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宁波市轨道交通某站点管线综合设计为例,利用RTIM技术完成了站点的水暖电和土建专业三维信息模型的建设,并通过RTIM软件体系进行了管线各专业的三维综合,借助软件工具实现设计方案管线三维模型的碰撞冲突检查以及明细表、施工图的生成,并以各类报告的形式提供给设计方,进行方案优化,达到辅助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陈恒  施立群 《测绘工程》2012,21(1):70-73,77
根据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对管线详查的要求,介绍相应管线探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并成功解决深埋金属管线和深埋非封闭非金属管线的探测技术方法,同时优化了数据处理技术,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3.
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综合管线时空数据库设计及基于综合管线时空数据库的管网三维模型自动生成和显示技术,实现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线三维模型建模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数字孪生城市为保障城市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宁波市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为例,论证了现阶段静态、多时态的数字孪生城市能够很好地适应城市规划建设需求,阐述了数字孪生城市统一大场景建设方法。集成二维数据、地形地貌、实景三维、轨道交通信息模型、地下管线模型等多源、多尺度数据,在数字孪生城市中进行轨道交通二三维选线。贯通规划选线后,连接设计、施工和运维,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数字孪生城市中构成完美闭环。在未来的时代,数字孪生城市将加速拓展其他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三维示意图的三维模型仿真度可超过90%,各种城市实景和信息由实地采集所得,并按照卫星定位和国家测绘相关标准与要求绘制,表达位置精准,以45°视角俯瞰城市,使乘客能轻易地通过辨认自己熟悉的建筑物来判断方向,从而强化地铁出口位置和周边信息的导向功能。以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32个站点的三维示意图工程为例,简述了人工建模技术在郑州地铁交通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人工建模的流程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前期测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艺  刘韶军 《北京测绘》2011,(2):73-75,16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交通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手段,社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缓解交通压力,北京市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轨道交通前期测绘的内容是提供详实准确的地形图和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资料,为设计和施工方提供作业依据。结合近几年承接的轨道交通测绘工程,简介轨道交通前期测绘的方法和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Stamp平台,开发了广州市地下管线三维管理系统,实现了海量的地上三维建(构)筑物、地表地形地貌模型、地下三维综合管线以及地铁等其他地下空间设施模型的一体化建模、浏览、查询、统计、分析,本文对系统的三维数据库(模型)、功能、应用及特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王爱  张强  储金龙  孙圳  季顾烽 《测绘科学》2021,46(9):190-198,217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差异性变化,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城市总规用地、遥感影像数据探讨土地利用差异性的分析方法,为引导城市与轨道交通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以合肥1号轨道交通为例,运用了ArcGIS空间和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在时间维度方面:①用地的动态度、变化率和变化量大小排序均呈现出二环以外>一二环之间>一环以内.②在用地面积变化上,相交于二环以外,一环以外、一二环之间区域的用地面积变化不突出;空间维度方面:①轨道交通各站点周边用地均呈现多元复合型,而不同站点周边用地的主导功能有所差异.②各站点400~600m范围用地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大小趋于较高值的平稳状态,200 m范围内信息熵和均衡度波动大.③各站点周边商业、居住和道路用地半径维数较高,道路、商业用地边界维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宁波轨道交通项目从2007年开始规划、立项和申报,2009年宁波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建设,到2014年6月轨道交通一号线将正式运营。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经营活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各阶段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断层,实现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和充分利用,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轨道交通建设中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常用的管线三维建模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分析不同方法的应用范围、综合考虑各种建模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Direct X9.0、.NET Framework3.5运行环境,采用C++语言,集成开发了管线三维建模工具。以广州市现有二维管线数据库为例,该工具通过对编码、字段、材质、特征、附属物等信息的映射设置,能快速、高效地实现管线的三维建模。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信息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轨道交通信息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RIM)的理论、研究方案、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及研究成果在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海量地下综合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法 以昆明全市2万多公里的实际管线探测数据,330平方公里的DOM、DEM和数字地物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二三维一体化的综合管网库设计,以C#.net为开发语言,整合ESRI公司ArcGIS Server和AutoNavi公司AnGeo Uniscope两大平台,采用视点相关球面LOD算法,面向服务的构架进行三维管线系统开发。结果 成功建立了高效、快速的地上、地下全景的昆明三维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并具有流向分析,挖方分析,剖面分析,爆管分析、排水管网内涝水淹分析等强大的管网分析功能。结论 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特别是为三维综合管线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下管线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城市管理、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应急管理等都需要准确和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为实现对嘉兴市综合地下管线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及管线成果的应用,嘉兴市组织实施了嘉兴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及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着重阐述了嘉兴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及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的总体设计。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数据管理、数据更新、查询统计、空间分析、三维可视化及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就系统平台在综合地下管线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三维激光扫描和管线探测技术在三维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应用,提出点云与模型共存、点云制作三维地形和地下管线三维化3种新技术手段,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处在城市繁华区域,基础深、线路长、风险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对地下管线探测的精度要求比较高。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管线详查的特殊性,本文采用磁梯度与精确钻孔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工程中轨道沿线深埋天然气及给水管线的探测,为深埋大管径管线的探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相关的工程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精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GIS的天气雷达组网信息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三维GIS的全球展示模型,结合雷达站点建设信息,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了全国天气雷达的总体布局;采用气象行业专用的以雷达站点为中心的极坐标参考系,建立起单个雷达站点的局部三维探测模型;采用雷达组网拼图技术,实现了全球模型下指定高度的雷达探测范围自动制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成图已由二维进入三维时代,但是目前探测使用的数据标准仍然沿用传统数据标准,难以满足管线三维成图需求。本文分析了原数据标准在三维成图方面的不足,在传统管线数据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管线点数据方面的不足进行了设计和扩充,特别是对井室数据的调查和建模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通过软件开发,实现基于规则的三维地下管线模型自动建立,真实再现三维地下管线场景。  相似文献   

18.
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介绍了管线管理的现状 ,阐述了管线数据的层次模型和组织方式 ,建立了地下管线的三维模型 ,提出了分段渐次推算的模型计算方法 ,并介绍了基于VisualC 和OpengGL技术开发的三维管线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管网由管线和管件组成,分别介绍了利用3ds Max建模软件构建地下管件三维模型的方法,以及利用Multipath对象模型构建地下管线三维模型的方法 ;并通过实验对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建筑信息模型(BIM)已经被广泛用于提高复杂管线系统的管理效率,但已有石油管线的BIM建模,往往依靠设计图纸或现场测绘手工完成,耗时费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RGB-D深度图像和LiDAR点云数据的石油管线BIM重建方法。首先利用RGB-D图像提供的丰富语义信息和LiDAR点云精确几何信息,对深度相机采集的RGB图像进行分割,生成三维语义地图;然后通过点云粗匹配和精确匹配实现数据融合;最后给出了不同结构管线构件的BIM模型制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管线BIM重建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准确、高效,有助于石油企业对含有复杂管线的计转站等实施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