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系统动力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动力学方法以一种结构性的视角,通过对各种系统关系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通过分析旅游现象中存在的高阶次、非线性、多重反馈、复杂时变系统的关系特性,认为系统动力学在旅游研究中加以应用,具有可能性与必要性,并结合生态旅游研究、旅行社研究、旅游经济研究、城市旅游研究等研究领域,进行了该方法运用的初步探讨,以期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丰富旅游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今后应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加强跟踪研究,将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于旅游企业研究、区域旅游和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发展、旅行社供应链研究等方面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增强旅游企业的发展能力和保证旅游研究成果在旅游决策中的应用,新西兰先后制定了3个旅游研究战略。新西兰旅游研究具有产业导向明显、广泛支持与参与、研究的连贯性和成果的应用性等特点。该文分析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其原因,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探讨我国旅游研究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借鉴新西兰的经验,从加强旅游研究的宏观管理、推进产业导向的旅游研究、建立健全旅游研究的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旅游研究发展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旅游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该文对1980年以来我国区域旅游环境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文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区域旅游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环境质量及其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保护对策与旅游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就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区域旅游环境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特殊旅游地正日益受到关注,古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的热点;国家从保护、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台了古村落中的精品———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规定。以相关概念和古村落旅游进展为基础,探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吐鲁番地区吐峪沟乡麻扎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以资源评价和旅游定位为前提,结合麻扎村实际提出双村模式旅游保护设想和体验性旅游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同时为我国西部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DCCA方法的旅游从业者对旅游影响认知水平的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社区,旅游从业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研究他们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水平与其背景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对芦芽山旅游从业者对旅游影响程度的认知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CCA第一排序轴与性别、旅游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较高的相关性,而第二排序轴与违法情况、性别的关系较为密切。这些变化趋势与D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DCCA作为一种限定排序,在研究样本类型与其背景特征的关系上优于DCA,但是在描述样本类型之间的关系上,则DCA优于DCCA。  相似文献   

6.
嶂石岩地貌及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嶂石岩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和特别的旅游资源,探讨该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怀旧旅游热潮背景下,以知青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揭示出知青怀旧旅游的基本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得到怀旧情感、地方依恋和活动偏好3个变量的构成因素,探讨了知青的怀旧情感、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知青在下乡地的怀旧旅游具有组团特征明显、重游率高、住宿方式较为特殊且与当地居民联系紧密等特征。知青对下乡地的怀旧情感显著且正向影响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而地方依恋对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仅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旅游扶贫及其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益  陈烈 《热带地理》2004,24(4):396-400
在回顾旅游扶贫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旅游扶贫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出旅游扶贫开发与一般旅游开发的不同特点,探讨了旅游扶贫开发的两种模式,提出了旅游扶贫开发的操作流程,并以广东省河源市东江画廊旅游区为例,对旅游扶贫操作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在对已有旅游中心地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与界定方法,分析了旅游中心地理论在旅游空间规划中的指导意义,并以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介绍如何将旅游中心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旅游规划当中。  相似文献   

10.
嶂石岩地貌及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论述“嶂石岩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和特别的旅游资源,探讨该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区域旅游业地域发展类型是一个新的尝试。文章以滇西北旅游区大理、丽江、迪庆、怒江 4个旅游片区为旅游业发展地域单元。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结合各地域所处的发展阶段 ,以各地域的发展特征和定量指标为依据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将滇西北旅游业发展划分为起步型、成长型和成熟型 3个地域类型 ,为进一步的普遍适用的旅游业地域系统发展类型划分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黎雅悦  戈大专  牛博  李杰 《热带地理》2022,42(10):1701-1712
基于休闲旅游资源POI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及栅格分析等方法,探讨广州市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可达性空间格局,并解析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中心城区密集、边缘区稀疏”的分布特征,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空间集聚度不断下降。2)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文化类集聚程度最高,康娱类呈单核集聚,自然类呈板块式集聚,专项类最接近随机分布。3)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可达性空间格局的交通指向性明显,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交通干线向外渐降,至从化区北部达到最低的特点。4)不同类型休闲旅游资源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存在差异,整体可达性最高的是康娱类,可达性最低的是专项类。5)广州市休闲旅游资源可达性格局在“资源-交通-人口-行政”体系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山区资源开发的互补转换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从结构与功能上对山区资源进行重新分类及相对优劣势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山区资源的“山区资源开发互补转换理论”.  相似文献   

14.
As an emerging mountain vacation tourism product, ski touris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domestic tourism market. As an important theory for studying the quality of consumer experience, perceived value has been widely employed in tourism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nd improving the ski tourism experience valu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mpetition among ski tourism destinations. Taking the ski tourists in Chongli District of Zhangjiakou as an example, 30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by using online and offline method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erceived value, this paper adop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ki tourism experience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ki tourists. This study finds that: (1) The perceived value of ski tourism experience includes four dimensions: facility value, perceived price, safety value and service value. (2) Using the perceived value to segment ski tourists, three different customer segments are identified: comfort-pursuant, price-sensitive and safety-oriented.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ey metrics, such as number of visits and stay time,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ski tourists according to thei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ge, monthly income,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perceived value of ski tourism experience and determine the market seg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ki tourists. Developing a corresponding market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different market segments can better promote the perceived value of ski tourists, and ultimately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5.
旅游区位的理论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旅游空间的优化和布局中.就旅游区位的5个因子方面分析了日本客源市场的现状、发展前景;并根据对西安入境外国人进行的1008份市场调查问卷、通过数理方法分析比较取得的结果,探讨了以增长极、中心地、点-轴、带状、网状等多层次、多边的西安旅游市场开发的空间布局和旅游线路优化组合的模式.最后就开发西安的日本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细分旅游市场和有针对性的市场促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书虹  白梦 《地理科学》2020,40(11):1878-1888
在构建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模型及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典型案例地,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等分析2009—2018年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① 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相关系数大于0.8,回归系数为正,两者显著正相关,存在较强的耦合协调关系。② 整体上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但各州市二者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③ 除接待服务和政策环境因素外,自然环境、旅游交通等正向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影响程度“旅游交通与接待服务>人力资本>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策环境>旅游宣传”。④ 针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不同类型,研究提出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交通便利性和加强旅游宣传等促进旅游旅游资源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及驱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供给演化的阶段特征、影响要素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探讨,认为:(1)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分为3个阶段。(2)促使欠发达地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中旅游资源是自然因素的核心,人文因素包括游客需求因素、交通因素、旅游产业因素和政策制度等。(3)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演化的驱动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传输机制、形成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景点可达性为切入点,从市场供需的视角,依据市场供需的影响因素将潜力模型进行分解,得到旅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潜力模型。研究发现:①哈大高铁使东北各地到区域内各旅游景点平均时间压缩2.5 h左右,填补了东北一日游市场区的空白,拓展了两日游市场区的范围,形成以高铁为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一日游、两日游及七日游为主要形式,向高铁两侧和中心城市周边依次扩散的圈层+轴带状区域旅游空间形态。②东北城市旅游供需潜力变化均呈现随到高铁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现象,促使供需市场向高铁沿线集聚,带动了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形成,并导致东北旅游空间集散特征更加明显。③高铁对短期游(一日游、两日游)供需市场的带动明显好于七日游市场。④基于旅游可达性,以城市为基本单元,根据核心—边缘理论,结合旅游供需潜力发展状况,将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过渡区、边缘区4类。本文认为,应以高铁等快速交通方式和旅游枢纽城市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供需空间网络的优化与对接。  相似文献   

19.
洛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洛阳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聚度、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分析,认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中部集聚态势,景点网络的通达度有待提高。基于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品位度空间分布等高线图,将洛阳市旅游资源化为3个核心-边缘单元:即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栾(川)嵩(县)——山岳旅游资源体系和新安——山水旅游资源体系。根据区域发展的离散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讨论了3个资源体系目前所处的阶段和边缘地区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被认为是山区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但即使在旅游山区,仍存在大量传统农村。论文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选取典型旅游村水口村和农业村法洪村,从农户生计变迁、乡村土地利用转型、宅基地功能演变3个方面分析旅游特色山区乡村发展及其分化。结果表明:① 生存型生计阶段(1949—1977年),法洪村和水口村高度依赖农业;组合型生计阶段(1978—2013年),两村由单一农业生计向农业和外出务工组合转变;发展型生计阶段(2014—2018年),法洪村以外出务工为主,水口村以旅游经营和外出经商并重。② 1978年前,两村地类变更主要是林地转为耕地;1978—2014年,主要是林地转为建设用地;2014年后,法洪村耕地转为林地、住宅用地,水口村林地、耕地转为旅游相关用地。③ 1978年前,两村宅基地均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1978—2014年,两村宅基地的农业生产功能开始衰退;2014年后,法洪村以生活居住功能为主,水口村以旅游接待功能为主。④ 两村发展分化是自然环境、人文景观、能人带动、市场变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认为,即使是在旅游特色山区,也只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有能人带动、顺应市场变化的乡村,才能较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大部分资源禀赋一般的乡村仍将以传统农业为主,因此,山区乡村振兴要顺势而为、择优助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