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我国风沙尘暴灾害环境动态监测系统之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一谋 《中国沙漠》1993,13(3):74-78
建立我国风沙尘暴灾害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在减灾、防灾中有着重要作用。系统可以及时向国家领导部门传递灾害的综合信息,便于灾区政府迅速作用反映,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发布抗灾紧急警报,采取减灾应急措施,安排救灾统筹方案。本文对如何建立该系统与关键技术环节表达著者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
俞万源 《地理科学》2011,(5):576-580
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协同系数分析方法,以梅州市为例,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双转移"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劳动力转移特征.分析认为:欠发达山区实施"双转移"战略必须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同步,并加速劳动力转移,"异地迁移、本地转移、异地回流"是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欠发达山区劳动力转移新模式.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增强劳...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群科学选择与分级发展的争鸣及探索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城市群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战场,因而在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但中国城市群在选择与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科学角度提出推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技术路径和科学方案。基于这一意图,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14年12月20日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层论坛》。通过近100位专家激烈的辩论、争鸣与思考,一致认为:城市群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科学问题和漫长过程,是一个自然自需过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城市群基本内涵和空间识别范围标准存在着激烈争论与思考,政策空间层面的城市群和学术空间层面的城市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导向和价值取向;城市群选择和培育中存在着"滥圈滥划、扩容贪大、拔苗助长、无中生有、拼凑成群"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群病";未来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正在形成不同的组织方案;不同发育程度的城市群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优化模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扩围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两条腿"并行模式、辽中南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模式、哈长城市群的"井"字型空间组织模式、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整合模式、关中城市群的均衡组织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国内,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的测绘主要集中于地理地形的绘制,缺少规范的技术标准,探索城市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的制作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广州市规划局自动化中心制作的越秀区1:2 000电子地图为例,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成图方法。标绘草图和航拍图采用Mapinfo格式,数字化软件选取具有多种格式支持和强大的图像配准功能的方正智绘5.0。 现有的1:10 000电子地图和1:2 000航拍图的精确度差异较大,简单的转换造成误差较大,不合乎要求;再者,直接根据1:2000航拍图重制地图,则必须与现场的测绘相结合,工作量大。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减少工作量,以达到快速成图目的。由于现场标绘要对照航拍图来进行,所以确定了绘出与航拍图同比例尺、同坐标格网的标绘草图,再在现场对草图进行标绘、数字化的方案。标绘草图由原1:10 000的电子地图直接按1:2000的比例打印,航拍图直接按相应格网分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所编写的人教课标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沪版等五种版本教材和人教大纲版选修一教材中,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表述均有所不同。因此,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常会感到困惑与难以处理,尤其是高考复习中必须加以整合教学,更是存在如何以最少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的核心内涵问题。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认为应用图示法进行"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教学,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自动备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异地备份,保证地面气象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应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和现有的2M通信光纤,达到地面气象资料的及时自动备份,而不增加气象业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该系统根据实际气象业务工作需要来进行设计,保证自动气象站资料的及时备份,以便做气象服务时,能够及时调阅本区域内各自动气象站站点资料。  相似文献   

7.
史培军  汪明  胡小兵  叶涛 《地理学报》2014,69(6):863-876
在综合风险防范“凝聚力”概念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的“凝聚力”基本原理、凝聚力形成中的协同效能、凝聚力实现手段、凝聚力优化对提高系统抗打击能力的作用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凝聚力”的科学内涵,并初步建立了“凝聚力”的模式,以期完善现有综合风险防范理论体系。结果表明:协同宽容、协同约束、协同放大和协同分散四个基本原理阐述了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凝聚力在协同运作上的四种表现,同时也是凝聚力在“凝心”和“聚力”具体问题上的4 种优化目标的阐释;凝聚力模式将四个协同原理及其优化目标转化为社会认知普及化、成本分摊合理化、组合优化智能化、费用效益最大化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了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产生的共识最高化、成本最低化、福利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运用复杂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方法,通过设计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表达,验证了随着系统凝聚力的提高,系统抵抗局部和全局打击的能力均得以增强,而且,可通过优化社会—生态系统中节点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提升系统凝聚力的目的;凝聚力模式补充了灾害系统中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等概念在阐释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问题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异地养老型旅游目的地开发初探——以云南卧云仙居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地养老旅游是一种集养老、康体、娱乐、餐饮、住宿、医疗于一体的旅游方式。作者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异地养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云南卧云仙居发展异地养老旅游的成功经验,探索提出了开发异地养老型旅游目的地应具备的条件、异地养老旅游的市场划分及客源地类型、异地养老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类型及模式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丰富老年旅游的研究,同时对其他地区发展异地养老旅游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实现旧城更新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系统模型。以广州市旧城区为研究对象,情景模拟不同改造模式分配方案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影响,从而确定旧城区域改造模式的合理分配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配方案以"退二进三"模式比例最高,为40%;基础改善模式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相同,均为30%。各模式之间差距较小,该分配方案较为均衡合理,既可以保证通过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环境质量,有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球进入"人类世"(Anthropocene)之后,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就地表系统的复杂性、人类面临的各种灾难以及将要面临的各种资源短缺和环境风险等问题,提出发展"地理协同论",即:地球表层系统与区域可持续性机理、过程与动力学,以实现地理学研究从理解"人—地关系"到设计"人—地协同"的转变。着眼于"人类世"时代地球表层系统由多尺度、多过程等组成的复杂性,回顾了区域论、综合论、系统论等经典地理学理论,从自然单元与社会单元的结合、自然资源利用与自然灾害防御、人类功与过的评价、自然地图与行政地图间的关系、动力学与非动力学的耦合等主题入手,深入讨论了现代地理科学与技术问题。通过理解灾害系统及其致灾成害机理、过程和动力学,构建凝聚度指标,量化综合减灾系统的复杂性。利用协同宽容、约束、放大和分散原理,以灾害风险防范共识最高、成本最低、福利最大、风险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社区全面参与的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在分析都江堰工程如何实现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基础上,综合阐释了"人类世"时代"适度改造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  相似文献   

11.
<正>区域协同发展是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科学议题。之所以讲"与时俱进",是因为,协同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或者说大珠三角城市群)并非一个新的话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人文地理学者围绕粤港澳区域合作、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揭示了粤港之间"前店后厂"的区域协同模式。"前店后厂"作为标志性的模式,深入地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协同发展的内涵,也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然而近20年来随着合作模式的全方位推进,今天已很难找到一个词语能够如此全面、准确地表达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特征。相比过去,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机制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多元,模式也更加丰富。政治尺度上的特殊性以及制度上的独特性,在赋予其独特的区域研究价值的同时,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同(一体化)理论提供了营养。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地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部分地区黑土地退化严重,影响局部区域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的背景下,亟需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局,寻求系统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解决方案。黑土粮仓全域定制模式以地理学综合思想为指导,系统诊断黑土地退化的关键问题与主导因素,构建多尺度联动、多要素耦合、多技术协同的黑土地保护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解决方案。该模式依托“星—空—地—网”立体监测系统,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全域定制平台,构建3个不同尺度策略:① 市域尺度实施“分区施策”,制定服务于黑土保护的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和全域农业区划方案等;② 村域尺度实施“依村定策”,制定不同类型村庄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③ 地块尺度实施“一地一策”,提供黑土保护与种植管理等土壤修复和产量提升精准策略。在齐齐哈尔市开展“市域—村域—地块”多尺度的方案验证与集成示范,以破解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国和全球黑土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5,(2):32
<正>包头市国土资源局青山分局接到参加包头市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节目直播任务后,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上线事宜,制定了《包头市国土资源局青山分局"行风热线"上线工作方案》,并重点罗列了群众关心的五个热点问题。按照上线制度要求,由主要领导带队,相关科室的业务骨干陪同参加。主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遗留、分割登记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回答时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城市群解析为由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集成的复合系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探讨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成立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并探寻其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从城市群尺度看,2007—2019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总体呈提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由轻度失调走向中度协同;2)从城市尺度看,长沙市、株洲市已实现中度协同,湘潭市仍为轻度协同,研究期内长沙市复合系统协同度持续强化、株洲市与湘潭市相对弱化;3)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城市群总体协同水平偏低、社会-生态子系统变化缓慢,主要制约序参量为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城市间协同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制约序参量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和污染排放;4)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城市群尺度下需合理制定各子系统有序发展与协同目标,健全城市群财政及公共事务统筹管理机制;在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应补足短板、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完善城市间互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1,(7):44-49
“5·12”大地震发生后,辽宁省民政系统立即启动救灾紧急预案,发动全省民政部门和各级慈善会开展抗震救灾及捐赠活动。在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面前,辽安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以“灾难无情,人有情,同舟共济。抗击灾难”的大无畏精神,全面开展救援工作,实现了援助及时,救助到位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黄承波 《地理教学》2013,(7):52-53,57
一、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课程标准"江苏的学生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有三个版本,分别是人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高考复习时,许多教师会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感到无所适从,部分教师甚至会将各版本教材内容都复习一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高考试题不以任何一种版本的教材为主,高考试题已从"关注教材"转向"关  相似文献   

17.
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渊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进展及地理学研究议题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人类使用的选择性,在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作用下,服务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权衡、相互增益的协同等变化。理解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从相互作用与联系、类型与形成机制、研究方法与工具、尺度效应以及不确定性等方面评述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局限性,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主要议题,包括服务供需的时空异质性、权衡与协同的形成机制、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等。可为拓展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地理学综合研究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制约区域发展特别是半干旱地区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因素,合理配置有限水资源、实现水资源需求的"零增长"是促进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取典型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通辽市为案例地,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其水资源的配置方式,找寻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零增长"的时间节点,确定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通辽市社会经济发展将在2018年前后达到约束型的水资源"零增长";"三产引领发展模式"是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一产现代化发展模式"是符合通辽市社会经济基础的最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李琳教授的专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态评估、驱动机制及模式选择》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6年6月出版,该书是李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态评估、驱动机制及模式选择"(14FJL012)的最终成果,也是她近些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晶。该书从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视角契入,围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动态评估—驱动机制—模式选择这一主线展开探索性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