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崔长杰 《地球》2009,(5):106-110
史书记载,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又称兴开湖,是当地赫哲语“肯卡”的偕音,意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兴凯”是满语,意思为“水耗子”。说明当时兴凯湖中水鼠很多。兴凯湖北面有小兴凯湖,又名达巴库湖。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中间被一道湖岗分开,湖岗上林木葱茏。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9)
正"鱼穿杨柳叶,灯隐荻花根",昔日滇池荒芜滩涂,今天实现美丽蜕变。不久前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发起的"中国最美湿地"微博评选活动中,21万网友参与投票,昆明滇池湿地在全国参与投票的10个湿地中脱颖而出,以110628的高票摘得桂冠。曾被专家诊断为"患上了生态癌"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湖光山色有着"高原明珠"之称。然而,  相似文献   

3.
夏季滇池和入滇河流氮、磷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滇池入湖河流水体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2014年7月采集了入滇4类典型河流(城市纳污型河流、城乡结合型河流、农田型河流、村镇型河流)及滇池水样,分析其氮、磷浓度.结果表明:4条入湖河流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和氨氮污染均较严重;河流水体中TN、TP平均浓度大小为:农田型河流(大河)村镇型河流(柴河)城乡结合型河流(宝象河)城市纳污型河流(盘龙江),其中农田型河流(大河)水体TN、TP污染最为严重;在夏季,4条入湖河流水体中TN、TP浓度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趋势比较明显,表明氮、磷沿河流不断富集;氮磷比分析表明,夏季河流输入氮、磷营养盐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并且滇池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TN浓度限制;夏季滇池南部入湖河流水体的TN、TP浓度高于北部入湖河流,该特征与滇池水体中TN、TP污染分布状况相反,推测滇池北部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内源释放.因此,在今后的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应对滇池内源释放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东少  曹敏  段仲昭  张远  高伟 《湖泊科学》2023,35(4):1306-1319
磷的外源输入与底泥源汇变化是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原因,解析磷出入湖关键过程及其平衡变化对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滇池外海出入湖磷通量变化问题,融合水文水质观测数据和HBV水文模型模拟数据,使用LOADEST负荷统计模型解析了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河流、大气沉降和出湖河流的磷通量变化特征,评估了湖体总磷的源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滇池外海入湖磷通量年际间波动范围大,在118~700 t/a之间,多年平均入湖磷通量为280.61 t/a,其中河流平均输入251.97 t/a,大气沉降平均输入28.64 t/a,在研究的气象水文因子中,入湖磷通量主要影响因素是入湖流量和调水量,其次是降水;②滇池外海年均出湖总磷通量42.25 t/a,在8~84 t/a之间波动,出湖通量变化主要受入湖流量与调水量的影响,其次是气温;③在年和月的时间尺度上,滇池外海均表现为磷的环境汇,多年平均磷滞留量为238.36 t/a,但在部分年份(2009、2018年)逐日尺度上存在源效应。针对滇池外海常年表现磷的环境汇问题,调水工程对降低磷的滞留率有显著作用,但仍无法有效解决磷在湖泊中富集的问题。滇池外海持续的磷汇效应将增加湖泊未来水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邹锐  吴桢  赵磊  陈异晖  余艳红  刘永 《湖泊科学》2017,29(4):819-826
湖泊氮、磷通量是表征湖泊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探究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氮、磷通量的计算和质量平衡关系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过程.以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为计算平台,模拟湖泊水动力、水质的动态过程,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核算湖泊氮、磷循环通量及其在氮、磷循环整体中的贡献,识别湖泊氮、磷循环关键源汇过程的变化规律.滇池是我国富营养化湖泊的代表,同时其半封闭特性为营养物质循环提供了更为稳定的环境,以滇池为案例,基于前期校正和验证过的滇池水动力-水质模型来分析循环通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发现,研究年度内滇池外海总氮的年总输入量(包括外源和内源)为7620.92 t,总输出量(包括出流、反硝化和沉降)为7637.31 t;总磷的年总输入量为(包括外源和内源)450.23 t,总输出量(包括出流和沉降)为429.57 t,其中陆域输入是最主要的氮、磷输入途径,而反硝化和沉降则是主要的输出过程.相较于传统的质量平衡方法,通过三维模型计算所得的营养盐通量平衡结果能更好地揭示湖体内所发生的氮、磷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多源水联合调度重构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湖生态用水被挤占并严重短缺是滇池水污染严重和恶化趋势难以遏制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对滇池流域"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结构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提出了重构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的总体框架.在水资源模拟系统MIKE BASIN平台上,通过水力联系将环湖截污、外流域调水与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清淤等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恢复流域自然水系循环为目标,将外流域引调水与本区水库水、滇池水、地下水、城市再生水等多源水资源进行水量和水质统一配置,得到滇池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在牛栏江向滇池年均补水5.72亿m3的前提下,昆明城市尾水可以全部直接外排至下游作为工业用水,削减滇池入湖污染负荷,从而加速滇池生态环境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水文学与水力学相结合的南四湖洪水预报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分析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原有生 态状况、现有环境基础、实施局部岸段生态修复的有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及其可控性.结果显 示,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入湖河流密集,发育良好的湖滩湿地原本是拦截净化入湖河水的生态屏障;湖滩湿地被围垦之后, 人工岸堤前风浪侵蚀强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消失,但沙质沉积物淤积形成了次生浅滩;在次生沙滩上创建挺水植被, 仍然可以发挥沉积掩埋污染物、捕获分解漂浮性蓝藻的污染控制功效;实施生态修复所面临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主要为风 浪的强烈冲刷和水质严重污染,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环境改造与控制措施加以解决,因而实现生态修复目标是可 能的.  相似文献   

8.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高山不冻湖,在天山北麓。唐代称它为“热海”、“咸海”或“大清池”,是当时通往西域的交通线所经之地。玄奘曾云:“清池亦云热海,见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伊塞克”在吉尔吉斯语中意为“暖湖’,湖面终年不冻。湖长178公里,最宽处60公里,深668米,平均深度278米,蓄水量1738立方公里,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6236平方公里,湖水的透明度超过12米。温和干燥的湖区气候,明净的湖水,清新的高山空气,疗效卓著的的泥浴和矿泉,南国的骄阳和葱郁的森林,适于人们疗养,这里的休养区占地达2.3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海拔超过1200米的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之  相似文献   

9.
淖,东汉时期《说文解字》曰:“淖,泥也”,三国时期《广雅》曰:“淖,湿也”,淖兼具湖的意思,同时包含了沼泽、湿地的含义。由于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差异,湖在各地常有符合地域特征的叫法,在云南等地多称之为“海”或“池”,如洱海、滇池;在西藏地区多称之为“错”,如纳木错、羊卓雍错。  相似文献   

10.
滇池北缘草海地区的草2孔,含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化石,根据其成分的变化,并与现代湖底层沉积物中花粉和藻类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距今约50000年以来,滇池经历了由浅湖-大湖(湖进)-浅湖(湖退)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IN一个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日本琵琶湖中的应用—………·张利民 溪培民(二)巢湖对冬季陆面辐射和热量过程的影响………………………………… 于 强 陆佩玲(8)硅藻与色素在古环境演化研究中的意义——以固城湖为例—……………………………·……………………………………………………………… 马 燕 王苏民 潘红空(16)1。℃*和Z·IAlll在滇池、剑湖沉积孔柱中的蓄积分布及时标意义~“”““’”””’”’”’””“”””“’””““””““”……………………………………………………………… 项 亮 吴瑞金 吉 磊(27)…  相似文献   

12.
滇池入湖河流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形态组成贡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2013年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总磷(TP)及各形态磷浓度的时空变化与入湖负荷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形态磷的入湖负荷贡献.结果表明:(1)滇池河流入湖TP浓度在0.11~1.93 mg/L之间,以溶解性无机磷(DIP)和颗粒态磷(PP)为主,溶解性有机磷(DOP)浓度较低;(2)滇池河流入湖磷负荷总量为280.51 t/a,绝大多数河流主要以DIP形态入湖,平均贡献率为43.48%;PP形态入湖负荷次之,平均贡献率为31.64%;DOP入湖负荷较低,平均贡献率为24.88%;(3)DIP入湖负荷贡献率较高值出现在3、4和11月的枯水期,平均入湖负荷贡献率达到55.30%;PP入湖负荷贡献率较高值出现在1和7月,平均入湖负荷贡献率为56.14%;DOP入湖负荷贡献率月变化差异较小,最高值出现在12月,贡献率为21.85%;(4)研究滇池入湖河流污染负荷不仅要考虑溶解态无机磷的贡献,而且需要重视PP和DOP负荷,控制滇池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需要考虑不同河流不同形态磷负荷组成及月变化差异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山遮挡对滇池风生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湖泊风生流的模拟,湖 面风场数据是决定精度高低的关键因素, 而湖泊周围的山地等复杂地势常常引起湖面风速风向的不均匀分布,致使湖流流态因地形因素而变化较大,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于湖泊区域的中小尺度三维过山气流数值模型,用以计算受山体遮挡的风场合沿水深平均的二维湖泊风生流数值模型模拟了实际地形条件下的滇池风生流,并与均匀风  相似文献   

14.
滇池流域水污染特征(1988-2014年)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明确滇池流域水污染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对策,对流域污染变化规律及其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二三十年,滇池流域点源污染负荷的产生量和削减量显著增加,入湖量有所削减;城市面源入湖量随建成区面积的扩张而持续上升;农业面源入湖量在1990s出现峰值,随后下降.目前,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主要来源于城市面源;总氮主要来自污水处理厂尾水;总磷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未收集的点源;各控制单元入湖污染负荷已基本演变为以未收集的点源和城市面源为主.针对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继续坚持点源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治理,进一步完善流域截污治污体系,为滇池水质改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山体遮挡对滇池风生流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二维风生流数值模型模拟滇池湖流运动。滇池在主导风向西南风作用下,假定湖面风场是均匀的,数值模拟的湖流流态与实测湖流结果相差很大。而考虑山体遮挡影响,根据实测湖流期间现有的风情资料,在湖面上构造一非均匀风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山体遮挡对滇池风生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建议进一步进行湖流和湖面风向、风速监测,并建立过山气流数学模型,深入研究山体遮挡对湖泊风生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0-2011水文年浙江省环太湖河道水质水量及污染物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1水文年浙江省环太湖河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分析了进出太湖的水量、水质及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变化.监测期内,浙江省入湖水量为22.890×108m3,出湖水量为31.576×108m3,环湖河道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指标基本处于Ⅱ~Ⅲ类标准.污染物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环湖河道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通量均以出湖为主,入湖污染物通量的减少主要源于入太湖河流倒流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6)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举世闻名。苍山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自北向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射阳湖的变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凤英 《湖泊科学》1989,1(1):45-51
射阳湖古时曾是苏北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湖深且阔,“承受扬州、兴化、高邮、宝应、泰州、盐城诸州邑水,东流入海.”自春秋至北宋,一直是江淮间南北运输通道.1128年黄河夺淮河故道入海后,黄河泛滥,决溢频仍,泥沙大量南下堆积在里下河地区.射阳湖于明崇祯、清乾隆年间被淤积几成平陆,现仅存湖身残迹马家荡和入海河流射阳河.据地学者们从微地貌、钻孔资料、岩性岩相、孢粉、海相生物和微体古生物化石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认射阳湖由全新世高海面时苏北平原上的泻湖演化而成淡水湖泊.  相似文献   

19.
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喆  曹晓峰  黄艺  李发荣 《湖泊科学》2015,27(1):175-182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流域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恢复的基础,尤其是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而又矛盾重重的湖泊流域,其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湖泊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分区,成为流域综合管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滇池流域为例,立足于滇池流域水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流域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区的主导功能;以水文完整性为基础,分别针对一、二级分区划分子流域单元;以生态功能区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尺度效应、地域分异规律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识别影响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的关键因子,构建滇池流域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对多指标进行空间叠加聚类,并根据滇池流域的水量水质特征对分区边界进行微调,将滇池流域划分为5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同时采用着生藻、水丝蚓的生物密度对分区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水生态功能分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潘传楚 《湖泊科学》1990,2(2):74-79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洞庭湖(区)的特征,治理洞庭湖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行性。洞庭湖如不治理,少则100年,多则500年,就会因泥沙的淤积而消失。因此作者提出了 “开流节源,治江保湖”,“增秸扩池,治湖保湖”,以及维护和加强防洪工程等治理洞庭湖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