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流砂岩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流砂岩是陆相盆地常见储层类型及油气储集有利场所。由于河流改道迁移频繁,河流相沉积常为砂、泥岩交互且岩性横向变化快,造成地震反射呈断续特征,利用常规地震资料进行砂、泥岩分辨和预测难度很大。笔者在分析河流砂岩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的基础上,研究和讨论了砂岩的精确标定、等时地层格架下的精细解释和地震属性提取,优选地震振幅类属性和分频处理预测薄层砂岩的平面展布,构建合理的地质模型,优选参数进行拟声波反演预测砂岩垂向分布及厚度变化等储层预测中的技术问题。通过实际应用和资料验证,采用技术方法合理,并取得了高精度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传统的时间域反演方法很难精确预测薄储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极大制约了该类储层发育区高效水平井组的部署.要实现这类薄储层的精确预测,关键在于如何井震结合、拓宽频带,获得合理的高频成分.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主流的反演方法,笔者提出深度域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该方法能够精确识别陆相薄层砂岩储层.以苏东南地区陕1...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陆丰A区中新统珠江组中-下段2370层是该地区主力油层之一, 但储层厚度差异大、分布不清, 严重制约了区域勘探部署.本文综合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 分析得出纵波阻抗和VP/VS为研究区识别岩性的敏感参数, 并通过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刻画出研究区2370层砂岩分布特征, 整体呈北厚南薄的展布.以地震振幅、分频属性及叠前反演属性为基础, 利用多属性反演技术分析统计了各属性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优选出密度、VP/VS、地震导数、LR、VP、25~30Hz地震分频6种属性为储层物性识别参数, 综合预测研究区2370层储层滨岸砂坝砂体孔隙度发育特征.多属性反演结果表明, 在研究区东北部、西部, 厚层的滩坝储集砂体的孔隙度发育, 普遍在18%以上; 而在中部和东部, 受滩间、坝间泥岩与滩坝砂的叠合区影响呈条带状分布, 孔隙度为10%~18%.预测结果与同期钻井的钻后结果基本一致, 预测成功率在75%以上.多属性反演技术在研究区的储层预测中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对类似地区的储层预测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庆榆树林油田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扩大油田产能建设规模、丰富开发地震解释方法,本文把不具备储层速度信息的伽玛曲线、电阻率曲线通过一定的转换,实现作为伪声波曲线进行地震反演的目的,使地震反演数据体加入泥质含量及含油性两种信息,有助于进行储层砂岩厚度预测及储层含油性预测。几种地震反演数据体层位标定以声波曲线标定为准,综合预测含油富集区精度可达80%。通过评比地震反演方法得知:波阻抗地震反演可以大幅提高地震解释纵向分辨率;伽玛曲线作为伪声波曲线直接反演是可行的,在预测砂岩方面有优势;电阻率曲线可转换成伪声波曲线,该类反演数据体在预测含油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技术是一种比常规地震属性识别储层更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将一定时窗内地震反射波通过离散傅里叶变从时间域换转换到频率域,用转换后的振幅谱和相位谱识别薄储层的厚度变化和边界。通过该技术可以对地震资料中所有单频信号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已经证明是一种具有较高可信度的技术。针对胜利油田老河口油田老168井区馆陶组河道砂油藏厚度薄、横向变化大的地质特征,本文运用分频处理技术对该井区馆陶组地层砂体分布进行预测,并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经钻井证实,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6.
歧北斜坡沙二段滩坝砂体储层预测面临薄互层地层地震分辨率低,灰质砂岩与常规砂岩地震反射特征相似难以预测两个难点。通过试验优选,形成了两项针对性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针对地震资料分辨率低,薄砂层预测困难的问题,采用谱分解和地震属性相结合方法,在分频体上提取地震属性,提高薄砂层识别能力。针对高灰质含量的滩坝砂体难以预测的问题,探索了利用地震属性降维和数据融合技术剔除灰质的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谱分解技术和多地震属性降维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歧北斜坡滩坝砂体的薄砂层,并在滩坝砂主砂体发育区的预测中,剔除了灰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滩坝砂岩是东营凹陷始新世晚期广泛发育的沉积类型,具有埋藏深、厚度薄、互层结构等特点,地震预测难度大。笔者针对滩坝砂岩在开发阶段如何区分滩砂与坝砂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应用"分频预测、多属性降维、反射系数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解决有效储层描述的研究方案,实现了滩坝砂岩储层预测定性到定量的技术转变。该方法在具有同样的薄互层结构的沉积类型的描述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储层埋深在5 000 m左右,具有多期生物碎屑滩沉积的地质背景,但储层厚度薄,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制约了该区飞仙关组的天然气勘探。通过采用拓频处理系列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在此基础上采用伽马反演和波阻抗分频反演等技术,有效预测并刻画了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薄储层的空间分布。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较好,证实了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在鲕粒滩薄储层预测中是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B油田下白垩统上达乌尔组M02段为辫状河相沉积,储层以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砂体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快,储层展布规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进程。本次研究基于新一轮精细构造解释成果,通过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地震正演模拟、地震属性分析、常规地震反演以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消除了地震属性分析存在的多解性,弄清了砂体宏观展布规律,并且突破了常规地震分辨率的限制,落实了M02段薄砂体展布特征,建立了适用于本油田的综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序列。通过该技术序列在本地区的成功应用,为油田的滚动评价和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对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类似区块的储层预测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区新近系砂岩储层厚度薄、单砂体厚度小、砂体相变快的特点, 通过研究分析砂体储层与地震属性、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 采用伽玛拟声波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对研究区新近系进行储层预测, 并与常规的波阻抗反演、声波测井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生成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垂向分辨率, 可以有效识别出薄层砂体。该预测结果有效支撑了井位优选, 并经过了新钻井钻探证实, 实现了该区油气调查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A油田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砂泥岩互层严重,且储层薄、横向连续性差,分布规律难以掌握,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其对储层预测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而常规反演方法很难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针对这一难题,结合该油田沉积相分布稳定的特征,这里在地震波形相控反演思想的基础上,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应用到A油田的薄层预测中,研究表明:①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既在空间上体现了地震相约束,平面上也更符合该油田的地质沉积规律;②三维地震波形特征直接反映沉积相信息,减小了常规人工划分沉积相约束的工作量和主观认识的不确定性;③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突破常规基于空间域插值算法的限制,对井位分布的均匀性没有严格要求,大大提高了储层反演的适用领域。该方法首次应用于珠江口盆地,并且在A油田的薄储层及薄隔夹层反演预测中,为该油田的开采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基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井震协同的高分辨率储层预测,落实了薄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含油砂体.针对含油砂体分布范围小、厚度薄、预测难的问题,通过地震匹配追踪分频处理,得到频率域的离散调谐地震数据体,其地震剖面波形特征清晰、能量增强、分辨率提高.应用优势频率分频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铜钵庙断裂带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三维轮廓和有利储层分布,并通...  相似文献   

13.
塔中地区卡塔克1区块东河砂岩地震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章  徐雷鸣 《新疆地质》2006,24(3):270-275
采用基于地震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与沉积相解释、波阻抗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震多属性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等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从塔中地区卡塔克1区块泥盆系东河砂岩储层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及相关的地震地质特点出发,利用卡1三维地震资料开展目的层系的目标精细解释,结合已有的钻探、测井和测试等资料,揭示了东河砂岩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圈定出砂岩发育带,并对有利储层段的潜在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利用时频转换后地震资料完成高速围岩屏蔽薄层定量评价,应用广义S变换对目标地震开展解释性处理,落实薄层时频域地震可识别程度。结合实钻砂体发育数据、频谱分析、薄层时频特征等,开展时频转换数据优选,提取频率梯度属性定性分析目标区沉积储层平面展布特征。构建实钻数据与频率梯度数学关系,完成薄层定量评价。对中东地区实际资料处理解释表明,基于广义S变换的多频解释技术对于高速围岩屏蔽的薄层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为利用地震资料开展储层定量评价提供了一套技术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储层油藏描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储层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沉积层系,主含油层位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互层段,发育有不等厚薄互层状油藏,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小、砂体分布不稳定、油水层相间分布、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针对含油储层薄、砂体追踪对比困难等问题,在提高地震分辨率基础上,通过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进行了含油砂体展布研究.利用拟...  相似文献   

16.
淮北矿区主采煤层多存在岩浆岩侵入现象,且具有侵入煤层多、分布面积广、侵入方式复杂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无法保证其解释精度。针对该问题,以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体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岩浆岩侵入状态的地震响应特征;综合利用基于地层物性差异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基于波形差异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和基于阻抗差异的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煤层岩浆岩侵入区的识别与解释,精细雕刻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薄层岩浆岩侵入区以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解释精度高,厚层岩浆岩侵入区预测则综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相分析结果。因此,根据矿区的煤层分布和岩浆岩侵入特征,综合运用地震属性技术、地震相技术与波阻抗反演技术,能有效刻画出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