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在各大省会或其他大城市得到蓬勃发展。而相关规划竣工测量技术却相对滞后,针对深圳地下轨道交通竣工测量项目实施,总结现代数字测绘技术在项目设计、测量实施等方面的相关技术,为有关竣工测量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案,将GIS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可有效融合海量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直观真实地展现轨道交通沿线和TOD资源分布,并实现用地的空间分析和历史、现状、未来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为轨道交通管理者提供宏观分析和科学决策辅助,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综合水平。本文基于GIS和二三维一体化等技术,搭建了东莞市轨道交通沿线及站场TOD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轨道交通信息地上、地面、地下图文一体化管理,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测绘》2002,(1):29-33
测绘工作,特别是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工作,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基础测绘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地区各项建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对象包括农业、林业、土地、水利、地质、煤炭、石油、交通、铁道、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低空摄影测量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基于该技术获取了试验区范围内的实景三维模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将倾斜摄影测量应用于BIM+GIS技术,有效整合、兼顾轨道交通线路周边的地上、地下信息资源,对选线过程中的空间分析提供基础条件,为选择一条符合规划要求、经济合理、因地制宜、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社会经济效益的线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凯  刘鹏飞 《测绘通报》2022,(11):132-134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深入应用,城市级地下管网BIM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实景中国建设中的必要一环。本文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在地下空间测绘中的应用,提出利用地下管网测绘数据与BIM深度融合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级地下管网BIM的技术流程和体系,构建了城市级别(GIS)场景下的精细化BIM模型,实现了测绘数据与设计数据的无缝融合,打通了多专业协同中与测绘数据融合的通道,为看不见的地下城市建设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数据底座。基于本文研究成果,以某城市为应用案例,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智慧水务云平台建设、智慧管廊施工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泛在测绘的发展为实时动态采集交通系统状态信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形式。本文在分析泛在测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平均行车速度与交通量的估计、交通热点的实时获取,以及交通诱导服务几个方面研究了泛在测绘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典型化应用。研究表明,泛在测绘的发展能为解决城市交通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京西站地区的管线错综复杂、地下普查技术较难的情况,结合北京西站地区市政管线测绘工程项目来介绍该地区市政管线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地形图测绘、管理信息点采集、地下管线普查及系统开发,为复杂的市政管线测绘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测绘业是国家重要的信息产业。测绘向社会提供测绘产品和测绘技术服务。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测绘产品逐步商品化,测绘单位逐步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铁建设会对邻域造成地质环境损伤,甚至发生灾变。传统基于点位测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野外作业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缺点。因此,本文基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安全施工中的应用需求,以天津市地铁五号线为例,利用27景TerraSAR数据和PS-InSAR时序监测方法,对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站和隧道施工影响进行了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PS-InSAR能在施工期间监测到地铁线及周边的形变,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基础测绘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重庆市结合实际,组织实施了全市地下管线普查与更新工作,形成了丰硕的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时空信息大数据资源,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测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施工测量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贯通,其贯通误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造价,因此在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精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规定隧道贯通误差及其允许值,是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贯通误差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值的分析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贯通测量及误差分配三个部分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贯通误差测量精度要求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供广大测量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most common mass transit modes in metropolitan cities include buses, subways, and taxicabs, each of which contribute to an interconnected complex network that delivers urban dwellers to their destinations. Understanding the intertwined usages of these three transit modes at different places and time allows for better sensing of urban mobility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this article, we leverage a comprehensive data collection of bus, metro, and taxicab ridership from Shenzhen, China to unveil the spatio‐temporal interplay between different mass transit modes.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develop a novel spectral clustering framework that imposes spatio‐temporal similarities between mass transit mode usage in urban space and differentiates urban spaces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ridership patterns of mass transit modes. Five resulting categories of urban spaces are identified and interpreted with auxiliary knowledge of the city's metro network and land‐use functionality. In general, different categorized urban spac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ccessibility levels (such as high‐, medium‐, and low‐ranked) and different urban functionalities (such as residential, commercial, leisure‐dominant, and home–work balanc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mass transit modes cooperate or compete based on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attributes of the underlying urban environments. Our proposed analytical framework provides a novel and effective way to explore the mass transit system and the functional heterogeneity in cities. It demonstrates great potential for assisting policymakers and municipal managers in optimiz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allocation and city‐wide daily commuting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3.
Rail transit continues to be a popular alternative for cities as a tool for alleviating automobile congestion and for redeveloping areas into transit and pedestrian-friendly environments. Ideally, rail transit will draw trips away from cars, but the quantitative work that tests this notion has often been either case studies of neighborhoods, in which conclusions are tough to generalize, or citywide comparisons where important spatial variation is lost in aggregation. This study seeks to narrow this gap in the research by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to isolate the effect of covariates and cities on changes in work trip mode choice at the traffic analysis zone (TAZ) level for nine cities between 1990 and 2000. The results suggest differences by city in the change at the TAZ level of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driving alone and taking transit. Increases in transit usage were associated with cities that built rail transit, while increases in automobile commuting and decreases in transit usage were associated with cities that did not.  相似文献   

14.
闻帅  黄正东 《测绘通报》2019,(9):99-103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的供给能力。公汽满载率是公交规划、调度和服务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在公交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由公交IC卡数据和公共汽车GPS数据等构成的公交大数据为获得相对精确的客流提供了可能。虽然已有相对稳定的OD推算方法,但对于公汽满载率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本文提出基于历史公交大数据的大规模公交出行链搜素算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汽车满载率数据库,并以深圳市为例揭示了高满载率线路段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揭示公汽服务整体水平和探测关键公交廊道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变监测领域。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题的形变特征。首先,利用26景TerraSAR-X影像在上海开展高分辨率PS-InSAR沉降精细测量,得到轨道交通网络整体的沉降格局;然后,针对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分类探讨其形变特性及原因;最后,进行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已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沿线主要的沉降原因;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早期建设路段比晚期建设路段更稳定,高架路段比地下路段沉降速率更小;PS-InSAR与水准数据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别在Space-L和Space-P两种拓扑空间下构建青岛市规划至2020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通过计算两种空间模式下的网络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聚类系数等统计特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青岛市规划至2020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线路交错程度不高,站点间的可达性程度为中等。从复杂网络角度观察城市轨道交通,旨在发现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内在特点,为青岛市轨道规划管理部门提供辅助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运营里程逐年累积,轨道交通沿线的工程建设项目存在数量多、工艺复杂、对在建/运营线路安全影响大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保护区内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针对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管理现状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并设计研发出一套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综合平台,在规范保护区内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手段,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分析及预警,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8.
田军  唐超 《测绘通报》2020,(9):23-26
随着建筑业“十三五”规划收尾和“十四五”规划的启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的水平大大提升。智慧建造能够辅助项目进行精细化智慧化管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交通建设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但是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本文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现有体系中引入新型测绘技术,分析其在应用中的主要特点和功能,重构了智慧建造架构体系,深入探讨了新型测绘技术带来的智慧变革,提升了轨道交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应用深度。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城市公交网络换乘模型中,一般根据公交站点间距离确定公交站点间是否应设定换乘关系,但该方法比较主观,可能导致某些公交站点间必要的换乘关系缺失。本文在以常用的以标准距离建立的公交换乘关系基础上,提出在介于标准距离和扩展距离的站点之间基于最优线路分析决定是否添加换乘关系的方法,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选择,从而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