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我国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仅限于青海木里三露天地区,钻井揭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较为分散,那么是什么地质控制因素影响到该 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基于此问题,此次在过去工作基础上,重点对神华投资项目实施的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系列钻井揭示的地质资料及各种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探讨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类型、气源有效供应量、不同产状和性质断裂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三露天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中西部地区气 源以热解成因气为主,没有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东部地区气源则以微生物成因气为主,显示研究区气源成因类型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研究区西部地区气源有效供应 量最好,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差,这种气源有效供应状况直接影响着研究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差异性。F1、F2逆冲断层控制着研究区中西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F1逆冲断层在研究区东中部地区产状和性质发生改变,不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F30正断层性质影响到研究区西部地区局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因其丰富的储量和清洁低碳的属性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在未来30~50年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和比重还会继续上升,预计在2040年前后将成为第一大能源。科学分析天然气全球供需格局和研判其未来变化,是科学制定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全球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严重分离,形成了基本的天然气供需格局。但新世纪以来,天然气领域全球出现了许多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天然气的供应格局,2013年的俄乌争端将改变了天然气的贸易格局,固有的市场体系必不可免地随之改变。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将大大高于产量的增速,天然气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本文提出了我国天然气发展的战略思路,对我国天然气需求的供应保障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祁连山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较为复杂,急需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次重点对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系 列钻井揭示的地质资料及各种样品分析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以油型热解成因气为主,少部分在浅部混有部分微生物成因气及煤成气,这些油型热解成因 气源主要由下部或更深部上三叠统或二叠系提供;当气源岩生成烃类气体后运移至浅部直接或间接由断裂连同泥岩、油页岩等封堵形成浅部气体聚集;浅部气体聚集体局部加入微生物成因气 或煤成气,经过不晚于中更新世早期形成的岛状永久冻土作用,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内与水结合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当它们处在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之外便在更浅部以异常高压气层或游离( 吸附)气存在。由于气源类型与供应条件、运移与聚集条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范围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在不同位置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影响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在横向平面上和 纵向剖面上分布与产出的不均性。  相似文献   

4.
冀宁管道是连结中国南北两大能源动脉-西气东输与陕京二线--的联络管线,是实现我国天然气资源互通互调,确保北京及长江三角洲天然气供应的后备保障工程,被誉为“联结南北的第一条能源大运河”。这条管道的建设,为全国天然气资源共享,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两大区域实现气源多元化、供气稳定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神狐钻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神狐钻探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神狐钻探区具有优越的烃类生成体系和流体运移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以生物气-热成因气混合气为主,气源岩生烃潜力大;断层、气烟囱以及断层滑脱面可以为含烃流体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运移提供优势运移通道。地温特征和成藏就位体系-沉积物岩性及其岩性组合特征是控制该区水合物层在空间尺度上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地温和地温梯度越低,沉积物粒度越粗,且具备“上细下粗”的沉积物岩性组合更有利于水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振权  祝有海  张永勤  刘晖  王婷 《矿床地质》2013,32(5):1035-1044
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还不清楚,这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勘查方向。文章试图以DK-2天然气水合物钻孔为例,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相关气体组成与同位素特征入手,对比分析天然气水合物产出层段的泥岩、油页岩、煤、油气显示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指示意义。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所在层段的泥岩、油页岩、煤的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等参数显示,它们不能成为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源岩层;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及相关气体组成与同位素特征,判断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来源可能主要为深部石油(原油)伴生气或深部气源岩层的成熟-过成熟气;该区油气显示现象与天然气水合物密切伴生,或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7.
王佃明  覃强 《探矿工程》2018,45(8):132-135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家“煤改气”政策的推进,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居民生活中。在天然气供应气源系统中,天然气储气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地基沉降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容易引起储气罐倾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储气罐泄气、爆炸。因此,对天然气储气站进行沉降观测尤为重要。测量机器人是一种常用的沉降监测手段,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易操作的优点。在测量中,受观测条件等因素影响,测量数据会不可避免叠加上“噪声”干扰,为剔除异常数据,在南充市储配站一号储气罐沉降观测中采用格拉布斯准则进行数据处理,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水合物因其能量密度巨大、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的一种替代能源.青海木里地区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是该区含煤岩系的充足气源和高寒山区适宜的水合物稳定带耦合作用的结果.将赋存在煤系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定义为煤系天然气水合物,并将其纳入煤系非常...  相似文献   

9.
从气源岩、储层、圈闭等方面分析了惠民南坡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烃源岩条件良好,有古近纪的暗色泥岩和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作为气源岩,同时该区深大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还具有充足的非烃气源;地层发育全,沉积体系多,发育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形成6套储盖组合,具备天然气聚集成藏的良好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曲堤地垒和济阳地堑东部的古生界圈闭是深层气勘探的有利方向,非烃气的主要勘探方向是王判镇潜山带的新近纪地层构造圈闭和浅层"亮点"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然气扩散、物质平衡原理、烃浓度封闭机理和气源岩层之间扩散时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建立了评价泥质气源岩层内天然气扩散损失量的6种扩散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气源岩层天然气扩散损失量的计算方法,为定量评价部分烃浓度封闭期间气源岩层天然气扩散量、页岩气扩散量提供了可能。源岩层在受到部分烃浓度封闭期间的天然气扩散量,假设此期间不存在烃浓度封闭,则为源岩层的扩散气量与该期间上覆气源岩的扩散气量之差。利用所得模型对黔南坳陷黄页1井九门冲组页岩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显示,黄页1井九门冲组页岩不考虑烃浓度封闭条件下的扩散气量远大于考虑烃浓度封闭条件下的扩散气量。在评价泥质气源岩层扩散量时如果存在烃浓度封闭作用,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给中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为了增加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寻求油气勘探的新途径,强化油气勘探,促进油气发现。在总结过去油气勘探,特别是“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油气勘探面临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品位降低、勘探条件更加复杂、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投入不足等,进而探索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储量增长趋势,即立足大型盆地,不断开拓勘探新领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在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实施中,都将重点指向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国防安全和科技安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发布战略性矿产目录.本文从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利用布局结构、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矿业国际合作等4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5方面主要问题:后备资源基础不牢、国内资源供应压力大、部分矿产竞争力减弱、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战略性矿产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的思路建议:(1)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夯实资源基础;(2)加快构建由"战略性矿种、战略性矿区、战略性企业""三位一体"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规划和开发保护体系;(3)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发展水平;(4)坚持矿业金融融合战略,积极发挥金融对战略性矿产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的精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矿产是国家资源宏观调控和的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 加强战略性矿产研究、明确自身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战略性非金属矿产是指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建议将萤石、高纯石英、石墨、硼、金红石、硅藻土、叶蜡石、石榴子石、金刚石、泥炭、重晶石等11种非金属矿产为战略性非金属矿产, 对其重要性及用途、资源供需形势等进行研究, 为国家制定勘查投入规划及制定矿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对于完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战略(关键)矿产已成为各国贸易争端焦点。我国已将“资源安全”纳入16个国家安全之中。本文在系统梳理全球主要经济体战略(关键)矿产资源策略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战略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存在的四大堵点和难点,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①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推动国有地勘单位深度改革,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央所属国有地质勘查企业集团,履行央企职责,承担极端条件下战略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特殊功能;②战略布局,高起点,着力打造战略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产业链链长,全面协调打通供应链产业链的堵点和难点;③部委协同,系统梳理,着力推动战略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法治体系建设;④生态先行,资源环境并重,着力推动生态保护与资源安全“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125亿桶,天然气储量110万亿立方英尺。中国2001年石油进口量的55%来自中东,中东局势紧张,会直接影响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通过详细分析伊拉克石油资源状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其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认为中国在摸清家底,加强国内油气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提高石油地质储量,增加国内生产能力的同时,应积极拓展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和南美石油市场,实现原油进口地区的多元化,以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王安建 《地球学报》2023,44(2):257-260
关键矿产是指对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同时又存在供应风险的一类矿产资源。不同国家关键矿产的种类因国家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21世纪以来,美、欧、日、澳、加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其关键矿产目录,而中国多年来一直将这类矿产统称为战略性矿产,迄今尚未发布相关关键矿产目录。本专辑讨论了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厘定,需求分析,供应风险评估和战略性关键矿产全球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主要农用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的利用状况和安全保障程度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及人类生存发展.本文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硫、磷、钾农用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全球硫、磷、钾资源供给格局和国外资源可获得性分析,从供给、需求和国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保障我国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安全、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氦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稀有资源,关系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我国贫氦且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开展氦气资源调查非常迫切.通过全国七大含油气盆地及其他地区氦气资源及成因系统调研,明确我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天然气中氦气基本为壳源放射成因,其富集受富含U、Th的酸性岩或基底的分布、背斜圈闭及断裂共同控制.东部郯庐断裂带两侧含油气盆地中氦气为壳源和幔源混合成因,其富集受断裂控制明显.地热或温泉的水溶气中,含量较高的氦气主要为壳源.优选了氦气显示良好、但存在不确定性的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及周缘开展氦气资源系统勘查.通过对和田河气田及周缘11口井天然气样品精细取样、分析,首次发现和田河气田为富氦气田,氦气体积含量为0.30%~0.37%(平均0.32%),为壳源成因,折算氦气探明储量1.959 1×108 m3,是我国发现的首个特大型富氦氦气田.因此建议:(1)加快建设和田河气田氦气分离、液化装置,实现气田开发整体效益最大化;(2)尽快论证建设"塔里木盆地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可行性,开展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氦气资源系统调查;(3)加强氦气成藏理论研究,指导氦气资源勘探.   相似文献   

19.
陈其慎 《地球学报》2021,42(2):129-136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不断恶化,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愈发重视矿产资源安全,陆续出台战略性矿产政策."十三五"期间,我国及时出台了战略性矿产政策,对保障国家资源稳定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是"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年,战略性矿产是国家资源规划的核心,为了更好的支撑规划的编制,有关单位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我们组织了长期从事战略性矿产研究工作的二十余家单位的60名专家,编写了22篇有关战略性矿产的文章,组成"战略性矿产研究"专辑.专辑包括综合篇、清洁能源篇、战略性大宗金属篇、战略性关键金属篇和战略性非金属篇5个部分,本文将对收录本专辑的文章做一简要介绍,对深入开展矿产资源相关研究工作以及国家矿产资源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