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台湾暖流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台湾东北海域的水文资料分析,作者对台湾暖流起源提出以下看法:台湾暖流起源于黑潮分支和台湾嗳水,黑潮分支为主要源泉.台湾暖流的深层水完全来自黑潮分支的深层水,不具有暖流性质,而其上层水是由黑潮分支的上层水和台湾暖水组成。由于台湾暖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此相应,台湾暖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他无疑是近代首倡台湾设防的思想先驱。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舰船屡犯台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陆续开放基隆、淡水、安平、高雄为通商口岸,大量输入鸦片,掠夺资源,台湾局势也因此日渐紧迫。  相似文献   

3.
应台湾水产协会邀请,由中国水产学会组建的“鲁辽两省水产科技经济交流访问团”一行29人,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钱志林为领队,海协理事石静如女士任团长,于1996年5月30日至6月9日,对台湾渔业作了为期10d的访问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渔业概况台湾海域基础生产力雄厚,各种底、中、上层鱼类,大洋性洄游鱼类以及贝类、甲壳类资源都较丰富。同时,此处地理位置适中,往返于各大洋均甚为方便,具有发展海洋渔业良好的天然环境。所以,台湾渔业比较发达。台湾渔业几乎全部为私有制。依其作业性质,基本可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整理和分析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海流资料,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台湾东岸的黑潮路径,无论是表层或深层,都是冬季偏酉(距台湾东岸较近),夏季偏东,春、秋两季的介于冬、夏季的路径之间。(2)台湾东岸黑潮的流速,具有夏、春强而冬弱的特点。(3)台湾西岸近海的海流,除表层受风的影响较大外,10m层开始,尤其是近底层,冬、夏两季皆以北向或东北向流为主,呈现出一派北向流的路径。这与传统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5.
据台湾鲔鱼公会称,韩国东新公司表示,有意购买台湾船的地中海黑鲔(需附有产地证明)及其他黄鳍鲔。韩方以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为代理商,鱼价参考交易当日台湾渔船在日本的鱼价,最终鱼价则以买、卖、代理商三者当场查看鱼货品质进行议价后而定。据了解,韩国目前约有200多艘超低温渔船且大多船龄已老,这几年又无建造新船,同时韩方需求日增,今年估计达到15000t,因此,韩国国内市场已无法自给自足。台湾鲸鱼学者日前应韩国远洋渔业协会的邀请组团赴韩国交流访问,双方对提供鲍鱼及进行合作已有共识。台湾鲸鱼公会也将再过学…  相似文献   

6.
据台湾渔业局称,为改善沿近海渔场环境,借以培育渔业资源,台湾已投入约12亿元经费,投放鱼礁97580座,保护礁12120座,可增加渔场1433450m3及保护面213021m2。由于鱼礁投放产生渔场的经济效益,由学术研究单位评估结果效益良好,普遍获得渔民肯定。台湾已投入12亿元用于人工鱼礁投放  相似文献   

7.
台湾岛位于沿菲律宾海西缘展布的琉球岛弧和吕宋岛弧的结合处.台湾岛以南,南海岩石圈向东俯冲到吕宋岛弧之下.台湾岛以东,菲律宾海板块向北俯冲到琉球岛弧之下.晚新生代,由于吕宋岛弧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形成了台湾山带,台湾山带的构造走向为NNE-SSW,其弧凸向亚洲大陆.台湾岛内,西缘一系列的叠加精皱和推覆体很好地显示了造山构造特征,这些造山构造特征被认为向南延伸至台西南近海地区.然而,由于它们被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台西南近海地区的构造模式多数尚属未知.据最近的一项海洋地球物理调查,马尼拉海沟沿NNW向…  相似文献   

8.
由万其超教授带队,台湾中央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王作台教授、台湾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陈震东教授等组成的“台湾两岸永续发展研究访问团”访问海洋三所。海洋三所介绍了海洋三所的情况,台湾访问团成员介绍各自研究领域,陈震东教授向海洋三所有关人员做了“台湾的海岸带管理”的学术报告。双方就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对科技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商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台湾有学者根据多年经验及研究心得,针对台湾近年来大量放流鱼苗,耗费大量资金,收效不佳之现状,认为目前台湾无论海岸或内陆河川,皆有严重之水污染及高温,在未充分掌握水污染、水硬度、水温、气温、海流及鱼苗何处觅食存活生产等环境因素的情况下,耗费巨资,往往使所放鱼苗有去无回。建议以后不妨改投放种鱼、种虾、种贝,因其会自动寻找适于生存之环境,可能较投放苗种为好。台湾有学者提出改放流鱼苗为放流种鱼!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海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收集、整理和分析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海流资料,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台湾东岸的黑潮路径,无论是表层或深层,都是冬季偏西,夏季偏东,春、秋两季的介于冬、夏季的路径之间。(2)台湾东岸黑潮的流速,具有夏、春强而冬弱的特点。(3)台湾西岸近海的海流,除表层受风的影响较大外,10m层开始,尤其是近底层,冬、夏两季皆以北向或东北向流为主,呈现出一派北向流的路径。这与传统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刘宝银 《海岸工程》1995,14(1):57-83
介绍了台湾海岸及其周边岛礁的类型和特征,分别就台湾的西海岸,北海岸,东海岸与澎湖列岛综合自然条件依次作了描述,并将典型的河口,岬角,海湾,港口,浅滩与沿海气象站资料附于文后。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肖琪  宋文隆 《台湾海峡》1996,15(2):127-136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构造可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闵浙中生代隆起区、台湾峡新生代坳陷区和台湾新生代岛弧褶断区。其中台湾海峡新生代坳陷区由海峡的主体和台湾西部兵陵平原区组成,它的东、西边界分别是台湾屈尺-老浓断裂带和粤滨外深断裂带。本文在以往海峡西岸东南海海长东-南澳断裂带研究基础上,对近年来台湾海峡、特别是海峡新生代坳陷区各次一级构造单元的深部地质结构,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特征、断裂构造、火成岩分布和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台湾海洋工作者的调查分析资料,对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及t-S图解特征进行分析,按其相似性特点进行归类和分型,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异同之处。主要结果如下:1.冬、夏季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类型有5种,t-S图解类型为9种。2.冬季台湾近海的水温垂直分布存在着一层、二层、三层结构,夏季多为三层结构;冬、夏季的盐度垂直分布为二层和三层结构。3.台湾西南、南和东北近海,t-S图解类型复杂,出现多种类型交错。4.夏季台湾南端的猫鼻头、鹅銮鼻沿岸附近,其温、盐垂直分布皆出现上均匀层,此现象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4.
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结构与t—s图解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台湾海洋工作者的调查分析资料,对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及t-s图解特征进行分析,按其相似性特点进行归类和分型,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异同之处。主要结果如下:1.冬、夏季台湾近海的温、盐垂直分布类型有6种,t-S图解类型为9种。2.冬季台湾近海的水温垂直分布存在着一层、二层、三层结构,夏季多为三层结构;冬、夏季的盐度垂直分度为二层和三层结构。3.台湾西南、南和东北近海t-S图解类型复杂,出  相似文献   

15.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其形略呈椭圆,长轴指向NNE,约长205海里(~380公里),短轴约80海里(~150公里)。台湾东临太平洋,海底地形峻陡,等深线大都与海岸平行,在离岸数十海里处,水深激增达4千米以上;西临台湾海峡,海底地形平坦,水深多在50-60米左右。 台湾东北角,在三貂角—苏澳以东,地形急变,等深线变成与海岸近乎正交而作ESE走向,水深从南北两侧的1000-2000米陡减为500米左右,最浅处尚不及200米。这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海脊。 台湾西南角,在高雄、恒春以西,等深线亦呈横斜状,水深自南向北锐减(图1)。 北赤道流在吕宋以北分为两支:东支即沿台湾东岸北上的黑潮主干,西支(黑潮分支)一部分进入南海,另一部分在夏季,又沿台湾西岸北上,后者在流出台湾海峡后,在台湾东北方与黑潮主干相会,“并肩地”流向东北(须田皖次,1948)。所以,可以认为,夏季,台湾是位于黑潮及其分支(以下或称东支及西支)的绕流之中。 北赤道流主轴在吕宋以东部分的流幅约45-90海里(85-170公里)(见Stommel及Yoshida,1972,第155页,图26a,b,c),故台湾东西向的幅度约为北赤道流流幅的1.8-0.9倍。这样尺度的一个大岛,屹立在黑潮所流经的区域中,其影响显然是可观的。 关于台湾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途径的影响,过去还很少予以注意。本文拟从下列两方面,(1)台湾岛本身对黑潮的影响;(2)台湾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的影响,试作一些探讨。这些都是黑潮动力学中的重要问题,是黑潮的姊妹流——湾流所没有遇到的,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着重提出这一问题,以期引起同行的注意,并进而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所用资料均分别引自:(1)日本水产试验场,《海洋调查要报》,Nos. 44-69;(2)日本气象厅,《气象厅海洋气象观测资料》,Nos. 28-30,54。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5):4-4
2009年4月4日上午,第2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船结束对高雄的访问,离开台湾。 第2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船访问台湾是海峡两岸极地考察与科学交流合作良好的开始,受到海峡两岸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9,(11):61-65
沈葆桢对中国近代海防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对福建船政和台湾海防的经营——在主持福州船政局以及海军学堂期间,造轮船10多艘并培养了一批航海人才;在办理台湾海防期间,对近代台湾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开发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沈葆桢不仅参与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实践,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在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95,19(4):40-42
台湾在1953~1993年41a间,渔产量(1993年为142.4x104t)增长了9.9倍(表正),其产值在整个大农业中占1/4左右(表2)。1992年渔产量达133x104t,人均为63kg,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8kg)的3.5倍。这一年我国大陆渔产量为 1546x 104t,绝对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按人口平均(13kg)只及台湾的1/5,而且仍低于世界人均渔产量。从这里不难看出,台湾的水产业发展很快。 台湾位于亚热带,其周围水域是许多南北洄游鱼类的必经之路。台湾海峡海底是中国大陆礁层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环台湾岛海域全日分潮的特征和潮汐、潮流的综合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97版POC海洋模式,对环台湾岛海域的全日分潮和整个潮汐,潮流综合特征进行三维数值研究。研究海域全日分潮是由太平洋传入的,且来自台湾岛北部海区传入的潮波穿越海峡。由吕宋海峡传入的全日分潮对维持南海的潮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全日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分布表层有5个圆流点,其中4个本文首次得到。台湾海峡及其以北海区和台湾东部洋区为不规则半日潮区,台湾东南为全日分潮为主的混合潮区。台湾岛北部为气旋式余流涡旋区,环绕台浅滩为反气旋余流涡旋区,澎湖水道开始的转向流预示着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的涨潮流或落潮流的来临。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浅滩构造台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貌分类角度.前人有把台湾浅滩看成潮流沙脊、浪成沙丘、风成残留砂丘等等.显然,单纯从外动力角度分析次一级地貌类型,都无法解释台湾浅滩从整体上做为一个海底正地貌的成因.它又为什么横亘在海峡南部,其所在位置与海峡通道走向极不协调?本文从构造背景资料分析,指出台湾浅滩是海底构造台地.其台面在较近时期水动力作用下才形成海底沙丘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