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反射地震勘探是目前研究和分析地下深部构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查明辽西地区深部构造信息,在该地区布设一条16.9 km的深反射地震剖面。由于该地区的地震地质资料有限,为了能够获取深部地层的地震反射信号,开展了辽西地区的深反射地震勘探采集参数试验。本次地震采集参数试验采用炸药震源、428XL地震仪和SG-10低频检波器,固定采集参数为:采样间隔1 ms、道间距20 m、记录长度15 s。采集参数试验主要针对激发因素(激发深度、药量、组合井激发)和接收因素(组合低频检波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试验工作。依据采集的地震记录确定所研究的主要目的层为6.5 s反射信号,通过对不同激发因素和接受因素单炮记录中目的层信号能量及信噪比的比较,确定适合于该地区的最佳激发参数和接收参数为:井深15 m、药量12 kg;井组合采用单井和三井组合相结合;检波器组合采用点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辽西地区,通过增加激发深度、增加药量、采用组合井激发和组合低频检波器、延长记录时间等措施可以获得地下更深部的反射信息。  相似文献   

2.
豫西煤田勘探施工区处于低山丘陵、山前坡地,卵石、砾岩层密布,潜水位深或无潜水等困难的地震地质条件,难以钻井至潜水面下放炮。坑炮又得不到有效反射波,在有耕地处采用多个浅井(砾岩面以上)组合放炮,对农作物损害严重。这使地震勘探工作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3.
在陆上地震资料采集中,遇到大面积的水库、泻湖、堰塘等水域地段时,采用陆上常规检波器已无法保证其接收效果,甚至无法埋置而导致大量的丢道现象发生.这里围绕水下压电检波器在宽水域水库、窄水域水沟中接收效果分析,并与陆上常规检波器20DX-10的接收效果进行对比,来探讨采用水下压电检波器在陆上地震资料采集中的适用范围和效果,为今后陆上地震资料采集在水域分布面积较广区域使用水下压电检波器接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幔汁(HACONS)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部地质是当今地球科学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地壳上整个内生地质作用的总根源。深部是指上地壳下部、中地壳、下地壳和上地幔,但主要是上地幔。世界各地区大量地球物理测量、深源包体、海上及陆上深钻超深钻、裂谷及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以及洋底探测表明,在深部,软流层活动乃是地壳运动的主要激发因素。应当指出,较流层并不只是存在于上地  相似文献   

5.
张玉军 《甘肃地质》2013,22(4):84-89
陇东地区黄土层厚且疏松、冲沟发育、地形起伏剧烈,具有复杂的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不仅如此,作为主要勘查对象的煤层埋深大都上千米。针对这些地震勘探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依据试验结果,确定了多井组合大药量激发、多个检波器组合检波、多道接收的激发与接收参数。同时,设计的10线25炮观测系统具有高叠加次数、宽方位角接收、炮检距较大等优,点,观测系统各项参数均能够满足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要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为矿井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2种施工方式。笔者对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激发震源、检波器和观测系统等野外采集各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解决滩浅海地区野外难以采集到高品质地震资料问题的方法,开展了地震记录上的干扰波压制、差异校正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高精度实用性的特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东三坑地热田位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的东北侧,三坑向斜岩溶盆地内。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NE与NW向断裂构造及其交汇部位的岩溶裂隙发育带中。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及水热对流系统分析,地下热水是在水热对流系统中由深循环高温构造裂隙水与浅循环8常温岩溶水混合而成。三坑地热田热水资源具有水温适中、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动态稳定等特点。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8.
张凤旭  张凤琴  刘洋  张智 《世界地质》2003,22(2):176-180
根据薄互层地区地质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分辨率的要求,确定了所要保护的主频频率和施工参数。针对影响分辨率的因素,在激发时使用小药量和“钻杆扫描”的方法选择激发深度;在接收时使用中高频检波器、小组合和检波器下井接收的方法,并对它们进行逐一论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岫岩陨石坑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辖区内。该坑为简单坑,形态呈碗形,直径1.8km,平均坑深150m。坑区基岩为早元古界变质岩地层,由浅粒岩、角闪岩、大理岩、片麻岩等组成。陨石坑四周坑缘山脊大部分被风化浮土覆盖。地质钻探结果表明,坑底上  相似文献   

10.
垦东地区海陆过渡带地震采集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垦东地区海陆过渡带勘探的难点,针对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干扰波发育等特点,在海陆过渡带地震波的激发、接收以及测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优选了气枪震源和炸药震源激发参数;改进了检波器及检波器固定方法,从而提高了检波器与地表的耦合效果;对检波器进行实时定位监测。采用上述措施,提高了地震采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顺利完成了该区的地震采集任务。  相似文献   

11.
山区地震数据采集方法的技术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地形复杂,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成孔形式不一,数据采集困难。通过对岩石出露区、坡积物堆积区及黄土覆盖区进行试验分析,采用了封孔、压孔、组合炮及特殊观测系统等手段,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了信噪比,使目的层反射波明显,得到了较理想的野外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2.
古交地区属山地地形,相对高差较大,黄土塬、梁、峁较为发育,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很差。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地层,其中2#、8#煤层对应的反射波T2、T8波,全区可连续追踪对比。该区镇城底矿南四采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成功经验说明,在山区复杂条件下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一要重视激发条件(井深、岩性)和接收条件的改善,如基岩激发、检波器埋置等;二要尽量消除地震数据中与地质结构无关的时移、衰减等各种畸变影响,认真做好资料处理工作,如谱白化反褶积、浮动基准面校正、自动剩余静校正等工作,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该采区获得61.5%的Ⅰ类时间剖面证明在该类地区开展高分辨地震勘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滑动构造总是在较软弱的地层中形成。滑动面的形成,破坏了地层原有的结构,使得附近岩石破碎,导致其与周围岩层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具备了地震反射波探测滑动面的地球物理前提。河南豫西某勘查区,黄土层较厚且无潜水位,煤层反射波能量较弱,滑动面反射波的能量更弱,为此,采用大药量激发(3kg)、井深16~30m、高复盖次数(30-45次)等施工参数,保证了野外原始数据的采集质量。针对原始资料干优强及地形变化大的特点,资料处理采取了以提高信噪比为主的措施。勘探结果表明,该区的滑动面在煤层之上,滑动面以上,地层结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4.
山西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寿阳平头镇三维地震勘探区位于寿阳-阳泉构造堆积盆地的西北部,属黄土丘陵地貌,梁、峁比较发育,相对高差一般在30~50m。本区第四系覆盖较厚,纵横向变化大,且该地层中夹有砾石层和钙质结核层,难以成孔。地震激发与接收困难较大。通过多次的试验工作,最终确定采用变观措施来解决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差问题:避开黄土覆盖较厚地段,将炮点变观到较薄地段或者是基岩出露地段,并尽可能加深炮孔到理想激发层位。通过变观处理,记录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A major cost in exploring the upper 1–2 km of crystalline crust with reflection seismics is the drilling required for explosive sources. By reducing the charge size to a minimum, shallow inexpensive shotholes can be drilled with handheld equipment. Here,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 full-scale test using small charges for high-resolution seismic surveying over a nuclear waste disposal study site (not an actual site). Two 2–2.5-km-long crossing profiles were acquired in December 1999 with 10-m shot and geophone spacing in the Laxemar area, near Oskarshamn in southeastern Sweden. After standard processing, including dip moveout (DMO), several subhorizontal to moderately dipping reflections are imaged. Many of the dipping ones can be correlated to fracture zones observed in a ca. 1700-m-deep borehole where the profiles cross and/or to fracture zones mapped on the surface. The imaged fracture zones form a complex 3D pattern illustrating the necessity of having 3D control before interpreting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alyses of sonic and density logs from the borehole show that greenstone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impedances than the more dominant granite found in the borehole (granite/greenston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0.065). These greenston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reflectivity when associated with fracture zones. In some cases, where they are present as larger subhorizontal lenses, they may be the dominant source of reflectivity. A set of north-dipping (10°) reflectors at 3–3.5-km depth can be correlated to a similar set observed below the island of Ävrö about 3 km to the east.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是一项工程量庞大的野外作业,根据现阶段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实际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把质量管理的思想应用到野外采集中,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结合目前勘探队和煤矿管理人员的需求,研制并开发了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工区管理,文件管理,炮点、检波点分布及覆盖次数定量计算,施工面积统计,方位角、炮检距计算,单炮记录定量分析、统计及交互评价等.系统在实际生产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陇东巨厚黄土塬区,由于表层地震激发条件复杂多变,潜水面深,反射波衰减强烈,导致目的层反射波难以分辨,为此在陇东地区的多个地震勘探项目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多井组合、井深对比、检波器组合等一系列试验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塬地区可使用中密度成型炸药,多井组合激发,且井越深记录质量越好;检波器采用9串2并或9串线形组合,组内距2m,可有效压制随机干扰;观测系统须根据不同地貌条件进行选择,在黄土塬上宜采用多道、小炮间距、小偏移距、高覆盖等直线观测系统;而在黄土沟、坡中,可采用弯线观测系统,并适当减少道数及覆盖次数、增大炮间距及偏移距等;在沟塬过渡段为避免出现空白段,应采用变观系统。  相似文献   

18.
施亚霖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92-94,98
结合上海城区某深基坑工程,针对项目特点与场区地质条件,分析了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基坑水土突涌、基坑边坡稳定、砂土渗流液化、基坑开挖和降水过程中地基变形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危险性评价,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三维地震勘探区属丘陵地貌特征,地形复杂,松散层较厚,潜水位较深,激发的地震波频率低,存在较强的低频干扰和变频随机干扰,地震地质条件差。野外采集采用车载钻机成孔及人工成孔、检波器串并联组合及32次高覆盖,并进行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为目标的资料处理,资料解释以垂向时间剖面解释为主,利用已有钻探资料.结合水平时间切片、方差体切片、三维可视化等技术,不仅查明了新生界厚度变化情况及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并合理的圈定了各个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某铁路勘察近水平孔取心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映辉 《地质与勘探》2021,57(1):190-197
采用水平、近水平孔钻探取心是了解隧道地质情况的有效手段。某铁路隧道近水平钻孔设计倾角11°,终孔深度491.1 m,是工区内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一个钻孔。钻探施工中钻遇长段硬、脆、碎花岗岩地层,且伴随持续涌水,施工难度很大。通过改进设备、合理选择钻孔结构和取心钻具、使用环保型冲洗液和高效润滑脂等方法,保障了钻进施工正常进行。同时,就测斜和孔内事故处理提出解决方案,总结了水平钻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针对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实践证明,该孔采用的设备器具与技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