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构成城市建筑物的发展历史看,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全球陆地地表被各类工程建筑物等占去1/6,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加剧,土地的承载力加重,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必然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分层化与深层化、城市交通地下化等,提出了把地下空间开发作为国策、纳入城乡规划的法制轨道及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开挖技术和设计施工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束昱 《岩土工程师》1996,8(3):57-62
本文介绍了日本土木学会地下空间利用研究地近年来所作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研究工作的简况。文中回顾了日本利用地下空间的历史,介绍了其新的发动向未来的展望。可供我国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乡融合、地上与地下空间协同探测、评价、规划是节约集约利用空间与自然资源,增强城市韧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面临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地上与地下空间协调集约利用等新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关键带理论,汲取系统论、协同论、信息论等理论,提出了城乡融合、地上与地下空间协同探测、综合评价、统筹规划的新时期城市地质理论,以及城市强干扰环境下地下空间精细化探测和建模关键技术、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地上与地下空间风险防控技术、“取热不取水”的地下空间地热能绿色开发新技术,并在多个城市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除利用水压致裂刺激促进石油、天然气增产,开挖隧道,从地下天然热流体提取地热能等具有悠久历史的技术领域外,近年来提出并正在实施干热岩能提取,地下发电站建设,棱废料地下储存,超导线圈的地下电力储备.地下化学反应炉等多种地下空间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束昱 《岩土工程师》1996,8(4):24-28
上一期刊登了本文的上部部分,主经介绍了日本地下空间利用的历史与新的发展动向,这一期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钻孔在地下空间的位置与形态,是根据地质、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其钻孔轴线,一般设计成空间直线型的垂直或倾斜孔,也有设计成空间曲线型的定向孔。无论何种线型,它们在地下空间都有一定的线型轨迹。在钻探施工中,由于地质和工艺等因素,其实际钻孔轴线,往往不同程度地偏离原设计钻孔轴线的轨迹,各个孔段出现顶角增大或减小和方位角增大或减小的现状,从而改变了原设计的轨迹和形态,这种现象就叫钻孔弯曲。运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测定出实际施工钻孔轴线在地下的空间座标位置,确定其空间形态。这一实践过程就是钻孔弯曲测量,简称测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资源探测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基本前提,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开展了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但对地下空间资源探测方法尚未开展系统梳理。在北京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2个阶段,即建成区和待建区地下空间资源探测对象和探测方法分别做了阐述,指出建成区的探测对象是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解译建筑物高度,利用建筑物竖向影响深度推算已利用开发地下空间,利用物探手段(电法、磁法、重力、地震)较精确地圈定已开发利用空间;对于待建区,调查对象主要是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条件,可以通过相应的地质工作开展调查。最后列举了应用实例,以期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探测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炭产业去产能政策的深入推进,大量矿井面临关闭或废弃,但其仍赋存大量可利用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已成为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一大难题。在分析国内废弃矿井工业旅游开发现状与地下空间旅游开发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国外废弃矿井旅游开发模式经验,并总结分析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旅游资源的特征。探索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基于视觉、触觉和听觉以及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三觉五性”设计方法。并针对目前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即:高度重视废弃矿井旅游资源开发,改善传统单一旅游模式,加强体验式旅游设计,对地下空间进行现代化功能型改造。对实现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建设、社会民生保障及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中污染物检测的有监测设置可以通过分析候选样品位置和含水带对污染影响之间的空间关系来设计,该地带的实例位于污染源范围,可能污染迁移带和供水井区。地理信息系统最适应于完成主要的地下水监测网设计的任务,例如计算确定接近候选位置对高污染敏感区距离变量值和通过型利用这些变量确定相关监测值。通过一研究实例,本文勾划出GIS基本测定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利用的轮廓,其结果认为GIS分析空间参考数据性能可促进建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的内涵,分析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过程中的制度障碍,结合武汉的具体实践,提出对地下空间用地管理的进一步思考。研究认为:节约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扩展的基础,要完善地下空间权属的三维地籍登记体系和健全经营性地下空间使用权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土地权属登记上,要标注三维坐标,明确空间范围;在基准地价构建上,要完善地下空间的用途修正、优化容积率修正并增设深度修正。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编制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基于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条件,分别构建了普通因子和敏感因子的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指标体系加以量化,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利用AHP对熵权法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最不利等级判别法进行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并以广东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市南山区地下空间资源适宜性好的区域占47.81%,适宜性一般的区域占43.63%,适宜性差的区域仅占1.92%,禁建区占3.30%。该评价结果可为深圳市南山区的地下空间规划提供参考,评价模型和权重确定方法对未来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华南丘陵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采  田钢  夏江海  杨波 《中国地质》2019,46(3):447-454
地下工程设施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和安全。节能来自于地下的恒温环境,安全来自于封闭的环境,很少人为的干扰。本文基于杭州市西湖一带山体结构特点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提出华南丘陵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有广阔的利用前景。具体阐述了如何保持优秀生态环境的科学问题,可利用地下空间的分类和特点,可利用地下空间的调查内容和方法。针对当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南丘陵地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解决城市问题、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及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全面评价是保障地下空间安全利用的前提.文章系统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及评价现状,梳理了目前主要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不同城市的应用进展.当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主要...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研究得出武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作用、软土变形三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最后以武汉地铁首期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地质优势与问题,提出防范问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提出了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方法。分析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地质背景,论证选取了适宜的评价因子,结合目前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对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适宜性分区评价,为将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岩土力学》2017,(7):2095-2095
大会主旨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及方针政策解读;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机遇与挑战;地下空间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地下空间建设探索;地下物流发展机遇与重点;BIM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综合应用;地下空间人防工程信息化;地下空间绿色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地下工程新技术、新工法、新机械与新材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地铁车站与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建设;地下空间商业地产开发与地下停车库技术;城市地下空间智慧防灾;地下空间既有结构的改扩建与生态修复;国内外地下空间重大工程项目案例分享。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1/4,煤炭资源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地下空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山西风电、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煤矿采空地下空间,尤其是将地下空间与新能源结合将成为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运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地下空间守恒定律,测算出2022年山西省开采煤矿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54亿m3,“十五”到“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煤矿的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05亿m3,估算1949至2021年山西省煤矿因工作面开采形成的采空地下空间约38.98亿m3,预测到2030年山西省煤矿工作面开采还可形成采空地下空间约19.56亿m3。根据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需求提出了山西省煤矿采空地下空间未来可利用的四种模式:煤矿地下旅游或地下仓储、煤矿地下抽水蓄能、煤矿地下压缩空气储能和煤矿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升城市空间容量、解决城市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静安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经验,对静安"十二五"期间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规划原则、总体布局、重点区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人民防空与地下空间分会主办的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协会人民防空与地下空间分会会长徐培义等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文通拥堵是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难题。建设地下交通设施、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地下交通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本文结合北京市近几年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设计与建设,重点论述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在未来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