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东胜煤田深部区延安组主要发育2-6五个煤组,含煤26层,煤层总厚度5.9~36.7m,根据33个钻孔293个煤样的煤质分析结果,研究区各煤层有机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为主,含量为51.4%~83.0%,惰质组占17.0%~48.0%,煤中矿物质含量为0.18%~14.5%,以粘土矿物为主。从下到上镜质组含量有所增加,常量元素含量较稳定。本区煤类属不粘煤,工业利用以动力用煤为主,因有害元素总体含量较低,其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岱沟露天煤矿6号复煤层位于太原组,是区内开采的主要煤层,煤层总厚度为18.07~41.12m,平均厚度为28.88m.结构复杂.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分层。由于成煤时期沼泽环境的变化,使各分煤层煤质在垂向上有差异。通过对6号复煤层各分煤层的煤质特征分析,得出6号煤各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及丝炭为主,亮煤次之;显微组分含量以惰质组为主.含量为41.6%~65.6%,平均含量达57.6%;镜质组含量较低,平均为35.9%;灰分产率6Ⅳ最低.为低中灰煤,6Ⅱ灰分产率最大,最高达49.8%,是该区典型的高灰煤。各煤分层的水分及硫分变化不大,属特低硫-低硫低变质阶段的长焰煤(41)、不粘煤(31)。  相似文献   

3.
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显微光度计和煤质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准格尔中部矿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4、5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号煤水分高(M_(ad)=14. 16%),灰分低(A_d=9. 19%),挥发分高(V_(daf)=36. 64%),变质程度低(R_(ran)=0. 37%),硫分中等(S_(t,d)=2. 22%),惰质组含量高(42. 9%); 5号煤水分高(M_(ad)=13. 02%),灰分低(A_d=6. 78%),挥发分高(V_(daf)=36. 87%),变质程度低(R_(ran)=0. 38%),硫分特低(S_(t,d)=0. 44%),惰质组含量高(47. 7%)。煤层垂向上镜质组与惰质组含量变化都很大,反映聚煤环境有时干燥,有时潮湿的反复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音乌拉矿区内6~#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的研究,初步评价了该区煤炭液化性能。结果表明: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64.11%,惰质组含量33.98%,含少量壳质组(1.91%);无机组分以黏土矿物为主。本区煤为中灰、中-中高硫、高热值褐煤。煤的挥发份高,化学反应性好,有机硫含量一般在1%以上,适合煤的液化,但从煤岩组分来看,惰质组含量较高,对液化不利。  相似文献   

5.
东三江地区新近系中一上新统富锦组含有巨厚层褐煤,其含煤性以朝阳、七星河区为最好,主要可采煤层为6、10号煤层,根据大量煤质数据分析,煤的显微组分均以镜质组占绝对优势,其含量在75%左右,惰质组含量约占3%,灰分产率为20%,挥发分产率为55%,朝阳区10号煤层全硫含量平均为0.24%,七星河区为0.13%,根据煤质特征综合分析.富锦组煤层属特高挥发分、低磷-特低磷、低硫-特低硫、中灰、富油、中-富腐殖酸高热值褐煤。  相似文献   

6.
准格尔煤田含煤岩系高岭岩资源丰富,高铝矿物来源备受关注。采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技术对石炭-二叠系太原组6号和山西组4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的稀土元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6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Y)均值为167.69μg/g,接近上地壳ΣREY值(168.4μg/g);4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ΣREY均值为210.22μg/g,高于上地壳的ΣREY值。4号煤夹矸及顶底板中轻稀土含量均值与6号煤相当,中稀土和重稀土含量均值为6号煤两倍以上。6号煤夹矸及顶底板分层样中δCe为0.82~0.94,δEu为0.53~0.87;4号煤中δCe为0.88~0.98,δEu为0.74~0.97;均为Ce、Eu负异常。6号煤层夹矸及顶底板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盆地北西侧阴山地区元古界花岗岩和北东侧下古生界沉积岩。4号煤层夹矸及顶底板稀土元素物源主要为盆地北侧阴山地区下古生界和元古界的沉积岩和火成岩系。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中侏罗统的煤层多为不粘煤、弱粘煤,其煤岩组分以丝炭居多,也见有镜煤透镜体,以镜煤反射率可将其变质程度分为Ⅰ、Ⅱ、Ⅲ阶段,它与惰质组含量有很大关系。惰质组含量高、煤化程度低是造成二氧化碳分解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特高焦油产率煤的富集受煤变质程度、成煤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子长矿区瓦窑堡组可采煤层为5号煤层和3号煤层,通过对煤岩样品进行低温干馏试验,得到瓦窑堡组焦油产率平均为13.4%,其中5号煤焦油产率为12.55%,3号煤焦油产率为13.7%,属于特高焦油产率煤层。在空间分布上,高油煤占比达到77%,富油煤占比为23%,零星发育含油煤。研究表明,煤层焦油产率高的原因有3个,一是以低—中等变质程度的气煤为主,高挥发分、高含氢、高含氧;二是显微煤岩组成中有机含量、活性组分平均含量高;三是本区成煤环境以陆相沼泽、湖泊沉积为主,还原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富惰质组煤成因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探究富惰质组煤的古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胡家河4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有机化学抽提、族组分分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分析了富惰质组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丰度高,饱芳比较低;正构烷烃呈单峰型分布,中-高碳数占优势,具有轻微的奇碳优势;姥植比(4.67)较高,姥鲛烷丰度高;萜烷中藿烷具有明显优势,Ts/(Ts+Tm)值为0~0.133;规则甾烷中C_(29)C_(28)C_(27),呈反"L"型;芳烃中以萘、菲系、氧芴系列为主;1,2,5-三甲基萘含量较高,惹烯具有明显优势,二苯并呋喃含量高于芴;多环芳烃中苝的优势明显。以上特征表明,胡家河4号煤的有机质处于低热成熟阶段,其母质来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并有少量低等水生生物混入,形成于弱还原偏氧化的干燥陆相淡水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伊宁矿区ZKJ502钻孔内早侏罗世10个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方法,对煤岩特征、煤质特征及聚煤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早侏罗世八道湾组9个煤层、三工河组1个煤层均为低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煤(Ad=2.65%~15.27%,平均7.59%;St,d=0.19%~0.99%,平均0.5%;Qgr,d=26.405~31.15 MJ/kg,平均29.35 MJ/kg;Vdaf=31.35%~46.95%,平均39.26%);镜质组随机反射率Ro,ran=0.41%~0.53%,平均0.49%;跨次烟煤与烟煤界线;各煤层(27号煤层除外)煤岩组成显示惰质组含量较高、镜质组含量较低特征;煤层中(特别是22、26和29号煤层)大量半丝质体、粗粒体和碎屑惰质体的存在,反映聚煤时期气候干燥、成煤泥炭沼泽地下水位较低、成煤原始质料经历过较强的氧化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五凤井田龙潭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根据井田钻孔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及煤质特征等对井田主要可采煤层进行对比。该井田6号煤位于龙潭组顶部,上距龙潭组顶部灰岩标志层6m,±常分叉为6上、6中、6下三层,6中煤层平均厚度〉2m,为全区最厚,且唯一可采煤层,对比可靠;26号煤位于龙潭组中段底部,结构简单,无夹石,其直接顶板为高伽马异常,与上下相邻煤层区别明显;33号煤位于龙潭组下段,是井田内唯一一层大可部分可采的高硫煤,易于对比。  相似文献   

12.
淮北矿区芦岭煤矿主采煤层8煤为特厚煤层,厚度2.72-17.75m,平均厚度9.60m,煤层硬度系数厂为0.16-0.53,构造煤累计厚度约占全层厚度的65%-90%。剖面自上而下划分为碎裂煤、菱形包裹体煤、片状煤、鳞片煤和粉末状煤5种类型,构造类型煤相间分布。微观上网络状裂隙发育.密集的网络状裂隙交叉切割.显微组分破坏严重.煤层受构造作用影响越大,构造煤中的微孔所占比例也就越高。在平面上构造煤的发育可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井田东部构造煤较发育,厚度占全层厚度的75%-80%;中部构造煤最发育,厚度占全层厚度的95%以上;井田西部构造煤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约占全层厚度的65%-70%。采区资料表明,在倾向上,随着煤层深度的增加,构造煤厚度占金层厚度比例呈上升趋势.-450--460m水平以下,构造煤层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约占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煤厚的分级主要是从煤炭开采的角度来确定的,大于8m的厚煤层一概以巨厚煤层来称之。世界上,煤层总厚最大的是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总厚达到700多米;加拿大哈溪煤田二号露天区则为单层煤厚最大的矿区,煤厚达510m;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胜利煤田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单层(6煤层)厚达244.7m,总煤厚达320.65m。从沉积、层序地层与构造诸角度出发,依据现代泥炭堆积与阴沉木堆积等现象进行厚煤层的成因研究,对异地成煤及一些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进行了介绍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科里奇一阿什普什塔勘查区面积约69.098km^2,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和下统。侏罗系中统下段阿什普塔组含一层可采煤层,即7煤层。侏罗系下统科里奇组下段含可采煤4层,分别为4、2、2、2F煤层,其中2煤层为西部主要可采煤层,总资源量11389.6万t。7煤层煤质为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之不粘煤;其他煤层均为中-高灰、低硫、低磷、中热值、高挥发份、中等软化温度灰之长焰煤。  相似文献   

15.
官寨井田位于贵州省黔西县西南部,已查明井田内9号煤层矿产资源量6 405万t,潜在矿产资源量1 278万t;9号煤为中—细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内、外生裂隙较发育,属中等可磨煤;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半亮型,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为中高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高稳定性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民用燃煤使用。  相似文献   

16.
马依西二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煤田盘南矿区南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7^-1号煤层厚0.70~9.36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表明该煤层为中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燃料煤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开平煤田深部9煤层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对煤厚预测的可靠程度,是准确估算资源量的关键。根据该煤田沉积环境、赋煤规律及构造发育特征,选择了3条不同方向的剖面,建立了以煤层厚度及煤层厚度预测点与煤层露头之问距离的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模型及波动模型,并利用Matlab数学建模软件,对各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根据该煤田沉积特点,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数学模型,对开平煤田深部9煤厚度进行预测。拟合结果显示,深部9煤的煤厚变化规律明显,符合多项式拟合公式,其中三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的置信度较高,能较好反映深部9煤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沁水盆地南部15号煤层顶板灰岩特征对煤层气开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煤层顶板的含水性对煤层气的开采有重要影响。沁水盆地南部上石炭统太原组15号煤层直接或间接顶板多为灰岩,其中以K2灰岩为主,连续分布。顶板泥岩较少,呈零散分布。灰岩的富水性对煤层气的排水降压有影响。因此,主要从灰岩的厚度展布、裂隙发育、与煤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讨论其含水性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灰岩的含水性一般较弱,但当遇到断层或岩溶陷落柱较发育的部位,可能与其他含水层沟通,富水性较强。(2)15号煤层顶板灰岩的厚度与煤层气井的产水量并无直接关系,其裂隙较发育,但大多被方解石充填,导水和储水性能较差。(3)灰岩与15号煤层的接触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型,灰岩直接覆于15号煤层之上;另一种是间接接触型,灰岩与15号煤之间夹有泥岩、砂岩或14号煤层。直接接触型煤层气井的产水量、产气量比间接接触型高。间接接触型15号煤层直接顶板的岩性、厚度对产气、产水都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