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回顾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士恩  甄峰  张捷  周其楼 《地理科学》2012,(10):1214-1219
信息地理学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地理学问题,包括信息传播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结构及其空间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以及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地理学问题等。南京大学系统性的展开了信息地理学的研究,并深植于传统的优势地理学科,形成信息时代空间的形态、信息时代的空间效应、数字与信息城市、信息技术与旅游、信息时代的居民行为活动5个重点研究领域。面向全新的移动信息时代,以及信息地理学在社会文化及人文方面的研究不足,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面临五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深入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研究、移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行为地理研究、信息技术与旅游结合的地理学研究、移动信息时代的智慧城市研究、物联网的地理学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2.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历程与研究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中伟  王杨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66-1275
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分支,其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者对电报和电话的关注,近年来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的称谓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制约该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研究表明:将该领域研究统一称为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与国际通行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名称符合;信息与通信地理学是研究人文地理学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新学科,特别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地理特征及社会内涵;信息与通信地理学具有跨学科性质,尤其是与地理信息科学及人文地理学所有分支都具有不同程度交叉;其发展已经历了研究兴趣确立、通信网络主体和多元快速发展3个阶段。本文提出了当前信息与通信地理学研究主要的7个主题及一系列切入点,包括信息通信网络的空间组织、网络空间的地理内涵、ICT对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城市内外部空间组织影响、ICT对空间与地方的认知和表征影响、ICT对政治与监督影响、网络空间的可视化与制图。  相似文献   

3.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杰  赵鹏军  周尚意  邓祥征  王琛 《地理学报》2021,76(9):2083-2093
本文属于《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学科规划的系列成果之一,写作组在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判研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侧重介绍未来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发展临近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类活动的经济社会过程对人文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已成为探讨和理解变化的人文地理过程和格局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也呈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集成的特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揭示了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的科学规律,成为调控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科学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制定、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应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根据学科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产出结果,中国人文地理学可按照5个分支学科群进行学科战略布局,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新时期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下,具有其优先发展领域与重点方向,相互协调,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扬  李寻欢 《地理学报》2021,76(10):2407-2424
中国的减贫实践证明,地理学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支撑减贫瞄准与扶贫决策中发挥着重要学科价值。然而,由于基本概念模糊、基础理论滞后、学科体系不健全,“理论贫困”成为制约贫困地理学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本文在解析贫困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贫困地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学科性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框架,提出了未来贫困地理研究中的前沿领域。结果表明:① 贫困是指与一定标准相比,人们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处于劣势、缺少或不足的状态,具有多维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特征。在测量标准上,绝对贫困强调“极小值”,相对贫困强调“平均值”。在瞄准对象上,个体贫困关注个人福利或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区域贫困则是从空间视角关注个体福利背后的“区域福利”。② 贫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贫困地区的形成、分布、地理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和反贫困措施的学科,以贫困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贫困—环境”关系为研究核心,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特点。贫困地理学的基础性理论包括空间贫困理论、区域贫困理论和多维贫困理论,其研究内容与框架包括3个维度、2大要素、2类对象、2大标准。③ 贫困地理学需要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区域贫困测度、相对贫困瞄准、贫困监测模拟、减贫效应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和当前地理综合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社会区域特征的发展性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随着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的研究也需要与经济形势结合,并逐渐成为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目前,基于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地理学核心研究点,在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空间属性活动和地域自身的空间属性,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般包括:基于地理学发展角度下的人类经济创新和分布规律、人类如何利用经济活动正向影响和引导地理学科发展、人类经济地理活动的根本动力等。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来看,人类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成为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高度集中、人地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人工环境下“第二自然格局”的形成以及剧烈的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效应使得城市自然地理学在城市复杂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缘起、学科发展的综合分析,从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内容以及前沿发展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丰富和深化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推动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未来,城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开展:①关注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学科理论体系;②发展多学科的交叉视角,深化城市地表系统多要素变化研究;③聚焦城市自然—人文复杂系统,揭示自然和人文多要素间耦合机理及驱动机制;④拓宽城市服务应用领域的研究,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决策。  相似文献   

7.
流域交通运输地理在区域交通运输地理的理论框架下,以流域或流域的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开展交通运输组织及其发展规律研究。论文从交通网络、运输联系及区域效应3个方面梳理了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的研究进展。 ① 交通网络相关研究围绕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与格局、网络连接特征与可达性、港口体系的空间结构与供应链等展开,多式联运正成为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新热点;② 运输联系主要研究客货运输联系规律和交通流,流域物流地理的研究重点正从物流产业布局与企业选址向物流网络与空间组织、物流供应链转移;③ 区域效应偏重于经济增长效应,资源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流域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侧重点,结合当前研究进展与流域发展需求,流域交通运输地理学未来应重视流域港口体系与水运发展,关注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与运输组织以及多式联运,探究不同层级流域交通运输间的关联性,同时应加强流域交通运输的资源环境与生态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8.
物流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地理学视角物流活动研究为基础,梳理了中国物流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进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进一步理清了地理学研究与物流学研究的边缘学术衔接点,映射了20 年来中国学术背景下的物流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规律,列举出了各研究板块的代表性文献,对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开辟了新的理论途径。研究表明,中国学术界物流地理研究宏观属性相对明显,地理学视角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物流活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已形成了物流运输地理研究、区域物流地理研究、港口场站物流地理研究、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物流地理综合性方法论研究等主要研究板块。最后,依托国内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未来中国物流地理学研究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9.
创新地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吕拉昌  黄茹  廖倩 《地理科学》2016,36(5):653-661
创新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地域系统,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的“人类创新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对智慧的人地关系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也与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政策学、城市规划等学科有关,创新地理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创新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创新要素(人才、资本、技术等)在空间的地域分布与组合规律的研究;创新环境、创新生态及评价研究;创新地理测度、创新空间格局与效应的研究;创新联系、创新网络及创新集群的研究;多尺度的创新体系的研究;创新、城市发展与规划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社会地理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学是中国地理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南京大学社会地理学研究成果的梳理,把握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地理学提供有益借鉴。南京大学社会地理学的发展紧跟国际社会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具有强烈的学科开拓性与创新性,一直以来其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地理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初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地理学性质与内容的研究上,近期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口、城市社会地理学、乡村社会地理学及相关社会问题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人口分布规律、人口统计与表达方法、流动人口、女性地理学、城市空间、社会空间分异、城市管治、城市贫困、乡村经济、乡村城市化、乡村聚落、乡村土地利用以及信息社会的地理学等多个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地理研究者对具有空间地域特征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吸收国外社会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逐步建立中国式的社会地理学,这是中国社会地理学发展的宏观背景。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整理,我们认为目前学术界对现代物流业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空间组织与空间布局成果较多,但现代物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成果并不多。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中,在研究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时对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作用的简单提及。本文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的表现和机理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物流业主要通过经济和政府两个视角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其空间布局促进了城市空间扩展,改变了城市用地结构及功能。最后,文章提出了关于物流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王成金 《地理学报》2008,63(2):135-146
物流企业是承担物流活动的专业化组织, 是具有空间网络的企业形式。基于相关研究 的评述, 分析了物流企业网络的基础理论, 重点解析其空间体系、职能联系与运营机制。通 过研究, 认为物流企业由企业属性要素和物流属性要素组成, 其共同作用形成企业部门的职 能分化和区位分离, 由此形成物流企业网络, 包括企业组分网络和物流运营网络。物流企业 在城市和区域尺度构筑企业组分网络, 城市网络包括总公司、配送中心和营业点, 总公司布 局于市中心区, 配送中心倾向于近郊区, 营业点集中在物流密集区; 区域网络包括总部、区 域分公司、地方分公司、办事处和受理点, 总部布局于国内大城市, 区域分公司倾向于各区 政治经济中心, 地方分公司集中在省会、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办事处与受理点在企业网络 外部或内部空白处布局。物流运营网络由运输专线、配送体系和物流网络组成, 运输专线形 成支线和干线两类, 是物流运营的基本途径; 配送体系形成区域、城市区域和城市三层, 是 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保障; 运输专线和配送体系的交错、融合和优化, 最终形成轴辐物流 网络。  相似文献   

13.
物流活动及其空间组织是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共同的研究话题。本文基于汽车物流企业数据,选取137家典型汽车物流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城市网络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汽车物流组织网络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异和空间联系特征,并进一步应用回归模型,探讨汽车物流企业在区域尺度的空间分布及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的中国城市汽车物流组织网络存在明显的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可将其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次区域性、地方性枢纽城市和普通型城市五个等级;各节点城市组织能力空间分布不均,非均衡化发展特征明显,形成由东部沿海3个核心区和中西部2个高值区所构成的“3+2”空间分布格局;节点城市间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广州、北京、重庆、武汉城市间联系为骨干链条的密集联系网络,其核心网络结构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构成的“T”字型空间结构相吻合,网络联系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由城市群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汽车物流市场需求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尺度的中国汽车物流组织网络布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与港口功能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安筱鹏  韩增林 《热带地理》2001,21(3):276-281
综合物流是现代社会对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要求实现运输的全球化、信息化、高效化和门对门,综合物流因此也改变了传统的运输组织体系。港口作为综合物流时代连接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的重要节点,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综合物流也加快了港口功能的演变,现代港口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最后论述了如何加快我国物流体系及集装箱港口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以南方物流公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网络组织是近代经济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关注不多的领域.在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兴起的今天,基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的组织应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本文构建了基于战略网络、空间网络和运营网络的物流网络组织的理论框架,以开展对微观层次(尤指公司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的研究和理解,并以南方物流集团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流组织的战略网络包括两种,一种是物流公司与客户的合作联盟,一种是物流公司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联盟,战略关系管理是物流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空间网络一般呈现总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的等级结构,空间网络的选址受到市场导向因素、公司经营战略和企业运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运营网络是一个由运输、仓储、报关、配送等多个过程组成的流程,受物流业务外包程度的影响,参与主体对信息的共享是运营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物流配送的实际需要,结合GIS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了物流配送系统中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电子地图显示、查询统计,并着重研究了运营过程中车辆的监控和调度管理、路径选择、配送区域的划分等核心问题,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总体模块设计和功能设计,建立了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模型,实现了系统的整体框架,此系统的构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州南方物流公司应用此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韩增林  李亚军  王利 《地理科学》2003,23(5):535-541
在分析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物流空间节点体系的关系及其功能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城市物流园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探讨了城市物流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对大连市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及配送节点的布局规划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8.
珲春-图们江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吉林省向外开放的门户,也是东北地区向外发展物流的主要节点地区。借助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通道优势,发展边境口岸物流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意义非常大。本文阐述了珲春-图们江地区边境口岸、对外通道、陆海联通航线的物流运输载体的建设情况,指出该地区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边境外贸量小,东西向物流量少,对外通道“通而不畅”,物流企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珲春-图们江地区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