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光龙 《云南地质》2006,25(4):420-420
大红山铜矿是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矿山。本文在以往大红山铜矿地质研究基础上,结合矿山基建、生产以来不断收集的地质资料及认识,根据新的成矿理论,对大红山铜矿I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其赋集规律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提出I号铁铜矿带成矿控矿因素及I3、I2主矿体的富集规律,为大红山铜矿今后的生产建设、发展规划深部及周边地质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东南缘锡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东南缘锡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控矿因素分析任耀武(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天津300181)关键词锡铜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东南缘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锡铜多金属重要成矿带,分布有大井、黄岗梁、孟恩陶勒盖、浩布高、白音诺、布敦花、莲...  相似文献   

3.
庐江县沙溪铜矿区断龙颈矿段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溪铜矿是庐枞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现已达到大型规模,其中断龙颈矿段铜矿规模为中型,是近年新取得的找矿成果。作者对断龙颈矿段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寻找沙溪铜矿深部及外围隐伏铜矿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横路铜钴矿床是近年来我国探明的少有的一处以钴为主的大型铜钴矿床。本文在系统研究矿区控矿因素、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归纳并提取了矿床控矿地质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志,从而建立了大横路铜钴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5.
铜山铜矿F1断裂带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矿产与地质》2003,17(4):530-532
铜山铜矿主要控矿构造为F1断裂,主矿体的产出部位及产状形态严格受其制约,构造扩容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空间,通过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对矿区周边部进行了构造预测。  相似文献   

6.
肖波 《地质与勘探》2014,50(1):182-191
[摘 要]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拥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明显具有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贵州省印江县梵净山石柱岩铜砷矿床勘探地质成果资料①为依据,论述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成矿物质来源于该矿床附近的花岗岩。石柱岩铜砷矿的赋存与富集严格受花岗岩、辉绿岩、断层破碎带及硅化围岩蚀变的多重控制,含矿热液沿断层破碎带活化迁移,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型铜砷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武陵期。  相似文献   

8.
安徽凤凰山矿田为铜陵矿集区典型矿田,该矿田万迎山发现的铅锌(铜)矿体与以往的矽卡岩型矿体有显著区别。通过区域地质资料比对、见矿工程编录、成矿构造解析、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厘定了构造-热液型铅锌(铜)矿、矽卡岩型铜矿2种类型,前者晚于后者,为铜陵地区存在晚于铜矿化的铅锌矿化提供了证据。凤凰山断裂带的多期活动起到了导矿、容矿、破矿构造作用,该断裂带及与其交会的北东向层间断裂带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赞比亚西北省铜-钴矿地质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具有明显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上规模大、铜钴品位高的层控型铜钴矿带,以拥有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钴矿山而闻名于世。本文综述了该成矿带的基本地质特征和矿化类型,分析了Co的超常富集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中非铜钴矿带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和刚果(金)境内,全长700 km、宽150 km,包括赞比亚铜带省矿带、赞比亚西北省矿带和刚果(金)加丹加矿带。钴矿的形成经历了裂谷期成岩成矿作用(880~735 Ma)和造山期成矿作用(530~490 Ma),分别与新元古代加丹加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卢富里安造山作用相对应。其成因类型包括同生沉积型钴矿床和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沉积型钴矿在赞比亚境内发育,钴含量相对较低;热液改造型富钴矿床在刚果(金)境内更为发育,钴含量相对较高。钴与铜共生或伴生,主要含钴矿物为硫铜钴矿、方钴矿、硫钴矿、钴黄铁矿、水钴矿、钴华、菱钴矿等。Co的超常富集与由卤水在深部交代基底岩石(矿石)形成的富金属成矿流体通过迁移-富集-沉淀作用的多期次循环有关。矿床的氧化带、原生带分带明显,局部氧化深度达到300 m,表生氧化作用往往造成钴矿化富集。该区富钴矿床整体地质研究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武山铜矿北矿带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武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铁、金成矿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武山铜矿北矿带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沉积成因系列与热液成因系列两大类,从而进一步证明武山铜矿北矿带为在正常沉积基础上,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2.
安徽铜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铜山铜矿床不同矿石类型在硫、铅、氢、氧同位素,硫化物矿物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矿物生成温度等地球化学方面明显地显示了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两种不同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所进行的矿床成因分析表明,该矿床为一矿石矿质和含矿热液(介质水)分别来自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和地下热雨水的多来源矿床,并据此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苦嘎铜矿位于西藏措勤-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的中段,矿体产在矽卡岩及花岗岩近东西向的构造带中,矿床的形成与永珠蛇绿岩带的形成及演化关系密切。永珠带拉伸阶段形成的日拉组为成矿的主要地层条件,而永珠蛇绿岩带聚敛消亡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是该区成矿的必要条件。苦嘎铜矿的发现对藏北以永珠蛇绿岩带为中心的措勤-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克其克坦纳铜矿区域背景、成矿环境,认为该区具备形成中大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对比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该区具备中大型铜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江西武山铜矿床北矿带层状高岭土成因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彬  许碧燕 《现代地质》1995,9(4):495-500
江西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矿床北矿带矿体顶板广泛分布着层状高岭土,前人认为该层状高岭土为火山岩蚀变产物,从而得出该矿床为火山成因。本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以及稀土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年龄测定,认为该层状高岭土为主岩体花岗间长斑岩顺层侵入的一个岩枝蚀变的产物,因此,该矿床是在正常沉积基础之上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6.
马泉金矿床四号矿带位于秦蛉造山带西秦岭中部花岗岩带,属于北中秦岭陆表海盆中段,赋存于高桥一洮坪大断裂西段。经矿床特征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有少量变质水加入。文章总结了矿床控矿因素、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铅锌矿赋存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下段(T3s1)灰岩容矿岩层中及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内,少数赋存在近东西向节理裂隙中,成因具多成矿阶段、多成矿物质来源特征,层位+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8.
金水铜矿床受构造控制,热液成矿标志明显。依据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硫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源深部,成矿作用具多阶段,成矿流体具热卤水性质;矿床初步确定为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张达玉  周涛发  袁峰  范裕  刘帅  彭明兴 《岩石学报》2010,26(11):3327-3338
延西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北部的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带内,是延东-土屋斑岩型成矿带的西延部分。矿床的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企鹅山群,被含矿斜长花岗斑岩侵入。矿床中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闪长玢岩以及斜长花岗斑岩,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具有同源性及岛弧火山岩的特点,是主要的赋矿围岩;斜长花岗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与成矿作用直接相关,其形成晚于安山岩、闪长玢岩。本文测得延西铜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为326.2±4.5Ma,可以代表其成矿年龄,与土屋-延东铜矿床322.7±2.3Ma的辉钼矿Re-Os年龄基本相同;包括延西铜矿床在内的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带成矿时代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或稍晚。延西铜矿床具有斑岩型铜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与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带内其它矿床均为中石炭世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相似的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物质均为岩浆来源,这些矿床可能为同一岩浆活动在不同部位发生矿化的产物。延西铜矿床以及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带形成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晚古生代的挤压岛弧背景,应与哈尔里克-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的形成相伴,可能与康古尔塔格大洋板块向北部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0.
赵准 《云南地质》2007,26(1):1-14
矿床形成于兰坪-云龙古新世湖盆东部,沘江同生断层西侧的次级坳陷。容矿岩系为古新统云龙组中、上段。中段为重力滑塌岩块及角砾岩相-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相沉积;上段为河口砂坝相沉积。矿床两层结构明显:上部是化学沉积成矿系统;下部是补给成矿系统。两系统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及蚀变强弱均有显著差异。矿床显示SEDEX型(Sedimentary Exhalation喷气沉积的缩写)矿床特征。成矿物质系深源,硫来自硫酸盐经分解而产生的还原硫,成矿介质属混合水。矿床在有利的聚矿次级坳陷、导矿同生断层、有利矿化沉积岩相、上下屏蔽层圈闭及外来岩系掩埋等条件下耦合形成。属陆相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