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铜仁地区10个气象台站1961年至2010年4月的月和旬降水资料,对2009—2010年夏秋连旱、冬春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对干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7月—2010年4月,铜仁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12.7%~51.7%,出现了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连旱,受旱范围和干旱强度双双突破了该区气象历史记录。干旱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生长、人畜饮水、水力发电、城镇供水及森林防火等,尤以人畜饮水问题最为突出;但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延缓灾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川西南地区1960—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基于Copula函数,构造川西南地区季节间连旱的危险度评估模型,对各站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及冬春连旱的危险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layton Copula函数可用于季度间连旱模型的建立。通过各站的危险度评估模型得出,川西南地区遭遇春夏连旱的危险度最低,其中乐山市低至452%;而遭遇冬春连旱的危险度最高,攀枝花市高达2899%。针对各站点而言,攀枝花市遭遇各种连旱的危险度最高,而乐山市遭遇各种连旱的危险度最低。对同一种连旱而言,各站遭遇不同强度连旱的危险度特征也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当相邻季节均为重旱时,各站的连旱的危险度最小;当两季节均为偏旱强度时,各站的连旱的危险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2009-07—2010-04,铜仁地区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夏、秋、冬、春连旱,但干旱造成的灾害严重程度与省的西部地区相比要偏轻,分析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良好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水利部在铜仁地区开展水利扶贫试点成果,因此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植被、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有利于增强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减少损失,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南冬春降水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水汽输送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0—2008 年华南47 个基准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 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南冬春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输送的联系。结果表明,1960 年代—1970 年代和1990 年代末至今,华南冬、春降水明显偏少。华南冬春降水异常以“ 全区冬春同号型” 居多,且冬春连旱频率较高。影响华南冬春连续旱/涝的水汽输送存在季节性差异,冬季水汽输送变化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春季水汽输送变化则来源于南海和我国北方。进一步探讨海温异常的影响发现,与华南冬春连续旱(涝)事件相关的Niño3.4 海温存在正、负异常型,海温异常中心分别偏向Niño4(Niño3)区和Niño3(Niño4)区。Niño3.4 区海温正异常时,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送与华南冬春连续旱涝有密切联系;Niño3.4 区海温负异常时,冬季自西北太平洋经南海的水汽输送及春季自菲律宾海经南海的水汽输送和北方水汽输送对华南冬春连续旱涝有重要影响。以上水汽输送在两种海温异常情况下,连涝(旱)年均异常偏强(弱)。因此,Niño3.4 海温异常的变化及分布与华南冬春持续旱/涝事件存在联系,在此气候背景下,水汽输送异常是影响华南冬春降水异常的重要物理因子,其中南海是水汽输送异常显著相关区。   相似文献   

5.
新疆气象干旱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降水距平<-40%、<-20%作为大旱、干旱指标,研究了新疆气象干旱发生的统计规律:冬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大,夏秋季小,南疆大于北疆;南疆冬、春季及北疆冬季干旱年际持续性强,北疆春、夏季及南疆夏季年际持续性弱;冬春连旱出现频率较高,春夏、夏秋季连早出现频率少。  相似文献   

6.
根据1959 ~2010年华南逐月降水资料、全球月平均高度场、风场和海表温度等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对华南冬春季连续性降水异常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冬、春降水的影响系统各不相同,冬季偏旱(涝)年东亚大槽较常年偏强(弱),冬季风偏强(弱),西北太平洋海温偏暖(冷);春季偏旱(涝)年孟加拉湾以北的南支槽偏弱(强),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暖).影响冬、春季降水的系统之间又不是绝对独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互联系,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哈德莱环流偏强会导致冬春季持续性降水偏少.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易导致冬春连旱,热带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易导致冬春连涝.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9年夏~2010年春,广西出现历时8个多月的夏秋冬春连旱分布特征及影响的分析,反思防旱工作的不足,进一步提出更科学、更先进的抗旱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宝鸡地区自1982年10月—1983年10月,气候呈现异常,表现在:1、前旱后涝,强度异常偏强。宝鸡地区常年10月到下年3月中旬,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5毫米。1982年10月—1983年3月中旬仅降水51.5毫米,为常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强,加之10月气温为15.0度,较常年高出2度;12月、1月、2月温度都高出常年,蒸发加大,出现了持续160多天的秋、冬、春连旱;自3月22日第一场春雨开始至10月底,降水月月较常年  相似文献   

9.
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07年英德市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具有明显的阶段连续性的特点;且有趋于严重的变化趋势,20世纪60—80年代变化较为缓和,80~90年代有一个明显增大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最近几年干旱灾害越发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英德市重度秋冬连旱与登陆影响的热带气旋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英德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江西井冈山森林火灾资料,利用一元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井冈山1991—2000年森林火灾发生期间的连旱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风速5个主要气象指标进行分析,将各指标分别与火灾发生次数、森林受害面积进行回归计算,建立了利用连旱日数和降水量预测森林火灾受灾面积及发生次数的数学模型。模式运算结果表明,当火灾发生前15 d连旱日数增加时,火灾次数增加;当火灾发生前15 d连旱日数增加、降水量减少时,火灾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1.
根据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数等级划分标准,应用盘县站1960—2009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盘县干旱的气候特征,发现盘县连续出现中旱以上等级的春旱的年份呈增加态势;自21世纪以来发生中旱以上等级秋旱和冬旱的频率呈增加趋势;盘县的连旱以冬春连旱出现最多,发生频率为16%。针对盘县干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切实抓好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抗旱技术推广、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等措施进行防旱抗旱。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江中下游70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和CRU逐月降水格点数据、NOAA逐月海温数据以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2010/2011年秋冬春连旱的时空特征,进一步探讨此次连旱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2010/2011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秋冬春连旱事件始于2010年10月,止于2011年6月,其中2011年春季(特别是4月)干旱程度最重,大部分地区为重旱和特旱;(2)此次连旱事件受拉尼娜事件影响,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冬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偏冷,使得Walker环流上升支和局地Hadley环流显著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始终处于下沉气流控制下,且水汽输送减少;(3)自2010年秋季,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轮番控制中高纬度地区,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持续增强,冬季风自秋季便开始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并一直持续到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干冷的偏北气流控制,进一步阻碍了来自低纬的暖湿气流向本地输送,不利于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冷 《气象》2000,26(4):20-24
1999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可概括为:大部地区冬春连旱,夏季南涝北旱,秋季旱渍并存。全国持续偏暖,但幅度已较1998年有所下降,而且阶段性变化也更趋明显,部分地区遭受了高温或低温霜冻危害。热带风暴生成和登陆我国的个偏省;沙尘暴异常偏早;风雹偏省,损失轻;雾日较多。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12月,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明显偏少,气温北高南低,日照偏多.继7~9月全省降水显著偏少后,10~12月降水仍持续明显偏少,致使全省遭受了伏旱秋旱连冬旱的严重旱灾.由于天气连晴,空气湿度小,天干物燥,所以一直处于高森林火险等级.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秋冬春连旱的时空变化及环流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的再分析高空资料以及广东省48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综合采用L指数和AWTP指数可对广东秋冬春连旱进行较好的描述;EOF的分析表明广东的秋冬春连旱空间变化具有全省一致性,时间上不仅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还有阶段性变化和趋旱的趋势变化。广东秋冬春连旱异常年份的合成分析表明,从秋季到次年春季,极涡和南支槽的活动都较常年偏弱;秋季华南受偏强的反气旋环流影响,干燥少雨;冬季,小股的冷空气偏东路径活动,低层华南到南海大部有东北风距平,干燥少雨;春季,小股的冷空气频繁东移,华南处高空槽底偏西风场中,低层的西南风较常年偏弱,不利于华南地区冷暖气流的交汇,降水偏少。这些分析结果可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浙江省林火概况及成因分析根据对浙江省1986~1988年11—12月与翌年1—4月(冬、春防火期)的1357次森林火灾的统计,得到一些基本概况: 1.林火发生频数高。这与我省户外活动时间长,生产方式复杂有关。 2.造成我省森林火灾的原因以吸烟为最多,其次是烧田坎草和炼山,三项合计占全部火源的62%。 3.我省林火发生的月际变化较大,这与人们生产、生活用火的时间及气候背景有关。二、森林火险天气的预报全省森林火险天气预报主要根据气象因子、阶段着火指数和天气形势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考虑来确定其火险等级。 (一) 气象因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隆林县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9~2010年隆林秋冬春连旱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对气象干旱等级进行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救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09~2010年隆林秋冬春连旱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并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对气象干旱等级进行评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抗旱救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冻土与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年降水量平均只有350毫米左右,干旱是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凡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的年份都是干旱年,1957年以来共有11个旱年。因此,做好年雨量的长期预报,对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冬冷年景好,冬暖要遭旱”等群众看天经验为线索,用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和冻土深度变化寻找与历年降水量的关系,初步得出冬季平均气温≤-7℃时,次年降水量一般偏多,≥-5.5℃时,次年降水量偏少;当年最大冻土深度<100厘米  相似文献   

20.
对河池地区核桃生长的气候条件适宜性进行分析得出,河池市各地可以种植核桃,低温阴雨,强降雨,秋冬春连旱是不利条件。天峨、南丹、凤山极端高温天数少对核桃生长更有利,另外对促进河池市核桃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