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近42年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中游夏季气候趋势和突变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周顺武  假拉  杜军 《高原气象》2001,20(1):71-75
根据1957-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4个站6-8月的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等方法分析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夏季气候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并利用滑动T检验等方法讨论了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过去42a里,该流域夏季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980年突变增暖非常明显;而夏季降水呈下降趋势,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降水普遍偏少,90年代降水出现回升势头。气温、降水的主要周期集中在高频波段,显著周期为2.8-3.5a。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强和特强沙尘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分析了河西走廊1955—2000年强和特强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强和特强沙尘暴自1955年以来主要呈下降趋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有增多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偏多,60年代正常,80年代偏少,90年代最少。强和特强沙尘暴的突变年份出现在60年代后期和1980年前后。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江西省81个台站的气温、降水、大风、冰雹等资料,采用多项式回归、低通滤波等分析方法,对1959—2005年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的气象灾害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暴雨洪涝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为相对多发期,70—80年代相对较少,进入90年代后,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出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致使在全省性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10个年份中,有4个出现在90年代。干旱在60年代和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发期,从2003年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江西有可能进入新一轮夏秋干旱频发期。冬季低温冻害在80年代出现次数较多,最严重的冻害大多出现在60年代—70年代中期,之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冻害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极端低温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冻害较重。另外,大风、冰雹灾害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风在90年代后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江苏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江苏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研究了江苏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近40a来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其中冬季3个月(12月一次年2月)升温最明显,夏季7、8月降温明显。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上是20世纪60年代有降低趋势,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趋势不明显,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气温快速升高,因此,年、春、秋、冬季最高温度出现在90年代。其中夏季气温在90年代后期又有所下降,夏季最高出现在60年代。2)长期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在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变化幅度上,春、秋、冬和年平均气温在全省都是升高的,其中苏南和江苏北部的徐连地区春、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高最明显,秋季苏南地区升温最明显;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有下降趋势,其中东部沿海和西南部降温最明显,而北部部分地区则有弱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国台风的气候特征及其与环境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影响中国台风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5-11月是影响台风活跃季节,7-9月为集中期;1951—2004年影响台风的频数变化呈减少趋势,1970年代后期明显减少,近十年是影响台风频数最少的时期;近50余年影响台风中超强台风的频数减少显著;台风生成的源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60年代-1970年代生成台风位置偏东、偏南,1980年代以后转为偏北、偏西。同时分析了影响台风与北太平洋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关系,认为北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与影响台风关系密切;影响台风偏多年和偏少年,其环流形势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50 a地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1954-2001年中国532站的月平均0.8m层地温资料,对我国及其不同区域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全国年平均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大致为下降阶段,相对气候冷期及上升阶段。地温的区域变化特征显著,90年代后东北地区地温增温最显著,西南东部地区地温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东部地温在1980年前后发生一次急剧下降的突变过程。地温季节变化中,冬季地温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较显著,而春季地温年际变化出现异常的频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近50a华北地区冬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我国160站1951-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在分析华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冬季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现:冬季气温在50、60年代较低,70年代开始升高,80年代变化较为平缓,90年代增暖程度加大,50a来有显著的增暖趋势,达0.27℃/(10a)。华北地区冬季气温的升高趋势与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一致的,且是升高最明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该文通过50年代和80年代大气环流形势异常的对比,分析了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其主要结果是:中国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不同气候阶段,北半球大气环流也有明显的不同异常形势,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大陆一带地区的环流异常非常不一样;同时,与空间分布的明显差异相类似,子波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气候阶段,也有不同的时间变化型与之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秀萍  梁军 《气象》2006,32(10):76-80
应用1951-2002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2年来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等若干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上热带气旋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7—9月是北上热带气旋发生的关键月份,尤其7、8月是高峰期,1-4月和12月没有北上热带气旋。北上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表现为略有上升的趋势,并以每10年3%的倾向率上升。用Mann-Kendall方法作突变分析,没有明显的突变年。近52年,北上热带气旋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5年的显著年际周期,同时还存在10~12年、20-22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
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概述了全球尺度、我国大范围区域及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期我国气象工作者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成果。指出:①全球尺度的大气、海洋及气温变化不仅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年代际变化也十分显著;②受全球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中国气候也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但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年代际变化有不同之处;③长江中下游梅雨气候变异不仅与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而且海洋的年代际变化也是梅雨异常变化的重要气候背景;④年代际尺度变化在全球变暖改变区域气候特征的过程中的贡献、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形成及作用机制,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和机制都是仍需继续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玉淑  朱科锋 《气象学报》2010,68(5):612-616
实际大气既非完全是干空气,也不是处处达到饱和的湿空气,而是处于含有水汽但又不饱和的湿空气状态。基于这样一种湿大气状态,在湿大气中广义位温定义的基础上,对不同暴雨类型的广义位温与干大气的位温及饱和湿大气的相当位温做了比较。对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过程、2004年华北一次暴雨过程以及2006年碧利斯台风中的位温、相当位温和广义位温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即使是在暴雨系统中,湿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不一定达到100%,饱和湿空气相当位温的引入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而广义位温的定义用一个表达式就可以表示出于大气、未饱和湿大气以及饱和湿大气这3种大气状态的位温,位温和相当位温则是广义位温的特殊情况。当大气比湿为零时,广义位温就变成位温;当大气比湿达到饱和后,广义位温就变成相当位温。除了可以衔接干大气位温和饱和湿大气的相当位温外,广义位温包含了水汽由干到湿再到饱和的变化过程,更好地体现了大气中水汽的实际分布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In mountain environments, local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 or exposure to the sun influen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s. It is therefore difficult to characterise the global evolution of temperatures over several decades. Such local effects can either accentuate or attenuate thermal contrasts between neighbouring areas. The present study uses two regional thermal indicators—thermal gradients and temperatures reduced to sea level—to monitor the monthly evolution of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in the French Northern Alps. Measur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period extending from 1960 to 2007 based on data from 92 measuring stations. Temperature gradients were computed and further used to monitor the altitudinal evolution of temperatures. A characteristic regional temperature was determined for the whole of the French Northern Alps based on temperatures reduced to sea level, and changes in temperatures since 1960 were assesse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made it possible to extend measurements over a longer period and to make enhanced calculation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mountains since 1885.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xamine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French Northern Alps over such an extended period. Gradient data suggest that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emperatures have changed at all altitudes. In addit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rise over 100 years reveals that minimal and maximal monthly temperatures trends are only significant a few months of the year.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In this study the annual course of the air and sea-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Aegean sea is examined and a possibly existing 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is sought.To do this the monthly values of both elements for the period 1971–1975 were cross-correlated. It was found that in general the observed delay 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ea was of the order of one month.With 1 Figure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德州2008年1-12月逐日气温(t150表示)与70cm温度(t70表示)资料分析得出:08时,1、2、12月,t70≤t150;3-11月,t70>t150。14时,全年t70>t150;20时,全年t70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温度定性预报的不足,应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齐市的温度作出了逐日定量预报。预报结果接近主观预报结果,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气温度微结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宗泳  马成胜 《大气科学》1983,7(3):277-285
1980年5月和9月在天津地区用铂丝电阻温度计测量了3000米高度以下大气的温度起伏。白天的测量结果说明了温度结构常数和谱的一些特征。 证实了结构常数廓线在对流边界层顶的介面层有一个可能由夹卷作用产生的极大值。文章还讨论了界面层C_T~2的平均值及其Wanaaard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界面层的厚度。 谱分析表明,对流边界层、自由大气中的强湍流带有较宽的惯性区。在自由大气中谱分析将受湍流间歇性的影响。在塘沽附近海面上边界层的上半部曾得到幂率为—2.5的谱。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66—2015年鲁中地区8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年最高气温、高温日数、极端高温日数、暖夜日数、炎热日数和高温热浪日数等指数,研究其极端高温天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鲁中地区近50 a年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1990年后增加趋势明显,有6 a左右的主要变化周期,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极端高温天气呈增强趋势,尤其在1990年以后,年炎热日数和轻度高温热浪日数最多出现在1994年,年高温日数最多出现在1997年,年极端高温、暖夜日数和重度高温热浪日数均出现在2005年;中部地区发生极端高温天气频率高,南部山区发生频率低。  相似文献   

19.
李发军 《四川气象》2002,22(3):28-29
从众多的地面温度观测记录来看,发现了很多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记录和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记录,分别比下午和上午地面0cm的值偏低和偏高许多,或者下午(上午)地面0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相差较大的异常情况。以下就对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