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990年7月19日至7月25日国际联测期间太阳活动的情况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观测情况,并对联测期间内的3个黑子群及产生的耀斑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1988年和1989年的6次日地事件联测期内,云南天文台新建的26cm高分辨真空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对规定的联测目标活动区均进行了照相监测,特别着重摄取目标活动区黑子群的细节和发生的耀斑。这些照相资料将用于黑子群演化和耀斑细节定位研究。 本文列表给出第Ⅲ次联测(1988年6月24日-7月7日)、第Ⅳ次联测(1988年12月15日-25日)、第Ⅴ次联测(1989年1月11日-19日)、第Ⅵ次联测(1989年3月8日-19日)4次联测期内AR5047、AR5060、AR5278、AR5312、AR5395等5个目标活动区内观测到的1级以上的光学耀斑。 本文选刊AR5278和AR5312两个活动区的Hα和偏带的色球照片以及AR5395大活动区的黑子群和色球的高分辨照片。AR5047和AR5060两个活动区的光球色球照片在本刊另文中登刊。本文对目标活动区及其耀斑活动的特点作简要叙述。这些资料将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1982年11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一米望远镜使用管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1983年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为国内、外8个单位(或个人)安排了59段观测、检修和机动时间,共计360天(按:1983年1月1日至5日已在1982年度提前安排使用)。 各申请用镜单位所获使用天数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第22周的峰年即将来临,这是研究太阳活动,包括耀斑物理过程及机制、太阳活动现象对日地空间及地球物理种种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区物理等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我国已组织起全国性的太阳活动联测网,北京天文台的太阳射电观测是其成员之一,1988年间10厘米波(2840MHz)总强度射电望远镜投入常规观测。6厘米强度干涉仪的单站接收设备已研制成功,也参加了联测。在1988年的四次联测时段中(3月15日—21日;4月16日—21日;6月23日—7月8日;12月15日—25日)除第一次因天线检修有部分时日未跟踪观测外,其它次联测都有较好的联测资料。巡视时间:夏令时时期2345UT—0715UT,非夏令时时期0045——0745UT。联测时段内共记录41次爆发列于表1。表2为爆发类型的分布及所对应的耀斑级别分布,表3为爆发强度的分布。由所列各表可看出在1988年内太阳活动上升得很快:(1)联测各时段内每日射电流量密度平均值持续上升;(2)爆发的次数增加,复杂型爆发越来越多,表4中列出了一些结果。由表2可见与射电爆发共生的高能事件比例也不断增加,从年初的1/9增加至年未的5/8。图1为记录的某些爆发图形。自1988年末开始的北京天文台10厘米射电望远镜的更新工作,预计89年7—8月间完成,新的系统采用低噪声前置高放,集成微波器件,时间常数各为0.5秒及1毫秒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球自转联测(MERIT)国内总结会于1985年6月1日至4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参加总结会的除国内各主要天文台站、南大天文系等单位的代表外,还邀请了国内测绘界的部分专家、同行共33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正式代表31人,列席代表2人。 总结会进行了以下内容:(1)MERIT参加单位汇报观测项目情况;(2)资料分析中心汇报全球资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球自转联测,简称MERIT计划,是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和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共同组织的一项全球性合作项目,世界上各主要天文台站均参加了该项协作。MERIT计划于一九八○年八月至十月进行了短期联测(试联测),一九八三年九月至一九八四年十月进行了主联测,以后又增加了一九八五年六月至八月的加强期联测。参加联测的有时纬经典技术和多普勒(DOPPLER)、人卫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等新技术。MERIT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联合观测,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太阳塔于1979年在南京郊区建成,1988年参加了全国联测,它的主要性能如下: 定天镜口径:46cm 成象镜口径:33cm 太阳象直径:20cm 多波段光谱仪可观测谱线:H_α,H_β,H_γ,H_(9-12),CaⅡ H, K 光谱观测时间分辨率:~10~s 光谱仪色散度:1.2-1.5mm/A 表1列出了1988年联测期间成功观测到的耀斑光谱(表1见下页)。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日面出现了近四十年来最大的黑子群,发生了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地球物理效应。对这些事件的联测取得了大量日地物理的资料。为了推动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中国科学院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日地系统整体行为研究专家组于1990年4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了“1989年3月和8月重大日地事件观测与分析研  相似文献   

9.
受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请(即(83)科物数字077号文),昆明分院主持了云南天文台完成的科研成果“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原理”的鉴定会。会议于1983年8月6日至8日在云南天文台举行,12个单位的34名代表出席。在听取了云南天文台冒蔚等同志所作的关于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原理的五篇学术报告并进行深入讨论和评议,经由8单位11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对这种原理的观测步骤和数据进行认真检查后,会议认为:  相似文献   

10.
我系3.2厘米波高时间分辨率射电镜参加了22周太阳地球物理第六次联测(1989年3月8—20日)。本文对这期间的观测资料,特别是六大耀斑-爆发事件作了形态和统计分析。发现大爆发的主相期存在时标,幅度,形态各异的精细结构(FFS)与毫米波  相似文献   

11.
名称开会时间开会地点联系人第三届拉丁美州地区天文学会议1983年11月28日~12月3日F.T.南欧地区天文学会议第三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天文学会议1983年12月12日、16日1984年10月1日一6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意大利,弗洛伦萨日本,京都Pacini(意)Kogure(日)末来的地区性天文学会议@蔡永明 @谢应纯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和十六日在国际哈雷彗星射电联测时段内,由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I.D.Pater、芝加哥大学P.Palmer、伊利诺斯州立大学L.E.Snyder组成的观测小组,用设在新墨西哥州的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甚大阵(VLA)观测哈雷彗星的羟基(OH)谱线发射,得到了羟基最低能态(2II_3/2,J_5/3)F=2→2跃迁谱线(频率为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及宇宙学和高能天体物理两个专业委员会召开的1983年理论天体物理讨论会,于1983年8月22日至8月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天文台,大专院校及其它科研单位的约五十余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新疆及其它地区高等院校的二十余名教员、研究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第22周上升期的地磁瞬变及共转扰动。本活动周的地磁活动从1987年夏季开始上升。1988年起出现K_P≥6级扰动持续3小时以上的强主相磁爆,但多数磁爆是S(C)型延迟主相磁爆。 1988年第一、二次联测期间磁扰很弱,K_P指数基本上不超过4级。第三次联测期间发生几个中等强度的磁扰,象是冕洞引起的重现性扰动。6月28日日面S19E22发生的M6.5/2B耀斑,245MHz射电流量峰值达230,000单位,但未引起显著的地磁扰动,可能是耀斑的持续时间太短,只有13分钟。 第四次联测期间12月15日在N26E59,持续时间为128分的X1.1/1N耀斑,和12月17日在N26E37、持续184分的X4.7/1B耀斑。有两个急始型磁扰对应:12月16日的S(d)型短期弱扰动和12月17日的S(b)型强急始脉冲或小型磁暴;12月25,观测到一个典型的缓始但有明显主相的磁暴(图2)。形态相似的扰动也在4月22日(活动区在50~60°W)观测到,可能有冕洞发生在活动区所在经度附近,图1和所示的两个磁暴起源、结构都完全不同。前者对应于耀斑激波,后者对应于冕洞高速流。 图3画出1987和1988年的地磁C,指数的共转变化。从图4可以看出上述不断出现的共转扰动正是第21周似稳共转扰动的再现,预计冕洞也有相似的日面经度分布,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3月的巨大日地扰动事件恰好发生在第15卡林顿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各天文台站及天文系的太阳射电小组所组成的太阳射电联测网及研究课题组,这一年来在设备研制,观测资料的取得及分析和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6.
1983年6月11日,由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厂组成的中国日食观测队天文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成功地作了一次日全食观测。 这次日食的最佳观测地点是印尼爪哇岛,所以大部分国家的观测队都集中于日惹,但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17.
耀斑研究的时变结构在射电波段已进入亚秒甚至毫秒级时标。微波段的尖峰辐射有高至10~(15)K的亮温度,硬X射线爆发也可能与电子加速过程有密切关系。1981年5月北京天文台第一次在十厘米波段取得微波爆发毫秒级的精细结构。1983年开始国内联合成立太阳射电爆发高时间分辨率研究课题协调组,并决定建立全国性的观测网。各有关单位设备的配置及计划见表1。该联测网将有从约2厘米波长到21厘米波长的大于10:1的波段覆盖。爆发的不同时标结构可能来自不同的机制,与光学高时间分辨的同时观测可能取得重要的结果,来间接证实精细结构尖峰源的位置。北台正在更新2840MHz的1ms采样设备;研制时间分辨率达约10微秒的十厘米波段多通道偏振计,可以轮流在2600 60MHz及2600-60MHz上相距10MHz的两点上同时接收,预计89年底至90年初投入观测;另一研制的设备为高速采样六厘米波段强度干涉仪,可发现日面上有无角径大于0.01"源的存在。云台已有1420,2840及4000MHz三波段同步观测设备,并将增加2160MHz的设备。紫台将使用13.7毫米波段天线进行高灵敏度的毫米波爆发高时间分辨观测研究。北京大学正在研制21厘米波段快速采样自相关频谱仪。各波段、各种形式的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设备用时间同步系统联系起来。联测网的资料可进行如下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为将已有的日食光谱仪主要部件用于1997年漠河日全食光谱观测而做的三种仪器设计方案,涉及定天镜位置、成象系统和光谱仪的光路安排。并与1983年日全食的情况对比,讨论其可行性及对观测和结果的影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了观测采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EXOSAT对Seyfert星系NGC4051光变的观测,继1985年5月的多波段联测之后,我们又于1985年12月7日—9日对NGC4051进行了B波段及V波段的短时标光变的观测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NGC4051在B波段有两个与X射线波段及U波段相对应的短时标光变,时标分别为4200秒和1800秒,振幅分别为ΔB≈0.21mag(±σ=0.04~m)和ΔB≈0.43mag(±σ=0.08~m),(2)V波段有一个时标为~2400秒,振幅为ΔV=0.07mag(±σ=0.07~m)的短时标光变,(3)结合X射线波段及U波段的观测,我们发现,NGC4051的光变时标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为迎接二十二周峰年的太阳观测动员力量,组织队伍,明确峰年常规观测及资料处理的学术要求,我国首次太阳常规观测及资料规范化会议于1986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及二十二周峰年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召开的。数理学部常委、峰年领导小组执行组长陈彪先生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74人。他们主要来自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常规观测、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