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库米什盆地的硝酸盐型钾盐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米什盆地的硝酸盐型钾盐矿床,是利用~(40)K具有放射性特点,通过航空、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发现的。本文介绍了具有代表性C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总结了乌尊布拉克硝酸盐型钾盐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按其赋存状态可分为固体矿和卤水矿两类。水硝碱镁矾为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共生矿物有钾硝石、钠硝石、杂卤石、芒硝、钠镁矾、石膏、石盐、极少量的泻利盐等。  相似文献   

2.
<正> 潜江凹陷是白垩—第三纪的江汉盆地中的次一级继承性凹陷。凹陷内的潜江组(渐新统)盐系地层是一套内陆盐湖相巨厚沉积。盐系地层厚达3500米以上,其中盐类岩石累积厚度达1800米,并广泛分布有钾钠镁的硫酸盐复盐矿物,如无水钠镁矾、钠镁矾、盐镁芒硝、钾芒硝、无水钾镁矾等(图1)。由钾芒硝和无水钾镁矾组成的钾盐矿床,属于一种新的矿床类型。研究该矿床矿物的形成条件,共生组合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对于查明这类矿物的沉积条件和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79年4月我们从采自青海大柴旦盐湖硼矿床东部湖滨矿区的标本中,首次在我国发现了含羟基的钠镁硫酸盐矿物——羟钠镁矾(Uklonskovite)。羟钠镁矾是M.H.斯留萨列娃1963年在苏联阿姆-达里河下游钻孔岩心中发现的新矿物。它产于第三纪粘土岩的孔洞中,共生矿物为无水芒硝和杂卤石。上覆盐层的石膏中富含钙芒硝、白钠镁矾、杂卤石和其他硫酸盐矿物。值得注意的是大柴旦盐湖硼矿中产出的羟钠镁矾与苏联的相比,不仅产状不同,而且结晶习性、光性方位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都有明显差异。这一发现有助于对该矿物的矿物学数据进行验证和补充,并对了解内陆盐湖硼矿床矿物组合的形成与转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潜江凹陷是自垩—第三纪的江汉盆地中次一级的继承性凹陷.凹陷内潜江组(渐新统)盐系地层是一套巨厚的内陆盐湖沉积.盐系地层厚达3500米以上,其中盐类岩石累计厚度达1800米,并广泛分布有钾钠镁的硫酸盐复盐矿物,如无水钠镁矾、钠镁矾、盐镁芒硝、钾芒硝、无水钾镁矾等(图1).由钾芒硝和无水钾镁矾组成的钾矿层,在钾盐矿床中属于一种新的矿床类型.研究这些矿物的形成条件,共生组合及其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对于查明该盐矿床的沉积条件和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1979年4月,作者在研究青海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硼矿床的物质成分时,首次在我国发现了一种含羟基的钠镁硫酸盐矿物——羟钠镁矾(uklonskovite)。羟钠镁矾是 M.H 斯留萨耶娃于1963年在苏联阿姆—达里河下游钻孔岩心中发现的新矿物,该矿物产于第三系被盐层覆盖的粘土岩空洞中,共生矿物为无水芒硝和杂卤石,上覆盐层的石膏中富含钙芒硝、白钠镁矾、杂卤石和其它硫酸盐矿物。M.H.  相似文献   

6.
以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大盐滩矿区杂卤石矿为原料,在300℃~500℃温区内进行杂卤石的焙烧,利用XRD表征焙烧前后矿物特征。结果表明:(1)杂卤石矿样焙烧后重量损失约0.41g,与杂卤石中两个结构水重量0.43g相当,表明在此温区内杂卤石结构破坏而使结构水脱除所致;(2)杂卤石矿样焙烧后,杂卤石中CaSO_4组分主要以硬石膏形式存在,K_2SO_4和MgSO_4组分以无水钾镁矾形式存在,两种矿物XRD特征峰非常明显;(3)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焙烧产物中硬石膏和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强度随之变强,说明两种矿物含量增加,尤其在450℃和500℃时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最强;(4)杂卤石矿样中石英、云母、钠长石等硅酸盐矿物XRD特征峰强度不变,说明它们对杂卤石的热解无影响。经90℃热水浸取焙烧产物后发现,350℃~500℃温区内杂卤石矿样焙烧热浸后K收率皆大于95%,K离子含量皆大于43g/L,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溶浸液中K,Mg,SO_4离子含量和K收率随之增加,与无水钾镁矾XRD特征峰变化趋势一致,表明从杂卤石中提取价值元素K,Mg,SO_4等时,杂卤石结构破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锡铁山石(Xitieshanite),发现于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中。矿床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其气候极端干旱。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大量发育,锡铁山石仅仅是其中之一而已。与锡铁山石共生的矿物,除大量叶绿矾外,次要的尚有粒铁矾、针绿矾、黄铁钠矾、钎钠铁矾和水绿矾等。锡铁山石的集合体呈块状,亦常见晶形完好者。矿物结晶颗粒较大,一般大小为:  相似文献   

8.
马海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赛什腾凹陷内, 其矿区北部矿段全新统固体钾矿大规模固液转化开采已稳定运行近十年, 为钾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本文拟查明马海矿区北部矿段现阶段低品位固体钾盐矿物的类型和赋存特征, 开展了矿物薄片鉴定、能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测试工作, 为水溶开采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研究发现: (1)杂卤石集中分布在70–79勘探线, 以原生和后生交代成因赋存, 且以前者为主。原生杂卤石呈片状、纤维状、粒状、纤维放射状和花瓣状集合体; 后生交代成因的杂卤石呈浸染状和具石膏假象的毛毡状。(2)光卤石多分布在67–70勘探线, 呈熔融状、他形粒状、裂纹状, 与石盐、杂卤石、钾石盐等矿物共生。(3)钾石盐仅在72勘探线集中分布, 呈自形-半自形立方单体, 与光卤石、杂卤石、水氯镁石等矿物共生。(4)根据马海盐湖杂卤石赋存特征分析其成因可能为在气候干冷, 流域补给水量减少, 湖水大面积收缩和浓缩, 矿区东南部富K+、Mg2+的硫酸镁亚型卤水与牛郎织女湖富Ca2+的高盐度氯化物型卤水发生混合掺杂作用, 形成了含钾镁钙硫酸盐型杂卤石钾盐矿物。高盐度氯化物型卤水在向东南部浓缩中心迁移渗透过程中, 受蒸发和浓缩, 便在研究区西北部形成了氯化物型光卤石、钾石盐等矿物。(5)需要根据杂卤石的赋存特征, 制定相应的固液转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鄯善红台硝酸盐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疆鄯善县红台硝酸盐矿床主要产于第三系桃树园子组上部碎屑岩中,矿化带总体沿山前呈向南突出的弯月形展布。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盐类矿物垂直分带明显,自上而下依次为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矿物主要为钠硝石,含微量钾硝石、钡硝石。矿石中普遍含钠硝矾,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硝酸盐、硫酸盐复盐矿床。钠硝石矿体赋存于桃树园子组地层构成的洪积剥蚀残留台地上部近地表处,矿体埋深仅0~0.2m。矿体形态受地形制约,具席状矿化特点。受地形及地表水影响,矿体形态、矿层厚度与矿石品位变化大。矿床受后期地表水溶蚀破坏,盐溶裂隙、洞穴十分发育,使矿体在平面上呈龟壳状,连  相似文献   

10.
新疆罗布泊地区水硝碱镁矾和钠硝矾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克勤  高建华 《矿物学报》1992,12(2):143-151,T001
本文报道了我国新发现的两个硝酸盐-硫酸盐复盐矿物——水硝碱镁矾和钠硝矾。水硝碱镁矾呈假四方双锥状,属三方晶系,解理{0001}完全,一轴负晶,折光率为ω=1.474,ε=1.436:晶胞参数α=1.0894nm,c=2.4396nm,粉晶图的强衍射线为:2.813(100),8.096(19)1.991(18),3.391(10),2.199(8),8.751(8)。钠硝矾为板状,板柱状,解理{010}完全,{100}不完全。聚片双晶平行(100),二轴负晶,折光率为:α=1.487,β=1.481,γ=1.391;-2V=28°。矿物属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α=1.0565nm,b=0.6922nm,c=0.5194nm。粉晶图的强衍射线为:10.3(100),3.46(35),2.594(30),2.871(30),2.856(30),4.13(20)。文中还列出了两矿物的差热和红外吸收光谱等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罗布泊盐湖区杂卤石、光卤石、钾盐镁矾等不同类型固体钾盐矿物特征、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杂卤石主要产于罗北凹地内部沉降区,以交代成因类型为主,代表了以硫酸盐型卤水为主体的罗布泊盐湖残余卤水钾镁富集到一定程度与石膏、钙芒硝发生水-盐反应的产物。光卤石沉积主要产于断陷带(近)地表,为深部氯化物型卤水经断裂向上运移至地表、与浅部卤水掺杂经蒸发浓缩而成。钾盐镁矾主要产于南小团地区,其形成可能与凹陷基底反转、罗北凹地高浓度卤水回灌有关。罗布泊盐湖区不同类型的固体钾盐沉积是构造-物源-气候3种成钾要素在特定时间窗下耦合的产物: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构造活动一方面导致盆地地貌分异形成更加封闭的成钾次级凹地,为钾盐沉积提供可容纳空间;另一方面活化断裂为深部流体补给盐湖提供通道,为钾盐沉积提供不同类型的物质来源,改变盐湖卤水化学组成最终形成不同类型钾盐矿物。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墨西哥州钾盐矿床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 (Carlsbad)钾盐矿床是美国最早发现的古钾盐矿床 ,该矿床一直是美国钾盐的主要供给地。含钾蒸发岩系产出于得克萨斯州西部、新墨西哥州东南部Delaware盆地上二叠统海相地层中。含钾蒸发岩系可分为 4个建造。由下向上分别为 :①Castile建造 ,由石盐岩和其夹层硬石膏岩或石灰岩构成 ;②Salado建造 ,由钾盐、石盐岩、含泥石盐岩、硬石膏岩、杂卤石岩、白云岩、泥岩构成 ;③Rustler建造。由石盐岩、石膏岩、硬石膏岩、硅质岩、白云岩及石灰岩构成 ;④DeweyLake红层建造 ,由红色泥岩和砂岩构成。其中 ,Salado建造 ,厚 6 70m ,含 12个矿带 ,面积为 492 0km2 ,钾盐矿体主要由钾石盐和无水钾镁矾以及石盐等矿物所组成。次生的钾盐矿物有 :钾盐镁矾和钾镁矾等  相似文献   

13.
新矿物——铊明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铊明矾 (lanmuchangite ,TlAl[SO4]2 ·12H2 O)是在贵州滥木厂铊 (汞 )矿床富铊矿体氧化带中发现的一种铊的硫酸盐新矿物。该矿物为产于氧化带的次生矿物 ,其共生矿物为水绿矾、镁铝矾、钾明矾、黄钾铁矾、石膏、自然硫、砷华及某些未知矿物。其矿物集合体大小一般为 2~ 10mm ,集合体多为致密块状 ,单晶呈他形粒状 ,4 0~ 90 μm ,偶见平行柱状集合体 ,半自形至自形柱状晶体 ,直径 15~ 65 μm。白色至淡黄色 ,玻璃光泽 ,透明 ,易溶于水。偏光显微镜下无色 ,均质体 ,实测折光率为 1.4 95。维氏硬度为 94~ 12 4kg/mm2 ,摩氏硬度为 3 .1~ 3 .4 ,实测密度 2 .2 2 g/cm3。平均化学成分 :Tl2 O =3 3 .2 5 % ,Al2 O3=8.0 7% ,SO3=2 5 .19% ,SiO2=0 .10 % ,K2 O =0 .3 5 % ,CaO =0 .0 8% ,MgO =0 .0 6% ,FeO =0 .0 4 % ,H2 O =3 3 .4 6% ,总和 10 0 .60 % ,除结晶水由热重分析 (TG)求得 ( 3件样品平均 )外 ,其余成分均由电子探针分析 ( 6点平均 )求得。化学式为(Tl1.0 0 K0 .0 5) 1.0 5(Al1.0 1Si0 .0 2 Ca0 .0 1Mg0 .0 1Fe0 .0 1) 1.0 6 [SO4]2 .0 2 ·11.86H2 O ,理论式为TlAl[SO4]2 ·12H2 O。X射线粉末衍射主要强线 [d(I,hkl) ]为 :0 .4 3 14 ( 10 0 ,2 2 0 ) ,0 .2 80 1( 70 ,3 3 1) ,0 .70 3 ( 5 4 ,1  相似文献   

14.
海泡面是一种富含镁的粘土矿物,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广,很少形成单独的大量堆积,在文献中常作为罕见的粘土矿物面加以鉴定、描述.在电微照片上海泡石为毛发状、针状、纤维状晶体组成的集合体,常呈束出现.化学分子式为:Si_(12)Mg_9 O_(30)(OH)_6(OH_2)_4·6H_2O.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尾亚钒钛磁铁矿矿床是北疆地区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其含矿岩系为一套偏碱性的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含矿岩石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和斜长石的化学成分与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岩成分相似或相同;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以富钛为特点,这些矿物中Ti、Fe等在早期形成的岩石(辉橄岩、橄榄辉长岩)中较晚期岩石中有明显富集。含矿辉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36±3Ma,主要成岩时代为中三叠世,代表后碰撞结束阶段的成矿作用。这套含矿镁铁-超镁铁杂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以ε_(Nd)(t)均为正值,(~(87)Sr/~(86)Sr)_i值较低为特征,与原始地幔相近,但在岩浆上移过程中可能有陆壳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及其矿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郑绵平  刘喜方 《地质学报》2010,84(11):1585-1600
青藏高原湖泊的矿化度与其湖泊演化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根据取得盐湖数量和卫片解译,本区湖泊矿化度在空间上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北、西北向南、东南趋向下降,大体上与现代高原年干燥度(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呈同步变化。高原盐湖的pH值既与水化学类型有关,又与湖水矿化度有关,即由碳酸盐型→硫酸钠亚型→硫酸镁亚型→氧化物型,其pH值趋于下降,而湖泊的pH值与矿化度大体呈反相关。根据库尔纳可夫—瓦良什科分类法及作者对碳酸盐型的细分,对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进行了全面细致划分,从而取得了清晰的规律性认识:本区盐湖水化学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点。不同的盐湖水化学类型,具有不同的专属性,碳酸盐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硼砂(三方硼砂)或硼砂—扎布耶石,以及碱—芒硝组合;硫酸钠亚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芒硝(无水芒硝)—石盐以及镁硼酸盐(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钠硼解石—芒硝;硫酸镁亚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硫酸镁盐(泻利盐、白钠镁矾)—石盐、镁硼酸盐—芒硝、芒硝—软钾镁矾—石盐以及大量石膏;氯化物型代表性成矿组合则为光卤石—水氯镁石—石盐、光卤石—石盐,个别盐湖共生南极石。由此可见,青藏高原各类型盐湖矿物组合基本上具有冷相组合特征,芒硝及与其共生的冷相盐类矿物,可成为研究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物。目前已检出青藏高原盐湖水含有59种元素,其中B与Li、Cs、K、Rb有密切共生关系,其含量随湖水矿化度增长大致呈正相关;B、Li、Cs、K、Rb最高正异常落在羌南碳酸盐型带(Ⅰ2)西段—昂拉陵湖区为中心地区;并与本区中新世火山沉积岩系和地热水B、Li、Cs、Rb等高值区并行不悖。以上有力证明B、Li、Cs等特殊元素物质与深部来源有关。据近期大量地球物理和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成因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引起的重熔岩浆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南美科迪勒拉高原硼锂(铯)盐湖即生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两者均说明全球特定的活动构造带是造成天然水B、Li、Cs(K、Rb)高丰度及其成矿作用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张幼勋 《矿床地质》1983,2(3):69-71
吴城碱矿是世界罕见的古代天然碱矿床之一,属于典型的陆相碳酸盐型盐湖沉积。矿床赋存于一个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中,该盆地发育了厚约2400余米的陆相碎屑—蒸发岩。天然碱距地表650—900余米,呈多层状产出,下部为天然碱矿层,上部则为含岩盐天然碱层。矿床盐类矿物组合以天然碱为主,次为石盐、重碳酸钠盐。共生矿物有磷钠钙石、氯碳钠镁石,未见通常在碳酸盐湖中出现的硫酸盐矿物——芒硝。  相似文献   

18.
水硅硼钠石于1987年在河南省泌阳凹陷发现,产于新生代第三纪含碱岩系油页岩中,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该矿物的空白。水硅硼钠石简约化学式为NaBSi2O5(OH)2。晶体特征是:球粒状及束状集合体,板状、柱状晶体;无色透明,二轴晶负光性;Ng=1.534、Nm=1.532、Np=1.512。水硅硼钠石对于解释所在碱矿床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库水硼镁石难以形成,柱硼镁石在室温附近难以得到。通过从浓缩盐湖卤水中得到的复盐2MgO·2B2O3·MgCl2·14H2O在H3BO3或MgCl2水溶液中的溶解相转化实验,在室温附近获得了这两种镁硼酸盐。在此实验基础上,推测了青藏高原盐湖中库水硼镁石和柱硼镁石矿物可能的形成过程及反应机制,并指出复盐相转化成盐为青藏高原盐湖所有镁硼酸盐沉积矿物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实验解释。  相似文献   

20.
新疆乌勇布拉克盐湖以富含硝酸盐资源为主要特征,为进一步探讨盐湖型硝酸盐的富集成矿过程和盐湖环境演化历程,对该区盐壳层矿物沉积特征和NO~-_3等离子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盐壳层主要盐类矿物有石膏、无水芒硝、钙芒硝、石盐、白钠镁矾等,盐类矿物析出部位与组合变化皆表明乌勇布拉克盐湖演化属"牛眼式"演化过程。盐壳层中K~+、Ca~(2+)、Na~+、Mg~(2+)、Cl~-、SO_4~(2-)具有自冲洪积扇向湖中心迁移富集的潜在趋势,冲洪积扇中上部壳层中NO~-_3含量最高达4.35%,相对扇前缘和湖中心明显偏高,可能是由冲洪积扇中上部长有稀疏旱生植被所造成的,说明生物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对NO~-_3含量的变化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