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岩  刘茂华  杨立君 《测绘通报》2016,(10):141-143
针对控制测量技术和GNSS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高校测绘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测量学”与“GNSS原理”课程同步教学的方法,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试3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而达到了促进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实践证明,同步教学方案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杨慧  慈慧  孙亚琴 《测绘科学》2011,36(5):237-239
本文在简介“空间分析与建模”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进行“空间分析与建模”教学的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高校GIS技能竞赛,结合竞赛依托平台进行技能与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并将参赛实践引入到“空间分析与建模”的课程教学中,使得教学与竞赛相结合,促进了“空间分析与建模”教学的改革,使该课程教学始终与全国性学生竞赛实践紧...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创新工作室、实验中心、实习基地”三级实践育人新体系,形成了思政实践育人、教学实践育人、科研实践育人与创新实践育人的“四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实践育人新体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在育人体系构建、德技双馨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全链条上均取得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4.
“发现法”亦称问题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背景)和气氛发现问题,再经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分析、推理和综合去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对知识内涵进行探讨。“发现法”可运用于各种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借助地图。因为地图可以展现出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各种不同内容的地图又能显示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所以地图便为开发新知、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谈谈自己近两年来在地图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工科”时代的到来,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已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地球空间信息人才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促进“新工科”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测绘地理信息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出了“学赛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开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构建了现代空间信息新技术与传统优势相结合的测绘地理信息“新工科”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学赛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过程全贯穿,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开拓了“学赛研”三位一体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贾奋励  杨剑  游雄 《测绘通报》2022,(S1):153-157
本文针对军事指挥与作战人员空间认知的特点和要求,围绕空间认知工效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认知行为分析技术的空间认知工效实践教学平台设计思路,以及基于“思维类型、行为任务、认知水平”3个维度的实验科目设计方法,阐述了上述平台与实验设计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科学(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课程改革创新实践,对进一步提升课程资源质量、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课程体系和培养GIS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GIS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首先介绍了该门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然后从挖掘思政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以及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教学过程5个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随后,分别针对点数据、面数据和连续数据3种类型,设计了5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最后,总结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成效、特色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东建筑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实践,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志勇 《测绘通报》2017,(3):137-140
针对“微波遥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培养欠缺等问题,探索利用开源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辅助的教学改革。分析了开源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优缺点,介绍了微波遥感中常用的开源软件及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开源软件辅助下的“微波遥感”实践教学项目,建立了标准实验数据集,编写了实验指导材料,并通过百度云盘等方式实现了网络共享。通过教学改革,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教学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微波遥感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理信息知识结构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不足以应对高水平的科研和工作要求,更科学高效的本科培养方案亟待提出。为响应以“成人”统领“成才”的教学指导方针,将GIS的基础理念、专业知识和方法技术贯彻到本科生的教学之中,本文提出GIS本科教育3个创新思想——开放、开源与开发,创建了一套“多学科、多方法、多技巧”的立体式培养方案,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特点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性的设想和改革,将GIS的本科教学变成一种知识领域更加全面、方法技术更加前沿、实践方式更加多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理念有利于本科学生充分认识所学知识,在理论基础的支持上能更快速地提升空间思维素养和增强实践开发能力,是GIS本科教育方法上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测绘工程专业“测绘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旭  王国辉  张兴福 《测绘科学》2011,36(4):263-264,235
结合“测绘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注册测绘师制度对人才的要求,论述了“测绘管理”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特点和教学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几条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校面向留学生的“工程测量”(英语)课程教学实际情况,从教材及讲义、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是首次尝试的小班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教学体系方面,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其他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学以致用”为目的,阐述了进行“测量教改”的必要性,提出了教改的内容和对策,且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朱蕊  王力  徐立  高海峰 《测绘通报》2022,(S1):110-112+131
针对北斗导航教学设备价值高,实践教学场景再现难度大等问题,引入数字孪生的虚实共生理念,以综合演练单元为切入点,搭建虚拟训练教学平台;设计并应用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北斗实装设备与虚拟平台的融合。教学实践与问卷调查表明,通过“练中学”“学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主动性。实践教学流程的沉浸体验和多维交互等应用,也可为数字孪生深度融入北斗导航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依据地理国情监测新型专业的特点,结合“时空数据库”的教学与实践,针对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专业规划和培养目标,对“时空数据库”课程的目标、特点、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为时空数据库课程建设和内容的优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以及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评定实践教学成绩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测绘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摄影测量学”作为测绘类专业核心课程,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 式单一、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落后等问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主要聚 焦以下4个方面: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更新课程教学手段,建设和推广在线开放课 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教学充分融入分层次导学理念,强化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调整学生考评方式,加入过程化考评模式。通过将该教学改革模式引入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陈允芳  成枢  柳林  郭海花 《测绘通报》2013,(11):121-125
从广义的学科定义和研究范畴入手,探讨了数字测图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数字测图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接着就本课程的教学难点、重点内容进行了设计,在规划理论教学技巧和实现过程的同时,探讨了多种教学手段在其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综合运用情况,最后对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进行了具体安排,并设计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相应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9.
《地图》1989,(1)
我们知道,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难于直接观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经常、广泛、充分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这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新的地理知识,还能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识图用图呢?我们认为应培养他们具有“三会”和“四能”的基本功。一、“三会” 1.会看懂地图上的图例:每一张地图都有图例,说明图例是识图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图例,使学生看懂图例中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从而了解图上各种事物的位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对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有效地规范网络教学秩序,较好地保证网络教学效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并为个性化、研究式教学方法在网络教学领域内的具体实践提供环境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