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区地理》2017,(3):646-646
2017年3月30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局)达成协议,双方联合共建"帕米尔高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7,30(6):870
2007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塔里木河流域科学考察专家组在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的带领下,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陈曦所长、雷加强副所长、以及和田地区和策勒县领导的陪同下访问了新疆生地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策勒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的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来访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并在葡萄长廊下举行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25~27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办、德国波斯坦气候变化研究所(PIK),慕尼黑工业大学,国家气候中心主办联合协办的"中德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国内外的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07,30(6):932
2007年9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Dokuchaev土壤研究所的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罗格平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地理》2006,29(3):330-330
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1-2005年综合评估的统一安排,2005年5月27日至6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带队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台站评估专家组一行对新疆生地所的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策勒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创新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验收。  相似文献   

7.
天山巩乃斯河谷融雪期积雪物质平衡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1994年3月中,下旬在中间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以下简称积雪站)野外观测到的部分资料,对融雪期季节性积雪的物质平衡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利用物质平衡方程对积雪日融出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塔吉克斯坦科学院院长拉合莫夫的陪同下视察了距离塔吉克斯坦首都30公里的中国科学院中亚巩达拉山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站。白春礼在参观和询问了国际观测标准的巩达拉野外生态观测系统观测项目、视察和听取了整个流域情况介绍和标本馆后指出,野外观测与研究网络是人类适应和面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科研基础设施,希望双方科学家加强合作,在气候变化、灾害防治、生态保护方面做出实质性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05,28(4):553-553
2005年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规划组组长孙鸿烈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和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等一行7人,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副书记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和副所长陈曦研究员的陪同下,视察了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泥石流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半自动化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它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川地区。该站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云南省东川矿务局多年观测工作的基础上,于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开始筹建,1984年基本建成,现拟将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06,29(1):20-20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今年科技部重点在生态环境领域建设和完善国家野外站体系。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地理》2006,29(4):475-475
2006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夔教授一行五人莅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13.
计算裸地潜水蒸发量的反S型曲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990-1996年裸地潜水蒸发及水面蒸发资料,提出了计算裸地潜水蒸发量的反S型曲线模型,同时采用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并建立了模型中参数与水面蒸发的定量关系。该模型结构合理,较全面地反映了潜水蒸发的变化规律,克服了当大气蒸发力较大时过高估计潜水蒸发量、潜水蒸发随水面蒸发的增大而线性增加的缺点,计算精度较高,可供相似地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之一.从金沙江流域的区域重要性和沟蚀崩塌的严重性及其对长江水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性,以及沟蚀崩塌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的薄弱性等方面,阐述了在该区域建立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必要性和重大科学意义.提出了该区域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学科方向是水土保持学和恢复生态学,同时,指明了该站中长期和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立项评审、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咨询,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申请。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定位站为福建师范大学和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建设,福建师范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建设单位。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地研究团队以闽江河口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河口湿地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6.
位置和设站背景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 (2 9°3 6’N ,10 1°5 3’E) ,其主峰海拔 775 6m。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以下简称贡嘎山站 )位于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内 ,在成都西部 3 60km左右 ,距泸定县城约 60km ,主要由磨西基地站 (160 0m)、亚高山观测站 (3 0 0 0m) ,贡嘎山西坡观测点、九寨沟景观观测点和成都分析测试中心组成 ,本站设立于 1987年 ,1988年正式开始气象观测 ,1992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网络基本站 ,2 0 0 1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 0 0 2年加入中国大气本底监测网络。贡嘎山地…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地理》2005,28(5):637-637
9月9日,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在新疆生地所科研计划财务处崔望诚处长和阜康生态站站长李彦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中国科学院阜康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相似文献   

18.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3(2):F0003-F0003
<正>2007年4月20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林业行业标准审定会,专家审定委员会由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单位的9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9.
高峰  孟宪学  张雨  李宁  王艳娜  王琛 《干旱区地理》2011,34(6):1032-1037
阐述了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功能,界定了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内涵,通过对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学科领域分布、野外监(观)测和基础数据积累情况、观测人员结构、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科研立项、研究成果以及人才培养等5方面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沙坡头站生态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与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多年研究与定位观测中,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在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数据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限制了数据的利用效率。根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生态网络研究的总体科学目标和沙坡头站的具体目标,沙坡头站在网络监测及监测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作者就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近年来网络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与综合管理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监测与数据综合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