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部,秦岭造山带北侧,处在聚合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挤压-伸展的构造转换环境。矿区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铜矿峪亚群",即火山-次火山岩,岩石经变质作用为绿片岩相和低角闪岩相。铜矿床在空间上与元古代钙碱性S型花岗斑(杂)岩体紧密共生,严格受火山机构控制。据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时代为(2 108±32)Ma,是我国最古老的斑岩型铜矿床。铜矿床呈厚板状透镜体产出,矿石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有少量块状矿石产出。铜矿平均品位为0.68%,其中30%为富铜矿,并伴生钼、金。成矿热液主要源自深部地幔,也与地壳成分和天水渗入有关。因火山喷气和二次沸腾,在高侵位后,由分离作用形成碱质交代及石英绢云母化叠加红长石化的围岩蚀变,无面型环状分带特征。矿床成因推测为变火山热液斑岩型铜矿床。预测矿床深部可能赋存有岩浆房,找矿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李海艳 《山西地质》2012,(3):111-113,115
芦家坪铜矿产在中元古界西洋河群许山组中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积岩夹层分布区内。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以晋宁起岩浆喷发,绛县期、中条期岩浆侵入为主,火山作用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区内构造断裂发育为成矿物质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山岩构造破碎带中的石英脉或石英一方解石碳酸盐脉以及石英脉接触的蚀变安山岩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次为赤铁矿、孔雀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碳酸盐矿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认为区内铜矿体类型为中温热液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铜矿。此区找矿无论从岩性、构造、蚀变、物探、化探都具有明显的标志,所以研究此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对同类矿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眉县铜峪铜矿经勘探为一中型矿床。对该矿床的成因有多种说法,争论较大。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喷发—沉积矿床;另一些人认为,属火山同生沉积—岩浆热液改造矿床;又有一些人认为,属受改造的火山沉积铜矿床;另外,还有人认为属火山热液矿床及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铜矿床等等。笔者曾在矿区工作多年,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成因更符合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部,涑水群杂岩构成本区结晶基底,其上为绛县群,中条群、西洋河群等前寒武纪地层。绛县群变超钾质火山岩系,全岩Sm-Nd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2.63±0.10(Zσ)Ga;铜矿峪铜矿容矿钙碱性变火山一次火山岩系,原生锆石U-Pb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2.182±0.015Ga;铜矿峪铜矿容矿钙碱性变火山一次火山岩系和胡一篦型层控铜矿床容矿热液沉积岩系,全岩Rb-Sr等时线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778±0.027Ga和1.832±0.026Ga。前两者代表超钾质火山岩系及钙碱性火山一次火山岩系形成时代,后者反映区域变质作用时代。根据前人Rb-Sr等时线同位素年龄研究资料,西洋河群安山岩系形成于1.454±0.05Ga。  相似文献   

5.
胡家峪-篦子沟型铜矿床是中条山地区具重要意义的铜矿类型之一.矿床以严格受地层控制、品位高、并伴生钴、金为特点,引起许多地质学家对此类矿床的重视.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对该类型矿床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先后提出过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沉积变质及火山-沉积变质等成因观点.本文仅就中条山地区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阐述,以期对该区矿床成因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
包尔图铜矿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北山区包尔图至库米什断裂带附近,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艾木太乌拉短轴背斜轴部附近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Chxn)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本亚组地层自背斜轴部向两翼由角闪岩相逐步过渡到绿片岩相。矿区内的变质岩既具有中酸性火山岩类岩石化学的特点又具有沉积成因岩石化学的特点,为沉积岩与火成岩过渡类型。矿区内变质岩的地层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应为一套海相中酸性、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研究区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后期又叠加有动力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曾小华  周宗桂 《现代地质》2014,28(2):348-358
青海铜峪沟铜矿床位于祁漫塔格-鄂拉山成矿亚带鄂拉山多金属矿带东南段。通过对铜峪沟铜矿床的矿石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及矿石矿物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确定矿床的成因。从测试结果来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较富集、重稀土亏损、分馏程度较高、Eu中度-强烈亏损,显示矿石物质来源为混合来源;硫同位素δ34S测试结果全为负值,属轻硫型,总体上揭示出硫主要来自地层的沉积硫;铅同位素测试数据表明矿石铅部分来自沉积成岩阶段,部分与印支期造山运动有关,表明成矿物质混合来源的特征,富成矿流体在成矿之前存在均一化过程。氢、氧、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原生岩浆水和变质热液水,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通过研究认为,铜峪沟铜矿床为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山西某变质岩铜矿床是我国的重要铜矿区之一.历来认为矿体赋存于硅化黑云母化大理岩中,同时认为该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的中温热液型细脉浸染矿床;近年来多认为是沉积热液或沉积变质矿床.本文根据对含矿岩石的特征、变质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硫同位素分析、钾氩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提出火山-沉积-变质成因的看法,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西虎家尖银金矿床地质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明  白鸽  何全泊 《矿床地质》1993,12(2):138-147
该矿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的一套浅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弱。矿体呈单一脉状,矿石成分复杂,银矿物种类多(30余种),分属S-Sb-Cu-Ag及S-Sb-Pb-Ag两大系列。矿床的Sr、Pb、S、C、O、H同位素组成及矿石和容矿岩石的稀土配分表明成矿物质及成矿水溶液均主要源于基底构造层——中元古界双桥山群。该矿属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银矿床。  相似文献   

10.
变质岩系中的层状铜矿,除了直接产于变质火山岩中的火山岩型铜矿外,大量分布的是产于变质砂岩、碳酸盐岩、板岩、片岩和片麻岩中的铜矿,本文称为变质岩型铜矿.以往,这类矿床被看作岩浆热液型铜矿.七十年代以来,不同的成矿认识相继提出,如"沉积"、"变质"和"火山",以及这些地质因素相结合的复合作用,如"沉积-热液"、"沉积-变质"、"变质-热液"、"火山-沉积"、"火山-沉积-变质"等等.在近几年的地质文献中,对于同一个或同一类矿床,不同的作者在认识上差别很大.这表明变质岩型铜矿有可能是多成因的,必须对多种因素作全面分析,从成矿现象上探寻成矿机理,找出各种地质因素在  相似文献   

11.
中条山早元古代铜矿成矿作用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条山重要铜矿床都产于早元古代活动带中。它们是:绛县群(2500—2300 Ma)下部变质泥质—半泥质岩中的沉积变质铜矿床和中上部变质钾质火山岩建造中的变质火山斑岩铜矿床;中条群(2300—1830 Ma)变质碳酸盐黑色页岩建造中的沉积变质-再造铜矿床。这些原生成因不同的矿床,经过180 Ma左右的中条运动及其变质作用,而表现了某些相似的热液和地球化学特征,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受原岩建造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条山绛县群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的南缘,主要由涑水杂岩、绛县群、中条群、担山石群和西阳河群组成.其中绛县群主要由变质的砂岩、半泥质岩、泥质岩、碳酸岩和火山岩组成.在取自绛县群的两个变质沉积岩样品中,利用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85个单颗粒碎屑锆石,锆石年龄主要介于2416~2899Ma之间,样品05ZR02-1中的主峰值年龄为约2667Ma,样品05YQ12-1中的主峰值年龄为约2537Ma,表明这些变质沉积岩主要源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以晚太古代老地壳物质为主.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年轻的年龄为2160±17Ma,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绛县群变质沉积岩的的沉积作用应该发生在2200Ma之后,而不是在晚太古代后的2.5~2.3Ga,绛县群与北峪花岗岩之间并不是呈现侵入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3.
铜矿峪变斑岩型含钼铜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胜 《矿床地质》2000,19(1):46-53
通过对铜矿峪矿床在含铜建造、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论述,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富集机制及成矿模式,并对找矿远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 ,是在中条山西南段新发现的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其形成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岩或矿化体基础上 ,经过区域变质和印支 -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液的改造加富而成 ,其成因应属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 -热液改造型铜 (镍、铁 )矿床。  相似文献   

15.
落家河矿田位于中条三叉裂谷南东支的落家河构造剥蚀天窗内,该区域位于线性构造和弧形构造的交叉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落家河矿区赋矿岩性为新太古界绛县群宋家山组绿泥片岩和变细碧岩.宋家山组一套钠质中基—中酸性火山凝灰岩夹正常沉积钙质副变质岩组成.经变质后的绿片岩层是主要找矿层位,特别是该岩层沿走向或倾向变化大和膨胀部位.硅化...  相似文献   

16.
中条山西南段中生代热液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条山西南段铜镍、铜铁、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成因类型为高-中低温热液型.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不同矿产形成与矿源岩有关,铜镍矿、铜铁矿和金矿分别产于变基性侵入岩、变基性火山岩和片麻岩中,构成了中条山西南段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成矿系统.这一成矿系统是同一能量场和流体场、不同矿源场之间耦合的结果.根据成矿系统分析,该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预测在不同矿源复合叠加地段,还有铜铁金、铜镍金、铜铁镍矿床产出,地质找矿应部署在中生代中酸性岩体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625±11)、(2592±16)、(2548±15)Ma;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790±15)、(2773±24)、(2782±34)Ma;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700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文香  王坤 《吉林地质》2006,25(3):24-28
杉松岗钴(铜镍)矿床产于古元古代裂谷海槽褶皱地带,是国内新近发现的新类型矿床.它赋存于老岭群富硼、碳粘土岩夹硅质岩建造之中.通过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受后期变质热波的强烈叠加作用,形成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同时阐述了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中条山区前寒武纪铜矿床地质历史演化及成矿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条山区铜矿床是在中条古裂谷地质构造环境中演化形成的。本文从涑水杂岩期-绛县期-中条期-西阳河期等不同时代地质历史演化,分别探讨了中条山区不同类型铜矿床时空分布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它们早期形成的矿源层受不同时代的层位和岩性控制,但在后期的2000~2100Ma和1800~1900Ma较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对不同类型铜矿床进行了叠加和改造,使铜质进一步富集,最终形成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20.
变形分解作用与中条山上玉坡变基性侵入岩席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条山胡家峪—上玉坡背斜核部正变质基性岩的变形分解及变质作用的研究以及变形变质系列的建立,结合成因矿物学的研究及铜矿峪地区绛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的对比,确认背斜核郎的黑云片岩系为与中条运动早期区域性伸展有关的沿剥离断层侵入的基性岩席的变形变质产物。从而否定了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定为“绛县群铜矿峪组(或西井沟组变基性火山岩)”的论断,对中条山变基性浸入岩的形成和演化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