR、UR夏季为峰值,冬季-春季-夏季为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冬季为下降趋势。沙地与绿地ULR的差值为-30-20W?m-2。土壤湿度变化是导致人工绿地与自然沙地地表反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工绿地滴灌,增加了土壤含水率,传递到表层具有滞后效应,影响了地表反照率的月变化。2)净辐射,在夜间以G0耗能形式为主,而白天以H耗能形式为主。在塔克拉沙漠大环境影响下,人工绿地的能量分配格局与自然沙地基本相同,但是在植被的生长季与茂盛季节,LE的通量的耗能份额会有所递增,耗能比增加了1.5%。3)人工绿地EBR夜间的波动幅度大于自然沙地,白天自然沙地EBR上升速率要大于人工绿地冬季,自然沙地和人工绿地不闭合率都超过50%,其他季节,人工绿地的不闭合率优于自然沙地。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评价方法在水质评价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某取水口监测点19981999年的水质为评价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物元分析法分别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和物元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中心化"灰色关联法评价结果与上述两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汪宝山  田宏 《四川气象》2003,23(4):24-28
对原非整波数功率谱分析法(NI技术)进行改进,应用在气候分析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利用改进后的功率谱分析法对近百年来达州盛夏旱涝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10~20年气候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开展伏旱灾害或洪涝灾害影响预评估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2年8月13日切变线影响过程,实施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大部分降雨30-80mm,局部120mm,增雨效果显著。这表明,此次催化的云体一积雨云是最佳的高炮作业云体。由于影响本区的云体0℃层高度在5km以上,作业采取70′度和80度的高射角发射,爆炸点高度在5km以上,碘化银炮弹可直接进入负温层。碘化银微粒随云中上升气流和湍流在云中继续上升和扩散.不仅延长了碘化银微粒在云中的滞留时间,而且也使人工冰核可捕获到更多的过冷水滴.增大降水。此外.还采用分次作业的方式,使云中保持一定的人工冰核浓度,让云中含水量更多地转化为降水。  相似文献   

17.
自动气象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站2004--2007年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的气温资料,分析陕西全省和不同自然区人工与自动观测气温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的日平均气温平均偏高0.03℃,标准差为0.26℃。78.6%的样本月平均气温对比差值在0.2℃之内,在不同自然区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对比差值在0.2。c之间的百分率基本相同。气温对比差值的日、月变化规律明显,自动与人工观测时间不同步对定时值有一定影响。但对气候分析没有影响,自动观测仪器性能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根据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与白山电厂联合开展人工增雨水库蓄水发电试验研究项目的要求,白山市气象局分别于2007年9月7-9日、15日、18—20日在白山水库流域上游的抚松和靖字境内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总作业区域面积为707.59k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4年12月21-23日一次发生在内蒙古西部大范围明显强降雪过程相关资料及同步进行的地面火箭人工增雪作业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关于火箭作业区下游雪量增加是由人工影响造成的可能性的解释,以期达到进一步提高地面火箭人工增雪作业中科技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延安地区雹暴的雷达观测分析齐麟,刘士亮(延安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延安·716000)陈君寒,樊鹏(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西安·710015)1雹暴产生的天气形势1.11995年6月1日环流形势500hPa高空,环流形势为一槽一脊型,中纬度气流平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