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地面观测到的物理场变化可表示成X=X1+X2+X3。式中,X1和X2分别为地球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决定的场分量,X3为干扰量(技术和仪器等的干扰)。7.1磁场变化与太阳系行星旋转周期的关系太阳系包括9颗大行星,根据行星形成特性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类地行星,除地球外,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二是木星类行星(巨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7.1列出了行星的若干特征。由表可见,地球和火星自转周期几乎一样,火星昼夜比地球昼夜长41分钟,金星和水星自转极慢,金星周期为584个地球日,水星为116个地球日。类地行星平均加权密度为5.14g/cm3,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创建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并获得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绕转具有约22年周期的基础上,试从行星摄动对地球轨道偏心率(e)影响出发.分析了行星系统中对地球引力最大的地外行星-木星和引力其次的地内行星-金星的轨道拱线与地球轨道拱线的会合周期,发现木星可造成e具有40万年周期性变化,而金星可造成e具有10万年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刘复刚和王建(2013a)创建的行星会合指数K指代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时,一般情况,行星系质心是和木星位于太阳一侧.当其它3颗大质量行星(或其它7颗行星)和木星分居在太阳两侧,并且这4颗大质量行星(或8颗行星)与太阳近似排成直列的状态时,行星系质心则处在木星相反一侧,这时造成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顺时针旋转的假象.本文对这一认识进行了澄清,并通过图示的方法定性地解释了太阳在一个行星系统平均轨道会合周期内角速度的变化特征.相当太阳系质心(C)从太阳本体旋出直到C再次旋进太阳本体这一时段,太阳轨道运动是处在减速期;而当C旋进直到旋出太阳本体这一时段,太阳轨道运动处在加速期.并将其运动特征与太阳轨道角动量的变率进行了对比,这将为揭示太阳活动规律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和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壳“轧展”效应对地震成因的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贯一 《地震》1998,18(1):89-96
目前多数地球科学家认为,地球的演化(包括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地球外部因素是次要的,作认为,地球虽是庞大并具有确定边界的星体,从银河系看来,地球不能作为单独的星体存在,它必须依附太阳系才能生存下去,在太阳系的演化中,太阳是太阳系演化的核心和主导,太阳自身的演化控制着行星的演化是必然的。因此,研究太阳活动,太阳能量向地球的输送及太阳与地球间能量(包括动量和质量)相耦合的物理机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国际上对火星磁层探测所取得的资料,并与地球和太阳系其他一些行星磁层进行了对比,简单介绍了火星磁层的理论研究概况,指出了目前火星磁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大气演化的背景 地球大气仅占地球总质量的10~(-6),而地球也仅占太阳总质量的10~(-6)。大气的演化显然从属于地球乃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在行星形成过程中,决定其有无大气,大气质量以及其成份的因子虽然很复杂,但主要因子有元素丰度、行星质量及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标识行星会合或排成直列程度的方法,是分析行星系统与太阳活动关系的关键.两颗行星会合可以给出准确的会合周期.行星越多获得准确的会合周期就越困难.以往表达多个行星排成近似直列的方法多采用I指数,I取值在0和1之间.但I指数无法呈现多个行星排成直列程度的连续变化过程,也无法区分行星在I指数构成中是位于太阳一侧还是分居在太阳两侧,更无法确定行星系质心与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K指数是将8大行星轨道半径按质量权重构成的矢量和的模除以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长度.K取值在0和7.5105之间.研究表明,行星引潮力会合指数KJ-M具有指代对太阳造成引潮力和引力周期规律的作用.行星质量权重会合指数KJ-N具有指代行星系质心绕太阳系质心的运动规律,进而指代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的运动规律.这为进一步探讨太阳轨道运动和太阳活动关系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行星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Planetary geology and geophysics,PG&G)是研究太阳系岩体和冰体表面与内部起源、结构和进化的科学.在过去几年中,加拿大地球科学家讨论并参与了一系列的行星科学研究,如对月球、火星和其他星体的研究,及参与探测宇宙飞船等研究.为此,《加拿大地球科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发表特刊介绍加拿大科学家对行星地球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行星会合指数变化与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复刚  王建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457-1466
本文创建了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通过定义的行星会合指数可以指代行星会合与相背离的程度,进而发现太阳(S)绕太阳系质心(C)运动的轨迹、形态变化特征.对该运动学方程构建的图像分析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转动有近半程时间,太阳系质心是处于太阳本体之内.以质量为权重求出了行星系质心运日运动的恒星周期,从而获得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转的真正周期为21.8192年(约22年),并得到了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Tlatov(2007)研究表明太阳自转具有准22年振荡周期,并认为是太阳系自引力造成的.根据刘复刚和王建(2013)创建的行星会合指数KP(令KP=K是为了和其他指数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和获得的修正系数发现:太阳轨道运动具有平均准22.1826年运动周期,认为太阳轨道角动量和太阳自转角动量的周期性叠加致使太阳自转角速度具有准22.20年周期性变化.基于行星会合指数KP同时标定了太阳质心S相对于一个无法观测到的太阳系质心C位置关系的变化规律,进而通过太阳轨道运动指数KS、速率指数Kv、加速度指数Kα对太阳轨道运动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这使得从行星系统之视角分析、揭示太阳运动和太阳活动成为可能,并对太阳自转运动的准11年和22年周期振荡受控于太阳轨道运动的调控进行了分析,这从探索途径和思想方法上是一种突破.依K_P表达式给出的太阳轨道运动轨迹与Jose(1965)、杨志根等(1988)、Scafetta(2014)、Mc Cracken等(2014)给出的图像不但形态特征相同而且图像的相位也完全一致.行星会合指数KP更重要的作用是标定了行星系统质心距离太阳位置关系的变化.本文从行星系统质心出发,根据行星系统质心P与太阳质心S绕太阳系质心C同步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来进一步揭示太阳轨道运动规律.由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视角不同,按这一途径可根据8大行星公开的天文数据分析太阳轨道运动规律.这种方法不但把纷繁复杂的行星系统统一起来,呈现出行星系统固有的整体运动规律,而且在整个太阳系中建立了与太阳处于相同子系统地位的行星系统质心.在此基础上,通过行星系统质心P与太阳S间位置关系变化,系统分析了太阳S和太阳系质心C的统一与分野规律.其重要意义是通过行星系质心运动规律发现它与太阳轨道运动特征间的本质联系,这使得从行星系统质心的运动特征对太阳运动与太阳活动关系的探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建的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得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绕转的真正周期为准22.1826年.在整个太阳系角动量守恒前提下,根据K指数所指代的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轨迹推出:太阳绕转和太阳自转各自角动量虽不守恒,但二者角动量之和守恒.当行星系统处于最大相背离状态,太阳自转角动量增加,太阳自转受到逆时针方向旋转切向力的作用;当行星系统处于最大会合状态,太阳自转角动量减小,太阳自转受到顺时针方向旋转切向力的作用.行星系统远日4颗大质量行星和近日4颗小质量行星对太阳引力的合力沿太阳绕转轨道半径垂直方向的分力,具有准22年周期变化,而且该力的方向就是沿太阳旋转运动轨迹的切向方向.该分力11年与太阳自转方向同向,另11年与太阳自转方向反向,且分别对应太阳自转角动量11年增大和11年减小的变化.这为研究太阳22年磁周期动力学机制探寻到一种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太阳系质心坐标系论证了太阳和行星系质心同步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命题.对K指数的研究发现,太阳系结构演变可导致选定的太阳质心坐标系的性质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太阳系结构变化可以从K指数的量值上予以区分.当行星系统处在K=Kmax和K=Kmin分布状态时,所揭示的正是整个太阳系结构演变的两种性质相反的极端状态.太阳轨道运动的复杂性主要是指太阳轨道运动具有向太阳自转运动转变的周期性变化特征.K指数除了具有指代太阳轨道运动极半径的变化特征之外,还近似具有与木星同步绕转的方向周期.理论分析获得:太阳轨道运动角动量的变化可导致太阳自转角动量和行星系统轨道角动量的变化,这对进一步探讨地球轨道运动扣自转运动的变化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行星大小、质量还是轨道速度等方面,金星都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自1960年代初期开始,金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人类探索金星的历史,总结了对金星已有的认识,梳理了金星的主要科学问题,最后介绍了未来的国际探测计划,并建议了我国的金星探测目标.早期对金星的探测以苏联的金星计划(Венера)和美国的水手系列(Mariner)为代表,后期的探测器以欧盟、日本等国家的“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拂晓号(Akatsuki)”为代表.这些探测结果为我们认识金星大气成分、地表地形和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金星的大气组成以CO2为主,含少量N2,与现在地球的大气组成显著不同,类似早期地球的大气组成.虽然金星地表目前没有液态水,但部分理论模拟工作表明金星地表可能曾经有液态水.一系列探测器对金星地表成分的分析表明,金星地表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在地形地貌方面,由于金星特殊的地表环境,金星表面风化作用对地表地貌影响很小.金星的地表主要受控于比较年轻的火山作用,发育了许多不同于地球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区域平原、盾状火山平原、冕状地形以及瓦片状地形等,其动力学机制可能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或地幔对流,至今未发现与板块构造相关的地貌.现阶段金星没有太多大型的、活跃的火山热点,虽然无法估测准确的火山活动速率,但相比地球来说火山活动速率小很多.在内部结构方面,金星具有与地球类似的核幔壳结构.金星的内部组成也与地球类似,例如金星地幔很可能是与地球相似的橄榄岩成分.不存在内部磁场和缺乏板块构造是金星区别于地球的两个重要特征.关于金星为什么没有自身磁场,主流观点是金星地核缺乏对流,无法演化出磁场.而针对金星为什么没有演化出板块构造,目前认为主要有三个可能的原因:地表温度过高,没有软流圈,金星缺乏液态水,其中液态水的缺乏接受度最广.从大气组成、地表岩石组合、构造作用等角度来看,金星都与早期地球非常相似,是我们理解类地行星演化的天然实验室.研究金星和地球为什么会朝不同方向演化,是深入理解包括系外行星在内的行星的宜居性形成与演变的重要途径。因此,金星一直是优先级别最高的深空探测目标之一.近几年,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分别针对金星目前主要的科学问题,例如金星是否存在早期海洋、金星的宜居性以及结构和重力场等,先后提出各自的金星探测计划.我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应该、也必然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地学书签     
《地球》2012,(4):85
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受到其他行星和月球等天体的引力作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瞬时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这种变化可以用一种很缓慢的长期运动再迭加一些短周期变化来表示。黄道带黄道带是指天球上黄道南北两边各9°宽的环形区域,涵盖了太阳系所有(八大)行星、月球、太阳与多数小行星所经过的区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了"黄道带"这一概念。他们把整个天空想象成一个大球,星体分布在球的表面,这就是所谓的"天球"。"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黄道两侧的区域就是"黄道带"。古巴比伦人还按照星座的名称,把"黄道带"分为12个区域,这就是"黄道12宫"。  相似文献   

15.
《内陆地震》2005,19(4):318-324
通过对类地行星——月球、金星和火星天文期的研究表明,这些行星内部和地球一样发生地震,而且现代构造活动性具有差异。地球具有高地震活动性特征,其内部能量以地震形式损耗每年达10^17-10^18J,震源分布深度达700km,地震的应力降达几百巴。月震震源可追踪到1200km深度,每年平均观测到5次月震,释放能量约10^9J/a。火星地震活动性高于月球而低于地球。金星内部地震过程规模和速率远远低于地球。  相似文献   

16.
1.地区和资料的选取众所周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当地球和其它行星运行到太阳同一侧,最外两颗行星与日心的连线夹角最小时,叫做九星联珠,我们简称为甲型联珠。另外还有一种类型的九星联珠,即地球独处太阳一侧,其余行星处太阳另一侧,最外两颗行星与地心的连线夹角最小。我们把这种类型的简称乙型联珠。两种类型的联珠,其准周期皆为178.7年(但其周期长短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太阳系各行星运动参数构建了行星系日心经度运动学方程,利用行星系质心日心经度的变化规律探讨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的周期性规律.通过对行星系质心日心经度运动学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存在明显的11.5年的周期;同时对行星系日心经度运动学方程和行星会合指数运动学方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太阳质心与太阳系质心相互运动的轨迹,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太阳与太阳系质心的相互运动轨迹具有11.5年的周期;同时,通过对1000年来太阳系质心与太阳本体位置关系的统计,发现太阳在绕太阳系质心运动过程中,太阳系质心位于太阳本体内的时间约占全程时间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Tlatov(2007)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和太阳磁场变化的22年周期,可能与太阳自转速度的变化有关.可是关于太阳自转速度为什么呈现出22年的变化周期,尚未见到有说服力的解释.本文通过对行星会合指数、行星系质心绕太阳系质心的运动、太阳绕太阳系质心运动以及太阳自转角动量变化的分析,发现行星系统的会合与相互背离,导致了太阳系质心与太阳质心的背离和靠近,从而引发太阳绕太阳系质心旋转角动量与太阳自转角动量的分离与叠加.由此认为,这两种角动量间的转换是太阳自转角速度呈现22年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太阳自转速度极小值对应于行星会合指数极大值;而太阳自转速度极大值对应行星会合指数极小值.其中平均11年左右为太阳自转加速期,另外11年则为太阳自转减速期.这一发现,可能为太阳活动与太阳磁场变化22年周期的成因机制的解释提供一个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3,(1):31
正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民间联合会大会的决议,以4%通过: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大行星。而且,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冥王星表面有微弱的光环。  相似文献   

20.
对比研究地震、月震、火星震和金星震有助于认识物质现代运动的本质和揭示地震过程的物理实质。3.1类地行星的地震活动3.1.1月震活动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距离地球384400km,它在空间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地球和太阳影响。月球质量为7.35×1026g(地球质量等于5.977×1027g),体积为21.99×109km3,月球平均密度等于3.34g/cm3(地球密度等于5.52g/cm3)。在30亿年时界上,月球相对平静,很久前就已冷却。通过月球面热辐射不超过1026erg/a(地球上热损耗达1028erg/a),月球面上有超深断裂和弱化带的全球系统。图3.1月球内部结构图月球内部结构可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