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顾华 《地质与资源》2017,26(1):62-66
垃圾填埋是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普遍使用的方式,由此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成为主要的地下水污染源.本文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垃圾填埋对地下水的影响.通过监测该场地垃圾填埋前后2年内场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垃圾填埋前调查区的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为本底值,采用本底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来判定地下水是否受到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对于本研究的水质动态监测阶段,调查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暂未受到垃圾渗滤液的影响,个别监测井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是由于填埋场施工建设过程中,破坏了监测井井盖及挖穿了井边含水层顶层.随着整个垃圾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延长,防渗漏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垃圾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5,(5)
莱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承担着莱州市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已投入运营8年多,填埋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是调查研究的重点。依据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布设5个监测井点位和1个垃圾渗滤液点位,通过75项监测指标分析,莱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浅层地下水出现了污染,特别是溴离子和苯并(a)芘2种间接导致人体致癌的物质在研究区地下水流场上游厂界的背景监测井和下游170 m的扩散监测井检出超标,给当地周围村民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3)
以滁州市某固体垃圾填埋场项目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的三维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填埋场在水平及垂直防渗层均发生破坏时,渗滤液中的Cr~(6+)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及范围。结果表明:在防渗层破坏的情况下,渗滤液中Cr~(6+)运移的范围较小,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程度较弱。从模拟结果得出污染物的浓度值在模拟期结束后仍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由此提出在安徽滁州地区对固体废物进行填埋处理的可行性,为垃圾填埋处理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垃圾的堆存和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渗滤液对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能够造成严重污染,尤其使地下水质污染而丧失利用价值。通过阜新市垃圾填埋场现场采集新鲜渗滤液水样、垃圾堆体附近土样的实验研究,获得了新鲜渗滤液的各组分浓度和垃圾堆体附近土壤的性质。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等情况揭示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溶质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的动态过程,定量化预测了污染范围及时空分布,为研究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控制、管理和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渗漏量及COD变化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为非卫生填埋,已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在建立污染物溶出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非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规律,用WHI UnSat Suite软件HELP模块估计了停止填埋后的现状和采用地表防渗措施情况下渗滤液的渗漏量。结果表明,周口北郊垃圾在10a垃圾填埋过程中每年有1 000~5 000m3渗滤液进入含水层,其COD质量浓度大致为2 000mg/L。停止垃圾堆放后,在没有覆盖措施条件下,渗滤液渗漏量平均值为2 500m3/a。在垃圾表层铺设防渗措施可有效减少99%的渗漏量,但仍有12m3/a渗滤液渗漏进入含水层。  相似文献   

6.
汪名鹏 《岩土工程技术》2011,25(2):106-108,F0003
正确分析评价垃圾填埋场的地质特征和防渗方案,对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以及施工运营极为重要。从自然环境、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淮安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填埋区含水层分布、厚度、赋水性等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综合确定了填埋区岩土层渗透系数大于1×10^-7cm/s,表明填埋区不具备天然防渗的条件,需采用人工防渗系统才能有效的阻滞垃圾渗滤液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对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危害、污染特性、产生量和影响因素以及为防止地下水污染而采取的防渗措施,并系统阐述了国内外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垃圾生态填埋技术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填埋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在该领域需重点研究的课题和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技术是我国应用较广的垃圾处理技术,以某简易垃圾填埋场为例,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通过计算得到垃圾渗漏液产生量及相关污染物浓度,选取合理预测参数,运用visual-modflow软件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及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相关污染因子进行预测,根据相关预测模型和参数,结果发现:该简易垃圾填埋场中氨氮污染距离可达536.4 m;高锰酸钾指数污染距离可达480.36 m,说明该简易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已对下游一定区域的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填埋场场址选择和防渗处理设施,建立针对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填埋场不仅工程措施简单,工程投资少,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甚微,能更好满足填埋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填埋场场址选择和防渗处理设施,建立针对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填埋场不仅工程措施简单,工程投资少,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甚微,能更好满足填埋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河南嵩县康达萤石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为秦岭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嵩县西南部车村萤石矿集区。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采用MC-ICP-MS对矿床主成矿期的萤石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萤石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23±9.1) 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该年龄与合峪复式岩体的末次侵位年龄(127±14)Ma接近;萤石的εNd(t)为-15. 9,与合峪岩体的εNd(t)为-17.4^-11.2也相近,暗示矿床与合峪岩体的密切成因联系,并与这一时期区域上发生的大规模成矿时代及燕山期岩浆侵入事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浅层地下水可导致黄土覆盖区隧道淋水、变形,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查明黄土覆盖区隧道上覆地层赋水性特征和导水通道,为后期水害治理和隧道维护提供重要依据。在研究区复杂探测环境下布置了4条直流电法勘探线,经过数据处理,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发现电性剖面高电阻率区域与隧道位置吻合较反演断面图好;结合地质资料,查明了黄土地层富水区域,并指出了可疑导水通道。研究表明,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可准确的进行地质解释,常规电阻率法勘探在探查黄土区隧道地层赋水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邵月红  刘玲  吴俊梅  刘永和 《水文》2019,39(1):7-14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地区线性矩法和周文德频率转换关系式对年最大抽样序列估算的频率估计值进行修正,推求合理可靠的频率估计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气象成因和水文统计特性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水文气象一致区。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均方根误差判断各一致区的最优分布;年最大抽样序列的最优分布以GEV为主,年超大抽样序列的最优分布以GPA为主。基于两个实测序列计算的频率估计值比值和基于年最大抽样与周文德转换后的年超大抽样计算的估计值比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周文德频率转换关系式适用于该研究区。在此基础上,对年最大抽样序列估计的频率估计值进行修正。站点的频率估计值分布特征表现为:随着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重现期下的暴雨频率估计值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从南向北渐增,暴雨中心分布在苏北的宿迁和连云港一带;站点的频率估计值与同频率的观测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较小、相关性很高。基于年最大抽样序列和周文德公式频率转换能够推求计算合理可靠的暴雨频率估计值。  相似文献   

14.
以淮南潘二矿区、山西河池矿区和河南焦作矿区水样作为突水水源数据,采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选用六大常规离子作为判别因子,分别建立矿井突水水源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经回判检验表明,潘二水样和焦作水样的距离判别模型回判准确率超过90%,而河池矿区水样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仅50%。为此,增加总硬度、碱度、PH值和矿化度作为判别因子,重新建立河池矿区水样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回判准确率提高至90%,证明适当增加特征判别因子对改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有利。最后对三个矿区的未知样本进行了距离判别分析,并与Bayes逐步判别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判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距离判别法稳定性较好,判别准确率与Bayes逐步判别基本相同,比模糊综合评判要好。因此,在判别因子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距离判别法是目前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运行的原因;根据晋城市的旅游地质资源分布情况,提出了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建议。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河南省是我国第二产铝大省,而铝土矿所在地层层位石炭系本溪组划分长期以来争议不定。本文通过对河南本溪组地层层位的岩性组合、动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孢粉组合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 豫北鹤壁本溪组是一个跨滑石板阶和达拉阶的岩石地层单位;(2)河南省焦作本溪组上界应与达拉阶上界大致接近;(3) 豫西地区本溪组应属于跨滑石板阶、达拉阶及马平阶三个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4) 嵩箕北区本溪组生物群属晚石炭世之产物;(5) 嵩箕中区本溪组生物群更比嵩箕北区的年代晚。综上所述,河南铝土矿所在地层-本溪组含铝岩系为一“ 穿时冶性清楚且典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如果以目前石炭世的划分方法,河南省本溪组既有晚石炭世早期,亦有晚石炭世中期,是一个同相异期的岩石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17.
常红梅 《江苏地质》2007,31(4):315-318
岩、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工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综合运用岩性段旋回法、测井曲线法、层间距法、标志层法、煤层特征法等对程村井田岩、煤层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针对不同层段采用不同方法组合能取得较好效果,对指导豫北地区岩、煤层对比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河南焦作矿区地质条件、浅部煤田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煤层气含量,建立了数学模型,预测了深部煤田预测区二1煤煤层气含量.依据该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煤层气资源条件,初步评价了该矿区二1煤煤层气资源潜力和可采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北秦岭双龙-夏馆地区精确圈定出大面积榴闪岩,榴闪岩常以似层状、条带状、豆荚状和透镜状产于秦岭岩群郭庄岩组混合片麻岩内,空间上可划分三个带:南带与松树沟一带的麻粒岩构成一个较宽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带则与官坡-双槐树一带的榴辉岩构成一线,而中带向西可能延伸至丹凤大寺沟一带。区内榴闪岩主体受秦岭岩群郭庄岩组的展布形态控制,呈面状遍布于整个郭庄岩组内,而非局限于某一侧或两侧,暗示秦岭岩群可能整体卷入早古生代的俯冲和碰撞作用。野外宏观特征、岩相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榴闪岩原岩为辉长岩,成岩年龄为654.1±5.6Ma、656.1±6.7Ma,获得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472.9±6.0Ma、485.0±33.0Ma,其后分别在455.4±9.0Ma、416.7±1.9Ma和401.1±6.2Ma遭受了多期次退变作用的叠加。结合区域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基性岩石的原岩至少存在于新元古代中期和晚期,其成岩时代分别与扬子地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晚期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床群一致,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两者是否为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下的同期侵位的产物,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富铝含铁的黏土-铝土岩(矿)广泛分布,其中普遍伴生锂元素,为典型的沉积型锂矿床。为探讨锂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以及与主量元素的关系,对本溪组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岩(矿)石类型及组合进行了系统划分和Li与主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地区本溪组Li平均含量在平面分布上西部明显高于中、东部,富集程度具有"西高东低"特征;本溪组中各岩(矿)石Li含量差异较大,Li主要富集于本溪组中上部致密块状高铝黏土矿和硬质黏土矿中,部分软质黏土矿、铁质黏土岩和碳质黏土岩中Li有异常富集现象;富锂岩(矿)石Li与Al2O3、SiO2均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且A/S值为0.8~1.5,Al2O3含量为30%~55%、SiO2含量为25%~45%时,Li最富集。综合分析认为,窑头、常平、盆窑北-张老湾南、焦谷堆-寨豁、栗井-大洼和上刘庄-王窑等矿区,可以连片大面积圈定锂矿体,是该区最佳锂资源潜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